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存在
下午四点的阳光里,坐在并不太拥挤的公交车上,头枕着冰凉的车窗玻璃,耳机里不断循环着一首歌:汪峰的《存在》,忽然内心有了一种惶然震颤的感觉。
“多少人活着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好似分离。谁知道我们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又沦为何物?”汪峰沙哑而宽广的嗓音如同悬崖上一只俯瞰众生的孤鹰,以不容置疑的姿态俯冲而下,凌厉而迅捷的飞掠你眼前。
我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能够代表当下一部分年青人的心声。第一次知道这首歌被用作《北京青年》的片头曲,让我感到未免有些过于沉重和压抑。或者可以这么说,《北京青年》的主题和内容都配不上这首歌。
《存在》很像一曲心灵的剖白史诗。好像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站在浩浩荡荡的苍天下的一顿咆哮,又好像一个运动员在挑战极限之后的畅快淋漓。就是不像北京青年里的几个花花绿绿养尊处优的中产阶级家庭里的吊儿郎当的玩世不恭的小屁孩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生活断面太单一,仅仅是面对择业、失恋的彷徨,没有经历过太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大喜大悲,也没有生命在陷入极端困境时的挣扎与拷问,仅仅又是一部时髦靓丽趋时应景的青春偶像剧。哦,对,是青春偶像“励志”剧。
知道汪峰是从2004年的《飞的更高》开始,那时候我正在读高一,班里的小胖同学提着一个微型音箱每天早晚自习不间断的为我们奉送这首在那时看来石破天惊的歌曲。白天黑夜轮轴转的熏陶,让我们每一次的全班大合唱都热血沸腾。紧接着《怒放的生命》再一次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音乐震撼,汪峰的忠实粉丝,还是那个小胖同学,在一次新年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怒放的生命》,虽然唱功还有待考量,但他演唱时的一片赤诚也足以打动人心。再后来,汪峰又凭借《春天里》再次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直到2011年的《存在》,首日转发量就突破6万余次…...汪峰一路走来,给我的印象是几个关键词:硬汉,不屈,坚韧,挣扎。他的音乐中一以贯之的是一种独立的摇滚态度,一种独立而坚定的人格。他的每一句唱词简练而大气,旋律宽广而意蕴深远,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他的歌不适合在KTV里演绎,而只适合在大雨滂沱中或者是置身于山巅丛林里高歌。
从崔健到张楚、何勇、窦唯到郑钧再到许巍、汪峰,中国的摇滚乐经历了一个从“裂变”到“变裂”的过程。崔健的《一无所有》的划时代的意义,郑钧的《回到拉萨》霎时间唱红了大街小巷,许巍的《在别处》拷问着人的灵魂,而汪峰的直率与坦诚,似乎也代表了中国摇滚乐的另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
回到《存在》。
课堂上,英语老师说我们没有前途,摄影老师说我们素质太差。而似乎我们自己在一瞬间也失去了方向。身边有的人每天抱着手机,与“远在天边”的小“情人”一聊聊三四个小时,也有的人提着塑料袋,口中嚼着方便食品,赶着清晨第一缕微光前去图书馆占座位,还有的人习惯把生命寄托在无休无止的KTV拼杀中和永远吃也吃不完的饭局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坐标,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好恶标准。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要盲从别人的生活,不要放弃你心中原初的梦想。时间自会有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