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人和玩具船长

五条人和玩具船长都是新近出来的广东本土的用方言演唱的民谣组合。把他们拿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还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五条人,早期有五个人,后来只余下两个了,仁科,阿茂。他们都是来自汕尾的海丰。海丰人说的是海陆丰话,是一种并不同于潮汕话,却也是发源于闽南语的方言之一。
玩具船长,人要多些,刚好作一个乐队,4个人。4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主要创作者兼主唱小李(李奕瀚)是来自汕头的南澳岛,所以创作的语言也是以南澳岛的方言为主。潮汕南澳岛方言,也是源于闽南语的次语言之一。
闽南语,作为中国八大方言之一,然而它的语法、语音、词汇上却是最接近古汉语的。五条人和玩具船长的词作都非常口语化,其间我们就能发现一些古词汇。语言不仅仅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五条人玩具船长,语言同属闽南语系,地域上一汕头一汕尾,第一张专辑都是09年发行,第二张专辑都是12年发行,主唱兼主创作人都喜欢用手风琴和吉他。不同的是,五条人成名稍早些,玩具船长直到第二张专辑的发行才获得了一些名气。然而,正是因为有上面那些类似的创作背景,才使得把他们拿来一起比较会显得有意义些。
在五条人的这张《一些风景》的专辑里,很多作品带有很多实验性质,尤其是在借鉴戏曲上面。像《曹操,你别怕》,就是将一幕独立地方剧搬进歌曲中了。另外像《彭啊湃》,也是将海丰历史名人彭湃就义的故事。五条人在处理这样的歌曲时,以歌曲的形式来表现戏曲形式的故事情结。太过带实验性质,已经有些偏离民谣的特质。
其实我不仅不排斥歌曲借鉴戏曲,而且由于我本身相当喜欢戏曲,其实还是很喜欢歌曲中借鉴戏曲的优势。就像玩具船长的这首《看老戏》,借鉴了很多潮剧的元素,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好,毕竟没有脱离歌曲的范畴,戏曲的元素与歌曲本身融合得非常好。
无论是五条人还是玩具船长,对本地音乐文化都有很好的学习吸引。五条人可能更多的吸收了戏曲的形式。五条人借鉴戏曲的演唱形式,有一点我非常喜欢,就是类似戏曲的那种念白,用当地的方言念来,抑扬顿挫,非常有感情。歌曲中这种念白,不是说不是唱,然而却不是西方的那种说唱,这是中国的说唱——念白(其实我不知道歌曲中这种类似戏曲的有一定音韵的说话该怎么称呼)。
好作品,却未必有人欣赏。像五条人演唱的《拉手曲》,这是一首潮州经典民谣,伴随着众多潮州人度过了童年时期。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就被这首歌给感动了。以前还说过,广东的三首音乐影响着我。《帝女花之香夭》,还有便是广东民谣《月光光》,另外就是这首《拉手曲》。现在才知道并不是五条人创作的。另外还有这首《隆啊隆,骑马去海丰》,也是一首相当好听的歌,可惜的是这首也不是五条人创作的,这是一首海丰当地的民歌。还有一首《上县城》,五条人创作的,我非常喜欢。音乐节奏欢快,一路上鸡飞狗跳的画面,跃然眼前。一个农村娃匆匆忙忙的来到县城的那种新奇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做梦》风格上和《上县城》有些类似,只是可惜的是用普通话演唱了,如果用方言演唱,一定会更有表现力的。尤其是用方言演唱时的那种拖音,非常华丽。
五条人还有一些作品,感觉算是小品,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五条人的这张专辑,收录了21首歌,然而里面却有很多并不成熟的歌曲。真的希望五条人在接下来的专辑里,歌曲要精挑细选,期待更多成熟的作品,实验性的作品可以有,但是不要太多。
对这张专辑,我打分并不高,7.5分吧。有非常喜欢的歌曲,但是不合味口的歌曲太多了。
知道五条人是在知道迷笛要在深圳举行的时候,而知道玩具船长却是在深圳迷笛音乐节上,当时就被他们的音乐给打动了,直到现在的一发不可收拾。
初次听玩具船长的歌,你就会很容易被《兄台,你近来好吗?》这首给吸引。正如玩具船长参加“中国最强音”时说的,我们肯定能给你们带来快乐。而这首《兄台,你最近好吗?》正是这样的一首歌曲,听着它你就会感到很快乐。
而这首《伊姓杨,后来改姓张》,通过孩子改姓来追问年轻的父母们为什么离婚?很欢快的节奏,却是很急迫的责问。这首歌,让我想到了《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同样是很欢快的节奏,却在讲述着自己的失恋。我感觉这是一种很趣的表现形式,效果很好。
《海边的舞会》,海浪冲击着沙滩的声音,萨克斯那股暧昧的声音,一股亚热带海边篝火晚会的场景就勾勒出来了。萨克斯将那滨海小城独有的风情表露无遗。很好听,也很适合跳舞的一首歌。
《铜山姿娘》,这类故事一直在潮汕人中流传着。男人们前往南洋谋生,留在家里的女人,料理家务,祈祷着远方的阮君。我不是潮汕人,但是也了解潮汕人走四方的传统,也看过那部《我们都来自潮州》,能够理解这种为生计奔波带来的人生改变。受在家中的女人,盼望夫君的归来,那是一种期盼着,担着心的复杂情绪。如果能够安心呆在老家,谁愿意出去呢?现实总是逼迫着我们离开。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玩具船长的歌听得越多,就越喜欢这首歌。
《你的贺礼是一首歌》,一首很欢快的歌,一开始的手风琴,就立即营造了一股喜庆的氛围。听着就想跟着一起摇头晃脑。
《驾着光荣梦》,这是一首调侃乐队吉他手高飞的作品,也是唯一首用普通话演唱的作品。很好玩的一首作品,也不错。
《问题少年,长发飘飘的春天》,是小李的亲身感受,因为他哥哥就因为犯事进过监狱。“父母的心随着他们四处飘,煮好粥饭等他们无返来食;棍下出孝子,他们怎么不怕屁股疼”。这首歌唱出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爱,也唱出少年失去自由后才真正明白那曾经的岁月的美好。
《看老戏》,延续了小李歌曲一惯的欢乐。另外引入了潮戏的念白、唱段,很好听地一首歌。一首歌,展现了两部分,既展现了台下奶奶带孙子看老戏的场景,也展现了台上演戏的场景,表现得百家好。感觉比五条人对戏剧的运用更好些。
《公园仔》,是吉他手高飞(新会人)创作的一首歌,是一首粤语歌。有一点老香港音乐“狮子山下”的影子。但是爱尔兰风笛,使得这首歌多了些情绪,多了些追忆。
《走,咱们回家吧》,写的是一首在外打拼的游子,想念回家。玩具船长为这首音乐作了个视频,非常感染人。乐队的鼓手小刀,来自昆明。他在这个视频中写道“家是责任,使命,生命的意义”。如果家里有放不下的人,如果到了时候,那就回家吧。
另外,其实在这张专辑里,我们能够听到一些90年代台语歌的味道的,我想也许是文化上的类似吧。
很喜欢这个专辑的名字,《大岛小岛,咸咸就好》,就是要这种简单快乐的人生态度。喜欢的歌曲很多,但是喜欢的专辑并不多。在此之前只喜欢李宗盛的专辑,而在此之后新添了玩具船长的这张《大岛小岛,咸咸就好》的专辑。如果给这张专辑打分的话,我打8.8分。
五条人,早期有五个人,后来只余下两个了,仁科,阿茂。他们都是来自汕尾的海丰。海丰人说的是海陆丰话,是一种并不同于潮汕话,却也是发源于闽南语的方言之一。
玩具船长,人要多些,刚好作一个乐队,4个人。4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主要创作者兼主唱小李(李奕瀚)是来自汕头的南澳岛,所以创作的语言也是以南澳岛的方言为主。潮汕南澳岛方言,也是源于闽南语的次语言之一。
闽南语,作为中国八大方言之一,然而它的语法、语音、词汇上却是最接近古汉语的。五条人和玩具船长的词作都非常口语化,其间我们就能发现一些古词汇。语言不仅仅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五条人玩具船长,语言同属闽南语系,地域上一汕头一汕尾,第一张专辑都是09年发行,第二张专辑都是12年发行,主唱兼主创作人都喜欢用手风琴和吉他。不同的是,五条人成名稍早些,玩具船长直到第二张专辑的发行才获得了一些名气。然而,正是因为有上面那些类似的创作背景,才使得把他们拿来一起比较会显得有意义些。
在五条人的这张《一些风景》的专辑里,很多作品带有很多实验性质,尤其是在借鉴戏曲上面。像《曹操,你别怕》,就是将一幕独立地方剧搬进歌曲中了。另外像《彭啊湃》,也是将海丰历史名人彭湃就义的故事。五条人在处理这样的歌曲时,以歌曲的形式来表现戏曲形式的故事情结。太过带实验性质,已经有些偏离民谣的特质。
其实我不仅不排斥歌曲借鉴戏曲,而且由于我本身相当喜欢戏曲,其实还是很喜欢歌曲中借鉴戏曲的优势。就像玩具船长的这首《看老戏》,借鉴了很多潮剧的元素,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好,毕竟没有脱离歌曲的范畴,戏曲的元素与歌曲本身融合得非常好。
无论是五条人还是玩具船长,对本地音乐文化都有很好的学习吸引。五条人可能更多的吸收了戏曲的形式。五条人借鉴戏曲的演唱形式,有一点我非常喜欢,就是类似戏曲的那种念白,用当地的方言念来,抑扬顿挫,非常有感情。歌曲中这种念白,不是说不是唱,然而却不是西方的那种说唱,这是中国的说唱——念白(其实我不知道歌曲中这种类似戏曲的有一定音韵的说话该怎么称呼)。
好作品,却未必有人欣赏。像五条人演唱的《拉手曲》,这是一首潮州经典民谣,伴随着众多潮州人度过了童年时期。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就被这首歌给感动了。以前还说过,广东的三首音乐影响着我。《帝女花之香夭》,还有便是广东民谣《月光光》,另外就是这首《拉手曲》。现在才知道并不是五条人创作的。另外还有这首《隆啊隆,骑马去海丰》,也是一首相当好听的歌,可惜的是这首也不是五条人创作的,这是一首海丰当地的民歌。还有一首《上县城》,五条人创作的,我非常喜欢。音乐节奏欢快,一路上鸡飞狗跳的画面,跃然眼前。一个农村娃匆匆忙忙的来到县城的那种新奇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做梦》风格上和《上县城》有些类似,只是可惜的是用普通话演唱了,如果用方言演唱,一定会更有表现力的。尤其是用方言演唱时的那种拖音,非常华丽。
五条人还有一些作品,感觉算是小品,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五条人的这张专辑,收录了21首歌,然而里面却有很多并不成熟的歌曲。真的希望五条人在接下来的专辑里,歌曲要精挑细选,期待更多成熟的作品,实验性的作品可以有,但是不要太多。
对这张专辑,我打分并不高,7.5分吧。有非常喜欢的歌曲,但是不合味口的歌曲太多了。
知道五条人是在知道迷笛要在深圳举行的时候,而知道玩具船长却是在深圳迷笛音乐节上,当时就被他们的音乐给打动了,直到现在的一发不可收拾。
初次听玩具船长的歌,你就会很容易被《兄台,你近来好吗?》这首给吸引。正如玩具船长参加“中国最强音”时说的,我们肯定能给你们带来快乐。而这首《兄台,你最近好吗?》正是这样的一首歌曲,听着它你就会感到很快乐。
而这首《伊姓杨,后来改姓张》,通过孩子改姓来追问年轻的父母们为什么离婚?很欢快的节奏,却是很急迫的责问。这首歌,让我想到了《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同样是很欢快的节奏,却在讲述着自己的失恋。我感觉这是一种很趣的表现形式,效果很好。
《海边的舞会》,海浪冲击着沙滩的声音,萨克斯那股暧昧的声音,一股亚热带海边篝火晚会的场景就勾勒出来了。萨克斯将那滨海小城独有的风情表露无遗。很好听,也很适合跳舞的一首歌。
《铜山姿娘》,这类故事一直在潮汕人中流传着。男人们前往南洋谋生,留在家里的女人,料理家务,祈祷着远方的阮君。我不是潮汕人,但是也了解潮汕人走四方的传统,也看过那部《我们都来自潮州》,能够理解这种为生计奔波带来的人生改变。受在家中的女人,盼望夫君的归来,那是一种期盼着,担着心的复杂情绪。如果能够安心呆在老家,谁愿意出去呢?现实总是逼迫着我们离开。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玩具船长的歌听得越多,就越喜欢这首歌。
《你的贺礼是一首歌》,一首很欢快的歌,一开始的手风琴,就立即营造了一股喜庆的氛围。听着就想跟着一起摇头晃脑。
《驾着光荣梦》,这是一首调侃乐队吉他手高飞的作品,也是唯一首用普通话演唱的作品。很好玩的一首作品,也不错。
《问题少年,长发飘飘的春天》,是小李的亲身感受,因为他哥哥就因为犯事进过监狱。“父母的心随着他们四处飘,煮好粥饭等他们无返来食;棍下出孝子,他们怎么不怕屁股疼”。这首歌唱出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爱,也唱出少年失去自由后才真正明白那曾经的岁月的美好。
《看老戏》,延续了小李歌曲一惯的欢乐。另外引入了潮戏的念白、唱段,很好听地一首歌。一首歌,展现了两部分,既展现了台下奶奶带孙子看老戏的场景,也展现了台上演戏的场景,表现得百家好。感觉比五条人对戏剧的运用更好些。
《公园仔》,是吉他手高飞(新会人)创作的一首歌,是一首粤语歌。有一点老香港音乐“狮子山下”的影子。但是爱尔兰风笛,使得这首歌多了些情绪,多了些追忆。
《走,咱们回家吧》,写的是一首在外打拼的游子,想念回家。玩具船长为这首音乐作了个视频,非常感染人。乐队的鼓手小刀,来自昆明。他在这个视频中写道“家是责任,使命,生命的意义”。如果家里有放不下的人,如果到了时候,那就回家吧。
另外,其实在这张专辑里,我们能够听到一些90年代台语歌的味道的,我想也许是文化上的类似吧。
很喜欢这个专辑的名字,《大岛小岛,咸咸就好》,就是要这种简单快乐的人生态度。喜欢的歌曲很多,但是喜欢的专辑并不多。在此之前只喜欢李宗盛的专辑,而在此之后新添了玩具船长的这张《大岛小岛,咸咸就好》的专辑。如果给这张专辑打分的话,我打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