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演绎
布伦德尔(1931—)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他曲目广泛,学识渊博,由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勋伯格等人的作品被视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诠释,布伦德尔录制与发行的海量唱片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永恒见证此外,他还作有三卷诗集,撰写过大量优秀的音乐随笔,曾发表多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而另一方面他却尽量回避媒体,尽管那会为他赢得更多公众的欢呼;
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 1931—),奥地利钢琴家,幼年在南斯拉夫师从德泽利克(Dezelic),1943年全家迁回奥地利,从卡恩(Kaar)学琴。后在菲舍尔的钢琴班深造,1948年获布索尼比赛奖而扬名。
1974年,布伦德尔移居伦敦,从此成了半个英国人,举手投足间越来越具有绅士的风范。同时,这位颇具哲学家风范的钢琴大师,一直过着极为低调的生活,尤其是回避媒体,令网上有关他的访谈和资料一向寥寥。然而这丝毫不能影响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
布伦德尔编订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他有极宽的演奏幅度,不仅深入研究作品内涵,而且极具挖掘作品的浪漫抒情的能力,他在处理装饰音与华彩乐段方面总能寻找到最佳的效果,其演奏以注重音色的细微变化为最大特色。
舒伯特和海顿的作品是他演奏的作品中的上品,其中的优雅与抒情性都无人能够企及。
他演奏的贝多芬与吉利尔斯、施纳贝尔形成极鲜明的对照,把贝多芬解读得如行云流水一般,极具特色。
而他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虽不如海布勒那样体现出极端的细腻,却赋予了莫扎特一种清纯隽永的色彩斑谰。
他的布拉姆斯协奏曲,呈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那种丰富的层次。
布伦德尔是德奥演奏家中少有把歌唱性和对结构的把握结合得天衣无缝者,他的特点可以“高雅的行云流水”来形容,但其表现领域严格限在古典——浪漫时期的德奥作曲家。
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
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
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是他的同胞莫扎特的杰出诠释者,飞利浦公司发行的莫扎特200周年纪念全集中,第七卷“钢琴协奏曲”主要就是采用他的录音,这是一套华丽的经典录音。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布伦德尔是当今最权威的舒伯特专家,对舒伯特的作品有独到的研究。1978年全世界纪念舒伯特逝世150周年,他的舒伯特作品系列演奏会与13集电视系列片《布伦德尔演奏舒伯特》是“舒伯特年”的重头戏,他在节目中对每一首奏鸣曲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他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在飞利浦公司录制舒伯特全部钢琴作品。他演奏的舒伯特奏鸣曲当然是权威的阐释。他与克利夫兰四重奏录制的《鳟鱼》是此曲最平衡的版本。5个人配合默契,相互烘托,使乐曲跌宕起伏,回味无穷。特别是第三乐章,五个变奏层次分明,清新隽永。
他还与德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费舍尔一迪斯考合录了舒伯特很多艺术歌曲与声乐套曲。布伦德尔所演奏的舒伯特作品,与他演奏的贝多芬作品一样,是富于男性性格的。他以强韧的触键所产生的表情,使人再也感觉不到紧凑性原本是舒伯特的弱点了。他赋予舒伯特的音乐更强的张力。虽然色彩感略弱,浓淡却相当丰裕,使人感觉到犹如水墨画般的高贵。
2009年1月5日,是英国钢琴演奏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的78岁生日。就在他生日前半个月,这位备受敬重的钢琴大师在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演奏莫扎特第9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271,作为他整整60年的职业生涯的告别演出。与布伦德尔合作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家则是他的多年老友、83岁的查尔斯·马克拉斯。
和布伦德尔同时代的那些钢琴家们,不少人已经逝世,还有一部分渐渐被淡忘,悄悄地离开了舞台。只有布伦德尔自己决定什么时候退出。他没有选择演奏自己最拿手的贝多芬,反倒选择了更加生气勃勃的莫扎特。他称这首曲子为“一个世界的奇想”,称赞它的旋律“像青年一样年轻”,又“像老人一样智慧”。奥地利时间2008年12月18日晚上8点13分,端坐在金色大厅中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像柔和华丽的晚风一样,化开了乐谱上的第一个乐章。布伦德尔安闲地把手放在腿上,等了几秒钟,仿佛故意要吸引观众们更多的注意力。事实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牢牢地锁定在这位白发凌乱的老人身上,所有人都为自己能亲睹这位大师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奏而感到自豪。
演出完美无瑕,布伦德尔双手交叠在胸前,起身向全场观众们鞠躬,而依依不舍的后者竟然用掌声先后六次“迫使”布伦德尔返场!最后一次,他演奏了李斯特的曲子,然后又有些顽皮地弹了一段在英国很流行的手机彩铃的小曲,聪明地冲淡了弥漫全场的离愁别绪。
当那告别的一刻最终来临时,掌声整整持续了20分钟。
《琴键之诗》
———布伦德尔
没人敢去开窗,
因为新鲜的空气,
可能冲淡音乐的芳香
有些人的耳朵像鼻孔般张开
要摄取每一个音符
从中分辨那微小的区别
虽然那些咳嗽和吸鼻子的人
始终都在捣乱
无论如何
观众们被要求鼓掌
他们也都心甘情愿
热烈地鼓掌
观众迫使他6次返场谢幕
他是隐士般的钢琴诗人
在著名乐评家诺曼·莱布雷希特的回忆中,布伦德尔“他身材颀长、略微佝偻,时常坐立不安、眯着近视眼朝台下看,唯恐观众丢下他跑回家。他乐意展示自己的博学多才;他的舒伯特让人难以抗拒,哪怕在揭露维也纳的阴暗面时,用的都是一种习惯性的抒情风格;布伦德尔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模仿情绪的诀窍。只要听他让音锤敲在琴弦上那前几个音,你就知道这个夜晚将会怎样,不管你听的是音乐会还是唱片。
此外,博学多才的布伦德尔还著有三卷诗集,其中一卷的名字叫做《一根手指便已足够》(One Finger Too Many)。有一首名叫《琴键之诗》的作品,也许你从中可窥见这位钢琴家的文人雅气。
布伦德尔作品简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作品简介:除《狄亚贝里》主题变奏之外,贝多芬的六首钢琴小品也收录在这套专辑里。布伦德尔诠释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于忠实弹出这些小品简朴单纯的面貌,音乐就在这样率直坦白的乐风中发展。
《布伦德尔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作品简介: 被冠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而布伦德尔的演奏也是行云流水,其中的优雅与抒情性都无人能够企及!
《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传》
作品简介:这部为布伦德尔70大寿而特别制作的影片,使他不得不让摄像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他的私人空间。布伦德尔已正式宣布将于2008年告别音乐舞台,因此他留给我们的这部音乐影片愈显珍贵。
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 1931—),奥地利钢琴家,幼年在南斯拉夫师从德泽利克(Dezelic),1943年全家迁回奥地利,从卡恩(Kaar)学琴。后在菲舍尔的钢琴班深造,1948年获布索尼比赛奖而扬名。
1974年,布伦德尔移居伦敦,从此成了半个英国人,举手投足间越来越具有绅士的风范。同时,这位颇具哲学家风范的钢琴大师,一直过着极为低调的生活,尤其是回避媒体,令网上有关他的访谈和资料一向寥寥。然而这丝毫不能影响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
布伦德尔编订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他有极宽的演奏幅度,不仅深入研究作品内涵,而且极具挖掘作品的浪漫抒情的能力,他在处理装饰音与华彩乐段方面总能寻找到最佳的效果,其演奏以注重音色的细微变化为最大特色。
舒伯特和海顿的作品是他演奏的作品中的上品,其中的优雅与抒情性都无人能够企及。
他演奏的贝多芬与吉利尔斯、施纳贝尔形成极鲜明的对照,把贝多芬解读得如行云流水一般,极具特色。
而他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虽不如海布勒那样体现出极端的细腻,却赋予了莫扎特一种清纯隽永的色彩斑谰。
他的布拉姆斯协奏曲,呈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那种丰富的层次。
布伦德尔是德奥演奏家中少有把歌唱性和对结构的把握结合得天衣无缝者,他的特点可以“高雅的行云流水”来形容,但其表现领域严格限在古典——浪漫时期的德奥作曲家。
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
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
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是他的同胞莫扎特的杰出诠释者,飞利浦公司发行的莫扎特200周年纪念全集中,第七卷“钢琴协奏曲”主要就是采用他的录音,这是一套华丽的经典录音。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布伦德尔是当今最权威的舒伯特专家,对舒伯特的作品有独到的研究。1978年全世界纪念舒伯特逝世150周年,他的舒伯特作品系列演奏会与13集电视系列片《布伦德尔演奏舒伯特》是“舒伯特年”的重头戏,他在节目中对每一首奏鸣曲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他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在飞利浦公司录制舒伯特全部钢琴作品。他演奏的舒伯特奏鸣曲当然是权威的阐释。他与克利夫兰四重奏录制的《鳟鱼》是此曲最平衡的版本。5个人配合默契,相互烘托,使乐曲跌宕起伏,回味无穷。特别是第三乐章,五个变奏层次分明,清新隽永。
他还与德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费舍尔一迪斯考合录了舒伯特很多艺术歌曲与声乐套曲。布伦德尔所演奏的舒伯特作品,与他演奏的贝多芬作品一样,是富于男性性格的。他以强韧的触键所产生的表情,使人再也感觉不到紧凑性原本是舒伯特的弱点了。他赋予舒伯特的音乐更强的张力。虽然色彩感略弱,浓淡却相当丰裕,使人感觉到犹如水墨画般的高贵。
2009年1月5日,是英国钢琴演奏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的78岁生日。就在他生日前半个月,这位备受敬重的钢琴大师在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演奏莫扎特第9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271,作为他整整60年的职业生涯的告别演出。与布伦德尔合作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家则是他的多年老友、83岁的查尔斯·马克拉斯。
和布伦德尔同时代的那些钢琴家们,不少人已经逝世,还有一部分渐渐被淡忘,悄悄地离开了舞台。只有布伦德尔自己决定什么时候退出。他没有选择演奏自己最拿手的贝多芬,反倒选择了更加生气勃勃的莫扎特。他称这首曲子为“一个世界的奇想”,称赞它的旋律“像青年一样年轻”,又“像老人一样智慧”。奥地利时间2008年12月18日晚上8点13分,端坐在金色大厅中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像柔和华丽的晚风一样,化开了乐谱上的第一个乐章。布伦德尔安闲地把手放在腿上,等了几秒钟,仿佛故意要吸引观众们更多的注意力。事实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牢牢地锁定在这位白发凌乱的老人身上,所有人都为自己能亲睹这位大师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奏而感到自豪。
演出完美无瑕,布伦德尔双手交叠在胸前,起身向全场观众们鞠躬,而依依不舍的后者竟然用掌声先后六次“迫使”布伦德尔返场!最后一次,他演奏了李斯特的曲子,然后又有些顽皮地弹了一段在英国很流行的手机彩铃的小曲,聪明地冲淡了弥漫全场的离愁别绪。
当那告别的一刻最终来临时,掌声整整持续了20分钟。
《琴键之诗》
———布伦德尔
没人敢去开窗,
因为新鲜的空气,
可能冲淡音乐的芳香
有些人的耳朵像鼻孔般张开
要摄取每一个音符
从中分辨那微小的区别
虽然那些咳嗽和吸鼻子的人
始终都在捣乱
无论如何
观众们被要求鼓掌
他们也都心甘情愿
热烈地鼓掌
观众迫使他6次返场谢幕
他是隐士般的钢琴诗人
在著名乐评家诺曼·莱布雷希特的回忆中,布伦德尔“他身材颀长、略微佝偻,时常坐立不安、眯着近视眼朝台下看,唯恐观众丢下他跑回家。他乐意展示自己的博学多才;他的舒伯特让人难以抗拒,哪怕在揭露维也纳的阴暗面时,用的都是一种习惯性的抒情风格;布伦德尔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模仿情绪的诀窍。只要听他让音锤敲在琴弦上那前几个音,你就知道这个夜晚将会怎样,不管你听的是音乐会还是唱片。
此外,博学多才的布伦德尔还著有三卷诗集,其中一卷的名字叫做《一根手指便已足够》(One Finger Too Many)。有一首名叫《琴键之诗》的作品,也许你从中可窥见这位钢琴家的文人雅气。
布伦德尔作品简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作品简介:除《狄亚贝里》主题变奏之外,贝多芬的六首钢琴小品也收录在这套专辑里。布伦德尔诠释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于忠实弹出这些小品简朴单纯的面貌,音乐就在这样率直坦白的乐风中发展。
《布伦德尔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作品简介: 被冠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而布伦德尔的演奏也是行云流水,其中的优雅与抒情性都无人能够企及!
《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传》
作品简介:这部为布伦德尔70大寿而特别制作的影片,使他不得不让摄像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他的私人空间。布伦德尔已正式宣布将于2008年告别音乐舞台,因此他留给我们的这部音乐影片愈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