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杨宗纬参加了《我是歌手》,并且在第一轮选择演唱《矜持》。按道理来说,杨宗纬不适合演唱感情如此内敛的一首歌。所有看着杨宗纬比赛到出道的人都知道,杨宗纬最擅长的,就是副歌部分情绪突然一下全部爆发,在配上几个哭腔,现场效果极好,再次催泪不成问题。但是杨宗纬没有这么做,虽然事前节目组和他沟通时,希望他演唱自己的歌曲《洋葱》,毕竟这首歌在好声音过后,更红了,而且确实从歌曲本身来说,这首歌也确实更符合杨宗纬式的演唱风格,但是他拒绝了,而是加入了原生态式的呐喊后,演绎了矜持,并且得到第七。在第二周就打包回了家。
看着杨宗纬一路走过来的听众,其实都在慢慢感觉到杨宗纬在发生着改变。《我是歌手》的选歌和演绎就是一例。但是其实在我心中,《原色》这张专辑,对于杨宗纬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张专辑之后,杨宗纬似乎就想开始试着慢慢摆脱只会催泪这样一个特点了,他似乎慢慢越来越想往音乐本身靠。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电视节目上的表现。
杨宗纬的第一张专辑不算出彩,虽然专辑中又《洋葱》这种,算是承接着他比赛时风格的歌曲,可是任然不够。当年听过第一张专辑后,我的感觉时,缺少一首芭乐歌。说句稍微肤浅的话,按照比赛时期打下的基础,杨宗纬就是很唱芭乐歌,越芭乐,越苦情越好。歌词一定要是脆弱的男人,主歌铺垫,副歌飚飚高音,然后就可以直接攻占KTV排行榜第一名了。但是像《对爱渴望》《让》,都过于偏向小品风格,《鸽子》也算是杨宗纬并不讨巧的轻快曲风。所以当年我甚至觉得,杨宗纬就算用哭腔来一首《爱情买卖》,也会比这些歌更流传,更讨巧。
因为杨宗纬在《我是歌手》中的精彩表现,我又一次拿出《原色》来听。应该说,当年《原色》推出来时,我就已经觉得这算是,主流歌手中,近几年来,少见的难以消化的专辑。当然,比如都是李宗盛的影子这种,自然也是当初最为诟病只所在,口白的部分,唱腔的部分。莫文蔚唱《阴天》,阴天也算是不那么通俗的歌曲,莫文蔚有自己的味道,但是杨宗纬却太多李宗盛的味道。
如今在听,当年的哪些评价依旧在那里,完全正确。只是慢慢,特别是看过杨宗纬这两场的演绎后,慢慢会觉得,这些因素变得越来越淡起来。现在我反而愿意关注的是,我们在这一个当下,之所以拒绝这张唱片,是不是我们都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个杨宗纬?我们是不是还是期待我们惯性中的杨宗纬?我们当下,是不是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张唱片?哪怕这张唱片并不是杨宗纬所唱,而是李宗纬?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迎接一张专辑十首歌都是《给自己的歌》?
因为对于我来说,给自己的歌是一首太重要,也太重的歌曲,是一首太内省的歌曲。可是当年,这首歌就一曲。如今在这张专辑里,我们差不多能听到六七首,甚至于更晦涩的给自己的歌风格的歌曲,旋律如此自由,歌词如此内省,我们能一口气吃下么?
这是一张好专辑,这是所有只要听过一次这张专辑的人就能下的判断。但是在我第一次听到《怀珠》时,我是并不喜欢的。过于古风,过于隐晦,加上没准备好这样的杨宗纬。第一次听完整张专辑,记住的歌曲是《前戏》和《被遗忘的》。一首,因为里面那句“一生若不狠狠熬过几次爱恨交煎,年华老去拿什么回忆?”,大师的词能够击中人这并不稀奇,主要是因为这张专辑中这样直白的话太少了,所以这一下还是足够动人。后一首,因为算是很原始的杨宗纬。
然后这张专辑就在争议中被大家忘得差不多了。不好消化。选秀歌手也从不在比赛中演唱。直到今年华人星光大道2,终于有选手开始演唱了《因为单身的缘故》,当时演唱前桃子姐还倒抽一口冷气,后来冠军林欣甫也挑战了《怀珠》。
所以,似乎随着时间过去之后,当人们不再一味探讨这是杨宗纬还是李宗伟后,大家开始回归整张音乐本身。
芭乐歌有《那个男人》《被遗忘的》,颇能玩味的是《底细》《前戏》《因为单身的缘故》《馋》《蛮荒情场》,应该说,每一首歌都有能听很多次的潜质,都有能每次听出新东西的味道。好音乐真是来不得假的,你只会越听越感动。只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市场下,我们太适应了规规矩矩的旋律,规规矩矩的唱法,越来越直接的表达,来一张这样的专辑,就有点如同这张专辑的封面一样,有点食之无味。
所以在这张专辑之后,杨宗纬似乎越来越想往更加纯粹的歌者发展,甚至于音乐人,而不再单单是一个会催泪的歌手。
最近在听一张十年前的专辑,刘沁的《青睐》,应该说,我是很讶异的,十年前的刘沁,就已经将R&B演绎的如此出神入化,以至于十年后人们才开始理解她的美。也许这张专辑也是同样的命运吧,说不上它是太超前还是太超后了。也许当人们越来越不再在乎这张专辑的话题性,它的品质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
看着杨宗纬一路走过来的听众,其实都在慢慢感觉到杨宗纬在发生着改变。《我是歌手》的选歌和演绎就是一例。但是其实在我心中,《原色》这张专辑,对于杨宗纬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张专辑之后,杨宗纬似乎就想开始试着慢慢摆脱只会催泪这样一个特点了,他似乎慢慢越来越想往音乐本身靠。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电视节目上的表现。
杨宗纬的第一张专辑不算出彩,虽然专辑中又《洋葱》这种,算是承接着他比赛时风格的歌曲,可是任然不够。当年听过第一张专辑后,我的感觉时,缺少一首芭乐歌。说句稍微肤浅的话,按照比赛时期打下的基础,杨宗纬就是很唱芭乐歌,越芭乐,越苦情越好。歌词一定要是脆弱的男人,主歌铺垫,副歌飚飚高音,然后就可以直接攻占KTV排行榜第一名了。但是像《对爱渴望》《让》,都过于偏向小品风格,《鸽子》也算是杨宗纬并不讨巧的轻快曲风。所以当年我甚至觉得,杨宗纬就算用哭腔来一首《爱情买卖》,也会比这些歌更流传,更讨巧。
因为杨宗纬在《我是歌手》中的精彩表现,我又一次拿出《原色》来听。应该说,当年《原色》推出来时,我就已经觉得这算是,主流歌手中,近几年来,少见的难以消化的专辑。当然,比如都是李宗盛的影子这种,自然也是当初最为诟病只所在,口白的部分,唱腔的部分。莫文蔚唱《阴天》,阴天也算是不那么通俗的歌曲,莫文蔚有自己的味道,但是杨宗纬却太多李宗盛的味道。
如今在听,当年的哪些评价依旧在那里,完全正确。只是慢慢,特别是看过杨宗纬这两场的演绎后,慢慢会觉得,这些因素变得越来越淡起来。现在我反而愿意关注的是,我们在这一个当下,之所以拒绝这张唱片,是不是我们都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个杨宗纬?我们是不是还是期待我们惯性中的杨宗纬?我们当下,是不是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张唱片?哪怕这张唱片并不是杨宗纬所唱,而是李宗纬?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迎接一张专辑十首歌都是《给自己的歌》?
因为对于我来说,给自己的歌是一首太重要,也太重的歌曲,是一首太内省的歌曲。可是当年,这首歌就一曲。如今在这张专辑里,我们差不多能听到六七首,甚至于更晦涩的给自己的歌风格的歌曲,旋律如此自由,歌词如此内省,我们能一口气吃下么?
这是一张好专辑,这是所有只要听过一次这张专辑的人就能下的判断。但是在我第一次听到《怀珠》时,我是并不喜欢的。过于古风,过于隐晦,加上没准备好这样的杨宗纬。第一次听完整张专辑,记住的歌曲是《前戏》和《被遗忘的》。一首,因为里面那句“一生若不狠狠熬过几次爱恨交煎,年华老去拿什么回忆?”,大师的词能够击中人这并不稀奇,主要是因为这张专辑中这样直白的话太少了,所以这一下还是足够动人。后一首,因为算是很原始的杨宗纬。
然后这张专辑就在争议中被大家忘得差不多了。不好消化。选秀歌手也从不在比赛中演唱。直到今年华人星光大道2,终于有选手开始演唱了《因为单身的缘故》,当时演唱前桃子姐还倒抽一口冷气,后来冠军林欣甫也挑战了《怀珠》。
所以,似乎随着时间过去之后,当人们不再一味探讨这是杨宗纬还是李宗伟后,大家开始回归整张音乐本身。
芭乐歌有《那个男人》《被遗忘的》,颇能玩味的是《底细》《前戏》《因为单身的缘故》《馋》《蛮荒情场》,应该说,每一首歌都有能听很多次的潜质,都有能每次听出新东西的味道。好音乐真是来不得假的,你只会越听越感动。只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市场下,我们太适应了规规矩矩的旋律,规规矩矩的唱法,越来越直接的表达,来一张这样的专辑,就有点如同这张专辑的封面一样,有点食之无味。
所以在这张专辑之后,杨宗纬似乎越来越想往更加纯粹的歌者发展,甚至于音乐人,而不再单单是一个会催泪的歌手。
最近在听一张十年前的专辑,刘沁的《青睐》,应该说,我是很讶异的,十年前的刘沁,就已经将R&B演绎的如此出神入化,以至于十年后人们才开始理解她的美。也许这张专辑也是同样的命运吧,说不上它是太超前还是太超后了。也许当人们越来越不再在乎这张专辑的话题性,它的品质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