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你好吗
我总会想起一些东西,这种类似回忆的情绪通常伴随着相应的天气到来,比如:台风,大雨,阴天。要不是有一句话时不时的敲打我的思路,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早已身在南国一隅。这句话是:十里已是不同天。
收到陶喆的专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听起来,兴奋劲一如当年那个读高中的毛头小子。回想起来,那时候能够用来买CD的钱真是少之又少,家里给的零用除去吃饭买漫画书之外每个月买一两张CD已算奢侈。最能够让自己解馋的是偷偷跑到书店里翻翻漫画试听最近谁又出的新碟,一蹭就是几个钟头。那个时候脑袋里想的是:到底是买一本黄玉郎的漫画还是买一本张国荣的纪念CD呢?最后是决定牺牲几餐午饭全部买走。可能就是当时做出的一些决定影响了自己现在处事的一些习惯,或者说形成了现在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的观念。
高三的时候,从一家叫四海一族的唱片行里买到了陶喆的《太美丽》,放到CD机里听,没想到一听就是整两年。上学,下课,放学了还听。陶喆的音乐居然成了一段时期里的必需品。《忘不了》的俏皮,《太美丽》的荡气回肠,《Walk On》的励志,《那一瞬间》《似曾相识》的深情款款,过于温柔的专辑风格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慢慢听出了味道。我不是从歌声里面找什么青春的去路,也不是插上耳机用叛逆和这个世界对决,我早就相信这样矫情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那时候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她的脸有点婴儿肥,戴一副黑框眼镜,扎着马尾,永远是白白净净的样子。每天上学放学就希望能够在走廊里碰到她,为了能够“巧遇”经常拉着好友在走廊里蹭几个来回才走。可是真的遇到了却又远远地绕开,直到她走出视线,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她每天和同伴坐公车上学,那趟车穿行在我们城市的主干道上,马路很宽,两边有绿荫,那段时间城市污染不严重,看到蓝天白云并不奢侈。一到夏天男生们就换成骑车上学,本来有一条近路,我却选择绕远一点在主干道上骑行,机器里放着陶喆,插上耳机,心里美滋滋的。我想着她坐的车一定就在我的附近,或前或后,说不定正透过车窗望见了我。但是不能转头,不能露馅,只能用余光偷偷的瞄,她在吗,还是在下一辆车呢?可能太过专注,没看到路面上施工后留下的沙堆,车轮打滑整个摔倒在地上。手脚擦破了,可脑袋里想的是不能丢脸,绝对不能,说不定她在看着,要面不改色的站起来。于是拍拍身上的沙子,咬咬牙,扶正车身,整理一下背包和耳机。心里又矛盾的想,她肯定不在这辆车里,她没看到,对,是下一辆。
少年的情愫是羞涩的,也带着份傻乎乎的执着。
忘记了是哪个旅游团里面,有一个刚高中毕业高高瘦瘦的厦门女孩瞪大了眼睛问我:听说海南是个文艺青年汇集的地方?我说:何以见得?她比先前眼睛瞪得更大:因为有海!我不解:因为有海?她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有海,所以能听到海哭的声音!说完,拿出背包里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写起来。我以为她在开着90后才听得懂的玩笑,可她的语气又不像,这个女孩有点傻气的话一时间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听到太多人声称自己是文艺青年,写苦情诗的,写些不疼不痒的文字的,声称自己不再爱的,或者是穿着打扮硬是往文艺范上靠的,他们顶着一张做工粗糙的面具想象着大海的样子极尽煽情之能事。我打断那个正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自己游记的女孩,我问她:你听过海哭的声音?她说:你落伍了吧,你在海南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把贝壳放在耳边就能听到?我松了一口气,幸好她不是一个为了想做文艺青年来海南旅游的人,她仅仅是天真。我问她:可以看看你写的东西吗?她若有所思的说:恐怕不行!等它出版了之后你自然就看到了。我必须承认,那一瞬间感觉面前的这个女孩和几年前的自己重叠起来,同样的一无所有却有着赌气般的理直气壮。几天之后和这个旅行团作别,我对这个女孩说:像你这个年纪真好。她第一次露出不解的表情说:你又不老!我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日月如移越少年。
有一天她翻看着我的相册,突然大声说:你以前怎么。。。。。。我说:是啊,那都是多年以前拍的了。想再说些什么却发现嗓子被“多年以前”给堵住了。我曾经是个不爱拍照的人,听家里人说小时候去照相馆里照相要哭几个钟头。可能是幼小的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定格在一张张画片里。后来知道了时光一去不复返,开始喜欢拿着东西到处去拍,生怕错过了什么。一只虫,一片叶,一些人,或是风,或是景。竟已成了情怀所在。竟已是若干年后。我收起相册对她说,那都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
这些文字不是写给某个女孩的追忆书,不是自己,写给一段曾陪我相依为命的旧时光。我试着从照片里,从发潮的漫画书里窥探它,它像个光着屁股和我捉迷藏的小孩躲在我看不到的死角里,我轻声叫它,是空洞洞的回音。
再见,旧时光,你还好吗?
收到陶喆的专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听起来,兴奋劲一如当年那个读高中的毛头小子。回想起来,那时候能够用来买CD的钱真是少之又少,家里给的零用除去吃饭买漫画书之外每个月买一两张CD已算奢侈。最能够让自己解馋的是偷偷跑到书店里翻翻漫画试听最近谁又出的新碟,一蹭就是几个钟头。那个时候脑袋里想的是:到底是买一本黄玉郎的漫画还是买一本张国荣的纪念CD呢?最后是决定牺牲几餐午饭全部买走。可能就是当时做出的一些决定影响了自己现在处事的一些习惯,或者说形成了现在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的观念。
高三的时候,从一家叫四海一族的唱片行里买到了陶喆的《太美丽》,放到CD机里听,没想到一听就是整两年。上学,下课,放学了还听。陶喆的音乐居然成了一段时期里的必需品。《忘不了》的俏皮,《太美丽》的荡气回肠,《Walk On》的励志,《那一瞬间》《似曾相识》的深情款款,过于温柔的专辑风格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慢慢听出了味道。我不是从歌声里面找什么青春的去路,也不是插上耳机用叛逆和这个世界对决,我早就相信这样矫情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那时候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她的脸有点婴儿肥,戴一副黑框眼镜,扎着马尾,永远是白白净净的样子。每天上学放学就希望能够在走廊里碰到她,为了能够“巧遇”经常拉着好友在走廊里蹭几个来回才走。可是真的遇到了却又远远地绕开,直到她走出视线,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她每天和同伴坐公车上学,那趟车穿行在我们城市的主干道上,马路很宽,两边有绿荫,那段时间城市污染不严重,看到蓝天白云并不奢侈。一到夏天男生们就换成骑车上学,本来有一条近路,我却选择绕远一点在主干道上骑行,机器里放着陶喆,插上耳机,心里美滋滋的。我想着她坐的车一定就在我的附近,或前或后,说不定正透过车窗望见了我。但是不能转头,不能露馅,只能用余光偷偷的瞄,她在吗,还是在下一辆车呢?可能太过专注,没看到路面上施工后留下的沙堆,车轮打滑整个摔倒在地上。手脚擦破了,可脑袋里想的是不能丢脸,绝对不能,说不定她在看着,要面不改色的站起来。于是拍拍身上的沙子,咬咬牙,扶正车身,整理一下背包和耳机。心里又矛盾的想,她肯定不在这辆车里,她没看到,对,是下一辆。
少年的情愫是羞涩的,也带着份傻乎乎的执着。
忘记了是哪个旅游团里面,有一个刚高中毕业高高瘦瘦的厦门女孩瞪大了眼睛问我:听说海南是个文艺青年汇集的地方?我说:何以见得?她比先前眼睛瞪得更大:因为有海!我不解:因为有海?她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有海,所以能听到海哭的声音!说完,拿出背包里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写起来。我以为她在开着90后才听得懂的玩笑,可她的语气又不像,这个女孩有点傻气的话一时间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听到太多人声称自己是文艺青年,写苦情诗的,写些不疼不痒的文字的,声称自己不再爱的,或者是穿着打扮硬是往文艺范上靠的,他们顶着一张做工粗糙的面具想象着大海的样子极尽煽情之能事。我打断那个正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自己游记的女孩,我问她:你听过海哭的声音?她说:你落伍了吧,你在海南这么久难道不知道把贝壳放在耳边就能听到?我松了一口气,幸好她不是一个为了想做文艺青年来海南旅游的人,她仅仅是天真。我问她:可以看看你写的东西吗?她若有所思的说:恐怕不行!等它出版了之后你自然就看到了。我必须承认,那一瞬间感觉面前的这个女孩和几年前的自己重叠起来,同样的一无所有却有着赌气般的理直气壮。几天之后和这个旅行团作别,我对这个女孩说:像你这个年纪真好。她第一次露出不解的表情说:你又不老!我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日月如移越少年。
有一天她翻看着我的相册,突然大声说:你以前怎么。。。。。。我说:是啊,那都是多年以前拍的了。想再说些什么却发现嗓子被“多年以前”给堵住了。我曾经是个不爱拍照的人,听家里人说小时候去照相馆里照相要哭几个钟头。可能是幼小的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定格在一张张画片里。后来知道了时光一去不复返,开始喜欢拿着东西到处去拍,生怕错过了什么。一只虫,一片叶,一些人,或是风,或是景。竟已成了情怀所在。竟已是若干年后。我收起相册对她说,那都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
这些文字不是写给某个女孩的追忆书,不是自己,写给一段曾陪我相依为命的旧时光。我试着从照片里,从发潮的漫画书里窥探它,它像个光着屁股和我捉迷藏的小孩躲在我看不到的死角里,我轻声叫它,是空洞洞的回音。
再见,旧时光,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