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关于《童年情景》的
我第一次接触《童》是肯普夫弹的。虽然后来看到霍洛维兹的现场也感动,但对我纯耳朵上的感觉没有人能超过肯普夫。除了首因效应之外,他的处理的确更符合舒曼和克拉拉的创作背景。
我对于《童》的理解是:天然的爱情。这么说的原因有两个,乐曲所描写的情景是舒曼对克拉拉儿时的观察,那是喜爱疼惜之情。但毕竟创作是后期他们交往中的一封『情书』,所以自始至终都有深深的爱意贯穿着。如果演奏时能传达出这样的感觉,就让人觉得很舒服了。写到这里我有些难过,因为耳朵里正在放,肯普夫像个电视屏幕一样在显示一副温暖浪漫童趣的场景,我却把评论写成这样无聊⋯
我喜欢的是:
01 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04 孩子的请求
06 重要事件 - 这首最传神了,小孩一本正经的傻样直扑扑地竖在你面前。
11 惊吓 - 你听过比这个更细碎又温柔的描述么?
13 诗人的话 - 大人的语气
我最喜欢的是:
08 在壁炉旁 - 其一,《梦幻曲》刚结束,这首的第一个明亮的音一出来让孩子会开心的。其二,如果按乐句来说的话,我喜欢三条乐句后的第四条。强调四在三后面不是弱智,是为了方便找到四就是那句三的变形,低了几度,然后突然回到原来的高度弹了一小节。我真是听了好开心啊。
顺便说说霍洛维兹的。很生气的是有人说他的版本是玩票!你去玩个给我听听,我肯定嘘死你。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作品,youtube上霍洛维兹现场弹完,下面有人哭的。不是弹了好,是看到一个垂暮老人对童年美好里的回忆。所以,怎么都还是好的。
再顺便说说Martha Argerich的。女性还是差一口气弹这个,怜爱之情少了些。但是,用她的那张专辑的封面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32166/
我对于《童》的理解是:天然的爱情。这么说的原因有两个,乐曲所描写的情景是舒曼对克拉拉儿时的观察,那是喜爱疼惜之情。但毕竟创作是后期他们交往中的一封『情书』,所以自始至终都有深深的爱意贯穿着。如果演奏时能传达出这样的感觉,就让人觉得很舒服了。写到这里我有些难过,因为耳朵里正在放,肯普夫像个电视屏幕一样在显示一副温暖浪漫童趣的场景,我却把评论写成这样无聊⋯
我喜欢的是:
01 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04 孩子的请求
06 重要事件 - 这首最传神了,小孩一本正经的傻样直扑扑地竖在你面前。
11 惊吓 - 你听过比这个更细碎又温柔的描述么?
13 诗人的话 - 大人的语气
我最喜欢的是:
08 在壁炉旁 - 其一,《梦幻曲》刚结束,这首的第一个明亮的音一出来让孩子会开心的。其二,如果按乐句来说的话,我喜欢三条乐句后的第四条。强调四在三后面不是弱智,是为了方便找到四就是那句三的变形,低了几度,然后突然回到原来的高度弹了一小节。我真是听了好开心啊。
顺便说说霍洛维兹的。很生气的是有人说他的版本是玩票!你去玩个给我听听,我肯定嘘死你。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作品,youtube上霍洛维兹现场弹完,下面有人哭的。不是弹了好,是看到一个垂暮老人对童年美好里的回忆。所以,怎么都还是好的。
再顺便说说Martha Argerich的。女性还是差一口气弹这个,怜爱之情少了些。但是,用她的那张专辑的封面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3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