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王娟,梦想启程。
民谣王娟,梦想启程。
王娟的故事,多得说不完。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排练房、酒吧和餐桌上,我与她有过多次接触。当然,不止我与她两人,是很多人在一起。话题总是围绕她展开,但她却是最沉默的那个。
如果本文按照故事展开,那至少可以写个万把来字,“一个民谣女艺人的辛酸史”“一个地下音乐家的理想与坚持”诸如此类。曾经,我也为王娟的受众量如此之少,感到愤愤不平,但现在觉得无甚意义。唱片工业的坍塌让音乐产业进入了一个微观时代,有多少人听、唱片卖了多少、票房有多卖座,早已不是判断一个艺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说一遍:就《梦湖》所表现出的可听性,比豆瓣音乐主页上那些艺人都强;还有,我想知道她家里现在装了空调没有?当年,在炎热的夏天,她就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吹着风扇听音乐写歌的。
好吧,接下来我们聊聊音乐。
拿到专辑,翻到倒数第二页,制作人一栏赫然写着王娟的名字。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它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王娟已经放弃或者说不需要一个金牌制作人来为她打造什么畅销产品。她不是没尝试过,可上张专辑《遥远》就差点毁在王继康手上。事实证明,这种来自唱片工业流水线上的音乐工程师,对王娟这类北京民谣根本把握不了,隔离他们的,是不同的文化。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可以让音乐更加私人化,何乐而不为?但是,你见过民谣艺人去当制作人,这么奇葩的事吗?民谣艺人不是以简单的配器写出动听的旋律,辅之以诗化的歌词为己任的吗?去做录音棚里那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事,应该跟这个是截然不同的思维吧。歌迷不禁要问:靠谱吗?
摆在王娟面前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继续写出像《永远的问题》这类辨识度极高的旋律,让所有编曲成为音乐元素;还是把旋律全盘融入配器之中,去乐队化?《梦湖》之中,她没有给出答案,但可以听出她在思考答案,安排《Shata》这首重新编曲的老歌作为专辑开场曲就昭示着,她想以民谣为支点,展开充满想象力的音乐之旅。而不是像万晓利,铁了心要回到民谣的根。
所以你会听到《苏珊的明天》中的Bosa nova;听到《你在哪儿》中的Post Rock;听到《一块饼干》中的根源化的Blues,听到大量的呼啸的电吉他甚至些许的电子,这些庞杂的音乐元素混搭在明媚清澈的意境之中——这有别于独立女声的闺房私语;也不同于城市民谣含蓄与深刻。如果我说王娟在向禅意靠拢,相信她本人亦不会反对。所以,她的未来仍让人充满期待。
如果用更音乐的角度来看,面对《梦湖》中这么多元化的音乐,作为制作人的王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它们都运用地游刃有余。比如《你在哪儿》的鼓声明显太靠后且音色单薄,爆发段落的吉他也不够畅快淋漓。在下一张专辑中,我希望她对声音的层次感,做出更细腻的处理,更加明确专辑的主题及音乐的主构架,我想她是做得到的。
你看,她已经快步入中年了。但是我想说,她的音乐梦想才刚刚启程,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美的事儿吗?(文/雨摇)
王娟的故事,多得说不完。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排练房、酒吧和餐桌上,我与她有过多次接触。当然,不止我与她两人,是很多人在一起。话题总是围绕她展开,但她却是最沉默的那个。
如果本文按照故事展开,那至少可以写个万把来字,“一个民谣女艺人的辛酸史”“一个地下音乐家的理想与坚持”诸如此类。曾经,我也为王娟的受众量如此之少,感到愤愤不平,但现在觉得无甚意义。唱片工业的坍塌让音乐产业进入了一个微观时代,有多少人听、唱片卖了多少、票房有多卖座,早已不是判断一个艺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说一遍:就《梦湖》所表现出的可听性,比豆瓣音乐主页上那些艺人都强;还有,我想知道她家里现在装了空调没有?当年,在炎热的夏天,她就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吹着风扇听音乐写歌的。
好吧,接下来我们聊聊音乐。
拿到专辑,翻到倒数第二页,制作人一栏赫然写着王娟的名字。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它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王娟已经放弃或者说不需要一个金牌制作人来为她打造什么畅销产品。她不是没尝试过,可上张专辑《遥远》就差点毁在王继康手上。事实证明,这种来自唱片工业流水线上的音乐工程师,对王娟这类北京民谣根本把握不了,隔离他们的,是不同的文化。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可以让音乐更加私人化,何乐而不为?但是,你见过民谣艺人去当制作人,这么奇葩的事吗?民谣艺人不是以简单的配器写出动听的旋律,辅之以诗化的歌词为己任的吗?去做录音棚里那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事,应该跟这个是截然不同的思维吧。歌迷不禁要问:靠谱吗?
摆在王娟面前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继续写出像《永远的问题》这类辨识度极高的旋律,让所有编曲成为音乐元素;还是把旋律全盘融入配器之中,去乐队化?《梦湖》之中,她没有给出答案,但可以听出她在思考答案,安排《Shata》这首重新编曲的老歌作为专辑开场曲就昭示着,她想以民谣为支点,展开充满想象力的音乐之旅。而不是像万晓利,铁了心要回到民谣的根。
所以你会听到《苏珊的明天》中的Bosa nova;听到《你在哪儿》中的Post Rock;听到《一块饼干》中的根源化的Blues,听到大量的呼啸的电吉他甚至些许的电子,这些庞杂的音乐元素混搭在明媚清澈的意境之中——这有别于独立女声的闺房私语;也不同于城市民谣含蓄与深刻。如果我说王娟在向禅意靠拢,相信她本人亦不会反对。所以,她的未来仍让人充满期待。
如果用更音乐的角度来看,面对《梦湖》中这么多元化的音乐,作为制作人的王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它们都运用地游刃有余。比如《你在哪儿》的鼓声明显太靠后且音色单薄,爆发段落的吉他也不够畅快淋漓。在下一张专辑中,我希望她对声音的层次感,做出更细腻的处理,更加明确专辑的主题及音乐的主构架,我想她是做得到的。
你看,她已经快步入中年了。但是我想说,她的音乐梦想才刚刚启程,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美的事儿吗?(文/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