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城》与《相信未来》
阿城说,人生不是猪肉,不可以这样一刀一刀按斤切。所以,《相信未来》严格意义上来说诞生于70年代,一个历史的夹缝。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尽管时光走过了四十来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依然有当年知青的一点体验。这体验不算深,但足够了。相信未来,四个字刺穿了我的双眼,震穿了我的耳膜。文字的力量总是出其不意地震撼着我们残存的灵魂。
看曾为知青的各路牛人讲《相信未来》,在隐匿的70年代。想象着在那个听敌台的时代里创作这样一首“反动的”诗歌,是有多猛。然而,食指后来的生活远不如他的这首作品风光。但是,我想诗人还是像诗里写的那样坚定的相信未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大概食指也是这样活着。
今天还看到了关于黑撒的最精辟的评论:他们和一些年轻小伙们不同,黑撒的成员大多都有家有稳定的工作,生活可以说也是较稳定些,很多人年轻时候的音乐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论是感慨,忧伤,激情,痛苦,还是欢乐,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个人的主观色彩,因为年轻的时候波动太大,谁都不能把握下一刻要发生什么。这些东西有过类似经历的就能感知深受,但当走过那个年纪后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其中的差别。黑撒这些人不同的是他们从生活中提炼的取向于更成熟的东西,如果他们要表达个人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也是带有群体性的,就是有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很羡慕黑撒他们,这种羡慕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羡慕,除了衣食无忧之外还能搞搞自己的小艺术小理想,偶尔露个脸也风光一下,真是美好啊。
于是我有幸听到了这首《这个古城》,对我而言,这是另一个维度的相信未来的表达。前奏一起,便是掷地有声的发问:你是否热爱这个你存亡的时代?随后是一气呵成的叙述,结尾留下的依然是个问号。然而,《这个古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疑问,“回忆是一颗子弹,我用它来结束我的悲观”便是答案。
不由自主地,我听着《这个古城》,重读《相信未来》。
70年代的斗争尚未褪去,新世纪的火焰已然灼烧,不变的,是屹立千年不倒的城墙,是我们仍要相信未来。
是的,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