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 Grohl和Reading Festival的故事

2012界的Reading Festival,Dave Grohl站在台上,一如既往地穿着黑色T-shirt,拨拉着他的电吉他。有次他在介绍自己乐队成员的时候发现所有人都穿着黑色衣服,于是说“我们真没创意”。但是他们还是没改这个习惯。
灯光打在舞台上,Dave的轮廓泛起一圈紫,让他看起来已经不像真的了。
Dave说,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小故事。
“我生在Washington DC,Virginia外一点的一个小镇。我一开始在一个小朋克摇滚乐队里。我们在club里演出,也到处巡演,也饿肚子。It was really really fun。”
“然后某天,有个朋友问我,你听说过Nirvana那个乐队么?我说,听说过啊。”
“他说,Nirvana在找一个鼓手,他们看上你了。我说,真的?他说,是啊。”
“于是我坐着飞机去了西雅图。Nirvana那时已经有一个牛逼的鼓手Danny,他以前也在Mud Honey敲过。于是我第一天见Kurt和Krist一帮人的时候,我们一起吃了一顿烧烤。我问Danny,你最多对着多少人演出过?”
“他说,三万五个人吧。我问,老天,Mud Honey在哪做的这么大的演出?他说,那个叫Reading Festival的地方。”
台下的观众,那些正站在20多年后的Reading Festival的人群里的观众,爆发出一阵欢呼。
“于是一年后,我们录了Nevermind那张专辑,然后我们作为Nirvana也来参加这个音乐节了。当时我看了一眼我的日历,上头写着,礼拜六,Reading Festival。”
“我记得我们是下午两点左右演出的。我一辈子也没有感到那样恐惧过。我要对着三万五千人演出——这已经远超出我最最疯狂的梦想。”
“但是今天晚上,我觉得你们台下这群人,估计得有10万了。”
台下10万的人群又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Dave Grohl站在依然在台上静静地用吉他为他的故事伴奏。20年前他在Nirvana打鼓的时候留着长长的油腻头发。在现场视频和Nirvana的MV里,他总是被埋在一大摊鼓后边,head shaking到忘我的地步。他的架子鼓旁边也经常放着一个麦克——那是他为乐队和声时候用的。如今他从鼓后站到了台前,双手握着的鼓槌换成了电吉他。他头发不如以前长和油腻了,估计因为当爹了,洗澡勤了。脸上稚气也退了很多,甚至可以看见皱纹。但是他那个高鼻梁,那个小节之间抬头眺望观众的神情,那种真诚的眼神,一直没有改变。
“这么多年过去了,Reading Festival的舞台变得一年比一年高,人群的边际一年比一年远。但是现在站在舞台上,我往下看,看到的景象和20年前一模一样。”
他不经意之间加入了90年代最伟大的摇滚乐队Nirvana,不经意之间结交了人生最好的两个朋友。他们仨台上台下无时不刻不混在一起。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起用每首歌3个和弦的音乐改造美国摇滚乐坛。至今在有土鳖上仍能搜到大量的Nirvana搞笑视频,一度成为我就饭吃的娱乐食量。从他们台上台下、现场排练的各种视频里,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找到年轻乐人的激情和梦想,但这明显不适用于Nirvana。我看到的只有随性——一种只有完全不计后果才能达到的疯癫。这恰恰是让我很羡慕的一种生活,因为在这个年代,至少在我们这群“有志青年”里,“不计后果”、“不做计划”已经死了。
Dave后来解释说,在他们三人看来,Nirnava当时是莫名其妙的就火了。但是名声并没有赶走他们的随意,给他们带来一个靠谱的计划。而Nirvana的命运也跟他们的歌一样发着疯,直到在最高峰的时候轰然倒塌。Nirvana解散后,Dave销声匿迹了好几个月。鬼才知道那几个月里他干了什么,想过什么。然后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他说他要组建一个乐队。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还不想就这么放弃音乐。”——不想放弃音乐,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
他的新乐队叫Foo Fighters,一只用了很久很久才红起来的乐队——毫不夸张地说,从诞生到风靡跨了一个世纪。说来讽刺,我头一次搜Foo的MV来看的时候,头一个反应只有“我去只是Nirvana的鼓手嘛!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时光是把杀猪刀啊blablabla...”然后酸酸地感到凄凉。Foo的音乐来的远没Nirvana的惊艳,which is fine。以Nirvana的高度评判每个乐队显然太苛刻了。Foo的音乐明显更像慢热型的。起初听只觉得旋律不错,挺好听。此后听的次数越多越嗨,简直感觉Dave就抱着吉他在你耳边吼“You are pretender”。Dave擅长写歌,Foo的歌都有着很扎实的编曲。他懂得和弦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乐队的三把吉他和一把贝斯给了音乐更丰富的质感,比起Nirvana的不拘小节要精细很多。有时斧凿的痕迹也不免稍重,但是瑕不掩瑜。
在这些之上,最有感染力的还是Dave的演唱,充满灵魂与激情。他用的是很不讨巧的唱法,简而言之就是“卖力唱”。但是有些决心和感情不就是只能靠吼出来的么。他的嗓音不颓也不飘,就是个中年男人。但是看他啃话筒的样子,又觉得他战神附体了。我居然在这个中年男人的声音里找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尽管此“激情与梦想”已不再年轻,还很有点千帆过尽的沧桑感觉。
Foo Fighters就像是凤凰涅槃后灰烬里的新生,用充满希望的音乐传递着grunge band的火种(从某种角度来讲,Nirvana这名字真是很准确。当然Foo Fighters这种值得吐槽的名字就不靠谱多了= =)。在如今这个乌烟瘴气的乐坛里,grunge的领军人物居然是43岁的Uncle Dave,真是让人欣慰又唏嘘。时隔了20年,他身边的乐队成员已完全换血,歌从内容到风格也都彻底改变,不变的只有沸腾的血和对音乐的执着了吧。当他又站在Reading Festival的舞台上,讲着20年前初次登上这个舞台的经历时,他这一路的辉煌,也由歇斯底里地欢呼着的人群见证了。
这就是Dave Grohl,世界上最酷的43岁摇滚乐手,和Reading Festival的故事。
灯光打在舞台上,Dave的轮廓泛起一圈紫,让他看起来已经不像真的了。
Dave说,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小故事。
“我生在Washington DC,Virginia外一点的一个小镇。我一开始在一个小朋克摇滚乐队里。我们在club里演出,也到处巡演,也饿肚子。It was really really fun。”
“然后某天,有个朋友问我,你听说过Nirvana那个乐队么?我说,听说过啊。”
“他说,Nirvana在找一个鼓手,他们看上你了。我说,真的?他说,是啊。”
“于是我坐着飞机去了西雅图。Nirvana那时已经有一个牛逼的鼓手Danny,他以前也在Mud Honey敲过。于是我第一天见Kurt和Krist一帮人的时候,我们一起吃了一顿烧烤。我问Danny,你最多对着多少人演出过?”
“他说,三万五个人吧。我问,老天,Mud Honey在哪做的这么大的演出?他说,那个叫Reading Festival的地方。”
台下的观众,那些正站在20多年后的Reading Festival的人群里的观众,爆发出一阵欢呼。
“于是一年后,我们录了Nevermind那张专辑,然后我们作为Nirvana也来参加这个音乐节了。当时我看了一眼我的日历,上头写着,礼拜六,Reading Festival。”
“我记得我们是下午两点左右演出的。我一辈子也没有感到那样恐惧过。我要对着三万五千人演出——这已经远超出我最最疯狂的梦想。”
“但是今天晚上,我觉得你们台下这群人,估计得有10万了。”
台下10万的人群又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Dave Grohl站在依然在台上静静地用吉他为他的故事伴奏。20年前他在Nirvana打鼓的时候留着长长的油腻头发。在现场视频和Nirvana的MV里,他总是被埋在一大摊鼓后边,head shaking到忘我的地步。他的架子鼓旁边也经常放着一个麦克——那是他为乐队和声时候用的。如今他从鼓后站到了台前,双手握着的鼓槌换成了电吉他。他头发不如以前长和油腻了,估计因为当爹了,洗澡勤了。脸上稚气也退了很多,甚至可以看见皱纹。但是他那个高鼻梁,那个小节之间抬头眺望观众的神情,那种真诚的眼神,一直没有改变。
“这么多年过去了,Reading Festival的舞台变得一年比一年高,人群的边际一年比一年远。但是现在站在舞台上,我往下看,看到的景象和20年前一模一样。”
他不经意之间加入了90年代最伟大的摇滚乐队Nirvana,不经意之间结交了人生最好的两个朋友。他们仨台上台下无时不刻不混在一起。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起用每首歌3个和弦的音乐改造美国摇滚乐坛。至今在有土鳖上仍能搜到大量的Nirvana搞笑视频,一度成为我就饭吃的娱乐食量。从他们台上台下、现场排练的各种视频里,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找到年轻乐人的激情和梦想,但这明显不适用于Nirvana。我看到的只有随性——一种只有完全不计后果才能达到的疯癫。这恰恰是让我很羡慕的一种生活,因为在这个年代,至少在我们这群“有志青年”里,“不计后果”、“不做计划”已经死了。
Dave后来解释说,在他们三人看来,Nirnava当时是莫名其妙的就火了。但是名声并没有赶走他们的随意,给他们带来一个靠谱的计划。而Nirvana的命运也跟他们的歌一样发着疯,直到在最高峰的时候轰然倒塌。Nirvana解散后,Dave销声匿迹了好几个月。鬼才知道那几个月里他干了什么,想过什么。然后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他说他要组建一个乐队。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还不想就这么放弃音乐。”——不想放弃音乐,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
他的新乐队叫Foo Fighters,一只用了很久很久才红起来的乐队——毫不夸张地说,从诞生到风靡跨了一个世纪。说来讽刺,我头一次搜Foo的MV来看的时候,头一个反应只有“我去只是Nirvana的鼓手嘛!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时光是把杀猪刀啊blablabla...”然后酸酸地感到凄凉。Foo的音乐来的远没Nirvana的惊艳,which is fine。以Nirvana的高度评判每个乐队显然太苛刻了。Foo的音乐明显更像慢热型的。起初听只觉得旋律不错,挺好听。此后听的次数越多越嗨,简直感觉Dave就抱着吉他在你耳边吼“You are pretender”。Dave擅长写歌,Foo的歌都有着很扎实的编曲。他懂得和弦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乐队的三把吉他和一把贝斯给了音乐更丰富的质感,比起Nirvana的不拘小节要精细很多。有时斧凿的痕迹也不免稍重,但是瑕不掩瑜。
在这些之上,最有感染力的还是Dave的演唱,充满灵魂与激情。他用的是很不讨巧的唱法,简而言之就是“卖力唱”。但是有些决心和感情不就是只能靠吼出来的么。他的嗓音不颓也不飘,就是个中年男人。但是看他啃话筒的样子,又觉得他战神附体了。我居然在这个中年男人的声音里找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尽管此“激情与梦想”已不再年轻,还很有点千帆过尽的沧桑感觉。
Foo Fighters就像是凤凰涅槃后灰烬里的新生,用充满希望的音乐传递着grunge band的火种(从某种角度来讲,Nirvana这名字真是很准确。当然Foo Fighters这种值得吐槽的名字就不靠谱多了= =)。在如今这个乌烟瘴气的乐坛里,grunge的领军人物居然是43岁的Uncle Dave,真是让人欣慰又唏嘘。时隔了20年,他身边的乐队成员已完全换血,歌从内容到风格也都彻底改变,不变的只有沸腾的血和对音乐的执着了吧。当他又站在Reading Festival的舞台上,讲着20年前初次登上这个舞台的经历时,他这一路的辉煌,也由歇斯底里地欢呼着的人群见证了。
这就是Dave Grohl,世界上最酷的43岁摇滚乐手,和Reading Festival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