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综合素质:★★★ 最喜爱歌曲:别怕我伤心
1994年,对我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考上了高中,并且展开了人生中第一段恋情。
荣幸的是,也正是这一年,开始有CD的出现。不幸的是,依然是盗版。荒唐的是,那张盗版现在淘宝依然有卖,不过是二手。
在【知道】二十五万张销量、【心事】发行一年后取得八十万佳绩的双重惊喜之下,热爱唱歌的新秀歌唱比赛冠军张信哲,在华语乐坛里继续浮沉着。
这张等待,也可算是里程碑。不仅因为这张专辑确立了张信哲情歌王子的地位,并且确立了以后都以苦情歌为主要路线的事业版图。
这张专辑,带给你的是一个全新的张信哲。因为它实在是太苦了。
依然还是李宗盛作为主导,这次加入了知名音乐人田勍,以及厉曼婷、黄中原等台湾知名音乐人,这张唱片的企划规模,比【心事】要好一些。在1994年6月,【等待】正式推出。
经历了一年时间的磨砺,张信哲开始对华语乐坛逐渐了解。他报名发声训练班,刻苦学习气息掌控,并且开始勤跑各种大小节目、现场活动的通告混脸熟,新专辑的录制也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
【等待】虽然还是按照大众情歌的路线来进行制作,但整体的质素,的确较之【心事】有了长足的进步。
“等”字,大概能够概括整张专辑的风格。这次专辑里没有【心事】里《这个世界》这样的“怪”歌,以温情脉脉的中板情歌为主,从首播主打《别怕我伤心》到对唱主打《有一点动心》,再到田勍和曹俊鸿等人联手为其制作的《风言风语》及《我最爱的女人》等歌曲,曲风虽然不同,(《风言风语》是JEFF难得的快歌。当然,这个“快”是相对他本人来说的。跟周杰伦比,它依然算慢歌。)但其内容完全保持一致。不过,即便这样保守,在当中却可以看出张信哲本人的努力突破,这次,专辑里张信哲音色开始逐渐高亢,张信哲开始尝试自己来把控风格。《有一点动心》由从上一张专辑开始合作无间的曹俊鸿作曲,厉曼婷作词。歌词内容讲述两人在恋爱前的互相试探的暧昧,那种对爱若即若离的情感,悲观的男主角总觉得“我对你有一点动心,却如此害怕看你的眼睛”。这首歌曲按照当时标准的情歌模式来打造,旋律也算是足够优美,因此在推出后,取得了还算不错的市场反响,比起《别用沉默对我》时期,要好得多了。
钢琴、中板鼓点开场的《依依不舍》,是一首包含着哀怨浓情的歌曲。歌词讲述着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感情倾慕,这首刘虞瑞所写的歌词,其实和若干年后姚若龙的《曾经》颇有几分类似,当然,当时27岁,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张信哲,对这首歌的演绎和感悟,与人近不惑之年,再度面对“依依不舍”的《曾经》,心境自然不同。殷文琦所写的旋律也是一首让人听上去倍觉温暖的曲子。经历了《爱如潮水》有些“烂大街”的“俗”,这张专辑里“让人温暖”的“俗”,倒似乎也让人接受了。刘思明作词、刘志宏作曲的《因为我爱你》,是一首分手为主题的歌曲,不过在整张专辑的凄苦情调下,这首本来应该是爱上的歌曲,也显得绝望的氛围。歌曲名“因为我爱你”,结合歌词中的“因为我爱你,执迷不悟我也要等你”,更多的是一种豁达的态度。这首歌的主歌部分的描述颇有一种写实的浪漫,“我不曾 爱的这么用心 在你向往自由的内心里 何处让我栖息何时你才会想起”,在感觉上非常空灵和哀婉。不过这段主歌重复了第二遍,作词人的偷懒,使得这种意境没有延续下去,让歌曲降低了一个等级,相当遗憾。
《别怕我伤心》,又是李宗盛的作品,这首歌有那么点意思,因为在歌里,张信哲又忍不住炫了一把技。歌曲中的低音就像在独白一样,张信哲嗓音的独特魅力,还是被展露出来。再加上间奏的钢琴、副歌的高音,、主歌一些小小字眼的不经意的真假音转换,这首歌显然是专辑里最为炫技的一首歌。不过,对比上专辑《我是真的爱你》式为炫技而炫技,这首歌里的炫技还是基本做到了为歌曲本身服务。如今的张信哲,早已放弃了这样的歌唱演绎方式,所以如果想重温青涩时期的张信哲是如何炫技的,这首《别怕我伤心》倒是一个不错的接触方式。
至于歌曲本身,从主歌部分的叙事“我从来不敢给你任何诺言,是因为我知道我们太年轻”被张信哲刻意压低的嗓音娓娓道来;再到副歌唱出“你和他之间是否已经有了真感情”,也算是拿捏到了这种隔断依依不舍的爱的情绪。整体而言,这首歌,不愧算是整张专辑的代表作品。不过,这首歌在当时过于火热,《别怕我伤心》和《有一点动心》之下,专辑的其他歌曲的生存空间并没有那么大,除了那首情况特殊的《爱已成风》之外。至于这首歌为何特殊,接下来会谈到。接下来的《就等着你》延续着《因为我爱你》的分手情绪,中间依然有着几乎相同的歌词,不过厉曼婷的词和薛忠铭的曲就要比刘思明、刘志宏的组合低上一个档次;第七首《我爱这里守候》虽然不再阐述分手,不过情绪比起分手更折堕——这是一首备胎歌。“回头再看看我,我在这里守候”。虽然歌曲的旋律非常轻松,不过怎么听起来,张信哲都唱得像是在“故作轻松”。上面提到过《爱已成风》的特别之处,这首由黎沸挥所写的歌,是给自己的宣传歌曲,这也是专辑里唯一一首非主打却受欢迎的情歌,也正因为如此,这首歌才被放在《就等着你》当中,和《就等着你》的伴奏带一起。歌曲以凄惨情调开篇,接着用现在来看已经落后曲风唱出情感,旋律朗朗上口,风格沉闷而充满绝望。整首歌中传达出的,是一种放不开、哀怨的讯息,突然在前面十首歌写着没新意的你爱我、我爱你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个依旧没有摆脱苦闷情爱的张信哲,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而我相信,也正是歌词里那种“你的心早已经远走,不想在我心中停留”的精神,支持着张信哲悲惨的唱着歌,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若干年后听他唱《信仰》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首《爱已成风》,一眨眼也让我有恍惚的感觉。【等待】的面世,进一步让更多的台湾听众了解到,有这样一个,深爱唱歌的张信哲。这时候,滚石唱片高层换血完毕,诸多歌手跳槽,滚石面临缺乏重磅歌手的局面。张信哲成为支撑滚石的梁柱子。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初那个稚嫩的年轻歌手,如今,也已经是年逾半百,胜似歌神的歌神。【等待】里的苦情美酒最终成熟,呼天叫地的让百万人爱如潮水;耳机里,歌声依然如昔,而听歌的我们,却都已经渐渐苍老。
荣幸的是,也正是这一年,开始有CD的出现。不幸的是,依然是盗版。荒唐的是,那张盗版现在淘宝依然有卖,不过是二手。
在【知道】二十五万张销量、【心事】发行一年后取得八十万佳绩的双重惊喜之下,热爱唱歌的新秀歌唱比赛冠军张信哲,在华语乐坛里继续浮沉着。
这张等待,也可算是里程碑。不仅因为这张专辑确立了张信哲情歌王子的地位,并且确立了以后都以苦情歌为主要路线的事业版图。
这张专辑,带给你的是一个全新的张信哲。因为它实在是太苦了。
依然还是李宗盛作为主导,这次加入了知名音乐人田勍,以及厉曼婷、黄中原等台湾知名音乐人,这张唱片的企划规模,比【心事】要好一些。在1994年6月,【等待】正式推出。
经历了一年时间的磨砺,张信哲开始对华语乐坛逐渐了解。他报名发声训练班,刻苦学习气息掌控,并且开始勤跑各种大小节目、现场活动的通告混脸熟,新专辑的录制也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
【等待】虽然还是按照大众情歌的路线来进行制作,但整体的质素,的确较之【心事】有了长足的进步。
“等”字,大概能够概括整张专辑的风格。这次专辑里没有【心事】里《这个世界》这样的“怪”歌,以温情脉脉的中板情歌为主,从首播主打《别怕我伤心》到对唱主打《有一点动心》,再到田勍和曹俊鸿等人联手为其制作的《风言风语》及《我最爱的女人》等歌曲,曲风虽然不同,(《风言风语》是JEFF难得的快歌。当然,这个“快”是相对他本人来说的。跟周杰伦比,它依然算慢歌。)但其内容完全保持一致。不过,即便这样保守,在当中却可以看出张信哲本人的努力突破,这次,专辑里张信哲音色开始逐渐高亢,张信哲开始尝试自己来把控风格。《有一点动心》由从上一张专辑开始合作无间的曹俊鸿作曲,厉曼婷作词。歌词内容讲述两人在恋爱前的互相试探的暧昧,那种对爱若即若离的情感,悲观的男主角总觉得“我对你有一点动心,却如此害怕看你的眼睛”。这首歌曲按照当时标准的情歌模式来打造,旋律也算是足够优美,因此在推出后,取得了还算不错的市场反响,比起《别用沉默对我》时期,要好得多了。
钢琴、中板鼓点开场的《依依不舍》,是一首包含着哀怨浓情的歌曲。歌词讲述着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感情倾慕,这首刘虞瑞所写的歌词,其实和若干年后姚若龙的《曾经》颇有几分类似,当然,当时27岁,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张信哲,对这首歌的演绎和感悟,与人近不惑之年,再度面对“依依不舍”的《曾经》,心境自然不同。殷文琦所写的旋律也是一首让人听上去倍觉温暖的曲子。经历了《爱如潮水》有些“烂大街”的“俗”,这张专辑里“让人温暖”的“俗”,倒似乎也让人接受了。刘思明作词、刘志宏作曲的《因为我爱你》,是一首分手为主题的歌曲,不过在整张专辑的凄苦情调下,这首本来应该是爱上的歌曲,也显得绝望的氛围。歌曲名“因为我爱你”,结合歌词中的“因为我爱你,执迷不悟我也要等你”,更多的是一种豁达的态度。这首歌的主歌部分的描述颇有一种写实的浪漫,“我不曾 爱的这么用心 在你向往自由的内心里 何处让我栖息何时你才会想起”,在感觉上非常空灵和哀婉。不过这段主歌重复了第二遍,作词人的偷懒,使得这种意境没有延续下去,让歌曲降低了一个等级,相当遗憾。
《别怕我伤心》,又是李宗盛的作品,这首歌有那么点意思,因为在歌里,张信哲又忍不住炫了一把技。歌曲中的低音就像在独白一样,张信哲嗓音的独特魅力,还是被展露出来。再加上间奏的钢琴、副歌的高音,、主歌一些小小字眼的不经意的真假音转换,这首歌显然是专辑里最为炫技的一首歌。不过,对比上专辑《我是真的爱你》式为炫技而炫技,这首歌里的炫技还是基本做到了为歌曲本身服务。如今的张信哲,早已放弃了这样的歌唱演绎方式,所以如果想重温青涩时期的张信哲是如何炫技的,这首《别怕我伤心》倒是一个不错的接触方式。
至于歌曲本身,从主歌部分的叙事“我从来不敢给你任何诺言,是因为我知道我们太年轻”被张信哲刻意压低的嗓音娓娓道来;再到副歌唱出“你和他之间是否已经有了真感情”,也算是拿捏到了这种隔断依依不舍的爱的情绪。整体而言,这首歌,不愧算是整张专辑的代表作品。不过,这首歌在当时过于火热,《别怕我伤心》和《有一点动心》之下,专辑的其他歌曲的生存空间并没有那么大,除了那首情况特殊的《爱已成风》之外。至于这首歌为何特殊,接下来会谈到。接下来的《就等着你》延续着《因为我爱你》的分手情绪,中间依然有着几乎相同的歌词,不过厉曼婷的词和薛忠铭的曲就要比刘思明、刘志宏的组合低上一个档次;第七首《我爱这里守候》虽然不再阐述分手,不过情绪比起分手更折堕——这是一首备胎歌。“回头再看看我,我在这里守候”。虽然歌曲的旋律非常轻松,不过怎么听起来,张信哲都唱得像是在“故作轻松”。上面提到过《爱已成风》的特别之处,这首由黎沸挥所写的歌,是给自己的宣传歌曲,这也是专辑里唯一一首非主打却受欢迎的情歌,也正因为如此,这首歌才被放在《就等着你》当中,和《就等着你》的伴奏带一起。歌曲以凄惨情调开篇,接着用现在来看已经落后曲风唱出情感,旋律朗朗上口,风格沉闷而充满绝望。整首歌中传达出的,是一种放不开、哀怨的讯息,突然在前面十首歌写着没新意的你爱我、我爱你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个依旧没有摆脱苦闷情爱的张信哲,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而我相信,也正是歌词里那种“你的心早已经远走,不想在我心中停留”的精神,支持着张信哲悲惨的唱着歌,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若干年后听他唱《信仰》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首《爱已成风》,一眨眼也让我有恍惚的感觉。【等待】的面世,进一步让更多的台湾听众了解到,有这样一个,深爱唱歌的张信哲。这时候,滚石唱片高层换血完毕,诸多歌手跳槽,滚石面临缺乏重磅歌手的局面。张信哲成为支撑滚石的梁柱子。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初那个稚嫩的年轻歌手,如今,也已经是年逾半百,胜似歌神的歌神。【等待】里的苦情美酒最终成熟,呼天叫地的让百万人爱如潮水;耳机里,歌声依然如昔,而听歌的我们,却都已经渐渐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