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优秀的民谣歌手都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把吉他闹革命

引子里大提琴和吉他的配合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两种诉说感都极其强大的乐器的融合绝对让人欲罢不能,对专辑充满期待,同时也奠定了专辑的基调——不矫揉造作的娓娓道来……
整张专辑除了《董小姐》都是第一次听,可任何一首歌都没有陌生的感觉,好像这是一张放了一段时间又拿出来听的老唱片一样,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平和。其实专辑里并不缺少晦涩的词句和灰色的隐喻,然而小宋那充满众生相的嗓音和朴实的演绎时时提醒着你,这只是邻家男孩在你身边讲述他的故事,给你看他眼里的世界。偶尔你也会吃惊的发现他所说的也正是你所想的,你的感悟被他三两句话瞬间轻易击中……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 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
让我再听一遍 最美的那一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第一遍听《安和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一阵风从窗户吹进来,于是热泪盈眶。夏日的烦躁一扫而光,随着小宋的声音悠悠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秋殇……
通常一张专辑里有一两首好歌,有三四句妙词,就可以让人满意了,然而这张专辑中佳句俯拾皆是。
《鸽子》他们在别有用心的生活里翩翩舞蹈,你在我后半生的城市里 长生不老……
《关忆北》青春和瞎子一起 变成了哑巴,今天扯平了我们的当年 分食了理想。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释了我的一生,碎了满天的往事如烟,与世无争……
《卡比巴拉的海》当你又泪如雨下 ,就变成七月的模样,我是腐烂了花期的凶手 ,你是藏起花瓣的牧童……
我相信要不是小宋怕大多数人看不懂,他完全可以把词写的更骚,更拽,可就这样也已经完爆那些只停留在炫弄文字技巧层面的所谓作词大师了。
专辑里每首歌似乎都在讲一段故事,却又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每首歌似乎都在表达一番感悟,却又不仅仅是一番感悟。小宋的音乐执着而又纯粹,曲高却并不孤独,不戏谑不做作,不忧伤却让人倍感忧伤……
如果你听腻了空洞乏味的流行音乐,建议你在这个初秋的午后安静下来细细品味这张专辑,你将听到一个熟悉而又不同的世界……
-----------------------------------------------------------------------------------
连着听了两天,好吧,我认真了!
因为宋冬野,因为这张《安和桥北》,我坚信华语乐坛有必要推倒重建。因为最近十年甚至二十年这个所谓的乐坛已经被功利占领,充斥满了各种垃圾,尤其最近几年,千篇一律的选秀更是将这种功利推向极致,歌手像灌装汽水一样贴上浮华的标签,摆上货架,骗取无知且廉价的金钱。而真正用心做音乐的人只能在半地下的状态中艰难的为生计奔波,为了仅有的理想,他们不屈从命运,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只为有一天碰到一个靠谱的唱片公司,像宋冬野一样,把自己的音乐推向市场。宋冬野是幸运的,摩登天空是靠谱的。
当校园民谣在90年代迅速席卷全国,可能当时谁也想不到它像肥皂泡一般破灭的速度会比它扩张的速度还要快,即使那些才华横溢的名字有的现在依然活跃着,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已经成了过去。我甚至想不起艾敬除了《我的1997》之外还有什么代表作,她就已经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谢东、戴军、孙浩、火风等等那一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的城乡结合型民谣歌手。
摇滚乐的境遇并不比民谣强到哪去,在火爆了90年代初期之后迅速被港台流行音乐湮灭,全面转入地下,只剩几个介于流行与摇滚之间的面孔长期刺痛着摇滚乐迷看似强大的内心。虽然摇滚乐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并从金属到朋克再到英伦,以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方式继续苟延残喘,但是如何走到主流前台让更多的普罗大众认可,并改善窘迫的生活,似乎成了一件永远遥不可及的事儿。就像AK47曾经说的,玩摇滚?您还是找地儿上班去吧。
似乎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听众都宁愿听一些轻松的口水歌,甚至各种神曲,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和忧国忧民都只体现在了网络上的谩骂里。流行乐坛成了快餐生产线,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流行什么口味儿。然后唱片公司习惯性的盲从于所谓日韩、欧美流行时尚,追求短线操作效率,毕竟在商品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成本才是王道,于是就有了如今乐坛的这种局面。
那么这种局面是必然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单纯说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30年够干什么呢?学学港台,学学日韩再学学欧美,时间就过去了。而我们学了一圈之后却发现,从音乐人到唱片公司,从歌手到听众已经集体迷失。欧美乐坛的发展就算从爵士乐开始数,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加上灵魂乐和乡村乐共同作为基石,再吸收一些雷鬼,拉丁什么的世界音乐,经过数十年的融合发展,才有了如今这么丰富的音乐类型,而我们所做的只是什么新潮就拿来玩一下,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一座空中楼阁。
改变这一局面的办法就是推倒重建,要说从头学人家黑人音乐肯定是不现实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多数人民群众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满大街都是灵魂乐吧,或者你让龚琳娜和庞龙唱爵士也是有难度的啊。流行音乐虽然娱乐属性要高于其他,但是民谣绝对是可以兼顾流行与些许思考的不二选择,作为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音乐类型再合适不过。如果你觉得如今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很好的话,那我只能说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把摇滚、R&B、黑炮、电子等等音乐玩个遍,时不时的还整点少数民族的山歌出来,这特么纯粹是癫痫病人的玩法,半身不遂的前兆。
希望还有些良知的音乐人和唱片公司别成天盯着选秀,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哪怕有人花费包装张杰的精力包装一下宋冬野呢,他也能成为新一代民谣偶像小天王了。毕竟大多数听众是需要引导的,还不怎么挑食的小孩,你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你要成天给他吃汉堡薯条,等到他自己知道这是垃圾食品的时候,丫都得高血压心脏病了。
当有朝一日,民谣跨过城乡结合部的围墙,飘荡在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的时候,华语乐坛才算迎来了一线曙光。
还有,如今大提琴已经是民谣编曲的标配了吗?如果说吉他能轻易感动人的话,那么大提琴绝对会让这份感动经久不衰。
整张专辑除了《董小姐》都是第一次听,可任何一首歌都没有陌生的感觉,好像这是一张放了一段时间又拿出来听的老唱片一样,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平和。其实专辑里并不缺少晦涩的词句和灰色的隐喻,然而小宋那充满众生相的嗓音和朴实的演绎时时提醒着你,这只是邻家男孩在你身边讲述他的故事,给你看他眼里的世界。偶尔你也会吃惊的发现他所说的也正是你所想的,你的感悟被他三两句话瞬间轻易击中……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 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
让我再听一遍 最美的那一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第一遍听《安和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一阵风从窗户吹进来,于是热泪盈眶。夏日的烦躁一扫而光,随着小宋的声音悠悠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秋殇……
通常一张专辑里有一两首好歌,有三四句妙词,就可以让人满意了,然而这张专辑中佳句俯拾皆是。
《鸽子》他们在别有用心的生活里翩翩舞蹈,你在我后半生的城市里 长生不老……
《关忆北》青春和瞎子一起 变成了哑巴,今天扯平了我们的当年 分食了理想。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释了我的一生,碎了满天的往事如烟,与世无争……
《卡比巴拉的海》当你又泪如雨下 ,就变成七月的模样,我是腐烂了花期的凶手 ,你是藏起花瓣的牧童……
我相信要不是小宋怕大多数人看不懂,他完全可以把词写的更骚,更拽,可就这样也已经完爆那些只停留在炫弄文字技巧层面的所谓作词大师了。
专辑里每首歌似乎都在讲一段故事,却又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每首歌似乎都在表达一番感悟,却又不仅仅是一番感悟。小宋的音乐执着而又纯粹,曲高却并不孤独,不戏谑不做作,不忧伤却让人倍感忧伤……
如果你听腻了空洞乏味的流行音乐,建议你在这个初秋的午后安静下来细细品味这张专辑,你将听到一个熟悉而又不同的世界……
-----------------------------------------------------------------------------------
连着听了两天,好吧,我认真了!
因为宋冬野,因为这张《安和桥北》,我坚信华语乐坛有必要推倒重建。因为最近十年甚至二十年这个所谓的乐坛已经被功利占领,充斥满了各种垃圾,尤其最近几年,千篇一律的选秀更是将这种功利推向极致,歌手像灌装汽水一样贴上浮华的标签,摆上货架,骗取无知且廉价的金钱。而真正用心做音乐的人只能在半地下的状态中艰难的为生计奔波,为了仅有的理想,他们不屈从命运,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只为有一天碰到一个靠谱的唱片公司,像宋冬野一样,把自己的音乐推向市场。宋冬野是幸运的,摩登天空是靠谱的。
当校园民谣在90年代迅速席卷全国,可能当时谁也想不到它像肥皂泡一般破灭的速度会比它扩张的速度还要快,即使那些才华横溢的名字有的现在依然活跃着,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已经成了过去。我甚至想不起艾敬除了《我的1997》之外还有什么代表作,她就已经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谢东、戴军、孙浩、火风等等那一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的城乡结合型民谣歌手。
摇滚乐的境遇并不比民谣强到哪去,在火爆了90年代初期之后迅速被港台流行音乐湮灭,全面转入地下,只剩几个介于流行与摇滚之间的面孔长期刺痛着摇滚乐迷看似强大的内心。虽然摇滚乐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并从金属到朋克再到英伦,以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方式继续苟延残喘,但是如何走到主流前台让更多的普罗大众认可,并改善窘迫的生活,似乎成了一件永远遥不可及的事儿。就像AK47曾经说的,玩摇滚?您还是找地儿上班去吧。
似乎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听众都宁愿听一些轻松的口水歌,甚至各种神曲,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和忧国忧民都只体现在了网络上的谩骂里。流行乐坛成了快餐生产线,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流行什么口味儿。然后唱片公司习惯性的盲从于所谓日韩、欧美流行时尚,追求短线操作效率,毕竟在商品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成本才是王道,于是就有了如今乐坛的这种局面。
那么这种局面是必然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单纯说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30年够干什么呢?学学港台,学学日韩再学学欧美,时间就过去了。而我们学了一圈之后却发现,从音乐人到唱片公司,从歌手到听众已经集体迷失。欧美乐坛的发展就算从爵士乐开始数,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加上灵魂乐和乡村乐共同作为基石,再吸收一些雷鬼,拉丁什么的世界音乐,经过数十年的融合发展,才有了如今这么丰富的音乐类型,而我们所做的只是什么新潮就拿来玩一下,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一座空中楼阁。
改变这一局面的办法就是推倒重建,要说从头学人家黑人音乐肯定是不现实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多数人民群众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满大街都是灵魂乐吧,或者你让龚琳娜和庞龙唱爵士也是有难度的啊。流行音乐虽然娱乐属性要高于其他,但是民谣绝对是可以兼顾流行与些许思考的不二选择,作为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音乐类型再合适不过。如果你觉得如今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很好的话,那我只能说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把摇滚、R&B、黑炮、电子等等音乐玩个遍,时不时的还整点少数民族的山歌出来,这特么纯粹是癫痫病人的玩法,半身不遂的前兆。
希望还有些良知的音乐人和唱片公司别成天盯着选秀,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哪怕有人花费包装张杰的精力包装一下宋冬野呢,他也能成为新一代民谣偶像小天王了。毕竟大多数听众是需要引导的,还不怎么挑食的小孩,你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你要成天给他吃汉堡薯条,等到他自己知道这是垃圾食品的时候,丫都得高血压心脏病了。
当有朝一日,民谣跨过城乡结合部的围墙,飘荡在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的时候,华语乐坛才算迎来了一线曙光。
还有,如今大提琴已经是民谣编曲的标配了吗?如果说吉他能轻易感动人的话,那么大提琴绝对会让这份感动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