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魔鬼的胜利喝彩
回忆蔡健雅的音乐路程,自然将历史分成几个阶段。十几年前《Bored》犀锐的民谣摇滚,冷艳又满贯英伦风味,昭示年轻而又早熟的个人思想,却随着名声鹊起而绝版;中期被唱片公司牢牢霸住主打歌曲,《陌生人》、《双栖动物》略不自由,却意外稳定而受到奖项首肯,为他人作嫁也越来越多;《Goodbye & Hello》终于带着已有的口碑和地位,去做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而确实从此开始,我们也才看到她作为一个创作歌手,真实的内心变化,以及音乐情绪的不抽象表达。第一张怀恋彼时的摇滚青春,《若你碰到他》致敬都市情歌的最后遗憾,第三张《说到爱》继而卸下重担,由着性格、放开胆量表达多年想尝的鲜。虽没有想象中那般系统的主题,但依然得了奖,得到了精神肯定。所以,眼前《天使与魔鬼的对话》,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完美——仍有摇滚的态度,却不止玩弄配器的表象;有主流情歌的耐听和适用,又不以俗套到腻的钢琴吉他应付了事;编曲多首有记忆、意蕴有创新,不因单纯寻求听觉刺激,而脱离作品想表达的意思,又在不保守的意图下,交给你前所未有的立体。这真是一张最为完美的蔡健雅。
从第一首《极光》的采样音效,就可窥新专辑的此种诚意。其实,蔡健雅的歌词向来精神留白够大,想象空间宽敞富足,除了聆听者需要的宽窄,还是可以装进大量第三方音效的。不论是她自己的创作抑或小寒,都绝不仅仅束缚于那些浅表的爱欲情仇。只是曾经钢琴和吉他温吞吞的外膜,往往习于抹杀那晦涩的诗情,甚至扼杀婉转纠葛的旋律。而《极光》前奏虽依然由钢琴铺陈,但电子和竖琴的音效渗透在背,抓不住频率的快门声不断浮现,一边应着青峰歌词里“每个瞬间都想拍下当作纪念/你和我之间的爱/是不是一场意外/绚烂之后的对白/脱下神秘的色彩/会是变成习惯/还是完全推翻”的暧昧,一边让画面感在贝斯的融汇下舒展开来。后半段和声层次开始复杂、变换,平滑地取代了副歌的作用,蔡健雅的唱法也忽而悸动起来,真假、高低起伏变换,配合封面灰蒙如雪片的情绪,如梦似幻。往往一首好歌就能让一张唱片的主题和进化昭然若揭,《极光》摆在第一位,无疑满足了这表里如一的个人意欲,以及他人的期待。
专辑编曲创意有大幅地丰富、增厚,其实最重要的是——别出心裁的编曲巧思,为歌曲带来各种各样新鲜的记忆点,不同于往日都市情歌白水的枯燥,让听觉立体感骤然丰满。如《单恋曲》中与贝斯交织的电子韵律、《唱衰》复古摇滚的荒诞色彩、《极光》中紧抓情绪的快门采样,《被驯服的象》扬琴加一点爵士调味,以及《Keep Breathing》开头的福音唱法等等。陈珊妮是这种玩法的高手,而蔡健雅的唱片向来追求编曲完整性,此类创意并不多见,这些无疑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加分的要点。
而唱法上的优化,则在前半部主要的《单恋曲》、《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真假音频繁转换,甚至增加大量无词哼唱,让歌曲的感情过渡缓坡段段,宛转悠扬地流入听者的耳膜。值得一提的是《坠落》中自在的民谣唱法,几句降调类似清唱,叹然吐气,颓废感收放自如。抒情重头戏《十万毫升泪水》则有一镜到底、无视瑕疵的独到方式,不追求后期修饰、圆润的虚假。高音尖锐摩擦听觉,低音沉稳顺其自然,每次都如点射从独点爆发,进而引出一连串的情绪起伏,如泣如诉,不抱主流的鞋跟,却依然动人耐听。这是个人特质的最佳表达,又是配合听众心情、有所创新的典范。
蔡健雅曾经的作品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枯燥感。或许不该完全归咎于主流化编曲,她的个人音乐情绪、彼时的音乐立场也该有部分原因。其实,想想《陌生人》之所以能留在历史,那股悲彻的底蕴必是缘由,而若要持续深刻,便不能过多地吟唱快乐。这听上去有点残酷,但充满了相对的公平。正如我们常说,悲剧比喜剧更为深刻,那即便魔鬼与天使的对话,也该是魔鬼占了上风才更精彩。专辑文案中蔡健雅也说“黑暗时刻出现的微小声音都是最重要的暗示”,从黑暗出发的艺术性,当然更具灼热的火花、更显璀璨。就算天使与魔鬼对话交错、喜忧参半,也一定是痛苦、悲悯、苦戚更让人心存介怀,难以在心中磨灭吧。在这样的情绪基础上,《天使与魔鬼的对话》虽基调冷冽,颜色却不止黑白,它不但展示了一个最完整的蔡健雅——从锋锐、妥协、成熟、独立到完美,也让我们看到前方的路在哪里。天使魔鬼的对峙,谁输谁赢心照不宣。伊人心中,自有逻辑。
从第一首《极光》的采样音效,就可窥新专辑的此种诚意。其实,蔡健雅的歌词向来精神留白够大,想象空间宽敞富足,除了聆听者需要的宽窄,还是可以装进大量第三方音效的。不论是她自己的创作抑或小寒,都绝不仅仅束缚于那些浅表的爱欲情仇。只是曾经钢琴和吉他温吞吞的外膜,往往习于抹杀那晦涩的诗情,甚至扼杀婉转纠葛的旋律。而《极光》前奏虽依然由钢琴铺陈,但电子和竖琴的音效渗透在背,抓不住频率的快门声不断浮现,一边应着青峰歌词里“每个瞬间都想拍下当作纪念/你和我之间的爱/是不是一场意外/绚烂之后的对白/脱下神秘的色彩/会是变成习惯/还是完全推翻”的暧昧,一边让画面感在贝斯的融汇下舒展开来。后半段和声层次开始复杂、变换,平滑地取代了副歌的作用,蔡健雅的唱法也忽而悸动起来,真假、高低起伏变换,配合封面灰蒙如雪片的情绪,如梦似幻。往往一首好歌就能让一张唱片的主题和进化昭然若揭,《极光》摆在第一位,无疑满足了这表里如一的个人意欲,以及他人的期待。
专辑编曲创意有大幅地丰富、增厚,其实最重要的是——别出心裁的编曲巧思,为歌曲带来各种各样新鲜的记忆点,不同于往日都市情歌白水的枯燥,让听觉立体感骤然丰满。如《单恋曲》中与贝斯交织的电子韵律、《唱衰》复古摇滚的荒诞色彩、《极光》中紧抓情绪的快门采样,《被驯服的象》扬琴加一点爵士调味,以及《Keep Breathing》开头的福音唱法等等。陈珊妮是这种玩法的高手,而蔡健雅的唱片向来追求编曲完整性,此类创意并不多见,这些无疑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加分的要点。
而唱法上的优化,则在前半部主要的《单恋曲》、《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真假音频繁转换,甚至增加大量无词哼唱,让歌曲的感情过渡缓坡段段,宛转悠扬地流入听者的耳膜。值得一提的是《坠落》中自在的民谣唱法,几句降调类似清唱,叹然吐气,颓废感收放自如。抒情重头戏《十万毫升泪水》则有一镜到底、无视瑕疵的独到方式,不追求后期修饰、圆润的虚假。高音尖锐摩擦听觉,低音沉稳顺其自然,每次都如点射从独点爆发,进而引出一连串的情绪起伏,如泣如诉,不抱主流的鞋跟,却依然动人耐听。这是个人特质的最佳表达,又是配合听众心情、有所创新的典范。
蔡健雅曾经的作品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枯燥感。或许不该完全归咎于主流化编曲,她的个人音乐情绪、彼时的音乐立场也该有部分原因。其实,想想《陌生人》之所以能留在历史,那股悲彻的底蕴必是缘由,而若要持续深刻,便不能过多地吟唱快乐。这听上去有点残酷,但充满了相对的公平。正如我们常说,悲剧比喜剧更为深刻,那即便魔鬼与天使的对话,也该是魔鬼占了上风才更精彩。专辑文案中蔡健雅也说“黑暗时刻出现的微小声音都是最重要的暗示”,从黑暗出发的艺术性,当然更具灼热的火花、更显璀璨。就算天使与魔鬼对话交错、喜忧参半,也一定是痛苦、悲悯、苦戚更让人心存介怀,难以在心中磨灭吧。在这样的情绪基础上,《天使与魔鬼的对话》虽基调冷冽,颜色却不止黑白,它不但展示了一个最完整的蔡健雅——从锋锐、妥协、成熟、独立到完美,也让我们看到前方的路在哪里。天使魔鬼的对峙,谁输谁赢心照不宣。伊人心中,自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