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 综合素质:★★ 最喜爱歌曲:风
张信哲发粤语专辑是有原因的。在第一张【宽容】唱片发售之后,唱片公司高层变动,对他的规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时和其他公司关系密切的百代唱片资源俱增,认为台湾市场已经只能这样了,出于保守策略,他们更看重的是同公司的张信哲、王菲等已经在歌坛数年、具备一定人气和实力的歌手,对于像张信哲这样的老人,并没有太多后顾之忧。而当时香港乐坛逐渐衰落,缺乏歌手资源,于是唱片公司大手一挥,便将这个推出粤语专辑的计划压到了张信哲身上。虽然张信哲往后很少提及这张专辑,甚至连一些网站上,对这张专辑的简介都充满着错误与疏漏,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粤语的台湾人,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一待就是小半年,他的生活该是怎样。
若干年后张信哲回忆当初在香港的日子,曾经提及,当时他在完全不会粤语的情况下,在香港唱片公司的宿舍里生活,每天赶通告、开会、去便利店买生活用品、然后回宿舍睡觉。电视里的节目全部听不懂,其他人的说话、那些夹杂着白话(正宗广东话)的方言就更加不明白,只听得懂“不知道”和“对不起”六个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信哲跟其他当时想出粤语唱片、又对粤语实在不熟悉的台湾歌手一样,采取了按照标注的发音去唱歌的做法。
于是,在这张【深情】里,我们可以看到张信哲如何努力的在学习粤语。必须要肯定的一点是,比起某些发了5、6张粤语唱片,一张口依然满嘴“台粤”的歌手,张信哲的确有语言天份,至少这张专辑里,他的粤语发音基本听不出任何问题,完全感觉不到是一个不会说粤语的人所唱的歌。这也在冥冥中,为他积累香港粉丝,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深情】走的仍是稳妥的情歌曲风。主打歌《过火》粤语版源于【宽容】当中的《过火》,比起陈佳明的词,这次向雪怀所写的歌词,更加彻底,更加口水。隐隐约约地,这首歌也为即将杀来的“台粤”风暴,提供了一个注脚。
为什么唱片公司对于《过火》如此在意?当时唱片公司根据市场来看,《过火》这样的苦情歌,原来也可以气势磅礴、细腻兼具,错过可惜。看来,曹俊鸿为本曲所做的编曲,让唱片公司认定这首歌即便在台湾已经红火,在香港也应该再红一把。可惜这首“气势磅礴、细腻兼具”的歌曲,最终还是被大众所错过了。“掀起香港乐坛狂潮,来自台湾新势力,香港首张天碟!情歌王子张信哲,你将发现一种最珍贵的力量”。
通过这段当初的宣传口语,可以看出唱片公司对其的定位:台湾出身、第一张粤语唱片,顺势还推荐了这张专辑的另一首主打歌——《风》。
《风》由伦永亮作曲,填词是张美贤。伦永亮曾写过《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总有你鼓励》等知名歌曲。歌曲在开场,先让玩转各种苦情歌的张信哲秀了一段低音,间奏还有一段炫技的歌剧背景音乐。整体充满着异国情调的这首歌,倒算是张信哲在这张专辑里值得一听的作品。有意思的是,在这张专辑里,张信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粤语歌风格,因此这首歌有着台湾唱腔的影子,特别是副歌部分,哭腔的运用,和《过火》一脉相承。宣传文案里,唱片公司对这首歌的介绍是——“《风》献给不做梦的人,因为这一次情歌王子将撼动尘封已久的感动”。
第一张粤语专辑,台湾销量不足五千(台湾本地发行量小),香港销量一万两千张。
这是什么概念?【宽容】发行一个月销量达到三十四万,这张专辑竟然连【宽容】的零头都没达到。
张信哲意料之中的被香港市场拒之门外。其实这很正常,仔细想想,如果一个香港歌手唱国语,明显比台湾人唱粤语更容易红。最好的例子就是四大天王。
很多人嘲笑【深情】翻唱歌曲太多,不够诚意。那你可以再看看张学友嘛!同样是跨界,为什么【吻别】这张高达七首翻唱歌曲的专辑可以卖到四百万?!
这不是制作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决定了市场问题。至于人有什么问题,这里就不便多说了。
若干年后张信哲回忆当初在香港的日子,曾经提及,当时他在完全不会粤语的情况下,在香港唱片公司的宿舍里生活,每天赶通告、开会、去便利店买生活用品、然后回宿舍睡觉。电视里的节目全部听不懂,其他人的说话、那些夹杂着白话(正宗广东话)的方言就更加不明白,只听得懂“不知道”和“对不起”六个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信哲跟其他当时想出粤语唱片、又对粤语实在不熟悉的台湾歌手一样,采取了按照标注的发音去唱歌的做法。
于是,在这张【深情】里,我们可以看到张信哲如何努力的在学习粤语。必须要肯定的一点是,比起某些发了5、6张粤语唱片,一张口依然满嘴“台粤”的歌手,张信哲的确有语言天份,至少这张专辑里,他的粤语发音基本听不出任何问题,完全感觉不到是一个不会说粤语的人所唱的歌。这也在冥冥中,为他积累香港粉丝,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深情】走的仍是稳妥的情歌曲风。主打歌《过火》粤语版源于【宽容】当中的《过火》,比起陈佳明的词,这次向雪怀所写的歌词,更加彻底,更加口水。隐隐约约地,这首歌也为即将杀来的“台粤”风暴,提供了一个注脚。
为什么唱片公司对于《过火》如此在意?当时唱片公司根据市场来看,《过火》这样的苦情歌,原来也可以气势磅礴、细腻兼具,错过可惜。看来,曹俊鸿为本曲所做的编曲,让唱片公司认定这首歌即便在台湾已经红火,在香港也应该再红一把。可惜这首“气势磅礴、细腻兼具”的歌曲,最终还是被大众所错过了。“掀起香港乐坛狂潮,来自台湾新势力,香港首张天碟!情歌王子张信哲,你将发现一种最珍贵的力量”。
通过这段当初的宣传口语,可以看出唱片公司对其的定位:台湾出身、第一张粤语唱片,顺势还推荐了这张专辑的另一首主打歌——《风》。
《风》由伦永亮作曲,填词是张美贤。伦永亮曾写过《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总有你鼓励》等知名歌曲。歌曲在开场,先让玩转各种苦情歌的张信哲秀了一段低音,间奏还有一段炫技的歌剧背景音乐。整体充满着异国情调的这首歌,倒算是张信哲在这张专辑里值得一听的作品。有意思的是,在这张专辑里,张信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粤语歌风格,因此这首歌有着台湾唱腔的影子,特别是副歌部分,哭腔的运用,和《过火》一脉相承。宣传文案里,唱片公司对这首歌的介绍是——“《风》献给不做梦的人,因为这一次情歌王子将撼动尘封已久的感动”。
第一张粤语专辑,台湾销量不足五千(台湾本地发行量小),香港销量一万两千张。
这是什么概念?【宽容】发行一个月销量达到三十四万,这张专辑竟然连【宽容】的零头都没达到。
张信哲意料之中的被香港市场拒之门外。其实这很正常,仔细想想,如果一个香港歌手唱国语,明显比台湾人唱粤语更容易红。最好的例子就是四大天王。
很多人嘲笑【深情】翻唱歌曲太多,不够诚意。那你可以再看看张学友嘛!同样是跨界,为什么【吻别】这张高达七首翻唱歌曲的专辑可以卖到四百万?!
这不是制作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决定了市场问题。至于人有什么问题,这里就不便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