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
该专辑收录了德彪西钢琴曲巅峰之作《前奏曲》第一卷以及《意象》第一卷和第二卷。对于米凯兰杰里的演奏,最恰当的形容词是“完美”!他对于德彪西钢琴曲中小音诗和和声与结构了如指掌,技术表现得无懈可击,任何一个音或一个强弱的变化都象蜘蛛张开银网般散发着紧凑的光辉。有人甚至因为米氏技巧“太完美”而质疑他的感情是否过于抽离,但其实这是他精神严谨的表现;亦惟有达到这种“精度”才会发出这般不可思议的力量。唱片中《前奏曲》第一卷录制于1978年,《意象》第一和第二卷录制于1971年。
充分展示德彪西创作热情且具象的《前奏曲》第一卷(Preludes BookⅠ) 的特色是引用各种流行的音乐风格:第四曲《暮色中的声音和芬芳》那玄妙的和音,米氏的音色表现力是惊人的;第五曲《阿纳卡普里山》结尾那强烈的主题,弹的极为扣人心弦;《前奏曲》中名曲第八曲《棕发女孩》则倾注了粉彩般的温暖;第十曲《沉没的教堂》被米氏尽情表现了它的壮丽;第十二曲《吟游诗人》以格外泰然自若的方式展现;第七曲《西风看见了什么》则是德彪西最炙烈的作品之一。
《意象》展现了德彪西钢琴曲令人惊奇的娴熟技巧及对键盘的想象力。每一卷包括三首曲子,不论其宗旨或效果,都很类似于传统的奏鸣曲形式。
《意象》第一卷(ImagesⅠ) 始于《水中倒影》(第十三曲)是历来最伟大的钢琴曲之一。这些“倒影”是不完整的回音,或是主题音形的重复扭曲,一如莫奈的画作《睡莲》,展现色彩及形状的浮光掠影。主题仅包括三个下降音符,德彪西环绕着它创造出富于想象力的结构游戏,刚开始是温柔的触键,然后逐渐强化成一阵旋涡,最后是令人屏息的静止。《向拉摩致敬》(第十四曲)中,德彪西尽量不使乐曲听起来象是那位十八世纪伟大法国家的作品,反而象是毫不严肃的萨拉班德舞曲的风格,优雅,高贵,但非常热情且充满思乡情愁,它是一段精彩的沉思,针对作品开头八度音程表现的简朴旋律。类似于触技曲的《乐章》(第十五曲)以挑战演奏者的触键结束第一卷的《意象》,德彪西让音符延续至十六分音符流动的结构中,让一首圣咏从点描画风的薄雾中浮现。
《意象》第二卷(Images Ⅱ) 始于德彪西钢琴作品中最精炼的《穿透叶子的钟声》(第十六曲),绚丽动人的右手音形以及细致的中声部素材,彼此巧妙的分离,产生几近管弦乐的丰富音调。然后是《古刹月落》(第十七曲),唤起德彪西醉心东方世界的遐思,其中有梦幻般的沉静,并精巧的运用平衡的四度和五度音程。德彪西受其工作室的日本漆版画(画中有两条鲤鱼在树下水中游泳)激发灵感的《金鱼》(第十八首),班驳的音调暗示金鱼迅速急促的动作,并采用颤音和琶音,描述水流上闪闪的金光与水底的鱼身。
米凯兰杰里在生时一直是个乐坛传奇。他的琴音具有华丽的色彩感,轻妙的触键和踏板造出纤细的音色变化,结合起惊人的键盘控制能力,把德彪西乐曲的幽默,轻妙和讥诮,还有那种玄妙的气氛,全都在米氏的演奏里表露无遗。听罢他的弹奏,你会迷迷糊糊的,良久不能言语。。。。。。.
(摘自《CD鉴赏》 Ted Libbey/著 陈素宜/译)
充分展示德彪西创作热情且具象的《前奏曲》第一卷(Preludes BookⅠ) 的特色是引用各种流行的音乐风格:第四曲《暮色中的声音和芬芳》那玄妙的和音,米氏的音色表现力是惊人的;第五曲《阿纳卡普里山》结尾那强烈的主题,弹的极为扣人心弦;《前奏曲》中名曲第八曲《棕发女孩》则倾注了粉彩般的温暖;第十曲《沉没的教堂》被米氏尽情表现了它的壮丽;第十二曲《吟游诗人》以格外泰然自若的方式展现;第七曲《西风看见了什么》则是德彪西最炙烈的作品之一。
《意象》展现了德彪西钢琴曲令人惊奇的娴熟技巧及对键盘的想象力。每一卷包括三首曲子,不论其宗旨或效果,都很类似于传统的奏鸣曲形式。
《意象》第一卷(ImagesⅠ) 始于《水中倒影》(第十三曲)是历来最伟大的钢琴曲之一。这些“倒影”是不完整的回音,或是主题音形的重复扭曲,一如莫奈的画作《睡莲》,展现色彩及形状的浮光掠影。主题仅包括三个下降音符,德彪西环绕着它创造出富于想象力的结构游戏,刚开始是温柔的触键,然后逐渐强化成一阵旋涡,最后是令人屏息的静止。《向拉摩致敬》(第十四曲)中,德彪西尽量不使乐曲听起来象是那位十八世纪伟大法国家的作品,反而象是毫不严肃的萨拉班德舞曲的风格,优雅,高贵,但非常热情且充满思乡情愁,它是一段精彩的沉思,针对作品开头八度音程表现的简朴旋律。类似于触技曲的《乐章》(第十五曲)以挑战演奏者的触键结束第一卷的《意象》,德彪西让音符延续至十六分音符流动的结构中,让一首圣咏从点描画风的薄雾中浮现。
《意象》第二卷(Images Ⅱ) 始于德彪西钢琴作品中最精炼的《穿透叶子的钟声》(第十六曲),绚丽动人的右手音形以及细致的中声部素材,彼此巧妙的分离,产生几近管弦乐的丰富音调。然后是《古刹月落》(第十七曲),唤起德彪西醉心东方世界的遐思,其中有梦幻般的沉静,并精巧的运用平衡的四度和五度音程。德彪西受其工作室的日本漆版画(画中有两条鲤鱼在树下水中游泳)激发灵感的《金鱼》(第十八首),班驳的音调暗示金鱼迅速急促的动作,并采用颤音和琶音,描述水流上闪闪的金光与水底的鱼身。
米凯兰杰里在生时一直是个乐坛传奇。他的琴音具有华丽的色彩感,轻妙的触键和踏板造出纤细的音色变化,结合起惊人的键盘控制能力,把德彪西乐曲的幽默,轻妙和讥诮,还有那种玄妙的气氛,全都在米氏的演奏里表露无遗。听罢他的弹奏,你会迷迷糊糊的,良久不能言语。。。。。。.
(摘自《CD鉴赏》 Ted Libbey/著 陈素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