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民谣的骨头

郝云,中国最具代表的城市民谣歌者
2007年底签约环球音乐,成为全球最大厂牌的全约艺人
2008年3月发行首张个人专辑《郝云北京》
2010年1月21日登陆湖南卫视演唱单曲《结了》引发轰动
2010年8月发行第二张创作专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发行当月占据全国各大榜单冠军
2011年4月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年度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
2011年12月获得中国摇滚迷笛奖最佳民谣音乐奖
2012年下半年两次在合肥火爆开唱
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合肥的演出现场会有那么多他的歌迷。更不会想到这些歌迷能把他的歌从头到尾的跟着唱完。要知道,郝云的歌词写的大多是关于北京。
这个有着爽朗嗓音的七尺汉子面对媒体总是满脸笑意,一见我们就开玩笑问是不是全中国的小龙虾都死在合肥了。事实上,郝云对当天的演出效果很不满意。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五分。
“现场舞台音响师很糟糕,演唱过程中我不得已的来回调校很影响状态,如果只顾自己的情绪很难坚持演完。”至于观众并没注意到,郝云说那是因为他的乐队足够狡猾。
内地民谣在经历了老狼叶蓓的“黄金时代”后,除了曹方和水木年华偶尔能带来一些惊喜以外,整体似乎一直处在边缘的位置。2008年,郝云带着《郝云北京》这张高质量专辑出现在大众面前。人们惊讶的看到在音乐配器上,郝云不光用了“摇滚三大件”——吉他、贝斯和鼓,还加入了洋味十足的口琴,更不可思议的地融入了曲艺味浓厚的三弦作为主奏乐器。
对于这样极具包容性的音乐特色,媒体立刻给郝云贴上了城市民谣新旗帜的标签,而对这样的标签,郝云认为并不准确。
“都是先有音乐后有的乐评人,做音乐的时候没有去想该怎么评价他。等作品出来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有一些符号在里面。有人说我们是‘北京民谣'‘京味摇滚’什么的我不排斥,但都不准确,其实就连我自己也没总结出什么特别准确的词。”
郝云在北京舞蹈学院做过六年的器乐教师,也正儿八经地玩过摩托。多年不同角色的人生经历,让他对唱片业和音乐人本身也有着不一样的思考。
这一次,我们约他好好聊聊。
Q:你很多歌都透露着浓厚的北京情怀,你很介意唱歌方式是不是纯正的京腔么?
A:我并不介意是普通话还是北京话,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在用平时的说话方式写歌词、唱歌。开开玩笑,发发牢骚。
Q:但事实上你是河南人?
A:我出生在河南的中原油田,小时候在河南长大,十几岁来的北京,今年三十三岁。从十岁到三十岁的过程跟你从三十岁到五十岁的那一段是不一样的。我从接触音乐到做职业音乐人的整个阶段都是从北京开始的。可以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我根本没有办法去拒绝这座城市对我的影响。我觉得不单是我,任何生活在北京的音乐人都无法拒绝这种力量。
Q:专辑全都是你一个人包办?
A:尤其是第一张专辑,从作词、作曲、编辑、录音、混音甚至母带的处理都是我自己在做,包括所有的乐器演奏。
Q:为什么这样做,为了省钱?
A:主要目的是为了省钱(笑)。还有一样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唱片可以完全自己说的算。这种控制感是很享受的,我不用听取任何人的建议,任何人给我的不同观点我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当时我还没跟环球签约,没什么压力,自己觉得行就得了。
Q:你是环球唱片的第一个全约艺人?
A:对,当时他们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就问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这首歌能不能卖?我答复他们说不打算卖,我说有一张专辑打算自己发行。他们说那你能不能把demo给我们听听看,我说没问题,我把母带给你。
Q:这么放心把母带给出去?
A:我想真要有一天这张专辑被人盗版了,那盗版的也必须是最好的那个版本。
Q:为什么改行做歌手?
A:乐手这行赚钱太难了。你总得养家吧,总得满足消费欲吧。后来突然发现自己对写歌这件事儿还挺擅长的。我就寻思把自己的歌写出来试试看,这样的话也不至于说我会羞于面对别人问我的职业。好比说,你问我做过什么歌,我只能把名字放在别人的名字后面,给谁谁做录音给谁谁谁做混音什么的。你懂这种感觉?
Q:会缺少认可?
A:对,特别是面对同行。在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我就在家待了一个月刻出了那张盘。结束的那一瞬间我心想,得了,以后谁再问我是干嘛的,我就可以说自己是个音乐人了。可能你不知道我的作品,但我有这个信心了。
Q:你在乎过自己红不红么?
A:缺钱的时候就在乎。人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欲望膨胀的速度。
Q:《结了》那首歌中的手机号码是真的么?为什么会想到把号码写到歌里?
A:号码是真的,当时选号的时候看到这后面五位数是“33521”,正好和媳妇名字“姗姗”谐音就要来用了,也没想到会写到到歌里。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号码并不红,后来在湖南卫视上唱了才传开的。电视台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天晚上唱完就收到了五千多条短信,手机不停地响,后来干脆堵死不能用了。
Q:发来的短信你会看么?
A:一个个看肯定看不完,但大致归类可以分为这些:第一类是好奇的,问这是不是郝云本人。另一类是问哪里能看到你的演出啊哪能买到你的专辑啊什么的。还有一类就是限制级了,拍一张自己某身体部位的局部特写或者大头照就直接一条彩信就发过来了。
Q:听说还有更疯狂的?
A:对,有的女孩老打电话、发短信给我,我也不可能接。有可能他已经结婚了,她的老公并不知道我是谁,他就发短信过来问为什么我媳妇老给你打电话,你到底是干嘛的?还有的人打电话过来,问为什么我老公老给你发短信之类的。因为我名字确实也像是一个女孩的名儿。
Q:红了以后对你的创作有影响么?
A:其实我一直想体验一下火了以后那种目中无人的状态,但是一直都没有过。首先我不是一夜爆红。我不是选秀出来的,也不是春晚出来的,我是实战表演,一年几十场、上百场的演出堆出来的。歌迷也是从一百、几百到上万、十万这么慢慢地攒出来的。我也想经历一下别人说的膨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没机会。
Q:你在合肥的几次演出让我感觉到你的歌迷粘性特别强,但还不是个大众型歌手。
A:我的演出或者音乐会总是能够给那个场地带来票房纪录,但是我的歌跟那些在街头巷尾、发廊里不停播放的完全不一样,我也真的不希望自己的歌会变成那样。就像我第一张专辑,无论是封面还是封底你都看不清我的脸,我希望别人能通过我的歌来认识我,而不是那张大头照。但是后来我才明白,这种方法其实是挺影响赚钱的。
Q:记得今年玩石音乐节第一季你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一直说自己很紧张?
A:到现在,我的每一场演出都特别紧张。我怕让我的歌迷会失望,我也特别在乎我演出的每一个细节是否会有披露,我是双鱼座,挺追求完美的。但我也为还有这种紧张而兴奋,因为这证明我还没有对演出这事感到麻木。
Q:什么时候会再来合肥演出?
A:只要合肥需要,我郝云随叫随到。
原文刊发于《徽商菁英荟》二零一三年 一月号
2007年底签约环球音乐,成为全球最大厂牌的全约艺人
2008年3月发行首张个人专辑《郝云北京》
2010年1月21日登陆湖南卫视演唱单曲《结了》引发轰动
2010年8月发行第二张创作专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发行当月占据全国各大榜单冠军
2011年4月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年度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
2011年12月获得中国摇滚迷笛奖最佳民谣音乐奖
2012年下半年两次在合肥火爆开唱
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合肥的演出现场会有那么多他的歌迷。更不会想到这些歌迷能把他的歌从头到尾的跟着唱完。要知道,郝云的歌词写的大多是关于北京。
这个有着爽朗嗓音的七尺汉子面对媒体总是满脸笑意,一见我们就开玩笑问是不是全中国的小龙虾都死在合肥了。事实上,郝云对当天的演出效果很不满意。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五分。
“现场舞台音响师很糟糕,演唱过程中我不得已的来回调校很影响状态,如果只顾自己的情绪很难坚持演完。”至于观众并没注意到,郝云说那是因为他的乐队足够狡猾。
内地民谣在经历了老狼叶蓓的“黄金时代”后,除了曹方和水木年华偶尔能带来一些惊喜以外,整体似乎一直处在边缘的位置。2008年,郝云带着《郝云北京》这张高质量专辑出现在大众面前。人们惊讶的看到在音乐配器上,郝云不光用了“摇滚三大件”——吉他、贝斯和鼓,还加入了洋味十足的口琴,更不可思议的地融入了曲艺味浓厚的三弦作为主奏乐器。
对于这样极具包容性的音乐特色,媒体立刻给郝云贴上了城市民谣新旗帜的标签,而对这样的标签,郝云认为并不准确。
“都是先有音乐后有的乐评人,做音乐的时候没有去想该怎么评价他。等作品出来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有一些符号在里面。有人说我们是‘北京民谣'‘京味摇滚’什么的我不排斥,但都不准确,其实就连我自己也没总结出什么特别准确的词。”
郝云在北京舞蹈学院做过六年的器乐教师,也正儿八经地玩过摩托。多年不同角色的人生经历,让他对唱片业和音乐人本身也有着不一样的思考。
这一次,我们约他好好聊聊。
Q:你很多歌都透露着浓厚的北京情怀,你很介意唱歌方式是不是纯正的京腔么?
A:我并不介意是普通话还是北京话,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在用平时的说话方式写歌词、唱歌。开开玩笑,发发牢骚。
Q:但事实上你是河南人?
A:我出生在河南的中原油田,小时候在河南长大,十几岁来的北京,今年三十三岁。从十岁到三十岁的过程跟你从三十岁到五十岁的那一段是不一样的。我从接触音乐到做职业音乐人的整个阶段都是从北京开始的。可以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我根本没有办法去拒绝这座城市对我的影响。我觉得不单是我,任何生活在北京的音乐人都无法拒绝这种力量。
Q:专辑全都是你一个人包办?
A:尤其是第一张专辑,从作词、作曲、编辑、录音、混音甚至母带的处理都是我自己在做,包括所有的乐器演奏。
Q:为什么这样做,为了省钱?
A:主要目的是为了省钱(笑)。还有一样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唱片可以完全自己说的算。这种控制感是很享受的,我不用听取任何人的建议,任何人给我的不同观点我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当时我还没跟环球签约,没什么压力,自己觉得行就得了。
Q:你是环球唱片的第一个全约艺人?
A:对,当时他们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就问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这首歌能不能卖?我答复他们说不打算卖,我说有一张专辑打算自己发行。他们说那你能不能把demo给我们听听看,我说没问题,我把母带给你。
Q:这么放心把母带给出去?
A:我想真要有一天这张专辑被人盗版了,那盗版的也必须是最好的那个版本。
Q:为什么改行做歌手?
A:乐手这行赚钱太难了。你总得养家吧,总得满足消费欲吧。后来突然发现自己对写歌这件事儿还挺擅长的。我就寻思把自己的歌写出来试试看,这样的话也不至于说我会羞于面对别人问我的职业。好比说,你问我做过什么歌,我只能把名字放在别人的名字后面,给谁谁做录音给谁谁谁做混音什么的。你懂这种感觉?
Q:会缺少认可?
A:对,特别是面对同行。在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我就在家待了一个月刻出了那张盘。结束的那一瞬间我心想,得了,以后谁再问我是干嘛的,我就可以说自己是个音乐人了。可能你不知道我的作品,但我有这个信心了。
Q:你在乎过自己红不红么?
A:缺钱的时候就在乎。人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欲望膨胀的速度。
Q:《结了》那首歌中的手机号码是真的么?为什么会想到把号码写到歌里?
A:号码是真的,当时选号的时候看到这后面五位数是“33521”,正好和媳妇名字“姗姗”谐音就要来用了,也没想到会写到到歌里。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号码并不红,后来在湖南卫视上唱了才传开的。电视台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天晚上唱完就收到了五千多条短信,手机不停地响,后来干脆堵死不能用了。
Q:发来的短信你会看么?
A:一个个看肯定看不完,但大致归类可以分为这些:第一类是好奇的,问这是不是郝云本人。另一类是问哪里能看到你的演出啊哪能买到你的专辑啊什么的。还有一类就是限制级了,拍一张自己某身体部位的局部特写或者大头照就直接一条彩信就发过来了。
Q:听说还有更疯狂的?
A:对,有的女孩老打电话、发短信给我,我也不可能接。有可能他已经结婚了,她的老公并不知道我是谁,他就发短信过来问为什么我媳妇老给你打电话,你到底是干嘛的?还有的人打电话过来,问为什么我老公老给你发短信之类的。因为我名字确实也像是一个女孩的名儿。
Q:红了以后对你的创作有影响么?
A:其实我一直想体验一下火了以后那种目中无人的状态,但是一直都没有过。首先我不是一夜爆红。我不是选秀出来的,也不是春晚出来的,我是实战表演,一年几十场、上百场的演出堆出来的。歌迷也是从一百、几百到上万、十万这么慢慢地攒出来的。我也想经历一下别人说的膨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没机会。
Q:你在合肥的几次演出让我感觉到你的歌迷粘性特别强,但还不是个大众型歌手。
A:我的演出或者音乐会总是能够给那个场地带来票房纪录,但是我的歌跟那些在街头巷尾、发廊里不停播放的完全不一样,我也真的不希望自己的歌会变成那样。就像我第一张专辑,无论是封面还是封底你都看不清我的脸,我希望别人能通过我的歌来认识我,而不是那张大头照。但是后来我才明白,这种方法其实是挺影响赚钱的。
Q:记得今年玩石音乐节第一季你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一直说自己很紧张?
A:到现在,我的每一场演出都特别紧张。我怕让我的歌迷会失望,我也特别在乎我演出的每一个细节是否会有披露,我是双鱼座,挺追求完美的。但我也为还有这种紧张而兴奋,因为这证明我还没有对演出这事感到麻木。
Q:什么时候会再来合肥演出?
A:只要合肥需要,我郝云随叫随到。
原文刊发于《徽商菁英荟》二零一三年 一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