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吊诡与公案
道光八年, 天下承平, 不但中央帝国安然无事, 就连泰西欧陆也是一派安然. 不过江湖上突然传来一个噩耗: 江湖人称”云中鹤”的青年才俊舒伯特, 在完成了西丰尼剑谱第九卷之后, 竟然当年就溘然长逝. 由此引起了一阵惊惶. 任谁都知道, 舒伯特一把快剑, 轻盈伶俐, 名震江湖, 虽然体质一直不佳, 但也远未该在卅一岁便远赴黄泉.
于是传闻四起, 乡老云: 九为至极之数. 《易·乾·文言》中有乾元用九, 天下治也. 日盈而昃, 月满则亏. 过之则有损阴功阳寿. 另一些人则争论: 西丰尼剑谱近为方家器重, 江湖中无不苦心孤诣, 呕心沥血, 当是心力耗尽云云. 这争论中, 便不可不提到维也纳古剑派的第三代掌门人: ”沧浪剑”贝多芬.
该人形容粗陋, 毅力超群. 十八岁时拜入前代掌门人”逍遥剑”莫扎特门下, 传说中被莫扎特慧眼识珠, 列入门墙, 谓此子为不世出之天才. 可惜习艺未久 ”逍遥剑”莫扎特由于和”湘云子”萨利埃里切磋技艺, 损耗元气, 英年早逝, 贝多芬受嘱投入萨利埃里门下. 又因缘际会, 结识前代前辈”轩辕剑”海顿, 累受异人提点, 功力大进. 西丰尼剑法便在贝多芬手中正式演成. 适逢其时, 诸匠器亦星河灿烂, 名剑辈出, 贝多芬剑势浩大, 喜欢走威猛无俦的套路, 过去剑身强度不足, 常常折损于贝多芬之手. 此时得赠名器数把, 颇为趁手. 贝多芬早间习剑, 多是中平轻灵一路, 此时能刚中蕴柔, 变化多端. 故而独步一时.
西丰尼剑本来只是寻常剑法, 只是分为四段, 有起承转合等等条件, 即可名之为西丰尼. 前辈多未重视, 多以此作为练习剑法, 一般都走简便轻捷之路, 维也纳古剑派开山掌门人海顿一人就作出西丰尼剑谱104卷. ”逍遥剑”莫扎特亦有41卷传世. 不过其中大多平平. 至贝多芬其时, 风气一变, 起手第一卷就令世人侧目, 第三卷更是惊动风雷. 本来第三卷是目睹法兰西大将军拿破仑之丰标, 敬其功业气概而作; 未己此人竟然陈桥兵变, 深为贝多芬所不齿, 然而剑谱已成, 空余叹恨.
贝多芬风烛之时, 已被各派遥尊为欧陆盟主, 一介布衣, 却可睥睨公侯. 虽然黄泉将近, 但仍壮心未已, 决意将传统的西丰尼功发扬光大, 于是将剑法一变, 集大成于第九卷. 剑法雄浑势大, 有席卷四合并吞八荒之势, 昔人有诗云: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正是此剑谱第四篇的写照.
此谱一出, 后来名家无不纷纷自作, 以求推陈出新, 一较高下. 此时维也纳古典剑派已经式微. 第四代掌门人”巨松子”勃拉姆斯一生孤傲, 武功高绝, , 本亦有意借此谱扬名立万, 可惜落入情网, 结果四卷甫成便撒手人寰.
其余名家各擅胜场, 但是不知为何, 纷纷至第九卷便告终止. 例如前文提及的”云中鹤”舒伯特. 又如”林兹三圣”布鲁克纳, 第九卷都未完成便溘然长逝. 对位掌法”柴可夫斯基享有关东第一大宗师之称, 也只能写到第六卷. 到了”太极掌”马勒之时, 偏好绵长的剑式, 一套西丰尼剑谱平常之时一刻至半个时辰之间, 他的剑谱居然能演练一个时辰, 意在剑先, 绵绵不绝, 耐力惊人. 作第九卷时, 害怕遭逢不幸, 便取了个巧, 将第九卷更名, 果然安然无恙. 于是再做一谱, 名之为九, 其实第十, 以期瞒过阴曹鬼簿. 结果又是谱成身死. 令人扼腕. 这段公案到此几乎就算坐实了.
不过世间事总是有个例外, 到了”关东风云手”肖斯塔科维奇, 此人生长于东北, 却是一时奇彦, 与前辈刻意与权力若即若离不同, 他长袖善舞, 在权力漩涡中摇摇欲坠, 几乎是战战兢兢走完了一生, 最终竟走到了馆阁之间. 其为第九卷时本欲倾尽全力, 与“沧浪剑”贝多芬争一胜负, 不过或参透玄机, 在此间只是轻捷短小, 敷衍而过, 果然安然无恙. 其之后再接再厉, 最终演成西丰尼剑法十五卷. 算是把此谱上的魅气一扫而空.
吾兄玛特追慕前贤,特制作此套CD, 集齐历代名家第九卷西丰尼之谱, 数百年间, 巨星纷出, 流绪长存, 我辈闻其剑风萧瑟, 感其当年神采, 或暗生忧愁,如意敲缺;或饮酒当歌,浮一大白, 岂不快哉.
于是传闻四起, 乡老云: 九为至极之数. 《易·乾·文言》中有乾元用九, 天下治也. 日盈而昃, 月满则亏. 过之则有损阴功阳寿. 另一些人则争论: 西丰尼剑谱近为方家器重, 江湖中无不苦心孤诣, 呕心沥血, 当是心力耗尽云云. 这争论中, 便不可不提到维也纳古剑派的第三代掌门人: ”沧浪剑”贝多芬.
该人形容粗陋, 毅力超群. 十八岁时拜入前代掌门人”逍遥剑”莫扎特门下, 传说中被莫扎特慧眼识珠, 列入门墙, 谓此子为不世出之天才. 可惜习艺未久 ”逍遥剑”莫扎特由于和”湘云子”萨利埃里切磋技艺, 损耗元气, 英年早逝, 贝多芬受嘱投入萨利埃里门下. 又因缘际会, 结识前代前辈”轩辕剑”海顿, 累受异人提点, 功力大进. 西丰尼剑法便在贝多芬手中正式演成. 适逢其时, 诸匠器亦星河灿烂, 名剑辈出, 贝多芬剑势浩大, 喜欢走威猛无俦的套路, 过去剑身强度不足, 常常折损于贝多芬之手. 此时得赠名器数把, 颇为趁手. 贝多芬早间习剑, 多是中平轻灵一路, 此时能刚中蕴柔, 变化多端. 故而独步一时.
西丰尼剑本来只是寻常剑法, 只是分为四段, 有起承转合等等条件, 即可名之为西丰尼. 前辈多未重视, 多以此作为练习剑法, 一般都走简便轻捷之路, 维也纳古剑派开山掌门人海顿一人就作出西丰尼剑谱104卷. ”逍遥剑”莫扎特亦有41卷传世. 不过其中大多平平. 至贝多芬其时, 风气一变, 起手第一卷就令世人侧目, 第三卷更是惊动风雷. 本来第三卷是目睹法兰西大将军拿破仑之丰标, 敬其功业气概而作; 未己此人竟然陈桥兵变, 深为贝多芬所不齿, 然而剑谱已成, 空余叹恨.
贝多芬风烛之时, 已被各派遥尊为欧陆盟主, 一介布衣, 却可睥睨公侯. 虽然黄泉将近, 但仍壮心未已, 决意将传统的西丰尼功发扬光大, 于是将剑法一变, 集大成于第九卷. 剑法雄浑势大, 有席卷四合并吞八荒之势, 昔人有诗云: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正是此剑谱第四篇的写照.
此谱一出, 后来名家无不纷纷自作, 以求推陈出新, 一较高下. 此时维也纳古典剑派已经式微. 第四代掌门人”巨松子”勃拉姆斯一生孤傲, 武功高绝, , 本亦有意借此谱扬名立万, 可惜落入情网, 结果四卷甫成便撒手人寰.
其余名家各擅胜场, 但是不知为何, 纷纷至第九卷便告终止. 例如前文提及的”云中鹤”舒伯特. 又如”林兹三圣”布鲁克纳, 第九卷都未完成便溘然长逝. 对位掌法”柴可夫斯基享有关东第一大宗师之称, 也只能写到第六卷. 到了”太极掌”马勒之时, 偏好绵长的剑式, 一套西丰尼剑谱平常之时一刻至半个时辰之间, 他的剑谱居然能演练一个时辰, 意在剑先, 绵绵不绝, 耐力惊人. 作第九卷时, 害怕遭逢不幸, 便取了个巧, 将第九卷更名, 果然安然无恙. 于是再做一谱, 名之为九, 其实第十, 以期瞒过阴曹鬼簿. 结果又是谱成身死. 令人扼腕. 这段公案到此几乎就算坐实了.
不过世间事总是有个例外, 到了”关东风云手”肖斯塔科维奇, 此人生长于东北, 却是一时奇彦, 与前辈刻意与权力若即若离不同, 他长袖善舞, 在权力漩涡中摇摇欲坠, 几乎是战战兢兢走完了一生, 最终竟走到了馆阁之间. 其为第九卷时本欲倾尽全力, 与“沧浪剑”贝多芬争一胜负, 不过或参透玄机, 在此间只是轻捷短小, 敷衍而过, 果然安然无恙. 其之后再接再厉, 最终演成西丰尼剑法十五卷. 算是把此谱上的魅气一扫而空.
吾兄玛特追慕前贤,特制作此套CD, 集齐历代名家第九卷西丰尼之谱, 数百年间, 巨星纷出, 流绪长存, 我辈闻其剑风萧瑟, 感其当年神采, 或暗生忧愁,如意敲缺;或饮酒当歌,浮一大白, 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