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MPE 的贝四

KEMPE的贝多芬是很奇特的组合,怀疑是不同的状况下录制的,不知道是不是版本原因,这套唱片的音色不是很令人满意。。不过慕尼黑管弦的水准是无须怀疑的,德国味道浓厚,我甚至认为所有乐队成员一定都是德国农夫的后代,开个玩笑。
依照KEMPE先生细腻而冗长的前戏,贝四经由浓密的德国森林开始展现出来。
第一第二乐章的速度控制几乎是我听过的最有味道的,当然是偏慢的,古老的解读方式。每个细节都没有放过,KEMPE这位歌剧造诣很深的指挥家并不急于展现贝多芬,而是更在展现德国森林的那种茂密感,而所有的铺陈都是极有层次的。不过对于习惯了现代较为激烈的解读方式的贝迷来说有些不过瘾,会着急的问,贝多芬在哪。别急,KEMPE掌控下的贝多芬正在森林深处,一定是侧脸,被浓密的各种枝杈遮挡着。
第三乐章,贝多芬,绝对纯粹的贝多芬来了,没有比这个贝多芬更令人着迷的了,木管的声音棒极了。第三乐章里原本反差的戏剧性到了KEMPE这里却不是很夸张的样子,自然流畅
第四乐章的迅即的处理毫无任何拖沓感觉,对整个乐队来说这个乐章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很容易是一团糟,包括很多知名的指挥家在驾驭这个乐章都显得吃力得很,可是KEMPE绝对的松弛自如。虽然不是过瘾到极点的那个贝四,但是德国黑啤味道绝对正宗。
完了么,完了,我实在不敢相信32分45秒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贝二的演奏中规中矩,质量上乘。慕尼黑管弦的响应是很高质量的,第三乐章精致而自如,相比于其他乐团慕尼黑的弦乐差了一点,管乐是真好,估计和KEMPE本人是黑管演奏家有关。第四乐章非常美妙的处理,亮点还是管乐。看来70年代真是慕尼黑的黄金岁月,没有KEMPE就没有这个时代辉煌的慕尼黑管弦
依照KEMPE先生细腻而冗长的前戏,贝四经由浓密的德国森林开始展现出来。
第一第二乐章的速度控制几乎是我听过的最有味道的,当然是偏慢的,古老的解读方式。每个细节都没有放过,KEMPE这位歌剧造诣很深的指挥家并不急于展现贝多芬,而是更在展现德国森林的那种茂密感,而所有的铺陈都是极有层次的。不过对于习惯了现代较为激烈的解读方式的贝迷来说有些不过瘾,会着急的问,贝多芬在哪。别急,KEMPE掌控下的贝多芬正在森林深处,一定是侧脸,被浓密的各种枝杈遮挡着。
第三乐章,贝多芬,绝对纯粹的贝多芬来了,没有比这个贝多芬更令人着迷的了,木管的声音棒极了。第三乐章里原本反差的戏剧性到了KEMPE这里却不是很夸张的样子,自然流畅
第四乐章的迅即的处理毫无任何拖沓感觉,对整个乐队来说这个乐章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很容易是一团糟,包括很多知名的指挥家在驾驭这个乐章都显得吃力得很,可是KEMPE绝对的松弛自如。虽然不是过瘾到极点的那个贝四,但是德国黑啤味道绝对正宗。
完了么,完了,我实在不敢相信32分45秒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贝二的演奏中规中矩,质量上乘。慕尼黑管弦的响应是很高质量的,第三乐章精致而自如,相比于其他乐团慕尼黑的弦乐差了一点,管乐是真好,估计和KEMPE本人是黑管演奏家有关。第四乐章非常美妙的处理,亮点还是管乐。看来70年代真是慕尼黑的黄金岁月,没有KEMPE就没有这个时代辉煌的慕尼黑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