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转型前的基奠

1992年,张信哲,风华正茂。
25岁的他退伍归来,重新发起唱片。
在1989年,也就是出道初期,他靠模仿王杰等歌手“起家”,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奉献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说谎】,自然也摆脱不了王杰的影子。特别是专辑里的《我们爱这个错》一曲,着实有翻版王杰的味道。
但退伍归来的他,虽然造型还持续着老样子(依旧很丑),但唱歌的心境和风格大变,这一切都是由他的嗓音带出来的。
从1月发行的英文专辑中便可以听出,他的声音成熟了,细腻了,更动听了。本人对气息的掌握也颇为平稳。专辑中十首歌曲,除了代替【爱已成风】的【等待与你相见】曲风散乱,可听性低外,其他作品都相比从前有了极大的进步。
不过,仍然可以在专辑里,听得出张信哲一昧靠商业情歌打拼市场,主打歌《难以抗拒你容颜》和《知道》就很随大流。这首同样属于起步时期的林隆璇的作品,将张信哲一开始就定格于相同其他歌手的立场,当时的乐坛还沉醉于“你不爱我了,我伤心得要命,我借酒消愁,我沿着铁轨流浪”的苦情歌路线,而林隆璇打造的这首《知道》同样也是女朋友把主角甩了,唱歌的人却没有满面愁容,反而是坐在角落,心怀不甘地想着对方。其实反观当时的林隆璇,他的路数都是这个调调,例如早期的《连根拔去》及耳熟能详的《我们爱这个错》,“却又难以抗拒 难以放弃 就算你对我说 别再烦我 ”,歌词基本上都是能够让听众感到无奈的路数。
有时候我觉得,张信哲取得今日的成就,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李宗盛,而不是林隆璇。例如在这张专辑里,林隆璇给出的主打作品是《难以抗拒你容颜》,固然歌词凄凉美丽,而且还算有点想法,而且还有“把心画在写给你的信中 希望明天能够见到你会心的容颜 ”这样的金句,但说到底,歌曲仍然是烂熟大街的苦情歌路数,只是一个被女人不理睬之后的小男人在房间角落里自怨自艾罢了。歌者在歌曲里,一个劲的说爱情啊,暗恋啊,失恋啊,其实感觉就像是《少年文艺》上一群初中生高中生在写爱情小说一样,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林隆璇这个时候匠气十足,加上扶持新人,给出这样的词无可厚非。当然,在当中仍然有亮点,例如点题的那句“你难以靠近难以不再想念 我难以抗拒你容颜 ”周周转转之中,仿佛也透出那么点命运捉弄人的意思,让符合心境的人也会感慨一番。看得出,林隆璇对这个初生之犊并没有用上太多心思,也许那时候他的心还停留在赵传和文章甚至周慧敏身上。在这样一张以苦情为主的情歌专辑中,找到一首温暖的歌曲不容易。而【珍藏我的爱情】却是个例外,这首歌描述的是一个已经结束一段恋情很久的主角,在回忆时流露出的心里话。而张信哲此时的嗓音已经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演绎这样一首暖情歌还是相当有水平的。也是和合适的。
不知大家又没有发现,唱苦情歌,一般考验唱功,越苦唱功要越炉火纯青,例如后来的【爱已成风】,眼下的张信哲是绝对演绎不了的。而暖情歌要相对容易些,缓缓吟唱,就可以表达出情感,轻松配合节奏。
这是一个非常朴实无华的专辑封面。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张信哲三个字,在当时风风火火的娱乐圈,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这个没有名气的张信哲,滚石自然也对其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虽然在87年的比赛里,除了模仿王杰,他在晋级的时候所唱的英伦摇滚也有滋有味,音域宽广,可塑性强。不过,张信哲的确没什么漂亮的外形,尤其是当时周华健,王杰和齐秦等正盛,同时期冒起的张雨生、邰正宵和小虎队的外表都甩开这位张信哲几条街,对于追名逐利的唱片公司来说,当然选择更稳妥为佳。不过幸好,滚石对于张信哲的这张专辑还是给予了他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即便,这种不一样,并不是滚石的初衷。退伍后,张信哲有一个不错的开始,而这开始,就是这张《知道》的蜕变之作。
《知道》这张大碟,整体来说是一张四平八稳的专辑。情歌,当时泛滥乐坛的情歌,是专辑的主导。林隆璇作词作曲的《难以抗拒你容颜》,《知道》,陈珊妮作词作曲的《珍藏我的爱情》,这三首专辑里的热门歌曲,全是在旋律上能让你一下记住,极尽优美、但歌词却简单大路,无甚特点的K歌。《难以抗拒你容颜 》和《知道》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日本曲风的路数,旋律相当出色,特别是《珍藏我的爱情 》,当陈珊妮编曲的钢琴前奏响起,相信会令所有听这首歌的人都会立时驻足。所以日后张信哲曾经回忆起这首歌,觉得旋律实在太美,不忍心破坏它,便不再唱它。
1992年,出道没多久的林隆璇,给同样是新人的张信哲写歌。在李宗盛统治半壁江山的台湾词坛,林隆璇只是一个给软硬天师写过几首苦情歌的新人,他的资历尚浅,于是,每次写作的机会,他都非常用心。所以我们听到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时候,会惊诧于那些“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吊诡凄凉。不过,最终专辑里最红的,还是《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是可以预见的。歌手想红,只能靠《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种歌曲,因为只有这种大路、保险的苦情K歌,才能以最保险的方式换来市场和听众的追捧。整个台湾8、90年代的主流乐坛里,只有李宗盛,蔡蓝钦,张雨生曾经尝试以写《凡人歌》《这个世界》《我期待》这样大爱的歌来引导听众思考情爱以外的更多,而在1987年蔡蓝钦与1997年张雨生意外身亡之后,主流乐坛里的这种发声戛然而止,剩下的是金门王、软硬天师这些一年鲜有出现在听歌榜上的名字在继续书写社会民生。所以,其实《难以抗拒你容颜 》《爱如潮水》红而后来的《信》不红,不算张信哲的悲哀,而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悲哀。看到当时华语乐坛的如斯情形,也隐隐约约能见到这层辉煌后必然的没落。
纵观整张专辑的词作者,林隆璇、陈珊妮、小虫、黄韵玲的名字跃然纸上,即便大部分歌曲都是大路货色的K情歌,没有后来《信》这样的经典之作。张信哲的第一张专辑起点是不错的,至少,《难以抗拒你容颜》让普通听众了解了有一个歌手叫张信哲,而《信》则能让另一群口味挑剔的听众明白有这样一个“我期待,随时都有做个新人的勇气 ”的张信哲。如同后来的点评那样,写词的和唱歌的,最后都让人认清楚了。而彼时彼刻,处于并不低的起点的张信哲,在这张专辑里,已经为他将来的巨星道路,铺上了第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已经预备好登上时代的舞台,发光发亮了。回过头来看,《想你的夜》确实也不差,凄美的旋律,苍凉的编曲,加上陈珊妮尽力了的词,它是一首能让你有感触的歌,特别是副歌那重复的“OH BABY,终于你能了解我的感觉,在想你的夜”,足够让听者动容。但是,这种简单的惨情K歌路数,并不是我们日后真的喜欢这位歌手的原因。而如果张信哲一直唱这样的歌下去,也许他就和同期的游鸿明那样,泯然众人矣。因为,这样的惨情K歌,谁都可以唱,并不是张信哲独有。试想,如果《想你的夜》给了当时需要忘情水来换一生不伤悲的刘德华,说不定还会更加流行。
1992年,出道没多久的林隆璇,给同样是新人的张信哲写歌。在李宗盛统治半壁江山的台湾词坛,林隆璇只是一个给软硬天师写过几首苦情歌的新人,他的资历尚浅,于是,每次写作的机会,他都非常用心。所以我们听到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时候,会惊诧于那些“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吊诡凄凉。
不过,最终专辑里最红的,还是《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是可以预见的。歌手想红,只能靠《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种歌曲,因为只有这种大路、保险的苦情K歌,才能以最保险的方式换来市场和听众的追捧。整个台湾8、90年代的主流乐坛里,只有李宗盛,蔡蓝钦,张雨生曾经尝试以写《凡人歌》《这个世界》《我期待》这样大爱的歌来引导听众思考情爱以外的更多,而在1987年蔡蓝钦与1997年张雨生意外身亡之后,主流乐坛里的这种发声戛然而止,剩下的是金门王、软硬天师这些一年鲜有出现在听歌榜上的名字在继续书写社会民生。所以,其实《难以抗拒你容颜 》《爱如潮水》红而后来的《信》不红,不算张信哲的悲哀,而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悲哀。看到当时华语乐坛的如斯情形,也隐隐约约能见到这层辉煌后必然的没落。纵观整张专辑的词作者,林隆璇、陈珊妮、小虫、黄韵玲的名字跃然纸上,即便大部分歌曲都是大路货色的K情歌,没有后来《信》这样的经典之作。张信哲的第一张专辑起点是不错的,至少,《难以抗拒你容颜》让普通听众了解了有一个歌手叫张信哲,而《信》则能让另一群口味挑剔的听众明白有这样一个“我期待,随时都有做个新人的勇气 ”的张信哲。如同后来的点评那样,写词的和唱歌的,最后都让人认清楚了。而彼时彼刻,处于并不低的起点的张信哲,在这张专辑里,已经为他将来的巨星道路,铺上了第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已经预备好登上时代的舞台,发光发亮了。
25岁的他退伍归来,重新发起唱片。
在1989年,也就是出道初期,他靠模仿王杰等歌手“起家”,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奉献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说谎】,自然也摆脱不了王杰的影子。特别是专辑里的《我们爱这个错》一曲,着实有翻版王杰的味道。
但退伍归来的他,虽然造型还持续着老样子(依旧很丑),但唱歌的心境和风格大变,这一切都是由他的嗓音带出来的。
从1月发行的英文专辑中便可以听出,他的声音成熟了,细腻了,更动听了。本人对气息的掌握也颇为平稳。专辑中十首歌曲,除了代替【爱已成风】的【等待与你相见】曲风散乱,可听性低外,其他作品都相比从前有了极大的进步。
不过,仍然可以在专辑里,听得出张信哲一昧靠商业情歌打拼市场,主打歌《难以抗拒你容颜》和《知道》就很随大流。这首同样属于起步时期的林隆璇的作品,将张信哲一开始就定格于相同其他歌手的立场,当时的乐坛还沉醉于“你不爱我了,我伤心得要命,我借酒消愁,我沿着铁轨流浪”的苦情歌路线,而林隆璇打造的这首《知道》同样也是女朋友把主角甩了,唱歌的人却没有满面愁容,反而是坐在角落,心怀不甘地想着对方。其实反观当时的林隆璇,他的路数都是这个调调,例如早期的《连根拔去》及耳熟能详的《我们爱这个错》,“却又难以抗拒 难以放弃 就算你对我说 别再烦我 ”,歌词基本上都是能够让听众感到无奈的路数。
有时候我觉得,张信哲取得今日的成就,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李宗盛,而不是林隆璇。例如在这张专辑里,林隆璇给出的主打作品是《难以抗拒你容颜》,固然歌词凄凉美丽,而且还算有点想法,而且还有“把心画在写给你的信中 希望明天能够见到你会心的容颜 ”这样的金句,但说到底,歌曲仍然是烂熟大街的苦情歌路数,只是一个被女人不理睬之后的小男人在房间角落里自怨自艾罢了。歌者在歌曲里,一个劲的说爱情啊,暗恋啊,失恋啊,其实感觉就像是《少年文艺》上一群初中生高中生在写爱情小说一样,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林隆璇这个时候匠气十足,加上扶持新人,给出这样的词无可厚非。当然,在当中仍然有亮点,例如点题的那句“你难以靠近难以不再想念 我难以抗拒你容颜 ”周周转转之中,仿佛也透出那么点命运捉弄人的意思,让符合心境的人也会感慨一番。看得出,林隆璇对这个初生之犊并没有用上太多心思,也许那时候他的心还停留在赵传和文章甚至周慧敏身上。在这样一张以苦情为主的情歌专辑中,找到一首温暖的歌曲不容易。而【珍藏我的爱情】却是个例外,这首歌描述的是一个已经结束一段恋情很久的主角,在回忆时流露出的心里话。而张信哲此时的嗓音已经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演绎这样一首暖情歌还是相当有水平的。也是和合适的。
不知大家又没有发现,唱苦情歌,一般考验唱功,越苦唱功要越炉火纯青,例如后来的【爱已成风】,眼下的张信哲是绝对演绎不了的。而暖情歌要相对容易些,缓缓吟唱,就可以表达出情感,轻松配合节奏。
这是一个非常朴实无华的专辑封面。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张信哲三个字,在当时风风火火的娱乐圈,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这个没有名气的张信哲,滚石自然也对其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虽然在87年的比赛里,除了模仿王杰,他在晋级的时候所唱的英伦摇滚也有滋有味,音域宽广,可塑性强。不过,张信哲的确没什么漂亮的外形,尤其是当时周华健,王杰和齐秦等正盛,同时期冒起的张雨生、邰正宵和小虎队的外表都甩开这位张信哲几条街,对于追名逐利的唱片公司来说,当然选择更稳妥为佳。不过幸好,滚石对于张信哲的这张专辑还是给予了他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即便,这种不一样,并不是滚石的初衷。退伍后,张信哲有一个不错的开始,而这开始,就是这张《知道》的蜕变之作。
《知道》这张大碟,整体来说是一张四平八稳的专辑。情歌,当时泛滥乐坛的情歌,是专辑的主导。林隆璇作词作曲的《难以抗拒你容颜》,《知道》,陈珊妮作词作曲的《珍藏我的爱情》,这三首专辑里的热门歌曲,全是在旋律上能让你一下记住,极尽优美、但歌词却简单大路,无甚特点的K歌。《难以抗拒你容颜 》和《知道》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日本曲风的路数,旋律相当出色,特别是《珍藏我的爱情 》,当陈珊妮编曲的钢琴前奏响起,相信会令所有听这首歌的人都会立时驻足。所以日后张信哲曾经回忆起这首歌,觉得旋律实在太美,不忍心破坏它,便不再唱它。
1992年,出道没多久的林隆璇,给同样是新人的张信哲写歌。在李宗盛统治半壁江山的台湾词坛,林隆璇只是一个给软硬天师写过几首苦情歌的新人,他的资历尚浅,于是,每次写作的机会,他都非常用心。所以我们听到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时候,会惊诧于那些“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吊诡凄凉。不过,最终专辑里最红的,还是《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是可以预见的。歌手想红,只能靠《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种歌曲,因为只有这种大路、保险的苦情K歌,才能以最保险的方式换来市场和听众的追捧。整个台湾8、90年代的主流乐坛里,只有李宗盛,蔡蓝钦,张雨生曾经尝试以写《凡人歌》《这个世界》《我期待》这样大爱的歌来引导听众思考情爱以外的更多,而在1987年蔡蓝钦与1997年张雨生意外身亡之后,主流乐坛里的这种发声戛然而止,剩下的是金门王、软硬天师这些一年鲜有出现在听歌榜上的名字在继续书写社会民生。所以,其实《难以抗拒你容颜 》《爱如潮水》红而后来的《信》不红,不算张信哲的悲哀,而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悲哀。看到当时华语乐坛的如斯情形,也隐隐约约能见到这层辉煌后必然的没落。
纵观整张专辑的词作者,林隆璇、陈珊妮、小虫、黄韵玲的名字跃然纸上,即便大部分歌曲都是大路货色的K情歌,没有后来《信》这样的经典之作。张信哲的第一张专辑起点是不错的,至少,《难以抗拒你容颜》让普通听众了解了有一个歌手叫张信哲,而《信》则能让另一群口味挑剔的听众明白有这样一个“我期待,随时都有做个新人的勇气 ”的张信哲。如同后来的点评那样,写词的和唱歌的,最后都让人认清楚了。而彼时彼刻,处于并不低的起点的张信哲,在这张专辑里,已经为他将来的巨星道路,铺上了第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已经预备好登上时代的舞台,发光发亮了。回过头来看,《想你的夜》确实也不差,凄美的旋律,苍凉的编曲,加上陈珊妮尽力了的词,它是一首能让你有感触的歌,特别是副歌那重复的“OH BABY,终于你能了解我的感觉,在想你的夜”,足够让听者动容。但是,这种简单的惨情K歌路数,并不是我们日后真的喜欢这位歌手的原因。而如果张信哲一直唱这样的歌下去,也许他就和同期的游鸿明那样,泯然众人矣。因为,这样的惨情K歌,谁都可以唱,并不是张信哲独有。试想,如果《想你的夜》给了当时需要忘情水来换一生不伤悲的刘德华,说不定还会更加流行。
1992年,出道没多久的林隆璇,给同样是新人的张信哲写歌。在李宗盛统治半壁江山的台湾词坛,林隆璇只是一个给软硬天师写过几首苦情歌的新人,他的资历尚浅,于是,每次写作的机会,他都非常用心。所以我们听到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时候,会惊诧于那些“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吊诡凄凉。
不过,最终专辑里最红的,还是《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是可以预见的。歌手想红,只能靠《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种歌曲,因为只有这种大路、保险的苦情K歌,才能以最保险的方式换来市场和听众的追捧。整个台湾8、90年代的主流乐坛里,只有李宗盛,蔡蓝钦,张雨生曾经尝试以写《凡人歌》《这个世界》《我期待》这样大爱的歌来引导听众思考情爱以外的更多,而在1987年蔡蓝钦与1997年张雨生意外身亡之后,主流乐坛里的这种发声戛然而止,剩下的是金门王、软硬天师这些一年鲜有出现在听歌榜上的名字在继续书写社会民生。所以,其实《难以抗拒你容颜 》《爱如潮水》红而后来的《信》不红,不算张信哲的悲哀,而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悲哀。看到当时华语乐坛的如斯情形,也隐隐约约能见到这层辉煌后必然的没落。纵观整张专辑的词作者,林隆璇、陈珊妮、小虫、黄韵玲的名字跃然纸上,即便大部分歌曲都是大路货色的K情歌,没有后来《信》这样的经典之作。张信哲的第一张专辑起点是不错的,至少,《难以抗拒你容颜》让普通听众了解了有一个歌手叫张信哲,而《信》则能让另一群口味挑剔的听众明白有这样一个“我期待,随时都有做个新人的勇气 ”的张信哲。如同后来的点评那样,写词的和唱歌的,最后都让人认清楚了。而彼时彼刻,处于并不低的起点的张信哲,在这张专辑里,已经为他将来的巨星道路,铺上了第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他,已经预备好登上时代的舞台,发光发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