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耳朵写的一部电影——王三溥《东西》业余乐评
近日购得王三溥的新专辑《东西》,捧至手中抚看,不知为何,突然萌发为此辑写篇乐评的冲动。
只是本人平日读书有限,乐评更是甚少涉猎,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下笔拙劣处还望海涵。
黑喂狗。
从曲名按顺序看下来,脑海不禁浮现一个个描绘背景为古代——或具体说为宋代——的小说情节。而一遍遍听整张碟后,更加应证了我的想法。三哥的《东西》不止是一个简单的纯音乐计划,更是他融合了新古典、流行、金属、民乐、电子等不同风格音乐来叙述的一个凄美的故事,一部冷色调的电影。
1.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寇准《阳关引》
以“阳关引”为词牌名的古词有数首,“阳关”之名在古诗中亦多有出现。多用来描绘出征塞外、感伤离别的场面。
而此曲亦然。
开头缓慢凝重的鼓点及悠扬宏大的合成器高低两轨仿佛电影的序幕,随着画面渐渐从黑暗里浮现,镜头由低处拉高,整个苍茫的塞外景象尽收眼底。
随着鼓点变得密集,合成器中音的快节奏模进开始出现,我能看到浩浩荡荡的王师齐齐举起手中剑矛,出征的口号响彻云霄。
此时,所有的鼓点与合成器声音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落的箫声、空灵的女声及琵琶的轮指——将军在阳关突然调转马头,往身后故乡的方向望去,拉近的镜头里,将军眉头紧皱、眼神忧郁。远方的爱人黯然颔首弹着琵琶曲,心中的思念与担忧化成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放慢的镜头里,从女人脸颊滑落、在空中翻转、然后落地摔碎。
鼓点与模进的旋律重新响起,纪律严明之王师高喊口号,向塞外进发!
所有声音戛然消失,故事进入另一篇章。
2. 破阵曲
合成器中音模进明显速度加快,战鼓一声沉重敲响,左右战鼓交相呼应。王师行至战场,迅速整齐摆开阵型,在静谧悠远的女声中,镜头快速从排头的长矛步兵扫到后排骑兵,然后掠过众将领头顶,整个王师战阵尽收眼底,战旗在风中静静飘扬。女声行至高音,随着将军一声令下,战鼓擂响,顿时塞外风云变色,尘土飞扬,短兵相接,人马嘶鸣,战火冲天。人声的合唱节奏逐渐加快,且一步步音调由低转高,仿佛军队的步步为营或节节败退。
随着合唱在最高音处终止,此篇拉上帷幕,而下一幕即将开启。
3. 青城
关于青城此地,史书有记载:
元刘祁 《归潜志》卷七:“大梁城南五里号青城 ,乃金国初粘罕驻军受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天兴末,末帝东迁, 崔立以城降,北兵亦于青城下寨,而后妃内族復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清钱谦益《向言上》:“宋之亡也以青城,金之亡也亦以青城。”
故结合此曲意境,笔者将此曲想象为对亡国的叙述。
水滴声与合成器分散的单音将画面从战场拉回,低婉的古筝与突兀迸发的箫声的鲜明冲突,诉说着家中女人思念远征爱人以及国家陡然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过程。古筝声音消失,箫声也由歇斯底里转为萧瑟的长音,伴着钢琴的沉重和弦——将军在塞外接到朝廷来报,方知国破家亡的消息,将军手捧战报失魂落魄地在营帐里一步步漫无目的的挪动脚步,突然跪倒在地,眼泪倏尔溃堤,闭上眼睛想起故乡的爱人。二胡替代了箫声与钢琴的沉重和弦合奏。将军表情凝重地收拾行囊,心中默默祈祷爱人能够安然无恙。鼓点变得缓慢且更加肃穆,琵琶的声音仿佛是出现在回忆当中。将军背上行囊翻身上马,携左右撤退归国返乡,心中忐忑凝重。鼓声渐渐结束,镲声渐强而后减弱,恍若镜头的由近及远,夕阳下将军的背影写满了悲伤。
4. 长相思
钢琴声从黑暗中缓慢奏响,高音区的二胡与中音区的小提琴的合奏显得疲惫而凄凉——由于战火蔓延,故乡将军的女人不得不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竹笛的加入,更加增添了一股寒冷的氛围,仿佛是身裹寒襟的女人背着残破的包袱,怀抱初生的孩子,在雪地中艰难行走。二胡声突然消失,只剩下钢琴在浅吟低回,就像是女人突然停下脚步,望向将军出征的方向,饥饿、寒冷、思念、凄楚、悲伤、绝望等各种知觉与情感交杂在一起,颤抖着的嘴角不觉划过两行清泪。竹笛的声音,将镜头渐渐拉远,女人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只看见漫天飘落的白雪,以及女人身后的大地上长长的脚印...
沉重疏松的战鼓声将画面切回到将军的归途。鹅毛大雪里,将军不顾行路艰难及马失前蹄的危险,继续策马扬鞭,只求赶紧回到自己的妻儿身边。只求他们能够平安等到他回来,救诸水火。
当曲子重归宁静,世界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将军和女人分别在画面的左右两边,互相对着彼此的方向,长久凝望,思绪万千,镜头里的大雪却如同这残酷的现实一般飞扬不止...
5. 梦若心莲
开头的弦乐、合成器带着大混响的高音单音以及钢琴分解和弦弹奏,都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接下来的提琴及琵琶,似乎是在诉说母子所有的艰难凄苦,而在高音区的左右声道不断交替的合成器音效又像是在表达一种梦境般的感觉,似乎是在描绘凄楚现实的反衬下,母子梦境中的渴望家庭团圆、平静安好的美好愿景......而最后所有声音推向高潮,鼓点密集敲响,而高音区的合成器音效却一直未曾停止,直到最后,一切归于平静......
母子在飘着大雪的夜里走了很远的路,终于看到一间废弃的庙宇,女人勉强支撑着身体走进破庙,走着走着,一个趔趄瘫软在落满灰尘的佛像下,饥饿、寒冷、伤痛、疲惫、绝望......
她把孩子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天蓝得纯洁无瑕,鸟儿停在大榕树的枝丫上叽叽喳喳,家里的后院盛开鲜花,石榴树上挂满沉甸甸鲜艳的果实,父亲和孩子做着奔跑的游戏,女人烧起柴火,井井有条地为丈夫和孩子准备着晚餐,透过窗户,和擦着汗的丈夫眼神交接,相视一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而女人最终,未曾等到丈夫的归来,在这座破庙的美好睡梦里,兀自走到了这凄凉不堪的生命的终点......
6. 明月归
快速连续的钢琴声,就像将军想要立刻回到家中的迫切心情,而接下来的钢琴和弦及箫声的配合里,我看到将军和他的坐骑在夜晚的树林中疲惫缓慢的行走,马蹄深深浅浅踏在土地上,就像随时要跪倒在地。此时音乐突然变得激昂!将军看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立即翻身下马,朝着这座生活了数十年的城池狂奔!当他来到城门口,突然停下脚步,激动的表情瞬间凝固,满目断壁残垣。音乐重新回归萧瑟,而电子鼓的声音加入其中,仿佛在摇晃的镜头下,将军在这座荒芜的城池里用尽所有力气奔跑着、嘶喊着妻儿的名字、漫无方向四处寻找着...鼓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女声飘渺的合唱,当将军来到自家门口再一次怔住——原来殷实而精致的家,只剩下房屋的骨架、余烬和破瓦。他发了疯一样在这个废墟一般的家中不停呼喊、翻看每一个角落,旋转的镜头里,将军已经完全崩溃,泪流满面,在天井抬头对着明月绝望地怒吼......
暗光-迷夜-乱舞-浮影,这四章可以说都是将军的独角戏,从内心的活动,到外在的表达。
7. 暗光
合成器的电子效果与女声交杂着描绘出破屋暗夜里的寂静,将军两眼无神地在破败家中踱步,鼓点的加入仿佛雨水的冲刷,正当他四处踱步时,突然发现墙角有片破碎的麻纸——“携儿南迁”,那是妻子留下的线索。将军振作精神冲出屋外,一边奔跑向城门一边召唤坐骑的名字,马蹄声渐渐清晰,将军提剑上马,重新燃起了希望......
8. 迷夜
快节奏的合成器效果、穿插着的过载电吉他以及四拍子的架子鼓都好像是在诉说着将军连夜骑马赶路的场景,越来越宏大的配乐中,将军在一个个迷离的夜,穿过骇人的树林、跨过湍急的河流、踏过泥泞的土地、经过战火蔓延的城池、劈开荒野中灌木荆棘、斩杀拦路的土匪强盗,只为一路向南,追寻妻儿身影......
9. 乱舞
随着有序的节奏行进,镜头开始分裂,从一个镜头分裂成两个、然后四个、八个、十六个......镜头里的将军骑着他的战马在整个南方漫无方向搜索、询问,表情也从期待、希望到了疲惫、失望、手足无措。四处询问无果的将军在荒野里醉酒拔剑乱舞,周围原本茂密的树木被他悉数砍倒,小提琴声里的将军,最后精疲力尽,用剑支撑起身体,单膝跪在地上,无力地流泪...此时将军脑海里无数画面快速交叠,出塞、短兵相接、战火、逃亡、废墟、月光、妻子无助的表情、孩子止不住的啼哭.......曲子重新回归快节奏,将军突然一声怒吼,重新翻身上马,穿越重重森林,最后消失在夜色里......
10. 浮影
曲子开头的电子的滴答声加上钢琴的声音,恍如梦境。就像是将军露宿荒野,在梦里重新经历了这所有的事情,妻儿的身影在梦境里随处闪现。在梦里他又看到了妻子的微笑,看到了孩子茁壮成长,甚至与自己一同舞剑、对饮琼露。可是不管多么的幸福,到最后,妻子和孩子都流着泪向将军挥着手,离他越来越远,任凭他用尽全力追逐,亦于事无补......
11. 行路难
钢琴凝重低沉的根音声声响起,诉说着步履蹒跚的将军这些年的衰老与病痛,交替出现的二胡、电吉他、竹笛、弦乐等等乐声,仿佛是他走过的一个个四季、一座座城池,而曲子的主旋律却始终在循环往复,就像在叙述他从未停止过的追寻妻儿的脚步。不论一路上多么艰难,与其独自苟活于世,不如死在永远追寻家人的路上......
12. 2011
《2011》这首曲子单是从名字来看就已经与整个《东西》的格局不一样了。
纵观整个曲子的感觉,从电吉他、鼓点到女声,无一不是明快、高亢、激昂的,我把这首曲子看作是三哥为《东西》写的后记。
和一个作家给自己的书写的后记一样,描述创作的过程,这些日子的经历、状态、心情等等,然后从整体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内核。
我想此曲亦应是如此。
更加大胆地猜测,这可能是三哥写他自己2011那年的状态。
13. 回忆
这首曲子以舒缓的钢琴开头,如汨汨流水在山间流动,而河流两岸,则是这部故事里的一幕幕悲欢离合、一帧帧酸甜苦辣。这《回忆》是残破的家中天井里(镜头淡入)将军的回忆(镜头淡出),也是庙宇里(镜头淡入)怀抱孩子的母亲的回忆(镜头淡出),也是作者对整个故事的回忆与纪念。
我想,这清淡冷寂的钢琴里,说得不止是关于“他们”的回忆,更是你的回忆。
对吧,三哥。
专辑以《东西》命名,不知是单纯的描述这张碟的中西方音乐融合,还是有其他寓意?
以我主观的认识和阅历来评论整张专辑的话,优点是:
编曲在气氛的烘托上非常到位,尤其女声的加入及其后期处理,为这张碟增色很多。
民乐元素与电子乐的融合非常成功,营造出电影般的画面效果,比如阳关引开头的超大声场的大鼓,一下子就把情景带出来了。
曲目命名比较考究,当然,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
而缺点的话,这里说两点:
整张碟听了不下二十遍,可以说编曲方面是完美无缺的,只是感觉缺乏新意,且形式感太强,被给予的想象空间不够。
部分音源采样的MIDI感太强,不够真实,比如二胡(如果我没听错的话),真实演奏的滑弦、揉弦、力度等细节不够。
这篇业余乐评写了有半个月之久,每天写一点点。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的想象,也许都与三哥的初衷南辕北辙。但是能让听众有这样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就已经成功了。
非常感谢三哥能写出这样一部为耳朵而生的电影,能让我每天都跟着电影里的情节悲喜而悲喜。
期待你的巡演!
写于初冬的合肥
2013年11月24日
只是本人平日读书有限,乐评更是甚少涉猎,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下笔拙劣处还望海涵。
黑喂狗。
从曲名按顺序看下来,脑海不禁浮现一个个描绘背景为古代——或具体说为宋代——的小说情节。而一遍遍听整张碟后,更加应证了我的想法。三哥的《东西》不止是一个简单的纯音乐计划,更是他融合了新古典、流行、金属、民乐、电子等不同风格音乐来叙述的一个凄美的故事,一部冷色调的电影。
1.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寇准《阳关引》
以“阳关引”为词牌名的古词有数首,“阳关”之名在古诗中亦多有出现。多用来描绘出征塞外、感伤离别的场面。
而此曲亦然。
开头缓慢凝重的鼓点及悠扬宏大的合成器高低两轨仿佛电影的序幕,随着画面渐渐从黑暗里浮现,镜头由低处拉高,整个苍茫的塞外景象尽收眼底。
随着鼓点变得密集,合成器中音的快节奏模进开始出现,我能看到浩浩荡荡的王师齐齐举起手中剑矛,出征的口号响彻云霄。
此时,所有的鼓点与合成器声音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落的箫声、空灵的女声及琵琶的轮指——将军在阳关突然调转马头,往身后故乡的方向望去,拉近的镜头里,将军眉头紧皱、眼神忧郁。远方的爱人黯然颔首弹着琵琶曲,心中的思念与担忧化成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放慢的镜头里,从女人脸颊滑落、在空中翻转、然后落地摔碎。
鼓点与模进的旋律重新响起,纪律严明之王师高喊口号,向塞外进发!
所有声音戛然消失,故事进入另一篇章。
2. 破阵曲
合成器中音模进明显速度加快,战鼓一声沉重敲响,左右战鼓交相呼应。王师行至战场,迅速整齐摆开阵型,在静谧悠远的女声中,镜头快速从排头的长矛步兵扫到后排骑兵,然后掠过众将领头顶,整个王师战阵尽收眼底,战旗在风中静静飘扬。女声行至高音,随着将军一声令下,战鼓擂响,顿时塞外风云变色,尘土飞扬,短兵相接,人马嘶鸣,战火冲天。人声的合唱节奏逐渐加快,且一步步音调由低转高,仿佛军队的步步为营或节节败退。
随着合唱在最高音处终止,此篇拉上帷幕,而下一幕即将开启。
3. 青城
关于青城此地,史书有记载:
元刘祁 《归潜志》卷七:“大梁城南五里号青城 ,乃金国初粘罕驻军受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天兴末,末帝东迁, 崔立以城降,北兵亦于青城下寨,而后妃内族復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清钱谦益《向言上》:“宋之亡也以青城,金之亡也亦以青城。”
故结合此曲意境,笔者将此曲想象为对亡国的叙述。
水滴声与合成器分散的单音将画面从战场拉回,低婉的古筝与突兀迸发的箫声的鲜明冲突,诉说着家中女人思念远征爱人以及国家陡然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过程。古筝声音消失,箫声也由歇斯底里转为萧瑟的长音,伴着钢琴的沉重和弦——将军在塞外接到朝廷来报,方知国破家亡的消息,将军手捧战报失魂落魄地在营帐里一步步漫无目的的挪动脚步,突然跪倒在地,眼泪倏尔溃堤,闭上眼睛想起故乡的爱人。二胡替代了箫声与钢琴的沉重和弦合奏。将军表情凝重地收拾行囊,心中默默祈祷爱人能够安然无恙。鼓点变得缓慢且更加肃穆,琵琶的声音仿佛是出现在回忆当中。将军背上行囊翻身上马,携左右撤退归国返乡,心中忐忑凝重。鼓声渐渐结束,镲声渐强而后减弱,恍若镜头的由近及远,夕阳下将军的背影写满了悲伤。
4. 长相思
钢琴声从黑暗中缓慢奏响,高音区的二胡与中音区的小提琴的合奏显得疲惫而凄凉——由于战火蔓延,故乡将军的女人不得不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竹笛的加入,更加增添了一股寒冷的氛围,仿佛是身裹寒襟的女人背着残破的包袱,怀抱初生的孩子,在雪地中艰难行走。二胡声突然消失,只剩下钢琴在浅吟低回,就像是女人突然停下脚步,望向将军出征的方向,饥饿、寒冷、思念、凄楚、悲伤、绝望等各种知觉与情感交杂在一起,颤抖着的嘴角不觉划过两行清泪。竹笛的声音,将镜头渐渐拉远,女人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只看见漫天飘落的白雪,以及女人身后的大地上长长的脚印...
沉重疏松的战鼓声将画面切回到将军的归途。鹅毛大雪里,将军不顾行路艰难及马失前蹄的危险,继续策马扬鞭,只求赶紧回到自己的妻儿身边。只求他们能够平安等到他回来,救诸水火。
当曲子重归宁静,世界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将军和女人分别在画面的左右两边,互相对着彼此的方向,长久凝望,思绪万千,镜头里的大雪却如同这残酷的现实一般飞扬不止...
5. 梦若心莲
开头的弦乐、合成器带着大混响的高音单音以及钢琴分解和弦弹奏,都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接下来的提琴及琵琶,似乎是在诉说母子所有的艰难凄苦,而在高音区的左右声道不断交替的合成器音效又像是在表达一种梦境般的感觉,似乎是在描绘凄楚现实的反衬下,母子梦境中的渴望家庭团圆、平静安好的美好愿景......而最后所有声音推向高潮,鼓点密集敲响,而高音区的合成器音效却一直未曾停止,直到最后,一切归于平静......
母子在飘着大雪的夜里走了很远的路,终于看到一间废弃的庙宇,女人勉强支撑着身体走进破庙,走着走着,一个趔趄瘫软在落满灰尘的佛像下,饥饿、寒冷、伤痛、疲惫、绝望......
她把孩子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天蓝得纯洁无瑕,鸟儿停在大榕树的枝丫上叽叽喳喳,家里的后院盛开鲜花,石榴树上挂满沉甸甸鲜艳的果实,父亲和孩子做着奔跑的游戏,女人烧起柴火,井井有条地为丈夫和孩子准备着晚餐,透过窗户,和擦着汗的丈夫眼神交接,相视一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而女人最终,未曾等到丈夫的归来,在这座破庙的美好睡梦里,兀自走到了这凄凉不堪的生命的终点......
6. 明月归
快速连续的钢琴声,就像将军想要立刻回到家中的迫切心情,而接下来的钢琴和弦及箫声的配合里,我看到将军和他的坐骑在夜晚的树林中疲惫缓慢的行走,马蹄深深浅浅踏在土地上,就像随时要跪倒在地。此时音乐突然变得激昂!将军看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立即翻身下马,朝着这座生活了数十年的城池狂奔!当他来到城门口,突然停下脚步,激动的表情瞬间凝固,满目断壁残垣。音乐重新回归萧瑟,而电子鼓的声音加入其中,仿佛在摇晃的镜头下,将军在这座荒芜的城池里用尽所有力气奔跑着、嘶喊着妻儿的名字、漫无方向四处寻找着...鼓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女声飘渺的合唱,当将军来到自家门口再一次怔住——原来殷实而精致的家,只剩下房屋的骨架、余烬和破瓦。他发了疯一样在这个废墟一般的家中不停呼喊、翻看每一个角落,旋转的镜头里,将军已经完全崩溃,泪流满面,在天井抬头对着明月绝望地怒吼......
暗光-迷夜-乱舞-浮影,这四章可以说都是将军的独角戏,从内心的活动,到外在的表达。
7. 暗光
合成器的电子效果与女声交杂着描绘出破屋暗夜里的寂静,将军两眼无神地在破败家中踱步,鼓点的加入仿佛雨水的冲刷,正当他四处踱步时,突然发现墙角有片破碎的麻纸——“携儿南迁”,那是妻子留下的线索。将军振作精神冲出屋外,一边奔跑向城门一边召唤坐骑的名字,马蹄声渐渐清晰,将军提剑上马,重新燃起了希望......
8. 迷夜
快节奏的合成器效果、穿插着的过载电吉他以及四拍子的架子鼓都好像是在诉说着将军连夜骑马赶路的场景,越来越宏大的配乐中,将军在一个个迷离的夜,穿过骇人的树林、跨过湍急的河流、踏过泥泞的土地、经过战火蔓延的城池、劈开荒野中灌木荆棘、斩杀拦路的土匪强盗,只为一路向南,追寻妻儿身影......
9. 乱舞
随着有序的节奏行进,镜头开始分裂,从一个镜头分裂成两个、然后四个、八个、十六个......镜头里的将军骑着他的战马在整个南方漫无方向搜索、询问,表情也从期待、希望到了疲惫、失望、手足无措。四处询问无果的将军在荒野里醉酒拔剑乱舞,周围原本茂密的树木被他悉数砍倒,小提琴声里的将军,最后精疲力尽,用剑支撑起身体,单膝跪在地上,无力地流泪...此时将军脑海里无数画面快速交叠,出塞、短兵相接、战火、逃亡、废墟、月光、妻子无助的表情、孩子止不住的啼哭.......曲子重新回归快节奏,将军突然一声怒吼,重新翻身上马,穿越重重森林,最后消失在夜色里......
10. 浮影
曲子开头的电子的滴答声加上钢琴的声音,恍如梦境。就像是将军露宿荒野,在梦里重新经历了这所有的事情,妻儿的身影在梦境里随处闪现。在梦里他又看到了妻子的微笑,看到了孩子茁壮成长,甚至与自己一同舞剑、对饮琼露。可是不管多么的幸福,到最后,妻子和孩子都流着泪向将军挥着手,离他越来越远,任凭他用尽全力追逐,亦于事无补......
11. 行路难
钢琴凝重低沉的根音声声响起,诉说着步履蹒跚的将军这些年的衰老与病痛,交替出现的二胡、电吉他、竹笛、弦乐等等乐声,仿佛是他走过的一个个四季、一座座城池,而曲子的主旋律却始终在循环往复,就像在叙述他从未停止过的追寻妻儿的脚步。不论一路上多么艰难,与其独自苟活于世,不如死在永远追寻家人的路上......
12. 2011
《2011》这首曲子单是从名字来看就已经与整个《东西》的格局不一样了。
纵观整个曲子的感觉,从电吉他、鼓点到女声,无一不是明快、高亢、激昂的,我把这首曲子看作是三哥为《东西》写的后记。
和一个作家给自己的书写的后记一样,描述创作的过程,这些日子的经历、状态、心情等等,然后从整体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内核。
我想此曲亦应是如此。
更加大胆地猜测,这可能是三哥写他自己2011那年的状态。
13. 回忆
这首曲子以舒缓的钢琴开头,如汨汨流水在山间流动,而河流两岸,则是这部故事里的一幕幕悲欢离合、一帧帧酸甜苦辣。这《回忆》是残破的家中天井里(镜头淡入)将军的回忆(镜头淡出),也是庙宇里(镜头淡入)怀抱孩子的母亲的回忆(镜头淡出),也是作者对整个故事的回忆与纪念。
我想,这清淡冷寂的钢琴里,说得不止是关于“他们”的回忆,更是你的回忆。
对吧,三哥。
专辑以《东西》命名,不知是单纯的描述这张碟的中西方音乐融合,还是有其他寓意?
以我主观的认识和阅历来评论整张专辑的话,优点是:
编曲在气氛的烘托上非常到位,尤其女声的加入及其后期处理,为这张碟增色很多。
民乐元素与电子乐的融合非常成功,营造出电影般的画面效果,比如阳关引开头的超大声场的大鼓,一下子就把情景带出来了。
曲目命名比较考究,当然,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
而缺点的话,这里说两点:
整张碟听了不下二十遍,可以说编曲方面是完美无缺的,只是感觉缺乏新意,且形式感太强,被给予的想象空间不够。
部分音源采样的MIDI感太强,不够真实,比如二胡(如果我没听错的话),真实演奏的滑弦、揉弦、力度等细节不够。
这篇业余乐评写了有半个月之久,每天写一点点。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的想象,也许都与三哥的初衷南辕北辙。但是能让听众有这样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就已经成功了。
非常感谢三哥能写出这样一部为耳朵而生的电影,能让我每天都跟着电影里的情节悲喜而悲喜。
期待你的巡演!
写于初冬的合肥
2013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