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花的谜梦
从前看电影,关心的是故事;后来,会关注表演;再后来,渐渐地还要在意摄影和音乐。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这光影编织的幻梦,每一帧画面的构图和用光等摄影元素,直接决定了它是不是“美”。而音乐,对于烘托电影的氛围、渲染人物的情绪,乃至暗示故事的演进,都产生着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世界电影业的成熟和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及其发挥愈加得到普遍的重视。国产电影虽泥足沉陷,整体乏力,进境不大,但总有些不愿自我重复、不甘糊弄市场的导演,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立意求新求变,以期提升作品的综合品质。表现在电影音乐上,近年来体制以外的、民间生长的音乐人及其创作日益得到发现、关注与引用,仿佛给混沌沉闷的国内电影界打开了一道细小的缝隙,流入了几分清新的空气。而我们的主流音乐界在创造力上又是多么得乏善可陈啊。
《狗十三》是曹保平导演继《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后第三部公映作品。曹导属十年磨一剑型有定力的大家,轻易不出手,每一出手,必为可观。这部电影在当前环境下,果然称得上一流的良心佳作。定力之下,曹导其实十分大胆,表现为对题材的敏锐把握与破解,比如前两部作品中个体的、极端的事件表象下普遍的社会真实与人性困局;还表现为对“新人”、“怪才”不拘一格的放手使用,比如《光荣的愤怒》男主演吴刚和《李米的猜想》配乐窦唯。
时隔五年,再出新作,充分证明了曹导的定力,而他的大胆依然犀利。《狗十三》的主题,相较而言,其实更切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接地气;但它的切入点和剖析方式却全然独特,它通过一个13岁女孩儿与两只狗的聚合离散这样的寻常和细微处入手,冷峻而深刻地揭露了我们生活中人之常情背后那些无法言传的真实——那温情之下的无情、关怀之下的漠视、正确之下的悖谬、给予之下的剥夺。而这部新作儿童片(青春片)、动物片的形式,对曹导来说,也是之前未曾涉足的领域。
电影从一个13岁少女的视角出发,冷静、客观、准确地表现了人的成长面对社会规则、家庭伦理、文化传统等“大势”的冲突、磨合与妥协。但它并未重复相似命题的电影中那种由“好”孩子变成了“坏”孩子,或“坏”孩子变成了“好”孩子的俗套,而是由乖孩子“成长”为了乖孩子。这看似水波不兴的由乖到乖的过程,却反衬出寻常生活中平静成长之下潜藏的压抑、扭曲与痛楚,触目惊心,感同身受。电影的另一重新意或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也没有同类“成长”电影之中普遍存在的“对立面”,没有重男轻女的祖辈,没有喜新厌旧的父亲,没有蛇蝎心肠的后妈,没有刻薄成性的老师,即使是可能的“情敌”——堂姐也自愿选择了退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本份人。这种普通赋予了电影代表性,代表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处在相同的情境,都会以相同的态度,做出相同的反应。这是隐忍的态度,合情合理的反应,中规中矩,以期获得社会和家庭的认同,认同为一个个“中国好人”。这种“认同”也是成长。非特青春期的孩子,成人也是一样。电影中父亲的几番发作、落泪与平息,令人意识到“成长”及其背后潜藏的纠结与蜕变将贯穿人的一生,无可逃避,概莫能外,既是情理之中,却又那样得情非得已。
《狗十三》的电影音乐出自白水之手。从新民谣到后摇滚,栖身四川的白水创作出了无数令人难忘的作品,而这也让他在中国独立音乐领域独树一帜。作为一个开放的音乐人,白水涉猎广泛,从民族音乐到前卫摇滚、极简电音。如今的他已经远远超越了早期那个新民谣唱作人的身份。近年的新作,不仅仅是延续,更为其开拓新的音乐疆土。在电影中,白水的音乐恰如其分地表现、烘托甚至引导了电影的主旨。以钢琴为主体的器乐凌空蹈虚,空幻迷离,道出了人面对不由自主的人生时精神的出离与内心的迷惘;而脑电波般跃变的电子音符和耳鸣般轻噪的起伏穿插,则暴露了人在成长中天性被压抑的不甘与怨忿,和在不得已的蜕变中身心深处近乎歇斯底里的抵抗与创痛。仿佛另一种叙事语言,音乐循着自己的逻辑,前后连贯成电影影像之下的一条伏线,与视觉的主线呼应交织,相和相谐地共同营造了影片凝重阴晦的氛围,叙说出撼人肺腑的故事。其中,一代“爱因斯坦”(电影中狗的名字,女孩儿因内心偏爱物理而看似随意所起)走失、女孩儿寻找一节,衬托着女孩儿执意的奔跑、呼唤,钢琴由缓渐急,加上紧张、重复的电子节奏,既形象地表现了女孩儿急切、怨怒的情绪,而其间的几个变调又透露了女孩儿籍此发泄内心压抑与委屈的微妙心理。女孩儿酒醉回家,遭父亲呵斥、责打而认错后到浴室淋浴一节,披头盖脸的水流下,女孩儿捂着划伤淌血的手掌,艾艾地啜泣,身体随之不住颤抖,这是此前故事发展中矛盾累积的一次总爆发,达到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与之相应的,白水使用的耳鸣、啸叫般的电子噪声音效传神地表现了人物情绪的郁结和冲突,与不断拉近的女孩儿瘦削、赤裸的背部特写相同步的几次频率提升,令人不忍目睹、难以卒听,更是大胆而新颖。如此的视听交迫,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共同烘托起了这一高潮,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夜,深藏于心的夜;花,绽放于血的花。我奔向昏黄迷茫的光,却不觉迷失坠落的慌”,由白水作曲,他的多年合作伙伴袁田作词并演唱的片尾曲《夜花》以简短的形式,形而上地凝炼了电影的主题,囊括了电影所有的内涵,令人无语凝噎,深坐沉思。暗夜中的花朵。花,平添了夜的叵测;夜,幻化了花的迷离。相对于电影演绎的故事,夜仿佛社会大势,花便是个人内心。而相对于电影本身,夜是连绵光影,深邃玄奥;花是珠玉音符,奇幻空灵。这夜与花的结合,开启了一场动人心魄而无法言传的谜梦。
随着世界电影业的成熟和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及其发挥愈加得到普遍的重视。国产电影虽泥足沉陷,整体乏力,进境不大,但总有些不愿自我重复、不甘糊弄市场的导演,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立意求新求变,以期提升作品的综合品质。表现在电影音乐上,近年来体制以外的、民间生长的音乐人及其创作日益得到发现、关注与引用,仿佛给混沌沉闷的国内电影界打开了一道细小的缝隙,流入了几分清新的空气。而我们的主流音乐界在创造力上又是多么得乏善可陈啊。
《狗十三》是曹保平导演继《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后第三部公映作品。曹导属十年磨一剑型有定力的大家,轻易不出手,每一出手,必为可观。这部电影在当前环境下,果然称得上一流的良心佳作。定力之下,曹导其实十分大胆,表现为对题材的敏锐把握与破解,比如前两部作品中个体的、极端的事件表象下普遍的社会真实与人性困局;还表现为对“新人”、“怪才”不拘一格的放手使用,比如《光荣的愤怒》男主演吴刚和《李米的猜想》配乐窦唯。
时隔五年,再出新作,充分证明了曹导的定力,而他的大胆依然犀利。《狗十三》的主题,相较而言,其实更切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接地气;但它的切入点和剖析方式却全然独特,它通过一个13岁女孩儿与两只狗的聚合离散这样的寻常和细微处入手,冷峻而深刻地揭露了我们生活中人之常情背后那些无法言传的真实——那温情之下的无情、关怀之下的漠视、正确之下的悖谬、给予之下的剥夺。而这部新作儿童片(青春片)、动物片的形式,对曹导来说,也是之前未曾涉足的领域。
电影从一个13岁少女的视角出发,冷静、客观、准确地表现了人的成长面对社会规则、家庭伦理、文化传统等“大势”的冲突、磨合与妥协。但它并未重复相似命题的电影中那种由“好”孩子变成了“坏”孩子,或“坏”孩子变成了“好”孩子的俗套,而是由乖孩子“成长”为了乖孩子。这看似水波不兴的由乖到乖的过程,却反衬出寻常生活中平静成长之下潜藏的压抑、扭曲与痛楚,触目惊心,感同身受。电影的另一重新意或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也没有同类“成长”电影之中普遍存在的“对立面”,没有重男轻女的祖辈,没有喜新厌旧的父亲,没有蛇蝎心肠的后妈,没有刻薄成性的老师,即使是可能的“情敌”——堂姐也自愿选择了退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本份人。这种普通赋予了电影代表性,代表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处在相同的情境,都会以相同的态度,做出相同的反应。这是隐忍的态度,合情合理的反应,中规中矩,以期获得社会和家庭的认同,认同为一个个“中国好人”。这种“认同”也是成长。非特青春期的孩子,成人也是一样。电影中父亲的几番发作、落泪与平息,令人意识到“成长”及其背后潜藏的纠结与蜕变将贯穿人的一生,无可逃避,概莫能外,既是情理之中,却又那样得情非得已。
《狗十三》的电影音乐出自白水之手。从新民谣到后摇滚,栖身四川的白水创作出了无数令人难忘的作品,而这也让他在中国独立音乐领域独树一帜。作为一个开放的音乐人,白水涉猎广泛,从民族音乐到前卫摇滚、极简电音。如今的他已经远远超越了早期那个新民谣唱作人的身份。近年的新作,不仅仅是延续,更为其开拓新的音乐疆土。在电影中,白水的音乐恰如其分地表现、烘托甚至引导了电影的主旨。以钢琴为主体的器乐凌空蹈虚,空幻迷离,道出了人面对不由自主的人生时精神的出离与内心的迷惘;而脑电波般跃变的电子音符和耳鸣般轻噪的起伏穿插,则暴露了人在成长中天性被压抑的不甘与怨忿,和在不得已的蜕变中身心深处近乎歇斯底里的抵抗与创痛。仿佛另一种叙事语言,音乐循着自己的逻辑,前后连贯成电影影像之下的一条伏线,与视觉的主线呼应交织,相和相谐地共同营造了影片凝重阴晦的氛围,叙说出撼人肺腑的故事。其中,一代“爱因斯坦”(电影中狗的名字,女孩儿因内心偏爱物理而看似随意所起)走失、女孩儿寻找一节,衬托着女孩儿执意的奔跑、呼唤,钢琴由缓渐急,加上紧张、重复的电子节奏,既形象地表现了女孩儿急切、怨怒的情绪,而其间的几个变调又透露了女孩儿籍此发泄内心压抑与委屈的微妙心理。女孩儿酒醉回家,遭父亲呵斥、责打而认错后到浴室淋浴一节,披头盖脸的水流下,女孩儿捂着划伤淌血的手掌,艾艾地啜泣,身体随之不住颤抖,这是此前故事发展中矛盾累积的一次总爆发,达到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与之相应的,白水使用的耳鸣、啸叫般的电子噪声音效传神地表现了人物情绪的郁结和冲突,与不断拉近的女孩儿瘦削、赤裸的背部特写相同步的几次频率提升,令人不忍目睹、难以卒听,更是大胆而新颖。如此的视听交迫,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共同烘托起了这一高潮,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夜,深藏于心的夜;花,绽放于血的花。我奔向昏黄迷茫的光,却不觉迷失坠落的慌”,由白水作曲,他的多年合作伙伴袁田作词并演唱的片尾曲《夜花》以简短的形式,形而上地凝炼了电影的主题,囊括了电影所有的内涵,令人无语凝噎,深坐沉思。暗夜中的花朵。花,平添了夜的叵测;夜,幻化了花的迷离。相对于电影演绎的故事,夜仿佛社会大势,花便是个人内心。而相对于电影本身,夜是连绵光影,深邃玄奥;花是珠玉音符,奇幻空灵。这夜与花的结合,开启了一场动人心魄而无法言传的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