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随笔5 - 邪恶的天使 Nigel Kennedy

五月一号晚上看了Nigel Kennedy的演出。
不能不说是格外的幸运。我曾在以前有关音乐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也跟很多朋友推荐过他的作品,不但因为他高超华丽的技巧,更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站在古典乐的殿堂,却将目光投向与古典界相距甚远的摇滚和朋克,用精湛的技艺向人传播古典乐精华的同时,却不受古典乐礼仪的约束。这让中学时代正迷恋重金属的我,通过他的琴声和人格魅力逐渐喜欢上古典乐,以至影响到之后我对于多元文化的领悟。
从来没想到我能有机会见到他本人和在现场听他演奏,因为这要放在上中学时的我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来我住的城市演出的宣传海报是被我无意中看到。于是毫不犹豫地订了张最贵的门票。我知道这是唯一几样我绝对不会后悔的消费。
舞台灯光暗下后,聚光灯中他带着三个伴奏乐师上台,穿着一双球鞋和他那件有名的黑色金丝绒嘻哈褂子,用围巾当腰带绑在绿色的军裤上,完全是个屠夫的打扮。几句闲聊玩笑后,随手就独奏了一曲巴赫,流畅到完美!娴熟严谨。看朗朗现场演奏,弹错的音多到我都觉得挺尴尬,肯尼迪演奏的现场和录音版本几乎一样,无论速度和音质。
演奏的间歇也是笑声连连和无底线的开自己和队友的玩笑。他问观众小提琴和贝斯有什么区别,大家说尺寸,他说不对,区别是燃烧速度,大提琴烧得慢,因为他们总是装在盒子里,惹得后面的队友也哈哈大笑。演奏中间突然听到重重的脚步声,我开始以为是后面鼓手的伴奏,后来才注意到,因为舞台是木地板,在强调重音时,肯尼迪自己会奋力的跺脚。看他在其他地方演出的视频也会听到噪音般的跺脚声。曲目结束后,还在观众持续的鼓掌间,他自己看了看脚下的地板,舞台上有个埋插销的小暗门,他蹲下把小门扣出来举得高高的像个小孩子一样说,“啊哈,大卫科波菲尔!他妈的差点让我掉下去,抱歉我的语言啊。”全场哄笑。
对低调而华丽的完美诠释便是辉煌后自己亲手将其击碎,留下一地彩屑和掌声,然后依旧保有孩童般的单纯和好奇。
现场看提琴独奏才让我这个外行看明白,像巴赫的第1003号索纳塔的慢板中,主音和间断节奏都是同一把琴拉出来的,我一直以为伴奏是副琴的声音,看他演奏时,双眼紧闭,左手揉弦换位,右手的弓子有节奏的起伏,游走于高低音间,在推进情节的同时,做出间断的花边状协奏,听的人屏住呼吸,因为是独奏,这样的协奏很容易碰到别的弦,一旦节奏没掌握好或是碰到不相干的弦,加入了杂音,就说明功夫还没练到家。大师还是学徒,听的就是这里。
这简直是在完成一件雕刻品。
在我研习篆刻的时候,也曾留恋过这种简略和连续的美,比如一些石头尺寸很小,或是随形石,要篆刻的字的末梢就不得不紧贴着边框,我在图纸上画出来后觉得拥挤不透气,于是索性不为边框留位置,让笔画的边缘充当部分边框的作用,但危险之处在于,一旦打掉边框,刻出的笔画必须一次到位,稍有闪失整面石料就废了。但做了这样的处理完成后就发觉,原本要刻意做旧打残的边框,因为让步于字的笔画而自然残破,反而更美。便是音乐中主旋律推进,副旋律间断跟进伴奏,两相结合,少即是多。所以听这段时,想起我以前篆刻时的情形,感觉就是在欣赏大师精心雕刻一件有关声音的作品。
加演的曲目是Csárdás(查尔达斯),我曾经看视频听过他演奏这首曲子,也看了巴伦博伊姆在一次户外音乐节上指挥了这首作品,后来查看了作品的资料,作曲者Vittorio Monti蒙蒂,一生中写下很多作品,唯一著名的就是Csárdás,因其节奏欢快,也成为许多吉普赛马戏团必演的曲目。视频上看的02年仲夏夜天籁音乐会上,伴奏的手风琴和贝斯铺垫旋律时,提琴间歇,肯尼迪闲的没事干,在舞台上溜达耍宝玩拳击。我一听加演曲目是这首,就想看他在中间铺垫的时间里要干什么。等吉他和贝斯伴奏一出来,他果然又溜到场边,问了几个观众的名字后,用弓子当指挥棒,随着伴奏用那些观众的名字现场编歌词开始模仿美声唱歌。
Csárdás的好听之处就在于高潮部分的快速走弓,就像戏曲中的高腔,难度也最大。加演这一曲时,达到急速后,他居然开始炫技,在急流的间隙中加了很多爵士乐的成分。真是针尖上雕花的功力。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中,我一直没有正式接触过爵士乐,因为大多数爵士乐都是普通乐曲时长的两三倍,甚至更长,且很随性,没规律可循,背后再弄个黑人时不时的叫一声,所以爵士乐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还有完没完”。但以Csárdás为蓝本的加演曲目中,肯尼迪和他的队友融合了很多爵士乐元素,加之下半场他主打的爵士小提琴,有好多段落还真让人想再多听几遍。
演出结束后排队索要签名。等了40多分钟后,他急匆匆的出来说抱歉各位久等了,刚刚在后面和一群本地音乐班的小朋友们合影谈话耽误了些时间,然后说,请让等待中的小孩子们先过来索要签名。在我印象中签名的明星都是坐在那里的,以前在西安图书大厦看到郭敬明签售,也是坐在那里,后面还站着两个保安。主办方为肯尼迪准备了椅子和香槟,但他从始至终也没坐,也没保安,站在桌子旁边和每一位等待签名的人握手闲聊,还和年长者分享香槟。
轮到我上前时紧张的不知道说什么,像是给一个喜欢的姑娘表白似的,我差点连英语都不会说了,我一开口差点说:“真没想到能见到一个还活着的音乐大师。” 幸福来得太突然就是这个意思吧,想起伊朗电影《特写》中,那个冒充自己喜欢的导演的油漆工,后来真见到导演本人时的心情。我跟他说我从中学就开始听你的琴, 收集了你大部分的CD,连中国版MSN(QQ)的头像都是你的照片。我把他那张四季的封面递过去,他问了我的名字之后写下To:Tao,然后一边签一边问我平时玩什么乐器。我本想说我会吹口哨,但觉得实在不太像个乐器,便说我会吹一点苏格兰风笛,以后有机会的话很想学习小提琴。
最后跟他合影,拍照的姿势像是刚看完一场朋克乐队的演出。当然作为粉丝很了解他的习惯,临走时我主动和他对拳告别而不是握手。
他的签名很有趣,他在一个封面上把自己的照片画成恶魔,另一个画成天使。
一个在音乐面前细致严谨的大师,一个在生活面前玩世不恭的孩子。
一个邪恶的天使,正是他自己处世的写照,以及人们对他的理解。也多多少少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轨迹。
感谢关注‘司徒林夏’微信公众号

不能不说是格外的幸运。我曾在以前有关音乐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也跟很多朋友推荐过他的作品,不但因为他高超华丽的技巧,更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站在古典乐的殿堂,却将目光投向与古典界相距甚远的摇滚和朋克,用精湛的技艺向人传播古典乐精华的同时,却不受古典乐礼仪的约束。这让中学时代正迷恋重金属的我,通过他的琴声和人格魅力逐渐喜欢上古典乐,以至影响到之后我对于多元文化的领悟。
从来没想到我能有机会见到他本人和在现场听他演奏,因为这要放在上中学时的我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来我住的城市演出的宣传海报是被我无意中看到。于是毫不犹豫地订了张最贵的门票。我知道这是唯一几样我绝对不会后悔的消费。
舞台灯光暗下后,聚光灯中他带着三个伴奏乐师上台,穿着一双球鞋和他那件有名的黑色金丝绒嘻哈褂子,用围巾当腰带绑在绿色的军裤上,完全是个屠夫的打扮。几句闲聊玩笑后,随手就独奏了一曲巴赫,流畅到完美!娴熟严谨。看朗朗现场演奏,弹错的音多到我都觉得挺尴尬,肯尼迪演奏的现场和录音版本几乎一样,无论速度和音质。
演奏的间歇也是笑声连连和无底线的开自己和队友的玩笑。他问观众小提琴和贝斯有什么区别,大家说尺寸,他说不对,区别是燃烧速度,大提琴烧得慢,因为他们总是装在盒子里,惹得后面的队友也哈哈大笑。演奏中间突然听到重重的脚步声,我开始以为是后面鼓手的伴奏,后来才注意到,因为舞台是木地板,在强调重音时,肯尼迪自己会奋力的跺脚。看他在其他地方演出的视频也会听到噪音般的跺脚声。曲目结束后,还在观众持续的鼓掌间,他自己看了看脚下的地板,舞台上有个埋插销的小暗门,他蹲下把小门扣出来举得高高的像个小孩子一样说,“啊哈,大卫科波菲尔!他妈的差点让我掉下去,抱歉我的语言啊。”全场哄笑。
对低调而华丽的完美诠释便是辉煌后自己亲手将其击碎,留下一地彩屑和掌声,然后依旧保有孩童般的单纯和好奇。
现场看提琴独奏才让我这个外行看明白,像巴赫的第1003号索纳塔的慢板中,主音和间断节奏都是同一把琴拉出来的,我一直以为伴奏是副琴的声音,看他演奏时,双眼紧闭,左手揉弦换位,右手的弓子有节奏的起伏,游走于高低音间,在推进情节的同时,做出间断的花边状协奏,听的人屏住呼吸,因为是独奏,这样的协奏很容易碰到别的弦,一旦节奏没掌握好或是碰到不相干的弦,加入了杂音,就说明功夫还没练到家。大师还是学徒,听的就是这里。
这简直是在完成一件雕刻品。
在我研习篆刻的时候,也曾留恋过这种简略和连续的美,比如一些石头尺寸很小,或是随形石,要篆刻的字的末梢就不得不紧贴着边框,我在图纸上画出来后觉得拥挤不透气,于是索性不为边框留位置,让笔画的边缘充当部分边框的作用,但危险之处在于,一旦打掉边框,刻出的笔画必须一次到位,稍有闪失整面石料就废了。但做了这样的处理完成后就发觉,原本要刻意做旧打残的边框,因为让步于字的笔画而自然残破,反而更美。便是音乐中主旋律推进,副旋律间断跟进伴奏,两相结合,少即是多。所以听这段时,想起我以前篆刻时的情形,感觉就是在欣赏大师精心雕刻一件有关声音的作品。
加演的曲目是Csárdás(查尔达斯),我曾经看视频听过他演奏这首曲子,也看了巴伦博伊姆在一次户外音乐节上指挥了这首作品,后来查看了作品的资料,作曲者Vittorio Monti蒙蒂,一生中写下很多作品,唯一著名的就是Csárdás,因其节奏欢快,也成为许多吉普赛马戏团必演的曲目。视频上看的02年仲夏夜天籁音乐会上,伴奏的手风琴和贝斯铺垫旋律时,提琴间歇,肯尼迪闲的没事干,在舞台上溜达耍宝玩拳击。我一听加演曲目是这首,就想看他在中间铺垫的时间里要干什么。等吉他和贝斯伴奏一出来,他果然又溜到场边,问了几个观众的名字后,用弓子当指挥棒,随着伴奏用那些观众的名字现场编歌词开始模仿美声唱歌。
Csárdás的好听之处就在于高潮部分的快速走弓,就像戏曲中的高腔,难度也最大。加演这一曲时,达到急速后,他居然开始炫技,在急流的间隙中加了很多爵士乐的成分。真是针尖上雕花的功力。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中,我一直没有正式接触过爵士乐,因为大多数爵士乐都是普通乐曲时长的两三倍,甚至更长,且很随性,没规律可循,背后再弄个黑人时不时的叫一声,所以爵士乐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还有完没完”。但以Csárdás为蓝本的加演曲目中,肯尼迪和他的队友融合了很多爵士乐元素,加之下半场他主打的爵士小提琴,有好多段落还真让人想再多听几遍。
演出结束后排队索要签名。等了40多分钟后,他急匆匆的出来说抱歉各位久等了,刚刚在后面和一群本地音乐班的小朋友们合影谈话耽误了些时间,然后说,请让等待中的小孩子们先过来索要签名。在我印象中签名的明星都是坐在那里的,以前在西安图书大厦看到郭敬明签售,也是坐在那里,后面还站着两个保安。主办方为肯尼迪准备了椅子和香槟,但他从始至终也没坐,也没保安,站在桌子旁边和每一位等待签名的人握手闲聊,还和年长者分享香槟。
轮到我上前时紧张的不知道说什么,像是给一个喜欢的姑娘表白似的,我差点连英语都不会说了,我一开口差点说:“真没想到能见到一个还活着的音乐大师。” 幸福来得太突然就是这个意思吧,想起伊朗电影《特写》中,那个冒充自己喜欢的导演的油漆工,后来真见到导演本人时的心情。我跟他说我从中学就开始听你的琴, 收集了你大部分的CD,连中国版MSN(QQ)的头像都是你的照片。我把他那张四季的封面递过去,他问了我的名字之后写下To:Tao,然后一边签一边问我平时玩什么乐器。我本想说我会吹口哨,但觉得实在不太像个乐器,便说我会吹一点苏格兰风笛,以后有机会的话很想学习小提琴。
最后跟他合影,拍照的姿势像是刚看完一场朋克乐队的演出。当然作为粉丝很了解他的习惯,临走时我主动和他对拳告别而不是握手。
他的签名很有趣,他在一个封面上把自己的照片画成恶魔,另一个画成天使。
一个在音乐面前细致严谨的大师,一个在生活面前玩世不恭的孩子。
一个邪恶的天使,正是他自己处世的写照,以及人们对他的理解。也多多少少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轨迹。
感谢关注‘司徒林夏’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司徒林夏’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司徒林夏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