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少女梦

星焕国际有三宝,许廷铿、胡鸿钧以及吴若希。这三宝可是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不仅仅都是同一个公司的歌手,还是香港乐坛的新声力量,很重要的一点则是他们很有市场号召力,每一次发片几乎都能横扫香港唱片销售榜,在这种市场一片低靡的情况下还杀出了一条血路绝对是有羡煞旁人的理由。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三位都是没有什么发展可言的歌手,唱片公司大抵是把他们推向市场用尽力气的消费,消费完毕了就看个人造化,有能力继续往前走就往前走,无能力的就消失殆尽好了,反正也算是昙花一现过。这不是诋毁,根本是从现状,这三位歌手的音乐现状来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这三位歌手基本上都算是唱得之人,许廷铿、胡鸿钧都是选秀比赛出身,演唱方面没有什么大毛病可以挑剔,需要的是经验的累积;而吴若希声音辨识度虽然不高,不过声线尚可,若是能得以栽培,假以时日要有所作为怕也不是难事。偏偏,他们所属的唱片公司只喜欢走大路式的K歌路线,于是他们至今推出的专辑基本都可以说是同一个模式打造而出,这三位歌手的歌曲基本就没有什么辨识度可言,特别是许廷铿与胡鸿钧,谁唱谁的又有什么不可,而吴若希的歌曲更没有什么特别,甚至辨识度、特色性还要低过许廷铿以及胡鸿钧。上一张《蓝天空》专辑的几乎全盘K歌路线已经让人觉得是在低处,没想到正所谓低处未见低,《我懂了》继续奉行同一路线,将K歌市场路线一路进行到底,实在是不亦乐乎。
《我懂了》已经是吴若希个人第三张大碟作品,来到第三张的时候却还是如此不思进取,实在是让人为之叹息,不过这又绝对不会让人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恼中。因为一切都很明朗,也很顺理成章,在大局上来说,这是星焕国际最喜欢的模式路线,这个公司旗下的歌手,除了这三宝,不管曾经的,还是现在依然留在星焕的,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打造而出,反正大家也都见怪不怪。而就吴若希个人来说,她的上一张专辑《蓝天空》可是在香港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具体卖了多少张没有官方数字,不过的确在香港某唱片行大热了一段时间,有那么好的发展势头,唱片公司又怎么能错过?《我懂了》仿若就是灵光乍现,瞬间让唱片公司坚定了走K 歌的路线是不二之选,这才让吴若希又从头K到尾。
K歌无罪,怎么会有罪?在香港发展的大多数谁又不是先靠K歌K出名堂才有更多后续发展的?但是吴若希的《我懂了》K 得有些过了头,可怕的是整张专辑从头到尾,几乎就没有什么辨识度,若不是中间有一首与胡鸿钧合唱的《救救我》,差点就让人以为吴若希从头到尾都在唱同一首歌。纵然,其实整张专辑的歌曲的旋律性都不弱,换句话说,唱片公司也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就算K也要K得有水平,可是,这个水平仅仅体现在了旋律的品质性、可听性上,编曲的鲜明性不足反而拉低了歌曲的水准性,实在不可取。整张专辑的结构其实很模式化,笼统来说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则是大面积的K歌作品,这些就不多提,以张家诚为首的创作人交出了许多好听却没有太多印象的流行作品。第二部分则是合唱作品——吴若希这一次是与胡鸿钧合唱,上一张专辑《蓝天空》与许廷铿合唱的《知己》坊间反响不错,所以这一次唱片公司继续安排合唱歌曲,把许廷铿换做胡鸿钧,意义并不大,反正就这三宝轮流洗牌,而体现出的最大意义在于能为K歌市场再奉献一首合唱佳作——《救救我》的确是佳作,旋律相当抓耳,伍乐城的摘牌在今天依然闪亮,这一点无可厚非。第三个部分则是在于翻唱。星焕国际旗下歌手的唱片总是少不了翻唱,不过吴若希的翻唱与其他歌手翻唱稍稍不同,其他歌手是把国语金曲改成粤语来唱,吴若希专辑中就甚少有这种翻唱的作品,更多的是选择一位前辈歌手的旧作翻唱,是真正意义上的翻唱,《蓝天空》专辑中翻唱了梅艳芳的《装饰的眼泪》,而《我懂了》专辑则是翻唱了林姗姗的《把歌谈心》,这首歌关淑怡也翻唱过,林姗姗的版本以细腻打动人,关淑怡的版本则是以声音情绪的感染力打动人,相比之下,吴若希的版本就显得不是太突出,吴若希并不是唱得不好,也不是没有情感,只是感觉之下又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特别是在情感自然流露这一方面,总觉得吴若希刻意的痕迹比较重,以至于动容性在锐减。专辑的第四个部分则是国语歌曲,国语歌曲收录在专辑中可是有着特别意义,一方面可以让歌手过过国语瘾,另一方面还可以缩减成本,这能够把明明只有八首歌的专辑凑成十首歌的大碟作品,而《无所谓》、《我明白》最大的意义就体现在此,这不算是星焕国际的独家作法,而是大多香港唱片公司近些年的最佳做法,这同样见怪不怪。以上四个部分就是组成吴若希这些年粤语专辑的必然结构,这在《蓝天空》专辑中同样可以找到对应的结构部分。
《我懂了》根本就是一张不思进取的专辑,着重了市场的需求,却牺牲了对于歌手的创新发展。最让人遗憾的其实并非一整张的K歌作品,而是对于才21岁的吴若希而言,在这个本该天真浪漫,青春无限的一个年龄阶段,她却在唱着一首一首的惨情歌。倘若说上一张《蓝天空》专辑再一无是处,还有《若要人不知》、《即兴地图》这两首弥漫着少女心情、恋爱情怀的歌曲,那么来到《我懂了》专辑的时候,吴若希最后的少女梦也都一一被粉碎,而成为了新一代的怨妇K歌手。而《我懂了》专辑牺牲的又岂知是吴若希的少女梦?真是不懂得唱着《我懂了》的吴若希到底懂不懂!
这三位歌手基本上都算是唱得之人,许廷铿、胡鸿钧都是选秀比赛出身,演唱方面没有什么大毛病可以挑剔,需要的是经验的累积;而吴若希声音辨识度虽然不高,不过声线尚可,若是能得以栽培,假以时日要有所作为怕也不是难事。偏偏,他们所属的唱片公司只喜欢走大路式的K歌路线,于是他们至今推出的专辑基本都可以说是同一个模式打造而出,这三位歌手的歌曲基本就没有什么辨识度可言,特别是许廷铿与胡鸿钧,谁唱谁的又有什么不可,而吴若希的歌曲更没有什么特别,甚至辨识度、特色性还要低过许廷铿以及胡鸿钧。上一张《蓝天空》专辑的几乎全盘K歌路线已经让人觉得是在低处,没想到正所谓低处未见低,《我懂了》继续奉行同一路线,将K歌市场路线一路进行到底,实在是不亦乐乎。
《我懂了》已经是吴若希个人第三张大碟作品,来到第三张的时候却还是如此不思进取,实在是让人为之叹息,不过这又绝对不会让人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恼中。因为一切都很明朗,也很顺理成章,在大局上来说,这是星焕国际最喜欢的模式路线,这个公司旗下的歌手,除了这三宝,不管曾经的,还是现在依然留在星焕的,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打造而出,反正大家也都见怪不怪。而就吴若希个人来说,她的上一张专辑《蓝天空》可是在香港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具体卖了多少张没有官方数字,不过的确在香港某唱片行大热了一段时间,有那么好的发展势头,唱片公司又怎么能错过?《我懂了》仿若就是灵光乍现,瞬间让唱片公司坚定了走K 歌的路线是不二之选,这才让吴若希又从头K到尾。
K歌无罪,怎么会有罪?在香港发展的大多数谁又不是先靠K歌K出名堂才有更多后续发展的?但是吴若希的《我懂了》K 得有些过了头,可怕的是整张专辑从头到尾,几乎就没有什么辨识度,若不是中间有一首与胡鸿钧合唱的《救救我》,差点就让人以为吴若希从头到尾都在唱同一首歌。纵然,其实整张专辑的歌曲的旋律性都不弱,换句话说,唱片公司也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就算K也要K得有水平,可是,这个水平仅仅体现在了旋律的品质性、可听性上,编曲的鲜明性不足反而拉低了歌曲的水准性,实在不可取。整张专辑的结构其实很模式化,笼统来说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则是大面积的K歌作品,这些就不多提,以张家诚为首的创作人交出了许多好听却没有太多印象的流行作品。第二部分则是合唱作品——吴若希这一次是与胡鸿钧合唱,上一张专辑《蓝天空》与许廷铿合唱的《知己》坊间反响不错,所以这一次唱片公司继续安排合唱歌曲,把许廷铿换做胡鸿钧,意义并不大,反正就这三宝轮流洗牌,而体现出的最大意义在于能为K歌市场再奉献一首合唱佳作——《救救我》的确是佳作,旋律相当抓耳,伍乐城的摘牌在今天依然闪亮,这一点无可厚非。第三个部分则是在于翻唱。星焕国际旗下歌手的唱片总是少不了翻唱,不过吴若希的翻唱与其他歌手翻唱稍稍不同,其他歌手是把国语金曲改成粤语来唱,吴若希专辑中就甚少有这种翻唱的作品,更多的是选择一位前辈歌手的旧作翻唱,是真正意义上的翻唱,《蓝天空》专辑中翻唱了梅艳芳的《装饰的眼泪》,而《我懂了》专辑则是翻唱了林姗姗的《把歌谈心》,这首歌关淑怡也翻唱过,林姗姗的版本以细腻打动人,关淑怡的版本则是以声音情绪的感染力打动人,相比之下,吴若希的版本就显得不是太突出,吴若希并不是唱得不好,也不是没有情感,只是感觉之下又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特别是在情感自然流露这一方面,总觉得吴若希刻意的痕迹比较重,以至于动容性在锐减。专辑的第四个部分则是国语歌曲,国语歌曲收录在专辑中可是有着特别意义,一方面可以让歌手过过国语瘾,另一方面还可以缩减成本,这能够把明明只有八首歌的专辑凑成十首歌的大碟作品,而《无所谓》、《我明白》最大的意义就体现在此,这不算是星焕国际的独家作法,而是大多香港唱片公司近些年的最佳做法,这同样见怪不怪。以上四个部分就是组成吴若希这些年粤语专辑的必然结构,这在《蓝天空》专辑中同样可以找到对应的结构部分。
《我懂了》根本就是一张不思进取的专辑,着重了市场的需求,却牺牲了对于歌手的创新发展。最让人遗憾的其实并非一整张的K歌作品,而是对于才21岁的吴若希而言,在这个本该天真浪漫,青春无限的一个年龄阶段,她却在唱着一首一首的惨情歌。倘若说上一张《蓝天空》专辑再一无是处,还有《若要人不知》、《即兴地图》这两首弥漫着少女心情、恋爱情怀的歌曲,那么来到《我懂了》专辑的时候,吴若希最后的少女梦也都一一被粉碎,而成为了新一代的怨妇K歌手。而《我懂了》专辑牺牲的又岂知是吴若希的少女梦?真是不懂得唱着《我懂了》的吴若希到底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