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如雨、神游以及通灵者朱哲琴

如雨。丝竹之音,冬不拉、木卡姆、蒙古呼麦、鹰笛、卡龙琴、四弦琴,纷繁、密集、此起彼伏,如纷纷阵雨刮进耳蜗。“像全世界的雨落在全世界的草坪上”,那种意念中的广阔,虚空中的盛大,大抵可借此得以说明。
《七日谈》之后,历经七年之久,朱哲琴《月出》这张煌煌大作,终于将那些从遥远的山间、田野、草原、荒漠采集来的音乐培育进我们的耳中。浸润在《诗经》里的千年明月、贵州青山之间的清溪飞云,雪山之上乍现的神秘光芒,从云南,到贵州,到西藏,到新疆,到内蒙古,由耳入心,再至脑海,这些广袤土地上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自然万物在想象之中逐次生长,盛放。
从2009年开始,朱哲琴就带领团队携带专业器材,深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寻找那些逸散在民间的乐视,采集录制了1000多首原声采样,历时四年零五个月,坚持创作完成了这张有着32首歌曲的大碟《月出》。其努力与坚持精神令人感动。与以往的朱哲琴作品不同,这张集合多民族、多语种、多乐器的多元化音乐作品被称为是“集中国多民族音乐之大成”的原创作品,朱哲琴的声音只占很小一部分,或融入其中,或穿针引线,或退身旁观,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音乐精华呈现在世界面前。
《月出》双CD,32首歌曲,听下来并不轻松。如前所言,聆听日一场孤独的行走、跋涉乃至神游,从南到北,从古到今,浩瀚、广袤、穿越时空。仿佛独身穿越一场又一场阵雨,这音符之雨裹挟着你向前,由耳至眼,至心,扩散开来,弥漫开来,眼前心底,世界轮转,模糊一片,有一种神游万仞之感。
《月出》、《山顶》皆如皎皎明月,玉宇澄清。古人曾有言,月明时,有丝竹之音。这丝竹之音大致是天籁吧。《风吹草低》,马头琴伴着苍凉浓厚的蒙古呼麦,如长风低拂草原,朱哲琴的声音嘹亮入云,徘徊前行,别有韵味。《卡龙琴与埃塞苏拜》,苍凉悠扬,对话声、叹息声、卡龙琴、打击乐,如进入荒凉遥远的楼兰古国,你听见这沉重的歌声让你不免低垂神伤。歌词如下:“荒野里的幽灵,你可曾看到他的境况。横卧着的白骨,你可曾见过他的坟墓。人人都说人总要死,但死无定期。日日防御死亡之地,却无门无窗。”生的不定,死的寂灭,命运难言,有一种看穿生死的豁达之感。但这种豁达却如谶语一般,重扣心门。还有《揭谛揭谛》、《情人》皆婉转低徊,此外,整张专辑尤其以贵州一部分如三月风光,明媚朗朗,歌舞摇摇,一派人世间欢乐无虑景象。在聆听过程中大可闭目享受,如堕云中,如大梦不觉,身体向着音乐融化,从头顶贯穿至脚跟,应者音雨恣肆横流,水银泻地,任意形状。
在音乐里,我觉得朱哲琴是一个具有“巫性”(非贬义)的人,这种“巫性”非普通的流行歌手大爱的“灵性”的境界可以比拟,它更像是一种通灵的能力。我所说的“巫性”不是指她那典型岭南人的面貌、独特的演唱演奏方式、音乐中的西藏等多民族多元化元素,而是她音乐中的通灵性,神秘,善歌舞,迷狂,出神入化,连通天地、生灵、神鬼,她的声音明亮剔透、高亢清冽,是一种脱离人间达到梦幻和灵妙的境界,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自然的力量,灵魂的喷薄,超验、高蹈,超脱凡俗。万物有灵,如附在身,借着她的身体、声音而苏醒、显现、律动、吟唱。
所以你会听见《阿姐鼓》、《天唱》里,群山隆起腰身,震颤、奔走;你会听见《风吹草低》里,白云俯身追逐、涌动;你甚至能听见河流咆哮、经幡猎猎、时空呼啸,这是何等的酣畅与激越,何等的神秘与迷幻。你会想象在演唱时,她就是如神灵附体的“巫者”,出现在祭祀、祈雨、驱鬼、庆祝、狂欢等任一场景中而不觉惊奇。
虽说《月出》这张专辑庞杂而稍显紊乱,缺少饱满的统一性,如走马观花一般,但也因其丰富、多元、互动而成为一张珍贵的“世界音乐”的典范,它的开阔与丰富向着整个世界与未来敞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多语种、多民族、多元文化融汇的可能性,以及异于主流的,不一样的音乐之美。
《七日谈》之后,历经七年之久,朱哲琴《月出》这张煌煌大作,终于将那些从遥远的山间、田野、草原、荒漠采集来的音乐培育进我们的耳中。浸润在《诗经》里的千年明月、贵州青山之间的清溪飞云,雪山之上乍现的神秘光芒,从云南,到贵州,到西藏,到新疆,到内蒙古,由耳入心,再至脑海,这些广袤土地上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自然万物在想象之中逐次生长,盛放。
从2009年开始,朱哲琴就带领团队携带专业器材,深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寻找那些逸散在民间的乐视,采集录制了1000多首原声采样,历时四年零五个月,坚持创作完成了这张有着32首歌曲的大碟《月出》。其努力与坚持精神令人感动。与以往的朱哲琴作品不同,这张集合多民族、多语种、多乐器的多元化音乐作品被称为是“集中国多民族音乐之大成”的原创作品,朱哲琴的声音只占很小一部分,或融入其中,或穿针引线,或退身旁观,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音乐精华呈现在世界面前。
《月出》双CD,32首歌曲,听下来并不轻松。如前所言,聆听日一场孤独的行走、跋涉乃至神游,从南到北,从古到今,浩瀚、广袤、穿越时空。仿佛独身穿越一场又一场阵雨,这音符之雨裹挟着你向前,由耳至眼,至心,扩散开来,弥漫开来,眼前心底,世界轮转,模糊一片,有一种神游万仞之感。
《月出》、《山顶》皆如皎皎明月,玉宇澄清。古人曾有言,月明时,有丝竹之音。这丝竹之音大致是天籁吧。《风吹草低》,马头琴伴着苍凉浓厚的蒙古呼麦,如长风低拂草原,朱哲琴的声音嘹亮入云,徘徊前行,别有韵味。《卡龙琴与埃塞苏拜》,苍凉悠扬,对话声、叹息声、卡龙琴、打击乐,如进入荒凉遥远的楼兰古国,你听见这沉重的歌声让你不免低垂神伤。歌词如下:“荒野里的幽灵,你可曾看到他的境况。横卧着的白骨,你可曾见过他的坟墓。人人都说人总要死,但死无定期。日日防御死亡之地,却无门无窗。”生的不定,死的寂灭,命运难言,有一种看穿生死的豁达之感。但这种豁达却如谶语一般,重扣心门。还有《揭谛揭谛》、《情人》皆婉转低徊,此外,整张专辑尤其以贵州一部分如三月风光,明媚朗朗,歌舞摇摇,一派人世间欢乐无虑景象。在聆听过程中大可闭目享受,如堕云中,如大梦不觉,身体向着音乐融化,从头顶贯穿至脚跟,应者音雨恣肆横流,水银泻地,任意形状。
在音乐里,我觉得朱哲琴是一个具有“巫性”(非贬义)的人,这种“巫性”非普通的流行歌手大爱的“灵性”的境界可以比拟,它更像是一种通灵的能力。我所说的“巫性”不是指她那典型岭南人的面貌、独特的演唱演奏方式、音乐中的西藏等多民族多元化元素,而是她音乐中的通灵性,神秘,善歌舞,迷狂,出神入化,连通天地、生灵、神鬼,她的声音明亮剔透、高亢清冽,是一种脱离人间达到梦幻和灵妙的境界,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自然的力量,灵魂的喷薄,超验、高蹈,超脱凡俗。万物有灵,如附在身,借着她的身体、声音而苏醒、显现、律动、吟唱。
所以你会听见《阿姐鼓》、《天唱》里,群山隆起腰身,震颤、奔走;你会听见《风吹草低》里,白云俯身追逐、涌动;你甚至能听见河流咆哮、经幡猎猎、时空呼啸,这是何等的酣畅与激越,何等的神秘与迷幻。你会想象在演唱时,她就是如神灵附体的“巫者”,出现在祭祀、祈雨、驱鬼、庆祝、狂欢等任一场景中而不觉惊奇。
虽说《月出》这张专辑庞杂而稍显紊乱,缺少饱满的统一性,如走马观花一般,但也因其丰富、多元、互动而成为一张珍贵的“世界音乐”的典范,它的开阔与丰富向着整个世界与未来敞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多语种、多民族、多元文化融汇的可能性,以及异于主流的,不一样的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