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得"的苏打绿

近些年,台湾一众乐团与独立音乐人凭借的确出众的音乐才华,以光速在内地迅速蹿红,在大众的眼里,他们是品质的代表,脱离流行套路的桎梏,象征着音乐的纯粹,大众为他们披上美丽的光环,捧上心中的神坛,一点一点,成为一个一个神话,例如专辑尚未发行经常就可以在豆瓣打到9分,可见一斑。
但时间推移,听众善变又厌旧,而音乐人们的巅峰却总有限。一些曾经的地下乐团也走向大众走向商业模式开始被人诟病,与世无争的文艺女王也成为了"装",一传十十传百,大众的评价总是残酷又容易被牵引,从"说不得"到"说得",从一致膜拜到质疑异议的突起,斗转星移,只令人唏嘘。而苏打绿相比下来,却仍然维持着一个相对"说不得"的形象。他们在高密度巡演通告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越来越窄的空间里寻求突破,保持着不锋芒毕露也不曲意逢迎的独特气质。现在的苏打绿,总归还是不会让人失望,总归还是发片大潮中的最大期待。
三年后,迟到的韦瓦第计划第三章才面世。这张以秋为主题的专辑,初听下来,标志性的悦耳旋律依旧是最大亮点,融入的民族乐器也是一大创新。开篇一曲《故事》,充满着梦想和现实的冲撞,算是最贴合北京这个城市的一曲。笛声和军鼓的结合甚是抓耳,颇具中国古风的旋律和引经据典诗性满溢的歌词,熔融出的是整张专辑一个大气漂亮的开头。同样精彩的还有《拾穗》前奏水银泻地的古筝,中后段激昂的摇滚风节奏进入的同时,响起的还有唢呐,这样奇妙的配搭,即便刻意,也刻意得漂亮,多种中国风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融合,可谓新意满满。
自古以来,秋天总是和愁绪联系在一起。但苏打绿的世界观中,向来并没有绝对的欢乐和伤悲。苏打绿营造的秋天,是独处的,但也是不卑不亢、哀而不伤的,是自我的却不过分的伤感,即便内里痛到破碎也要塑造一个坚硬的壳给自己的那种感觉。他们懂得如何宣泄情绪,也同样理智,精于克制,用他们精心雕琢并不随意的音乐表达。《我好想你》从第一部分的键盘到第二段主歌进入的鼓点,从压抑自语到情绪的爆发,铺排得规整不紊;《说了再见以后》中,宏大的弦乐编排之下,青峰略带哭腔的演绎恰到好处。能够把想念、孤单这些老掉牙的话题,摆上台面来再做文章,这是苏打绿的底气。苏打绿的核心虽是青峰,事实上其中唯一拥有专业音乐背景的阿龚才是更不可或缺的核心。他的键盘、弦乐编排,学院派又不失天马行空的自在气息,向来是苏打绿安身立命的巨大法宝,是苏打绿音乐中的最大特色。
还有他们更擅长的关于美好和自由的开导性话题。《从一片落叶开始》像是传统的苏打绿和欧美电子的杂交,玩得欢乐。在07小巨蛋场的《漂浮》前奏中,就惊讶于贝斯手馨仪好听音色的和声,这张里居然摇身一变唱了整首《偷闲的翅膀》,或许是经验不足,录出来的声音倒有些生硬,好在歌曲还是动听的。鼓手小威则将自己的硬摇滚洒脱气质带进了他演唱的《我们走了一光年》。这样的团员跨界,也足够娱乐诚恳。《再遇见》虽讲曾经伤害,但情绪却开阔明朗,不仅如此,甚至带有几分刻薄,却给人上瘾般的听觉享受,最后几个拖长音的"谢谢",有种一气呵成直冲云霄的快感,愤懑郁结烟消云散。
《秋:故事》基本由这两个不同维度构成,交汇统一成苏打绿自己理解中的秋天。并未迎合套路中的秋天气氛,做一张"悲伤逆流成河"的专辑,也是他们的独到之处。相比充满台东民间气息的《春日光》和伦敦摇滚迷离激烈气质的《夏狂热》,这一张或许没有那么和谐一致,但在流行与独立间打滚已久的苏打绿,依然在不断进步,不断寻求新鲜感,或许这些都是让人挑不出刺的主观理由。原创路线的音乐人,大多在创作巅峰期后慢慢下坡,可相对看来,苏打绿长久以来一直维持在一个平稳优秀的状态,实在令人惊叹,现在的苏打绿,依旧是"说不得"的,依旧处于他们的高峰期,甚至看不到他们的极限。诚然,没有人能够与地心引力对抗,那我们只能祈求,苏打绿走下神坛的日子,来的再晚一些,再晚一些了。
但时间推移,听众善变又厌旧,而音乐人们的巅峰却总有限。一些曾经的地下乐团也走向大众走向商业模式开始被人诟病,与世无争的文艺女王也成为了"装",一传十十传百,大众的评价总是残酷又容易被牵引,从"说不得"到"说得",从一致膜拜到质疑异议的突起,斗转星移,只令人唏嘘。而苏打绿相比下来,却仍然维持着一个相对"说不得"的形象。他们在高密度巡演通告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越来越窄的空间里寻求突破,保持着不锋芒毕露也不曲意逢迎的独特气质。现在的苏打绿,总归还是不会让人失望,总归还是发片大潮中的最大期待。
三年后,迟到的韦瓦第计划第三章才面世。这张以秋为主题的专辑,初听下来,标志性的悦耳旋律依旧是最大亮点,融入的民族乐器也是一大创新。开篇一曲《故事》,充满着梦想和现实的冲撞,算是最贴合北京这个城市的一曲。笛声和军鼓的结合甚是抓耳,颇具中国古风的旋律和引经据典诗性满溢的歌词,熔融出的是整张专辑一个大气漂亮的开头。同样精彩的还有《拾穗》前奏水银泻地的古筝,中后段激昂的摇滚风节奏进入的同时,响起的还有唢呐,这样奇妙的配搭,即便刻意,也刻意得漂亮,多种中国风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融合,可谓新意满满。
自古以来,秋天总是和愁绪联系在一起。但苏打绿的世界观中,向来并没有绝对的欢乐和伤悲。苏打绿营造的秋天,是独处的,但也是不卑不亢、哀而不伤的,是自我的却不过分的伤感,即便内里痛到破碎也要塑造一个坚硬的壳给自己的那种感觉。他们懂得如何宣泄情绪,也同样理智,精于克制,用他们精心雕琢并不随意的音乐表达。《我好想你》从第一部分的键盘到第二段主歌进入的鼓点,从压抑自语到情绪的爆发,铺排得规整不紊;《说了再见以后》中,宏大的弦乐编排之下,青峰略带哭腔的演绎恰到好处。能够把想念、孤单这些老掉牙的话题,摆上台面来再做文章,这是苏打绿的底气。苏打绿的核心虽是青峰,事实上其中唯一拥有专业音乐背景的阿龚才是更不可或缺的核心。他的键盘、弦乐编排,学院派又不失天马行空的自在气息,向来是苏打绿安身立命的巨大法宝,是苏打绿音乐中的最大特色。
还有他们更擅长的关于美好和自由的开导性话题。《从一片落叶开始》像是传统的苏打绿和欧美电子的杂交,玩得欢乐。在07小巨蛋场的《漂浮》前奏中,就惊讶于贝斯手馨仪好听音色的和声,这张里居然摇身一变唱了整首《偷闲的翅膀》,或许是经验不足,录出来的声音倒有些生硬,好在歌曲还是动听的。鼓手小威则将自己的硬摇滚洒脱气质带进了他演唱的《我们走了一光年》。这样的团员跨界,也足够娱乐诚恳。《再遇见》虽讲曾经伤害,但情绪却开阔明朗,不仅如此,甚至带有几分刻薄,却给人上瘾般的听觉享受,最后几个拖长音的"谢谢",有种一气呵成直冲云霄的快感,愤懑郁结烟消云散。
《秋:故事》基本由这两个不同维度构成,交汇统一成苏打绿自己理解中的秋天。并未迎合套路中的秋天气氛,做一张"悲伤逆流成河"的专辑,也是他们的独到之处。相比充满台东民间气息的《春日光》和伦敦摇滚迷离激烈气质的《夏狂热》,这一张或许没有那么和谐一致,但在流行与独立间打滚已久的苏打绿,依然在不断进步,不断寻求新鲜感,或许这些都是让人挑不出刺的主观理由。原创路线的音乐人,大多在创作巅峰期后慢慢下坡,可相对看来,苏打绿长久以来一直维持在一个平稳优秀的状态,实在令人惊叹,现在的苏打绿,依旧是"说不得"的,依旧处于他们的高峰期,甚至看不到他们的极限。诚然,没有人能够与地心引力对抗,那我们只能祈求,苏打绿走下神坛的日子,来的再晚一些,再晚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