技术完美,只缺灵感
或许你我都清楚,如今的方大同已不是那个如巧克力般丝滑的骚灵男孩了。或许在《Soul Boy》《爱爱爱》时,他只是粤港青年追捧的对象,名声不显,肩上自然也没有任何压力可言,他需要做的只是把史蒂夫·汪德等摩城之音最精华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周杰伦定义了“华语R&B”,方大同亦作为“华语Soul”的开拓者,一举成为整个华语乐坛争相唱好的对象。可方大同随后的唱片却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橙月》里他你侬我侬地让人发指,《15》又曲高和寡地跑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未来》更是想法多得近乎失控。到了如今的《危险世界》,改换门庭的方大同,又会呈现给我们怎样的状态?
和你想象的一样,《危险世界》是一张代表了华语流行音乐最高制作水准的唱片。如果非得说,外行听旋律歌词,内行听编曲制作,那方大同则是让所有制作人都翘首企望的目标。听听同名曲那庞大的架构,一首歌里节奏型来回切换了几十遍,甚至让人觉得:是不是哪个王八蛋中途给我切歌了?还是我的网速太慢卡壳跳到了下一首?而《Peace》中的那些“肮脏”的音色,环顾四周也只有方大同一家。即使是略带“中国风”的《桃花运》,方大同也要不甘寂寞地在间奏里加入一段让人屏气凝神的电吉他独奏——更缺德的是,此若放置他人的专辑里,必定值得大书特书,可在方大同这儿,恍若没事儿发生一般。但在精良的制作下,方大同似乎忽视了这么一个最重要的事:他于华语乐坛的意义,并不在于技术扶贫;就像马塔、席尔瓦、库蒂尼奥等一众拉丁派球员来到由糙哥们组成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其根本性意义不在于炫耀他们脚下的活儿有多花俏,而在于他们所带来的创意与灵感——这恰恰是方大同现在最缺乏的、同样也是过去他带给我们无数惊喜的源泉。
这听起来有点让人又爱又恨。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他,对自己的音乐有着百分百的掌控力,也无需看唱片公司或他人脸色行事,因而治下的专辑对于华语乐坛普通听众来说是具有提升性质的。《危险世界》值得我们用一种冒险的心态去聆听,难怪专辑还加赠一本如《神秘海域》中德雷克手持的笔记本。可火力全开后却没有换来当年《歌手与模特儿》《春风吹》那样信手拈来、却又让人窒息的完美感受,那一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全身器官交给他而丝毫无须理会编曲混音等屁事,即“大巧”之后趋于“不工”的完美感受。是我的要求太苛刻吗?可是,谁让他是方大同啊!?
(http://ent.qq.com/a/20140423/021744.htm)
和你想象的一样,《危险世界》是一张代表了华语流行音乐最高制作水准的唱片。如果非得说,外行听旋律歌词,内行听编曲制作,那方大同则是让所有制作人都翘首企望的目标。听听同名曲那庞大的架构,一首歌里节奏型来回切换了几十遍,甚至让人觉得:是不是哪个王八蛋中途给我切歌了?还是我的网速太慢卡壳跳到了下一首?而《Peace》中的那些“肮脏”的音色,环顾四周也只有方大同一家。即使是略带“中国风”的《桃花运》,方大同也要不甘寂寞地在间奏里加入一段让人屏气凝神的电吉他独奏——更缺德的是,此若放置他人的专辑里,必定值得大书特书,可在方大同这儿,恍若没事儿发生一般。但在精良的制作下,方大同似乎忽视了这么一个最重要的事:他于华语乐坛的意义,并不在于技术扶贫;就像马塔、席尔瓦、库蒂尼奥等一众拉丁派球员来到由糙哥们组成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其根本性意义不在于炫耀他们脚下的活儿有多花俏,而在于他们所带来的创意与灵感——这恰恰是方大同现在最缺乏的、同样也是过去他带给我们无数惊喜的源泉。
这听起来有点让人又爱又恨。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他,对自己的音乐有着百分百的掌控力,也无需看唱片公司或他人脸色行事,因而治下的专辑对于华语乐坛普通听众来说是具有提升性质的。《危险世界》值得我们用一种冒险的心态去聆听,难怪专辑还加赠一本如《神秘海域》中德雷克手持的笔记本。可火力全开后却没有换来当年《歌手与模特儿》《春风吹》那样信手拈来、却又让人窒息的完美感受,那一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全身器官交给他而丝毫无须理会编曲混音等屁事,即“大巧”之后趋于“不工”的完美感受。是我的要求太苛刻吗?可是,谁让他是方大同啊!?
(http://ent.qq.com/a/20140423/021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