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与不见,都很怀念

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明星,我愿意称其为偶像,一个是张韶涵,一个是勒布朗,喜欢过那么多明星,却只有他们俩,隔着新闻媒介改变过我的人生。
张韶涵出《有形的翅膀》时,已是2012年底,我21岁,早就过了关注娱乐圈、看台湾偶像剧的少女时期,可那一天,我把她的专辑全部下载了下来,一首首播放,一遍播完,内心荡漾起涛涛感慨,情不自禁地将主打歌《有形的翅膀》单曲循环了一下午。
从来都喜欢音乐随机播放的我,听了一个下午的《有形的翅膀》,沉醉在她复出的歌声里,不能自拔。
喜欢张韶涵是从《欧若拉》和《海豚湾恋人》开始的,那时候她给我的印象是,个子很小,眼睛却很大,身体很瘦,音域却很宽,长得很甜,唱歌却很洒脱,嗓音偏硬,长相平凡,可演起俊男美女云集的偶像剧来却总是温柔娇弱得让人掉泪,常常笑到脱线,但在台上永远一丝不苟……
一个十足的矛盾体,却也因此让人觉得多面而丰满。
论追星的过程,大概也就持续了初中三年,那时的我可以不用看歌词而唱出她专辑中的每一首歌,去听她的演唱会,吃她代言的巧乐兹,喝她代言的可口可乐,买很多很多周边产品,中考结束时,我买了涵情脉脉(张韶涵的官方后援团)的T恤,为了限量版的《梦里花》照片而昏天黑地刷游戏,床头还贴有她的巨幅签名海报……那时候的我,看《MVP情人》《海豚湾恋人》《爱杀17》,听《遗失的美好》《手心的太阳》,只要和张韶涵关系不错的明星,我都会看他们很顺眼。
后来上了高中,就失去了那种热情,不会再把铅笔盒贴的花花绿绿,也不会再在书包上挂很多傻傻的挂件,我开始迷恋轻音乐,也再也不看偶像剧而转投电影,因为那年中考时NBA总决赛骑士对马刺而喜欢上勒布朗,关注点也从娱乐圈转入体育圈,可即使有这么多的改变,我还是不会错过她专辑里的任何一首歌,尽管不可能不看歌词而唱出每一首,但一个前奏响起,我总是可以很顺利地说出这是她哪张专辑中的哪一首;也会去看她演的偶像剧,无论多么狗血无厘头(比如吐槽无力的《公主小妹》= =)。
我失去了对娱乐八卦的热情,却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在我20年人生里最疯狂的三年喜欢过的唯一一个人。
再后来,她被很多负面消息缠身,销声匿迹了很久,论痛心,其实并不明显,可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她的现场演唱的重播,看到范范和黑人结婚,Jolin拼命地出专辑玩“杂技”,周杰伦虽然饱受诟病却依旧玩着音乐拍着电影,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怅然若失,好像自己最不羁的青春符号戛然而止了,连个过渡都不给。
好在,她还是顶住压力顺利复出回归,开办公司,出专辑,借着如日中天的青峰作的歌而华丽地回到台前。
她在《有形的翅膀》里第一句就唱道“这一路,翻越了,喜与悲,是与非。一双眼,看过许多变迁”,我瞬间热泪盈眶。坚持出专辑有什么难,难的是被世人遗忘之后,她明明已经可以低调隐退,却因为不想在输掉的时候离开而重新崛起;难的是她站起来之后感谢着《有形的翅膀》,唱出快乐的《淋雨一直走》,她自问《最近好吗》,宣告着《我没改变》……一个个题目,都是一波一波的力量,输送给歌迷,更表达给自己听。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我小女生的那颗心,仍然是热的,是鲜活的,我仍然愿意陪伴Angela走过a long long journey,也许没有那么多精力追星,但我可以矢志不渝地陪伴,当所有人都在KTV里咆哮着萧敬腾,低吟着梁静茹的时候,我还是可以坚定地唱出《其实很爱你》。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无论见与不见,我对你的感情,都远不止是怀念。
再来说说勒布朗。
遇到勒布朗的时候,他还是人们口中的“小皇帝”,而2012年,他已然顺利登基,外界总说没有总冠军的天才永远是悲情的,而勒布朗一年一年倒在季后赛、总决赛门口的时候,作为他的球迷,我是深深心痛和着急的,歌手只要转型成功,事业生涯可以维持很久,可是运动员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增加,他们的时间太有限了,刷新再多的“最年轻得分”记录有什么用,得到再多的常规赛、全明星MVP有什么,手上没有那一只戒指,什么都是假的。
好在勒布朗去年拿到了,而今年的21连胜,也让卫冕的可能性渐渐增大着。
只不过,NBA的世界变化太快,当年科比风生水起的时候乔丹陨落了,如今新老更替,科比的处境终于和乔丹一样了,勒布朗的如日中天是以科比的衰老为背景的,而总有一天,杜兰特、格里芬,这群人也会取代勒布朗成为下一任的王。
但是科比邓肯也好,加内特雷阿伦也好,麦迪艾弗森也好,卡特纳什也好,其实从他们进入NBA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看到了今天的命运,他们能做的不过是把巅峰的状态延长,并且在最短暂的时间内做出最耀眼的成绩,而面对不可抵挡的年华老去,他们各有各的选择,退役或留守,都是无可厚非的、值得敬畏的选择。
麦迪离开青岛了,从35秒13分的神坠落成每年把火箭带入季后赛却总过不了首轮的普通球星,再从一个普通的NBA球星到CBA所有镜头的中心,麦迪经历了两次坠落,只可惜青岛队的配置实在太差,麦迪只能带来人气,却带不来胜利,而每晚都不能去期待胜利的感觉也逼迫着麦迪草草离开——第三次后退。你可以说,他走在了最失意的时刻,但你不能鄙薄他的抉择,那是他选择的路,不用顾及媒体走向、球迷心情,他只是想跟着自己的心走一条想走的路,多么艰难,又是多么勇敢。
科比这个赛季从头至尾都站在风口浪尖上,出手次数太多、命中率走低、关键球丢失、队友不合,各种负面新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是当记者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问到他什么时候退役的时候,他会给出疲惫的暗示,但从不明说退役的时间,篮球是他的命,他肯定想要一直打下去,打到有一天跑不快、跳不高、飞不远、瞄不准的时候再华美谢幕。
所以面对这么庞大的口水攻击,科比鲜有回应,只是一次次打好比赛,把湖人重新带回前八,渴望着挤进季后赛,我觉得他今年异常勇敢。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辛酸无奈的故事,说句酸溜溜的话,那是我们这群80末90初的青春,萧亚轩孙燕姿的身影不在,张韶涵艰难复出,周杰伦日复一日地创作音乐却交出了《公公偏头痛》这样的答卷;科比已老,麦迪不在,马布里在CBA的赛场里优哉游哉……那一群人,老了,也许偶尔还是能占据头版,也许偶尔还是能博得眼球,可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周杰伦一家独大的时代早已不在,娱乐圈如今又进入了群雄逐鹿的状态,科比已经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小飞侠”,连勒布朗都受到了杜兰特格里芬的耽耽虎视。
可是,那又怎样,我们不能跟着00后们一起欣赏喜羊羊,却依旧可以在《Butterfly》的主题曲里泪流满面,我们所保留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形态,那些明星,我们见或不见,都会很怀念。
张韶涵出《有形的翅膀》时,已是2012年底,我21岁,早就过了关注娱乐圈、看台湾偶像剧的少女时期,可那一天,我把她的专辑全部下载了下来,一首首播放,一遍播完,内心荡漾起涛涛感慨,情不自禁地将主打歌《有形的翅膀》单曲循环了一下午。
从来都喜欢音乐随机播放的我,听了一个下午的《有形的翅膀》,沉醉在她复出的歌声里,不能自拔。
喜欢张韶涵是从《欧若拉》和《海豚湾恋人》开始的,那时候她给我的印象是,个子很小,眼睛却很大,身体很瘦,音域却很宽,长得很甜,唱歌却很洒脱,嗓音偏硬,长相平凡,可演起俊男美女云集的偶像剧来却总是温柔娇弱得让人掉泪,常常笑到脱线,但在台上永远一丝不苟……
一个十足的矛盾体,却也因此让人觉得多面而丰满。
论追星的过程,大概也就持续了初中三年,那时的我可以不用看歌词而唱出她专辑中的每一首歌,去听她的演唱会,吃她代言的巧乐兹,喝她代言的可口可乐,买很多很多周边产品,中考结束时,我买了涵情脉脉(张韶涵的官方后援团)的T恤,为了限量版的《梦里花》照片而昏天黑地刷游戏,床头还贴有她的巨幅签名海报……那时候的我,看《MVP情人》《海豚湾恋人》《爱杀17》,听《遗失的美好》《手心的太阳》,只要和张韶涵关系不错的明星,我都会看他们很顺眼。
后来上了高中,就失去了那种热情,不会再把铅笔盒贴的花花绿绿,也不会再在书包上挂很多傻傻的挂件,我开始迷恋轻音乐,也再也不看偶像剧而转投电影,因为那年中考时NBA总决赛骑士对马刺而喜欢上勒布朗,关注点也从娱乐圈转入体育圈,可即使有这么多的改变,我还是不会错过她专辑里的任何一首歌,尽管不可能不看歌词而唱出每一首,但一个前奏响起,我总是可以很顺利地说出这是她哪张专辑中的哪一首;也会去看她演的偶像剧,无论多么狗血无厘头(比如吐槽无力的《公主小妹》= =)。
我失去了对娱乐八卦的热情,却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在我20年人生里最疯狂的三年喜欢过的唯一一个人。
再后来,她被很多负面消息缠身,销声匿迹了很久,论痛心,其实并不明显,可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她的现场演唱的重播,看到范范和黑人结婚,Jolin拼命地出专辑玩“杂技”,周杰伦虽然饱受诟病却依旧玩着音乐拍着电影,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怅然若失,好像自己最不羁的青春符号戛然而止了,连个过渡都不给。
好在,她还是顶住压力顺利复出回归,开办公司,出专辑,借着如日中天的青峰作的歌而华丽地回到台前。
她在《有形的翅膀》里第一句就唱道“这一路,翻越了,喜与悲,是与非。一双眼,看过许多变迁”,我瞬间热泪盈眶。坚持出专辑有什么难,难的是被世人遗忘之后,她明明已经可以低调隐退,却因为不想在输掉的时候离开而重新崛起;难的是她站起来之后感谢着《有形的翅膀》,唱出快乐的《淋雨一直走》,她自问《最近好吗》,宣告着《我没改变》……一个个题目,都是一波一波的力量,输送给歌迷,更表达给自己听。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我小女生的那颗心,仍然是热的,是鲜活的,我仍然愿意陪伴Angela走过a long long journey,也许没有那么多精力追星,但我可以矢志不渝地陪伴,当所有人都在KTV里咆哮着萧敬腾,低吟着梁静茹的时候,我还是可以坚定地唱出《其实很爱你》。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无论见与不见,我对你的感情,都远不止是怀念。
再来说说勒布朗。
遇到勒布朗的时候,他还是人们口中的“小皇帝”,而2012年,他已然顺利登基,外界总说没有总冠军的天才永远是悲情的,而勒布朗一年一年倒在季后赛、总决赛门口的时候,作为他的球迷,我是深深心痛和着急的,歌手只要转型成功,事业生涯可以维持很久,可是运动员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增加,他们的时间太有限了,刷新再多的“最年轻得分”记录有什么用,得到再多的常规赛、全明星MVP有什么,手上没有那一只戒指,什么都是假的。
好在勒布朗去年拿到了,而今年的21连胜,也让卫冕的可能性渐渐增大着。
只不过,NBA的世界变化太快,当年科比风生水起的时候乔丹陨落了,如今新老更替,科比的处境终于和乔丹一样了,勒布朗的如日中天是以科比的衰老为背景的,而总有一天,杜兰特、格里芬,这群人也会取代勒布朗成为下一任的王。
但是科比邓肯也好,加内特雷阿伦也好,麦迪艾弗森也好,卡特纳什也好,其实从他们进入NBA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看到了今天的命运,他们能做的不过是把巅峰的状态延长,并且在最短暂的时间内做出最耀眼的成绩,而面对不可抵挡的年华老去,他们各有各的选择,退役或留守,都是无可厚非的、值得敬畏的选择。
麦迪离开青岛了,从35秒13分的神坠落成每年把火箭带入季后赛却总过不了首轮的普通球星,再从一个普通的NBA球星到CBA所有镜头的中心,麦迪经历了两次坠落,只可惜青岛队的配置实在太差,麦迪只能带来人气,却带不来胜利,而每晚都不能去期待胜利的感觉也逼迫着麦迪草草离开——第三次后退。你可以说,他走在了最失意的时刻,但你不能鄙薄他的抉择,那是他选择的路,不用顾及媒体走向、球迷心情,他只是想跟着自己的心走一条想走的路,多么艰难,又是多么勇敢。
科比这个赛季从头至尾都站在风口浪尖上,出手次数太多、命中率走低、关键球丢失、队友不合,各种负面新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是当记者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问到他什么时候退役的时候,他会给出疲惫的暗示,但从不明说退役的时间,篮球是他的命,他肯定想要一直打下去,打到有一天跑不快、跳不高、飞不远、瞄不准的时候再华美谢幕。
所以面对这么庞大的口水攻击,科比鲜有回应,只是一次次打好比赛,把湖人重新带回前八,渴望着挤进季后赛,我觉得他今年异常勇敢。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辛酸无奈的故事,说句酸溜溜的话,那是我们这群80末90初的青春,萧亚轩孙燕姿的身影不在,张韶涵艰难复出,周杰伦日复一日地创作音乐却交出了《公公偏头痛》这样的答卷;科比已老,麦迪不在,马布里在CBA的赛场里优哉游哉……那一群人,老了,也许偶尔还是能占据头版,也许偶尔还是能博得眼球,可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周杰伦一家独大的时代早已不在,娱乐圈如今又进入了群雄逐鹿的状态,科比已经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小飞侠”,连勒布朗都受到了杜兰特格里芬的耽耽虎视。
可是,那又怎样,我们不能跟着00后们一起欣赏喜羊羊,却依旧可以在《Butterfly》的主题曲里泪流满面,我们所保留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形态,那些明星,我们见或不见,都会很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