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rip-Hop的发展与走向谈莫文蔚对华语歌坛的启示
1,莫文蔚:流行而不流俗,商业而不平庸。 2,什么是Trip-Hop?吹炮是一件很嘻哈的事情! 3,多元搭配与Trip-Hop衍生流派对莫文蔚的启示。 4,《全身莫文蔚》对华语歌坛的启示。 1996年的唱片《全身莫文蔚》,虽然并不是莫文蔚第一个音乐作品,但作为第一张玩票性质的唱片让初出茅庐的莫文蔚以惊世骇俗的形象脱世而出,她一脱惊人的举动、她实验性极强的音乐,噱头与艺术并存,是否我们能与她如今的定位对应起来呢,而另一方面,莫文蔚这张专辑才卖出三千张固然销量不佳,且不谈当时的莫文蔚该有如何的营销策略,——这张唱片是否也对我们如今华语歌坛的商业运作模式有所启示呢?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还是音乐上的,这就需要结合Trip-Hop这种曲风:莫文蔚的《全身莫文蔚》给华语歌坛或是Trip-Hop这个流派都有怎样的启示? 首先我们都要弄清楚什么是Trip-Hop。 这得从Trip-Hop的起源说起。Trip-Hop在还没得到正名和确定之前名字是叫Bristol Hip-Hop,代表人物是Trip-Hop三巨头之一的Massive Attack,代表作品就是他们的一张唱片《Blue Lines》。这张唱片启发了Portishead,使她也声名大噪也与Massive Attack齐名,甚至,她的一张叫做《Dummy》的唱片席卷欧美,为Trip-Hop定位正名功劳不小,影响也巨大,有些歌迷心中是Trip-Hop之首。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希望大家注意到,Trip-Hop的起源是什么,无论是Massive Attack还是Portishead,无论是《Blue Lines》还是《Dummy》,Trip-Hop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节奏,就是嘻哈的节奏,Hip-Hop。 注意Bristol Hip-Hop这个名称,词根就是Hip-Hop。而Bristol是一个地名,Massive Attack作为Trip-Hop的鼻祖在那里发家,大家听到这样的音乐。 从Massive Attack的作品看Bristol Hip-Hop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 1,碎拍、快速的嘻哈节奏,伴随刮盘的声效。后来的三巨头,都是这个特点。 2,Massive Attack初期作为DJ的身份,自然有很多sample,从很多歌曲中进行拷贝、混搭。这也影响了Portishead。 3,是黑人音乐的集合:布鲁斯、爵士乐、饶舌说唱……等音乐元素找到灵感。 从Trip-Hop三巨头鼎盛时期的作品来总结Trip-Hop的特点: 1,依然嘻哈。不同的是Massive Attack略有Dream-Pop的梦幻,歌曲大多体现摇滚元素;Portishead和Massive Attack一样玩samples,却多借鉴了爵士乐的结构;Tricky在饶舌、舞曲方面有突出表现。总而言之他们都属于碎拍Break-Beat: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类似这样的节奏呈现段落的规律就属于碎拍式。 2,他们共同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动感的节奏中流露出冷感、对舞曲的边缘化、迷幻情绪化的效果。 3,依然属于黑人音乐的领域脱不离,比较重口味。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三巨头的音乐特点整理出Trip-Hop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嘻哈。 不然为什么Trip-Hop之前会被称作‘Bristol Hip-Hop’?而Trip-Hop之后又有了一个衍生流派叫做‘Abstract Hip-Hop’,注意:词根同样是‘Hip-Hop’,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要义,不管有人如何玄乎的解释‘Trip-Hop’说这种音乐是四不像,而我们必须明白的是:一旦脱离了Hip-Hop,Trip-Hop的定义就不成立。请注意Trip-Hop的定义是根据谁而来的,并不是一些来自冰岛和意大利的暗潮乐队。他们完全不懂Hip-Hop,即便Hip-Hop是一种比较简单、平民化的文化,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几乎见不到Hip-Hop的一点痕迹,也就谈不上Trip-Hop,可笑的是他们往往自称Trip-Hop乐队,以为一个幽暗的女声演唱加一点迷幻的旋律就叫Trip-Hop,本质上是个小清新民谣,食之无味还又妄自尊大,瞧不起黑人嘻哈,还觉得吹炮是个高雅的名衔,争着挤着要为自己扣上一个Trip-Hop的帽子。这显然是误解和做作。 有很多自称Trip-Hop的乐队和歌手我都不喜欢,也不承认,更不会认可。那么为什么我会迫切的想谈莫文蔚这么一个pop的女声歌手呢?注意,她还只是一个流行女歌手呀,显然不高端,不高雅。 Trip-Hop源于Hip-Hop,就是嘻哈,能高端到哪里去?凭什么要让这种音乐不食人间烟火?Trip-Hop的门槛并不高,高的是人们的虚荣心。虚荣心一高,价值就低了。 然而,纵然Trip-Hop不见得高端优雅,却也需要极多的创意和设计。所以,即便是莫文蔚这样一个流行音乐圈的明星,大众歌手,主流偶像,她也可以做Trip-Hop,只要有创意,不偏离Hip-Hop,或者基本上是碎拍的格式,她就可以做Trip-Hop取悦听众。与高雅无关。 第一个观点:莫文蔚的Trip-Hop类型的作品是很多的。 当然,这离不开她身后的音乐制作团队,比如梁基爵、卢冠廷、刘以达,甚至有李宗盛,也有表面上看与她的风格毫无关联的伍佰。有这些歌曲:《我不需要怜悯》、《幻听》、《十二楼》、《飞人生活》、《旺角公主》、《未了情》、《水色》、《妇女新知》、《色情男女》等。不得不说,莫文蔚这样一个主流商业女歌手,一个流行天后,做的Trip-Hop真是前承后继,又比一些非主流要地道,货真价实。这些歌曲也不尽全然Trip-Hop,也和别的流派混淆不清,还需严格甄别。比如《水色》是爵士乐的结构,很有Portishead的特色,这样的处理以及具有的功能我们下一段再谈。 第二个观点:莫文蔚对于Trip-Hop的曲风不但可以驾驭,也是承前启后的。 比如,她还翻唱了Portishead的歌曲《Sour Times》,把嘻哈的节奏抽离出来,还原了Trip-Hop的爵士骨架,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这样为之,这首歌所在的唱片就是定位为爵士乐的,虽然莫文蔚的版本《Sour Times》的爵士味道要略淡一些。 莫文蔚和Portishead有很多相似之处:嘻哈的节奏、爵士乐的结构、对器乐演奏的重视,唯一在女声部分,莫文蔚并未传达出Portishead的情绪,但音乐上两人还是可以拿来比较一下。器乐演奏的Trip-Hop也是一个流派,Saltillo包括王菲都有这方面的涉猎。 她做了地道的Trip-Hop连分支衍生流派Abstract Hip-Hop都玩弄在手,比如《妇女新知》。有完整版与原版,原版长达八分钟,5分钟按说全曲已经结束,而后面特别附上一段敲击节奏,还有一段是莫文蔚独声演唱,这一段是节奏,一段是声音,既让人意犹未尽,同时也让我们从特点、结构上理解了Trip-Hop的定义。Abstract Hip-Hop的代表人物是DJ Shadow,他不喜欢Portishead的女声,干脆不要人演唱的部分,只负责敲敲打打,最多佐以冷调、阴暗的旋律,有的还会来一点饶舌。Abstract的意思就是‘抽离、提取、摘要、分离’,所以不难理解这个流派的风格以及根本目的是什么:将Trip-Hop返璞归真,还原到节奏,但又不是单纯的Drum Beats。DJ Krush也是这样的,然而我们再次要注意到,大家对DJ Krush的标签除了Trip-Hop、Abstract Hip-Hop还有一个什么:‘Underground Hip-Hop’,再次提到了‘Hip-Hop’,是地下嘻哈音乐,所以你们说Trip-Hop骨子里不是Hip-Hop是什么?节奏感很重要,不是高雅、冷艳,不是一个安妮笔下的长发光脚穿球鞋的女子蹲在黑暗的角落黯然抽烟就能成Trip-Hop。不是的。 第三个观点:莫文蔚非Trip-Hop歌曲对Trip-Hop歌曲的混搭或是点缀功能也可以反映Trip-Hop的发展潮流。 《全身莫文蔚》基本已经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欧美电子乐的走向,或者说是Trip-Hop元素的适用范围。 这张唱片中有Lounge的《色情男女》,实验电子《爱丽丝永远住在这里》、略有氛围的《飞人生活》三部曲,以及弦乐为主的又有点Downtempo的《我不需要怜悯》,更有一首让人惊喜的结合中国风特色、结合了经典民歌《天涯歌女》的《未了情》让人看到了Trip-Hop的新趋向。所以这张专辑并非是Trip-Hop为主的,而Trip-Hop本身也是多元素的集合表现,所以被用来混搭也是很适合的,如此点缀才可相映成趣,更多层次的味道,所以《全身莫文蔚》至今还很前卫,而也一直是我最爱听的唱片,是我听最多次数的一张唱片。该专辑也有Adult Rock和Alternative的特色,以上这些性情迥异的音乐无不留下迷幻的印象。 说Trip-Hop,华语歌坛也要提一个王菲,因为在《全身莫文蔚》之前有个《Di Dar》,其中一首叫做《迷路》的歌就是典型的弦乐辅衬加上跌宕的节奏,这首歌是1995年问世的,而这张专辑相当多的呈现了弦乐尤其小提琴的抒情与柔美。与之相似的就是莫文蔚的《我不需要怜悯》,弦乐比王菲更悲,歌词也更毒,更有莫文蔚的个性,可惜当时她并不出名,也没人记住全身上镜做封面的她。王菲在Trip-Hop的器乐化表达是很有代表性的,而还有一位女歌手更注重电子化,以及Ethnic的民俗元素的混搭,比如卢巧音。她2000年的一首《色与情》明显是莫文蔚的特点,一有噱头,二很迷幻,同样有舒心绵延的弦乐,又是《我不需要怜悯》的感觉,只是她不再在人声上有情绪化的表达,而是安排很多电子音乐的内容。与《色与情》时隔不久,莫文蔚与伍佰合作发行了唱片《一朵金花》,也是更彻底的电子化音乐革命,《角色》节奏放慢一点点,Trip-Hop冷感得令人咋舌,这也是Trip-Hop的发展趋势。《色与情》此歌曲所在专辑里也有数首Trip-Hop的歌曲,印加风情的鼓拍舞曲《日出日落》,用光色的深度、明暗将Trip-Hop的冷感奢华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在人声上太重感情的《紫醉金迷》,都是Trip-Hop的一个极致发挥。而同年,王菲的《寓言》依然青睐弦乐,《寒武纪》在这种基础上还有一点美声演唱的特色,《新房客》、《香奈儿》试图将Trip-Hop拉回舞池,而过了一年,王菲的《夜会》又再次回归到了Portishead那个绝无仅有的爵士时代,时间到了2013年,十年了,莫文蔚在Trip-Hop上横扫了一圈,弦乐的设计如《我不需要怜悯》、电子化的处理如《角色》、嘻哈敲击节奏的提取《妇女新知》,以及《水色》对爵士乐的演奏风格,都是Trip-Hop的发展潮流。而Trip-Hop八面玲珑的多面人生,比如混搭Lounge、摇滚、舞曲、民俗、爵士……这种夹缝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是Trip-Hop的命运,也是Trip-Hop的发展潮流。 2013年她再次回归到爵士乐,出了一张专辑,《Sour Times》翻唱Portishead,洗尽铅华。 而我怀念1996年,那是一个很冷很酷的一年,不仅仅是形容莫文蔚的遭遇,也是形容莫文蔚的音乐特色。 《全身》之前高手辈出,《全身》之时八仙过海,莫文蔚对Trip-Hop的理解才有Trip-Hop的表达,《全身》就是这样一张很有借鉴意义的唱片,听过这样一张唱片,你会有很多感悟,也有很多问题:《全身》有着诸多对混搭等方式的效仿,已集中概括了当时诸多乐队和歌手的创意,《全身》之后,还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和惊喜,对其他音乐人又有怎样的启示? 全身莫文蔚全碟试听+下载:http://site.douban.com/Jason1087/widget/playlist/5350691/ 豆瓣条目: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