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小众

其实我认为,苏打绿选择在这个时期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利用一张概念专辑洗去那些冲动的伪粉才是真实的目的。
有人说他们在变,没错,又变回小众化了。
上一张专辑《你在烦恼什么》是为了迎合一个大众市场而诞生的,初听几遍就上耳也有所理解,但耐听度不是太高,却符合当下时代的快餐音乐文化。
但是这张就完全不同,从所有的概念以及传递出的思想感情晦涩难猜,所写的歌词寓意满满,旋律跌宕起伏,千回百转,乐器复杂,出乎意料。
初听大多觉得不上耳与混沌,但是反复循环以后,就可以慢慢的理解到中国古典与西方魔幻所冲撞的魅力,自然与人文矛盾的交点,西洋乐器与民间传统的融合,所有的深意会一点点的浮现出来。
所以,这张的耐听度真的出乎我意料的高,后劲度太过强大。
另外,如果听的次数不多就急急忙忙发帖来表示不喜爱真的不太明智,慢热的专辑需要反复咀嚼,急于表现自己的立场可能会有后悔的一天。
就这样,无法接受小众的大众请退出,否则等到冬发行的时候古典庄严的德国感你们更加无法接受。
以上不针对谁←←
喷子请点叉叉谢谢
有人说他们在变,没错,又变回小众化了。
上一张专辑《你在烦恼什么》是为了迎合一个大众市场而诞生的,初听几遍就上耳也有所理解,但耐听度不是太高,却符合当下时代的快餐音乐文化。
但是这张就完全不同,从所有的概念以及传递出的思想感情晦涩难猜,所写的歌词寓意满满,旋律跌宕起伏,千回百转,乐器复杂,出乎意料。
初听大多觉得不上耳与混沌,但是反复循环以后,就可以慢慢的理解到中国古典与西方魔幻所冲撞的魅力,自然与人文矛盾的交点,西洋乐器与民间传统的融合,所有的深意会一点点的浮现出来。
所以,这张的耐听度真的出乎我意料的高,后劲度太过强大。
另外,如果听的次数不多就急急忙忙发帖来表示不喜爱真的不太明智,慢热的专辑需要反复咀嚼,急于表现自己的立场可能会有后悔的一天。
就这样,无法接受小众的大众请退出,否则等到冬发行的时候古典庄严的德国感你们更加无法接受。
以上不针对谁←←
喷子请点叉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