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看懂需要一定年龄,普二听懂需要时间磨合。

昨天看了一部三小时的电影,但回到寝室躺在床上,普二的旋律依然回响在脑中,我终于明白自己接纳了它。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第一次试着系统的听普二,我中途按下了停止,切换到了抒情的肖邦夜曲。我非常惊讶,不明白钢琴家如何将一部如此技巧上难度极高却又音律上刺耳狂躁的大型乐曲弹完。乐章中严重不和谐的和弦敲击,大量短促急躁的音群,普罗科菲耶夫就像一头猛兽,要在夜间释放他的愤懑和不满,整部作品处于一种神经质般的极端情绪中。而在心平气和的日子里,我又尝试了两次,普二的旋律最终牢牢霸占了我的大脑。所有的不平稳在一种不可思议中达到了平衡,突兀的和弦终于能被接纳和理解,钢琴与乐团的多种音色融为一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普罗科菲耶夫对好友之死的激烈情绪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不可遏制的激动,在持续压抑中爆发的悲伤,以及最终心如死灰的平静,这巨大而丰富的信息量,让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登峰造极。
普二是一杯药性猛烈的毒酒,醉过之后再不能醒来。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第一次试着系统的听普二,我中途按下了停止,切换到了抒情的肖邦夜曲。我非常惊讶,不明白钢琴家如何将一部如此技巧上难度极高却又音律上刺耳狂躁的大型乐曲弹完。乐章中严重不和谐的和弦敲击,大量短促急躁的音群,普罗科菲耶夫就像一头猛兽,要在夜间释放他的愤懑和不满,整部作品处于一种神经质般的极端情绪中。而在心平气和的日子里,我又尝试了两次,普二的旋律最终牢牢霸占了我的大脑。所有的不平稳在一种不可思议中达到了平衡,突兀的和弦终于能被接纳和理解,钢琴与乐团的多种音色融为一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普罗科菲耶夫对好友之死的激烈情绪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不可遏制的激动,在持续压抑中爆发的悲伤,以及最终心如死灰的平静,这巨大而丰富的信息量,让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登峰造极。
普二是一杯药性猛烈的毒酒,醉过之后再不能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