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时代鉴定好音乐,就像无需穿好夹克才能进店
Phil Collins,一个单飞后比乐队更为成功的典型例子。
在1981正式开始个人发展前,Phil Collins一直作为前艺术摇滚乐队Genesis的鼓手和乐队后期的主唱。兼顾乐队与个人事业发展,Phil Collins却游刃有余,他的个人事业也在推出这张《No Jacket Required》后,大放异彩。
唱片大卖 1380万张,获得1985 格莱美年度唱片奖,年度制作奖,最佳流行男歌手三项大奖,包含三首冠军单曲【Sussudio】【One More Night】【Take Me Home】,Phil Collins的个人事业也到达顶峰。数据汇报完毕。有多少次看到天花一般的数据而心驰,买下不该买的唱片,就有多少乐评人沦落到写唱片侧标。
好的音乐不会被时间磨烂,却会被时间埋没。因为有些音乐就代表着那个时代,时代过去了,这个时代的一切也随之逝去。No Jacket Required,标准的80年代流行乐,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极富辨识度的嗓音,简洁的歌词,沉浸其中便能感受80年代流行乐光华与躁动。
克里斯蒂安•贝尔(新任蝙蝠侠)在其主演的【American Psycho(美国精神病人)】大谈Phil Collins的个人发展历程以及与在Genesis乐队的对比,他所饰演的精神病人在每次行凶前都必须介绍一位音乐艺术家,注意,是艺术家,而不是歌手,相当专业的措辞,最后他推荐此专辑的首曲--【Sussudio】,这是他的个人最爱单曲。【Sussudio】节奏强劲,当然Phil Collins本身鼓手出身,整张专辑大部分歌曲都是以鼓声作为前奏,十八般鼓技,敲得人血脉沸腾,当然,只限于流行乐。【2.Only You Know and I Know】,编曲独特,在感觉结束的时候在掀起一浪高潮,在感觉还会继续高唱时淡然结束。的确,前两首歌极具80年代的特色,以至于给人以模仿Prince的嫌疑。
【3.Long Long Way to Go】,慢歌一曲,中和前两首带来的冲击。请来还没发表个人专辑的sting来合作,表面上就是担任和声,但前奏响起时,熟悉sting的朋友一定会灵犀一动,整首歌弥漫着sting的气息。前奏悠扬绵长,Phil Collins的嗓音张弛有度,在慢节奏的伴奏下更显穿透力。Sting的和声浑厚有力,感觉他已然开始转变在The Police乐队的高亢唱腔,有意向低沉稳重发展。
【4.I Don't Wanna Know】重回流行快歌,更为高亢的演唱,歌词简洁到有点口水,旋律听着顺耳就能排到A面。【5.One More Night】相信每个听过这张唱片的人都会推荐这首歌曲,的确好听,甚至不夸张的说,随着第一句歌词倾泻而出的旋律就足以让人竖耳起敬,Phil Collins在这首歌中展现柔软细语般的歌声,时而爆发出压抑的情绪,但又会急转而下,继续温柔地诉求,请再给我一个夜晚,我可以一直等下去••••
黑胶A面五曲,已然确立唱片的流行度和销量,有足够的金曲可以打榜,但B面质量不俗,有别于大多数商业唱片,三首单曲轮流打榜保证销量的模式。
【6.Don't Lose My Number】【7. Who Said I Would】悦耳的旋律,强劲的鼓点,琅琅上口的歌词反复吟唱,穿插一段吉他或是萨克斯solo,教科书式的ballad金曲模式,仍然值得一听,只怪身体不由自主地律动。【8.Doesn't Anybody Stay Together Anymore】【9.Inside Out】是比较中性的歌曲,不惊不满,沿袭整张专辑的风骨。【10.Take Me Home】最大的噱头就是请来前Genesis前主唱Peter Gabriel担任和声,歌曲开头又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Eurythmics 的Love Is A Stranger,当然前者早于后者),合唱的副歌处理,皆大欢喜,舒缓的曲调易于传唱,在随后推出的MTV中, 取景世界各地,Phil Collins在各地的标志建筑前大唱带我归故里,各地小风吹着他那撮遗迹,相当和谐的尾曲。
再版的CD 收录了黑胶中没有的一首【We Said Hello Goodbye】有别于整张专辑的风格,舒缓的钢琴奏起,一切重归平静,另一种Phil Collins擅长的金曲,深情地坐在琴键前,展现精湛的弹唱技巧,现场独唱必备。追加此曲,耐人寻味。
***最具个人特色的不是Phil Collins的嗓音,而是他专辑的设计:
1.几乎所有专辑封面都采用Phil Collins的头像,正面脸部【Face Value】,90度侧面【Hello, I Must Be Going!】,正面头部【即本专辑,唯一一张露出头发的专辑】,45度侧脸【But Seriously】,五分之四半边脸正面【Both Sides】,一连五张唱片,是标志亦是坚持;
2.所有的个人唱片封面标题与署名都采用Phil Collins自己的手写体,本张唱片所有内页文字,曲目亦是如此,标识化渗透其整个唱片的设计,非认真和好眼力而不能看清。
【遥想当年高中接触西洋流行乐,照着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仅有的那几本唱片书按图索骥,买来的却都不尽如人意,纳闷为何当年会有这么庞大的销量,而今却难以入耳,还是时代真的早已不在•••···
No Jacket Required,第一张悦耳的传说中的大碟,拥有着多项格莱美头衔和傲人的销量,无限神往之余,在淘宝网购一枚,期待许久。收来一看,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方口,无损歌曲。一遍就上瘾,无数次的播放,one more time•••
当我不知道世界多美妙的时候,我总是那么容易满足。如今时隔四五载,买来黑胶重温,还能找到那时的感动,随着鼓点乱蹦。就如封面照片上的那滴汗珠,隐约而沁凉。听音乐不就是为了期待一个从另一个时空传来的声音将自己打动,将灵魂停驻。】
在1981正式开始个人发展前,Phil Collins一直作为前艺术摇滚乐队Genesis的鼓手和乐队后期的主唱。兼顾乐队与个人事业发展,Phil Collins却游刃有余,他的个人事业也在推出这张《No Jacket Required》后,大放异彩。
唱片大卖 1380万张,获得1985 格莱美年度唱片奖,年度制作奖,最佳流行男歌手三项大奖,包含三首冠军单曲【Sussudio】【One More Night】【Take Me Home】,Phil Collins的个人事业也到达顶峰。数据汇报完毕。有多少次看到天花一般的数据而心驰,买下不该买的唱片,就有多少乐评人沦落到写唱片侧标。
好的音乐不会被时间磨烂,却会被时间埋没。因为有些音乐就代表着那个时代,时代过去了,这个时代的一切也随之逝去。No Jacket Required,标准的80年代流行乐,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极富辨识度的嗓音,简洁的歌词,沉浸其中便能感受80年代流行乐光华与躁动。
克里斯蒂安•贝尔(新任蝙蝠侠)在其主演的【American Psycho(美国精神病人)】大谈Phil Collins的个人发展历程以及与在Genesis乐队的对比,他所饰演的精神病人在每次行凶前都必须介绍一位音乐艺术家,注意,是艺术家,而不是歌手,相当专业的措辞,最后他推荐此专辑的首曲--【Sussudio】,这是他的个人最爱单曲。【Sussudio】节奏强劲,当然Phil Collins本身鼓手出身,整张专辑大部分歌曲都是以鼓声作为前奏,十八般鼓技,敲得人血脉沸腾,当然,只限于流行乐。【2.Only You Know and I Know】,编曲独特,在感觉结束的时候在掀起一浪高潮,在感觉还会继续高唱时淡然结束。的确,前两首歌极具80年代的特色,以至于给人以模仿Prince的嫌疑。
【3.Long Long Way to Go】,慢歌一曲,中和前两首带来的冲击。请来还没发表个人专辑的sting来合作,表面上就是担任和声,但前奏响起时,熟悉sting的朋友一定会灵犀一动,整首歌弥漫着sting的气息。前奏悠扬绵长,Phil Collins的嗓音张弛有度,在慢节奏的伴奏下更显穿透力。Sting的和声浑厚有力,感觉他已然开始转变在The Police乐队的高亢唱腔,有意向低沉稳重发展。
【4.I Don't Wanna Know】重回流行快歌,更为高亢的演唱,歌词简洁到有点口水,旋律听着顺耳就能排到A面。【5.One More Night】相信每个听过这张唱片的人都会推荐这首歌曲,的确好听,甚至不夸张的说,随着第一句歌词倾泻而出的旋律就足以让人竖耳起敬,Phil Collins在这首歌中展现柔软细语般的歌声,时而爆发出压抑的情绪,但又会急转而下,继续温柔地诉求,请再给我一个夜晚,我可以一直等下去••••
黑胶A面五曲,已然确立唱片的流行度和销量,有足够的金曲可以打榜,但B面质量不俗,有别于大多数商业唱片,三首单曲轮流打榜保证销量的模式。
【6.Don't Lose My Number】【7. Who Said I Would】悦耳的旋律,强劲的鼓点,琅琅上口的歌词反复吟唱,穿插一段吉他或是萨克斯solo,教科书式的ballad金曲模式,仍然值得一听,只怪身体不由自主地律动。【8.Doesn't Anybody Stay Together Anymore】【9.Inside Out】是比较中性的歌曲,不惊不满,沿袭整张专辑的风骨。【10.Take Me Home】最大的噱头就是请来前Genesis前主唱Peter Gabriel担任和声,歌曲开头又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Eurythmics 的Love Is A Stranger,当然前者早于后者),合唱的副歌处理,皆大欢喜,舒缓的曲调易于传唱,在随后推出的MTV中, 取景世界各地,Phil Collins在各地的标志建筑前大唱带我归故里,各地小风吹着他那撮遗迹,相当和谐的尾曲。
再版的CD 收录了黑胶中没有的一首【We Said Hello Goodbye】有别于整张专辑的风格,舒缓的钢琴奏起,一切重归平静,另一种Phil Collins擅长的金曲,深情地坐在琴键前,展现精湛的弹唱技巧,现场独唱必备。追加此曲,耐人寻味。
***最具个人特色的不是Phil Collins的嗓音,而是他专辑的设计:
1.几乎所有专辑封面都采用Phil Collins的头像,正面脸部【Face Value】,90度侧面【Hello, I Must Be Going!】,正面头部【即本专辑,唯一一张露出头发的专辑】,45度侧脸【But Seriously】,五分之四半边脸正面【Both Sides】,一连五张唱片,是标志亦是坚持;
2.所有的个人唱片封面标题与署名都采用Phil Collins自己的手写体,本张唱片所有内页文字,曲目亦是如此,标识化渗透其整个唱片的设计,非认真和好眼力而不能看清。
【遥想当年高中接触西洋流行乐,照着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仅有的那几本唱片书按图索骥,买来的却都不尽如人意,纳闷为何当年会有这么庞大的销量,而今却难以入耳,还是时代真的早已不在•••···
No Jacket Required,第一张悦耳的传说中的大碟,拥有着多项格莱美头衔和傲人的销量,无限神往之余,在淘宝网购一枚,期待许久。收来一看,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方口,无损歌曲。一遍就上瘾,无数次的播放,one more time•••
当我不知道世界多美妙的时候,我总是那么容易满足。如今时隔四五载,买来黑胶重温,还能找到那时的感动,随着鼓点乱蹦。就如封面照片上的那滴汗珠,隐约而沁凉。听音乐不就是为了期待一个从另一个时空传来的声音将自己打动,将灵魂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