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式的追梦史诗
2013年伊始,已经出道三十余年的Sarah Brightman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追梦人》(Dreamchaser)。像她这种功成名就的歌手,最不需要的就是改变和尝试,延续已有的成功风格,任何印有Sarah Brightman名字的专辑都可以达到百万级的销量。但是,她在《追梦人》中的改变则让众多拥趸大为惊讶。
她先是没有与老搭档——合作了十五年之久的Frank Peterson继续合作,继而放弃了后者为其打造的“古典跨界”式的招牌曲风。在《追梦人》中,Sarah Brightman和新制作人Mike Hedges似乎在有意回避着前任制作人的成功经验:虽然选曲上仍旧是翻唱为主,但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大众曲目,反倒有些冷门和生僻;也不再动辄邀请如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这样的世界顶级乐团来演奏恢弘大气的配乐,简单的配器加上并不花哨前卫的效果却营造出一种广袤无垠的效果;甚至连Sarah Brightman最被人称道的美丽音色也被刻意淡化,融入为整体音乐的一部分。这样不可谓不大胆和冒险的尝试,成就了一张Sarah Brightman音乐生涯中最具史诗气质的作品。
《追梦人》以Angel为开场曲,轻缓柔和的旋律和柔美朦胧的唱腔把梦境的氛围渲染得很到位,待到高潮时逐级抬升的高音给听者带来一种类似急速升空的快感,这种快感带领听者进入到了第二首——One Day like This,一首与Angel无论是风格还是氛围都截然不同的曲目,Sarah用自然的本嗓来演唱,清新悦耳,乐观向上的歌词奇妙地延续了上一首中“升空”感。第三首是翻唱自Sigur Rós的Glósóli,依旧是“升空”,但不是Angel的急速和One Day like This的清新,而是一种来自金色阳光的暖意。专辑前三首曲目的组合编排精彩至极,原本氛围意境都不相同的歌曲经过重新编排后,体现了完美的整体氛围感。当然,整张专辑的精彩之处并不仅限于这三轨,充满了宇宙科幻风的Ave Maria让人绝对想不到这首竟改编自中世纪的宗教圣咏,翻唱自Cocteau Twins的Éperdu,无论对歌者还是听者而言,都是一次空前的尝试,Sarah用一种晶亮刺目的嗓音诠释着梦境的痴狂,整首歌曲从音乐到人声闪耀着白银的光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轨《靠近》(Closer),改编自Mike Oldfield于1970年代创作的同名作品,除了未来式风格的全新编排,在开始和结尾处加入了奔跑的脚步声,尤其是结尾处逐渐远离的脚步声可谓整张专辑的点睛之笔,一张专辑听完,实在让我疑惑,不知那随着脚步声远离的,是梦境还是现实。
然而,《追梦人》也有瑕疵之处,得益于整体主题性和氛围感的打造,牺牲的是曲目的个性,导致了个别曲目之间过于相似。而B612这首无歌词哼唱和略显平庸的作曲,让其显得有些不知所云。另外,年逾五旬的Sarah Brightman,声音的衰退在所难免,尤其是气声已不复盛年时的光彩,但纯熟的技巧和绝佳的声音控制力依旧令人惊叹。
有趣的是,和上一张专辑《交响》(Symphony)一样,歌迷和乐评人对《追梦人》的评价呈两极化。但这次,双方的观点却与五年前完全相反。面对《追梦人》的剑走偏锋和冒险尝试,歌迷更加怀念Frank Peterson时期的那种华丽甜腻的风格。而乐评人则对这位已经功成名就的女高音大胆创新的成果给予了肯定。
53岁,似乎已经过了追梦的年纪,但这个年纪的Sarah Brightman将要在2015年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前往太空,实现毕生的梦想。不过,她的梦想不仅于此,她有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她用《追梦人》告诉世人,因她而风靡的“古典跨界”这一音乐类型已经无法容得下她的音乐梦想了。
她先是没有与老搭档——合作了十五年之久的Frank Peterson继续合作,继而放弃了后者为其打造的“古典跨界”式的招牌曲风。在《追梦人》中,Sarah Brightman和新制作人Mike Hedges似乎在有意回避着前任制作人的成功经验:虽然选曲上仍旧是翻唱为主,但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大众曲目,反倒有些冷门和生僻;也不再动辄邀请如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这样的世界顶级乐团来演奏恢弘大气的配乐,简单的配器加上并不花哨前卫的效果却营造出一种广袤无垠的效果;甚至连Sarah Brightman最被人称道的美丽音色也被刻意淡化,融入为整体音乐的一部分。这样不可谓不大胆和冒险的尝试,成就了一张Sarah Brightman音乐生涯中最具史诗气质的作品。
《追梦人》以Angel为开场曲,轻缓柔和的旋律和柔美朦胧的唱腔把梦境的氛围渲染得很到位,待到高潮时逐级抬升的高音给听者带来一种类似急速升空的快感,这种快感带领听者进入到了第二首——One Day like This,一首与Angel无论是风格还是氛围都截然不同的曲目,Sarah用自然的本嗓来演唱,清新悦耳,乐观向上的歌词奇妙地延续了上一首中“升空”感。第三首是翻唱自Sigur Rós的Glósóli,依旧是“升空”,但不是Angel的急速和One Day like This的清新,而是一种来自金色阳光的暖意。专辑前三首曲目的组合编排精彩至极,原本氛围意境都不相同的歌曲经过重新编排后,体现了完美的整体氛围感。当然,整张专辑的精彩之处并不仅限于这三轨,充满了宇宙科幻风的Ave Maria让人绝对想不到这首竟改编自中世纪的宗教圣咏,翻唱自Cocteau Twins的Éperdu,无论对歌者还是听者而言,都是一次空前的尝试,Sarah用一种晶亮刺目的嗓音诠释着梦境的痴狂,整首歌曲从音乐到人声闪耀着白银的光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轨《靠近》(Closer),改编自Mike Oldfield于1970年代创作的同名作品,除了未来式风格的全新编排,在开始和结尾处加入了奔跑的脚步声,尤其是结尾处逐渐远离的脚步声可谓整张专辑的点睛之笔,一张专辑听完,实在让我疑惑,不知那随着脚步声远离的,是梦境还是现实。
然而,《追梦人》也有瑕疵之处,得益于整体主题性和氛围感的打造,牺牲的是曲目的个性,导致了个别曲目之间过于相似。而B612这首无歌词哼唱和略显平庸的作曲,让其显得有些不知所云。另外,年逾五旬的Sarah Brightman,声音的衰退在所难免,尤其是气声已不复盛年时的光彩,但纯熟的技巧和绝佳的声音控制力依旧令人惊叹。
有趣的是,和上一张专辑《交响》(Symphony)一样,歌迷和乐评人对《追梦人》的评价呈两极化。但这次,双方的观点却与五年前完全相反。面对《追梦人》的剑走偏锋和冒险尝试,歌迷更加怀念Frank Peterson时期的那种华丽甜腻的风格。而乐评人则对这位已经功成名就的女高音大胆创新的成果给予了肯定。
53岁,似乎已经过了追梦的年纪,但这个年纪的Sarah Brightman将要在2015年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前往太空,实现毕生的梦想。不过,她的梦想不仅于此,她有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她用《追梦人》告诉世人,因她而风靡的“古典跨界”这一音乐类型已经无法容得下她的音乐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