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 Notes by Dylen
这是基于已过去的上交6月8日室内乐音乐会(http://goo.gl/cHZrD)的约稿,由我约稿,Dylen撰写。但由于我的离职,它未被交付,成为上交文案。发布在此,希望起码能帮助读者理清菲利普·格拉斯五首弦乐四重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
再熟悉菲利普·格拉斯的人也会惊奇于他写过九部弦乐四重奏这一事实——虽然前三部作为学生时代的习作并不被正式承认;而他近期又写了一部。格拉斯以他在舞台剧、歌剧创作上创新而稳健的风格为人所知,而这些不那么出名的室内乐作品恰恰也与此紧密相关。
第一号弦乐四重奏作于1966年——时年29岁的格拉斯刚刚结束师从伟大的音乐教育者纳迪亚·布朗热的学习,此时的格拉斯极力想避免愈走愈窄的十二音序列之路,又想找到不同于传统音乐形式的方式。结果他接收了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和美国实验音乐工作者——于这部作品而言是约翰·凯奇的 《四部分的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Four Parts, 1949)的双重影响。
17年后,格拉斯才创作了第二号弦乐四重奏。这时的格拉斯已经经历了其早期实验/电子音乐和“肖像三部曲”(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阿肯那顿》、《真理坚固》)的时期。这部四重奏起先是为根据萨缪尔·贝克特的散文诗 《友伴》(Company)改编的舞台剧所作的间奏曲。当时仍在世的贝克特本人对此表示了认可。时隔多年的弦乐写作激发了格拉斯的兴致,接着他在电影《三岛由纪夫》的配乐中使用了同样的形制,最终形成第三号弦乐四重奏。后来作曲家承认,这是他“音乐上的转折点”。由此格拉斯开始从先锋实验风格回归到他所受过训练的传统音乐上。1989年和1991年,格拉斯分别创作了第四号和第五号弦乐四重奏。第四号弦乐四重奏为纪念1988年因艾滋病去世的艺术家布莱恩·布扎克(Brian Buczak) 而作。格拉斯在其中尝试了更多的弦乐手法,以便安排一出在阴郁和热烈之间徘徊,最终抚慰生者的音乐戏剧。
弦乐四重奏标记了格拉斯两个重要的创作时刻,也贯穿他在戏剧效果上的追求。回到贝克特的散文诗《友伴》 ,它似乎契合了作曲家一贯想要表达的主题:一个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听到他过去的声音,只得屈服于深深的孤独。
========
再熟悉菲利普·格拉斯的人也会惊奇于他写过九部弦乐四重奏这一事实——虽然前三部作为学生时代的习作并不被正式承认;而他近期又写了一部。格拉斯以他在舞台剧、歌剧创作上创新而稳健的风格为人所知,而这些不那么出名的室内乐作品恰恰也与此紧密相关。
第一号弦乐四重奏作于1966年——时年29岁的格拉斯刚刚结束师从伟大的音乐教育者纳迪亚·布朗热的学习,此时的格拉斯极力想避免愈走愈窄的十二音序列之路,又想找到不同于传统音乐形式的方式。结果他接收了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和美国实验音乐工作者——于这部作品而言是约翰·凯奇的 《四部分的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Four Parts, 1949)的双重影响。
17年后,格拉斯才创作了第二号弦乐四重奏。这时的格拉斯已经经历了其早期实验/电子音乐和“肖像三部曲”(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阿肯那顿》、《真理坚固》)的时期。这部四重奏起先是为根据萨缪尔·贝克特的散文诗 《友伴》(Company)改编的舞台剧所作的间奏曲。当时仍在世的贝克特本人对此表示了认可。时隔多年的弦乐写作激发了格拉斯的兴致,接着他在电影《三岛由纪夫》的配乐中使用了同样的形制,最终形成第三号弦乐四重奏。后来作曲家承认,这是他“音乐上的转折点”。由此格拉斯开始从先锋实验风格回归到他所受过训练的传统音乐上。1989年和1991年,格拉斯分别创作了第四号和第五号弦乐四重奏。第四号弦乐四重奏为纪念1988年因艾滋病去世的艺术家布莱恩·布扎克(Brian Buczak) 而作。格拉斯在其中尝试了更多的弦乐手法,以便安排一出在阴郁和热烈之间徘徊,最终抚慰生者的音乐戏剧。
弦乐四重奏标记了格拉斯两个重要的创作时刻,也贯穿他在戏剧效果上的追求。回到贝克特的散文诗《友伴》 ,它似乎契合了作曲家一贯想要表达的主题:一个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听到他过去的声音,只得屈服于深深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