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么喜欢你

为苏打绿写完这篇乐评,基本上我就可以结束我的豆瓣生涯了。 我不知道世上表达爱的方式有几种,但我一定是那个当你陷入低谷时为你擦干眼泪,当世界都为你鼓掌时躲在角落凝望着你的人。 对于他们,我真的有太多话要说了。 和很多人一样,苏打绿陪我走过青春,并且还在走着,喜欢苏打绿的年龄不会相差太大。我虽然也爱孙燕姿也爱陈奕迅也爱杨千嬅,却始终不及苏打绿那么深。高中时期钱包里、日记本里夹满了他们的相片,一个本子里全都是手抄的歌词,MP3里装的全是他们的歌,朋友让我借MP3给她们听,我甚至还很夸张地说:“不行,听不到青峰的声音我睡不着。”我在网上搜集与他们有关的一切消息,逛遍了苏打绿吧和各大视频网站,收集了他们大量照片(准确来说是青峰的照片),百度百科里把这解释为“意淫”。 我刚喜欢他们的时候他们身上还贴着“小众”“独立”这样的标签,歌曲大多在文艺青年之间传唱。那时候连陈绮贞的名声都比他们大,张悬还是默默无闻,雷光夏我还不知道是谁。我不喜欢和别人讨论他们,常常摆着一副“你们根本就不懂他们”的臭脸,不喜欢学校的广播放他们的歌,只爱在一个人的夜晚里单曲死循环他们的歌,一遍又一遍,温润我潮湿的心。 这里插播一段小小的笑话: 有一天我们宿舍在讨论苏打绿,我躺在床上看书并不想参与进这场对话。可是我一个同学偏偏要问我:“33,你有没有听过苏打绿那首《相信》?”我心想:当然有听过啦爱死这首歌了敢拿苏打绿的歌来问我简直不知死活!但我只是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不要在我面前讨论苏打绿。”就在这时,另外一位同学冲过来握住我的手。我一惊:“怎么了?”她老泪纵横地看着我说:“我也不喜欢苏打绿!!!!!!” 真是奇了个怪 多啦了个A梦 =_=# 很多人听他们的第一首歌是《小情歌》或者《无与伦比的美丽》,但我听的第一首是《交响梦》,在《鲁豫有约》上,青峰的声音让我莫名其妙有了恋爱的感觉。他们教会我独立,教会我快乐,教会我爱,他们甚至住进我身体,变成了自己的一个标签,导致身边的好友看到与他们有关的消息都忍不住艾特一下我:Hey,你的苏打绿哦! 追星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和好朋友讨论起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惊人的一致。没有经历过追星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一种怎样奇妙的心情,会为舞台上的那个人哭,会为他笑,会为他疯狂,会为他失落。你不需要他的目光在你身上停留一秒,不需要在他生命留下痕迹,和男朋友同时掉下海也会毫不犹豫地把偶像捞起(然后和男友一起殉情),真真正正是无条件的爱。那真是一个盛大的奇迹,明明不存在现实生活中,却能牵动你所有神经。我以前一直不承认我喜欢苏打绿这叫“追星”,我以为追星一般都是指喜欢bigbang啊韩国肌肉男啊之类的疯狂的粉丝才算。我第一场演唱会毫无保留地给了苏打绿,但在演唱会上,我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激动到流泪,只是觉得一切都好像在做梦,太不真实。等到已经回去后,我在电脑上再一次听到青峰的声音时,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趴在桌子上哇哇大哭。其实到今天我也还是想不明白我那时为什么会那么难过,那种感觉就好像你默默暗恋了一个男生好多年,突然有一天他走到你眼前告诉你:“谢谢你一直喜欢我。”他体谅你所有酸苦的心情,也理解你为爱的付出,就算没办法把你带进他的生命,也用最真诚的目光看着你感谢你。于是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就连流下的泪都是无悔的。 有一首歌叫《写给绿的情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是很久以前粉丝们写给苏打绿的一首歌。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是在他们第一次上快乐大本营,台下那位原创者站起来对着青峰唱,虽然很明显他有在模仿青峰的唱法,但歌词构思还蛮独特,而且真正写出了很多粉丝的心声,最近翻出来听,听到最后青峰说的很出名的一段话: 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如果你想做的,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的样子,请你一定要勇敢地为自己站出来,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然后把世界变成你的样子。 我偶尔会去看看青峰微博的评论,看看别的粉丝是怎么想的。有些话像是本人的自言自语,却又偏执地相信青峰会看到,真诚得就连我一个路人都被打动了。有一个女生在评论里说,她没做过任何人的粉丝,不知道如何的距离才是最好的,互动多了怕青峰反感,只知道内心悄然变化,好似家人一般,要知道粉丝也有这样的慌张。有人说,她和朋友去看《小时代2》的时候,《我好想你》的音乐一出来,两个人的眼泪就决堤了,像多年的老情人,不管过了多少年内心依然温热。有人在评论里对着青峰反省自己的生活,更多的人在评论里感谢青峰教会他的一切。 原来,喜欢对的人,身上真的会发光。 可现在却越来越多人质疑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苏打绿了,觉得他们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前进。以前在班上问一圈知道他们的人不超过五个,现在各大城市都有他们的演唱会,并且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还和亚洲第一摇滚天团五月天不分上下了。我一开始和很多人一样表示不能理解,觉得苏打绿变了。青峰也在微博上说过这件事,我情绪激动地辩驳,很认真地生了气。后来一位路人看到我评论,很温柔地对我说:“你们当然是爱他的。但对你们来说,他不仅仅是一把声线,一部词曲的生产机器,他更是一个人,是一个职业歌手,这一点跟其他歌手的确没区别。人的口味会变,可能是你和他的改变暂时不同步吧。” 那一刻,我深深地觉得自己又幼稚又冲动,低到尘埃里了!!!!!常常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改变的同时,却没发现我们自己更不是当初的自己了。私心没什么不对,谁没个私心啊。每次出新专辑,都会有人跳出来说苏打绿不是以前的苏打绿了,从《日光》这张开始。我理解,要和那么多人分享自己的秘密的确不好受,但我们当初喜欢他们也不是因为他们小众才喜欢的啊,是他们对音乐的执着、对爱的包容打动了我们。他们再怎么改变,起码歌里的核心思想和他们本身没有改变。 青峰在苏打志五中就已经很明确的说过了:“我要写一些不酸不弄人,不用关怀包装讽刺,是真心承认悲伤或让人温暖的歌。”刚开始听《我好想你》的时候,我也觉得歌词写得也太大白话了吧,当初那个会写千回百转的歌词的苏打绿哪去了啊。可是当我真的有了一个明明很想念他但憋出内伤都不会去联系他,只能一个人默默掉眼泪的人时,一听到这首歌,瞬间泪如雨下。 有没有试过想念但不能承认,只能自己独自掉泪;有没有试过无数次想拿起手机,却始终没有勇气把电话拨出去;有没有试过只能远远看着与他有关的一切动态,却从来不会留下痕迹。装作若无其事地生活,装作毫不在乎地玩乐,却只要一个刹那就能勾起所有过去,所有酸涩的心事最后只能轻轻地凝结为一句:“我好想你”。 你的生命中,一定都有过这样的一个人吧。 《秋•故事》专辑名和里面的歌名刚出来的时候,我一面很激动,一面又很失望。这都是些什么词。。。。。。《春•日光》、《夏•狂热》,《秋•故事》?还有那歌名《独处的时候》《小星星》《天天晴朗》。。。。。。难道青峰已经江郎才尽?难道他最近没有看夏宇了?直到听完了整张专辑,才放下心来,所有的谣言也可以一一粉碎了。客观的说,苏打绿作曲是越来越成熟了,也越来越符合大众审美了。就是一个路人经过听不清楚歌词,但听到旋律也会由衷地说一句:“诶这首歌挺好听的耶!”如果要把这张专辑里面的歌按喜好兴趣排列的话,那一定是:《你心里最后一个》大于《从一片落叶开始》大于《拾穗》大于《小星星》大于《故事》大于《说了再见以后》大于《天天晴朗》大于《再遇见》大于《我好想你》大于《独处的时候》(持续更新中) 当然如果你觉得苏打绿的音乐无论如何就是无法打动你,写的词也没有吸引力了,那就跟随自己的心,先把他们放一放吧。毕竟歌迷和歌手这种关系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是离场的时候请安静地走。我实在想不懂为什么微博上会有那么多#XXX滚出娱乐圈#和“全国反XXX联盟”之类的话题,你不喜欢就换台或者自戳双目啊,又没有人拿着枪指着你要你一定要喜欢他们。真正喜欢苏打绿的人是不会变的,只有喜欢“小众”这两个字的人才会轻易离群。 当我们一起走过广州站上,小威曾经说过:“苏打绿写的歌都是我们的孩子,而一些为别人写的歌就是我们流浪在外的孩子。” 我好想对他们说:你的孩子我都带回家,一个不漏。 随便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这么喜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