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第一次那般感动

完全可以想见演唱会的时候,跟着在台下扭的情景。
也完全可以想象六个人站在台上群魔乱舞,尤其是青峰又蹦又跳的入戏样。
这歌很神奇的让我找到了第一次听苏打绿的感觉,或者说最初那几张专辑的感觉。从维瓦尔第计划开始以来,各种实验性曲风倒是将苏打绿某些最初的东西掩盖了。还有走温情治愈路线的”当我们一起走过“和”十年一刻“。当然我绝对没在否定,一路走来,几乎每张专辑我都爱不释手,不是光环,只是爱。毕竟一个乐队乃至一个歌手,曲风单调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比如椎名林檎能经久不衰也是因为她的任何一首歌都是最特别的。
最初苏打绿的曲风普遍偏摇滚,虽然那时最有名的“小情歌”是个特例,所以在电台听腻了“小情歌”以后去听他们整张专辑,大多数人未免会有打开方式错误的感觉。“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这首歌尤其值得一提,当时我还不知道后摇是什么,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前奏中如假包换的后摇即视感实在太惊艳。看过他们早期一个杂志访问,青峰说不喜欢别人给他们的音乐下定义,那时所谓的苏打绿是个独立摇滚乐队,着实让青峰有些哭笑不得。从”无与伦比的美丽”开始,他们越来越成熟,编曲越来越华丽。在享受戴耳机品尝的快感之后,少了点淳朴动人的东西。
不过私以为不管是不是标签于摇滚,早期音乐的那种劲道是可以和摇滚媲美的,当时在KTV里随便点了首“暂时失控”,就让所有人都high起来的那种感染力,最近的歌都超越不了,哪怕是“夏/狂热”这张专辑,都因为太过激愤而失去了让人跳起来的好心情。青峰的唱功越来越好,(甚至家凯都越来越像样)以至于现在上个节目随便一哼,都让人如醉如痴。但当时他轻轻唱着的青涩里爆发出的愉快感现在也有些罕见,多次唱得我都有些忧郁,比如“故事”里的凉意,“我好想你”的痛或“燕窝”里的狂。不免怀念起当时唱着“漂浮”,唱着“坠落”,唱着“简单生活”的他,他们。
所以听了“一起喔喔”以后,一下子就想到了09年第一次去听苏打绿演唱会的情节,青峰在台上唱着“OHOHOHOH...”,站在我前面的一对夫妻在跳舞。从“春. 日光”这张专辑开始,质疑他们变了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音乐上,还是商业化层面上,我于此歌曲中,听到了响亮的打脸声。
所以绕了十年,很多东西还是没有变,只是被修饰得更完美了而已。所谓返璞归真,就慢慢的如苏打水气泡一般,浮出水面了。
也完全可以想象六个人站在台上群魔乱舞,尤其是青峰又蹦又跳的入戏样。
这歌很神奇的让我找到了第一次听苏打绿的感觉,或者说最初那几张专辑的感觉。从维瓦尔第计划开始以来,各种实验性曲风倒是将苏打绿某些最初的东西掩盖了。还有走温情治愈路线的”当我们一起走过“和”十年一刻“。当然我绝对没在否定,一路走来,几乎每张专辑我都爱不释手,不是光环,只是爱。毕竟一个乐队乃至一个歌手,曲风单调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比如椎名林檎能经久不衰也是因为她的任何一首歌都是最特别的。
最初苏打绿的曲风普遍偏摇滚,虽然那时最有名的“小情歌”是个特例,所以在电台听腻了“小情歌”以后去听他们整张专辑,大多数人未免会有打开方式错误的感觉。“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这首歌尤其值得一提,当时我还不知道后摇是什么,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前奏中如假包换的后摇即视感实在太惊艳。看过他们早期一个杂志访问,青峰说不喜欢别人给他们的音乐下定义,那时所谓的苏打绿是个独立摇滚乐队,着实让青峰有些哭笑不得。从”无与伦比的美丽”开始,他们越来越成熟,编曲越来越华丽。在享受戴耳机品尝的快感之后,少了点淳朴动人的东西。
不过私以为不管是不是标签于摇滚,早期音乐的那种劲道是可以和摇滚媲美的,当时在KTV里随便点了首“暂时失控”,就让所有人都high起来的那种感染力,最近的歌都超越不了,哪怕是“夏/狂热”这张专辑,都因为太过激愤而失去了让人跳起来的好心情。青峰的唱功越来越好,(甚至家凯都越来越像样)以至于现在上个节目随便一哼,都让人如醉如痴。但当时他轻轻唱着的青涩里爆发出的愉快感现在也有些罕见,多次唱得我都有些忧郁,比如“故事”里的凉意,“我好想你”的痛或“燕窝”里的狂。不免怀念起当时唱着“漂浮”,唱着“坠落”,唱着“简单生活”的他,他们。
所以听了“一起喔喔”以后,一下子就想到了09年第一次去听苏打绿演唱会的情节,青峰在台上唱着“OHOHOHOH...”,站在我前面的一对夫妻在跳舞。从“春. 日光”这张专辑开始,质疑他们变了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音乐上,还是商业化层面上,我于此歌曲中,听到了响亮的打脸声。
所以绕了十年,很多东西还是没有变,只是被修饰得更完美了而已。所谓返璞归真,就慢慢的如苏打水气泡一般,浮出水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