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天,欢迎回来。

965天,欢迎回来。
观看指导:
当您准备开始看这篇所谓的乐评时,请在耳机里自动无限循环《花又开好了》专辑,并跟随顺序指导调整您的听歌速度,乐评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实事求是地说,我是S.H.E的歌迷。更准确地说,我是S.H.E的粉丝。
如果有人觉得,粉丝的乐评有什么好看的?除了夸张崇拜肯定就是溢美之词,表扬起来一定没实质没内容没节操。
行,那您就别看了,点叉出去吧。
废话这么几句就够了,现在来说说专辑。
先交代几个基本的背景。
专辑名称是《花又开好了》,与主打歌同名,用的是《SHERO》那张的套路,连歌词都同是阿信写的。10月31号预购,11月16号正式发行。专辑分为也只有预购和正式两个版本。
对S.H.E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好在她们离开了965天,回来的时候发现,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在等着她们;对S.H.E来说,这又是一个坏的时代,坏在她们离开了965天,回来的时候人们不但对她们充满期待,同样充满批判,甚至更为严苛。
客观地说,这待遇不低了。
会被评头论足,其实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你还有讨论的价值。而这价值的多寡,往往视噱头而定。
在这张专辑里,噱头还真不少。
Selina的逐渐复出与回归,三人的再次聚首,Hebe发完那么文艺的两张专辑后怎么再次融回适合组合的声音里,Ella越来越女人会不会导致她们失去特色,S.H.E又要重回女生宿舍,三人再次住在一起……就连专辑的封面都大费周折地跑到米兰去拍。报纸版面不少,观众也眼花缭乱。
这么多双眼睛在看,在看这三个女人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于是,她们交出了一张这样的作品,一张录音期比以往都长,期待度比以往都高,等待时间比以往都久的作品。
我们来看看。
《迫不及待》
第一首歌。
从歌曲顺序编排上来看,这首歌的确很适合放在第一首。从打歌顺序上来看,这首歌也确实比《花又开好了》更适合作为主打。起码在我看来。
整整50秒的前奏,像极了古装电影的片头曲。
编曲很有心机地把副歌的第一句放在开头,就是为了冲击我们这些听到她们声音后会如饥似渴企图再度循环的人。当三人的声音一起涌出来时,心脏的震撼其实远大于耳朵的直观感受。
Ella依旧沉稳的低音保证了这首歌最根本的基调。虽然快速,虽然节奏很重,但跟女生的声音拼在一起,却绝不突兀。现今时下一般的女子团体,几乎都只拥有可以唱舞曲的声线。但当舞曲的节奏被加重,声音被强调,旋律被突出时,她们的声音往往薄得一戳就破。而S.H.E在这十一年时间里被打磨出来的唱功,完全保障了这首歌可以被成功地演绎。
唯一遗憾的是,噱头更高的《花又开好了》成为了主打。也许,这是整张专辑听下来后,对我个人最大的缺憾了吧。
由于本身品味的关系,的确对电音有那么一些排斥,甚至反感。因为它违背了音乐最自然的本质,它太投机取巧了。一把电吉他和一台电脑就可以做出所有你想表达的东西,懒惰至极。
但在这首歌里,三个人在主歌部分每句末尾处的那一点点被电过的声音出奇地入耳,饱满的编曲也保证了这首歌不会变成简单的动次打次。其实电音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基本好听的旋律打底,如果旋律薄弱,过多的电音往往还会起到反效果。
她们声音改变好多,在这首歌里听起来尤为明显。副歌合唱的时候,不仔细听甚至会一下弄混谁是谁。就连听到和音时,以前非常明显的三人特点都得要好好寻找,才能发现不同。
第一首歌,很合口味。很冲击,很震撼,但绝对不腻。
《花又开好了》
第二首歌。
这首是主打。
华研对这张唱片的确有够用心。先是录音的完全保密,连工作人员都不能随便进录音室听到她们录音的实况。再接着是专辑发行前放出的36秒试听版本,干净的声音让youtube上十万人听到感动甚至落泪。最后是完整版的电子花车舞曲。
呃,这个落差,稍微有点大吧。
好在MV拍得挺有创意,减缓了不少人对电音的抱怨和吐槽。
单听这首歌的旋律,其实是可以安全给出高分的。因为以她们三个人纯粹和音的功力,还有之前那36秒的清唱试听版本煽动到那么多人的力量,如果这首歌被单纯做成接近unplugged的感觉,也许会更能触动人心。
但主打嘛,要的就是大动和大打。
所以编曲和节奏都变得都有点过分刻意了。动次打次,刻意要电音;动次打次,刻意要气氛;动次打次,刻意要拼贴;动次打次,刻意要阿信。
最后的成品变得诡异和四不像。
说电音不够彻底,说感动哭不出来,说丰富过于杂乱,说改变有点过头,说经典你去听听《Super Star》。
不是拼贴就一定好,《不想长大》贴名作能够贴得人人传唱,也是因为它够上口。如果不能流畅,硬凑其实没什么意义。要真想拼贴《献给爱丽斯》又没有违和感,我觉得同是华研出产的刘力扬的那首《拍写》还更为成功一点。
不过奇异的事情就在于,在这首歌的MV里,三个人慢慢跳着互相把身体融在一起的现代舞蹈,画面的确很丰富。边看边听的时候能减缓一点跟着电子花车的感觉。耳朵也能活得轻松一些。
阿信的词有用心,但遗憾的是三个人的好声音在这首歌里被完全埋没掉了。重点跑偏,不太能拉得回来。
其实,要一首不突兀又能传唱的主打并不困难,比如《迫不及待》。
《不说再见》
第三首歌,S.H.E三个人一起的创作。
光看见“一起”这两字,就够让所有歌迷兴奋了吧。
Selina和Ella一起写过《老婆》,Hebe和Ella一起写过《爱到疯癫》,一起写过Pop Radio的台呼,却从来没有三个人一起写过同一首歌。
直到第十三张专辑,嗯,终于圆梦了。
Hebe直白的词,根本就是在向Selina表白。
的确,我们怎么可能真切体会唱这首歌的她们想要表达的所有情感,那太复杂,太纠结,参杂着太多泪水与欢笑了。
但好在,他们用最最最最简单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没有人比S.H.E更了解S.H.E。这种很她们口气的抒情歌,从头至尾都很适合三个人的声线。就是那种不需要钢琴,不需要吉他,不需要鼓点,只要有声音就够了的音乐。简约而不简单。
主歌到副歌的音高跨度有点大,如果一个人在KTV唱的话,应该会憋死吧。好像自从Ella的声音慢慢变稳变高后,她的各种创作也开始走高音路线。《蔷蔷》和《厚脸皮》的音高就真的相差不少。
歌曲后半段的鼓点很有感觉,并没有很重,但情绪却会随之渐渐变强,再带入即将结尾的部分,慢慢收掉。似乎是最直接最符合现在市场的处理方式,可这一类的歌放到S.H.E的嘴里,都会被提升到一个高度。
对啊,你看,她们不说再见诶。
同学会上面手拉手唱这首歌的三个人,怎么能让你不想到2002年8月台南那场演唱会上手挽手唱起《魔力》的S.H.E?那个哭了的S.H.E?那个俗气地说要唱到80岁的S.H.E?
其实,只要她们的声音还在,S.H.E就真的不会跟我们说再见。
《心还是热的》
第四首歌,第二波主打。
这首歌第一次出现,是在7-11的广告里。
那个广告拍得如此温情,甚至开始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偷偷暗恋她们。不然,怎么会有一个导演如此了解S.H.E歌迷的心境。
歌词很姚若龙,走的是感动风,写的就像是她们自己的故事,夜晚静静听会流泪的歌。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歌里面的干净纯粹的和声。先用Selina的声音切入,Hebe和Ella再依次合进来,天衣无缝。甚至出片前现场的清唱,她们的选择都是这首歌。
这首歌里Hebe的声音很突出,该稳的部分很稳,高的部分是有技巧的高。不像以前的高音,在飙的时候会偶尔让你有一种替她后怕的感觉。但这次,完全不会。也许经过两张个人专辑的洗礼,Hebe的声音越发成熟,越发自信。这对一个歌者来说是件绝对的好事。更了解自己,更懂得自己,更愿意发挥自己,音乐才会更有生命力。
就像这首歌里被演绎得最值得称赞的那一句一样:攀上成熟。
还有就是不得不再次提一下的和声。虽然这首歌里的和音没有编写得很华丽,她们也没有试图去展现当年唱《好人有好抱》时,那种已经近乎完美的相融的声音。但不难听得出来,她们的功力又强大了好几分。Selina的声音圆润了许多,Hebe比以前更有韧劲,Ella稳定了太多太多。
S.H.E依旧很厉害,她们的和声永远都是现场说来就来,一个负责起key,主音定了后,另外两人会自己动合上去。不拖沓,很干脆。(PS.排除Hebe忘词和Selina想故意整Ella的时候)
其实这是组合的本质。写《SHERO》乐评的时候我就说过,一个组合要是没有好的和声,干嘛还要组合在一起?分开唱不是更有特色?你一句,我一句,合着唱一句。都这么简单,能唱KTV的人不就都能出唱片了?
所以这点,其实还蛮值得她们骄傲的。
这首歌的和声,经过她们三个人的处理,从很直白变得非常丰富。
嗯,一定要继续保持。
《亲爱的树洞》
第五首歌。
我记得之前在某个地方看到一个歌迷说,这首歌的歌词有点不知所云。
是吗?我倒觉得挺易懂的啊。
不明吧的话,去关注微博上的“说给树洞”吧
其实这首歌的确不太像是S.H.E的风格。不管是歌名,歌词,旋律,甚至是一字一句轻轻往上跳的唱法,都似乎更适合田馥甄的个人专辑,而非S.H.E的路线。
但毕竟S.H.E已经不是10年前跳唱着《美丽新世界》的少女了。她们长大了,她们成熟了,即使依然疯疯癫癫,依然爱笑爱闹爱搞怪,却真的不再是小女孩般的胡闹了。
她们的声音也应该要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编曲很干净,最开始只有吉他的声音,这是我最喜欢的感觉。
其实没有太多组合能撑得住这么直接的音乐编排,组合的力量在于人多,所以花招也多,甚至往往花招还会大过实质。舞蹈,服装,造型,某个人的绯闻,画面好不好看,腿够不够长,脸够不够帅,这都是组合一起出现时大家会叽叽喳喳的话题。
至于音乐嘛,排在很后面很后面了。
S.H.E的幸运,在于她们的音乐从来都没有被人忽视。就算口水,就算芭乐,人们都是听过的,并且还有不少被传唱。
这就已经比一般组合成功太多了。
这首歌听起来,不太像是能被传唱的歌,但却一定是我能记住很久很久的歌。
因为她们在没有舞蹈没有造型没有绯闻没有袒胸露乳的情况下,能hold住一首口气需要不重不轻,节奏需要不紧不慢,感情需要不浓不淡的歌曲,实属不易。
亲爱的树洞,你听到了吗?S.H.E在唱歌给你听呢。
《还我》
第六首歌。
帮我下载歌曲的同学告诉我,这首歌是她目前的最爱。
它被用来做为电影《花漾》的片尾曲,乍一听并不属于朗朗上口的路线,但却是这张专辑中为数不多的描写爱情的歌曲。
而且,是失去的某种凄美爱情。
间奏的气氛很够,情绪渲染得很到位,人会被瞬间拉到底谷,瞬间情绪下降。的确可以被用来修饰一部浓墨重彩的电影。
在组合里,一般唱进入副歌第一句的那个人,是要负责定调的。她的声音一定要够稳,够有力。这首歌的副歌第一句交给了Selina,用的不是她以前擅长的甜腻腻的高音,而是越发稳健的中音部分。
用Ella一向沉稳的声音收尾,其实会有一种当年听FM S.H.E时听到熬夜DJ的感觉。温暖,又能得到安慰;可要是伤心,却也很彻底。Ella的声音是女生里独有的,虽然她的妆变浓了,头发变长了,开始穿裙子了,但声音却永远不会从陈嘉桦变成美奇解接。
而在这首歌里,要的就是陈嘉桦。最后的那一句,完全Ella声音的演绎让我有种九年前听到《远方》时的感动:风沙星辰,永远相伴。
只不过,九年前的爱情是充满希望的,而现在的这个,你只希望对方把自己还给我。
很单纯地希望上映后的电影能够让我觉得这首歌不被浪费。
《明天的自己》
第七首歌。
坦白说,这是我第一遍全曲循环下来后,最喜欢的歌,没有之一。
这张专辑大家都想了太久太久,太多的情绪被放在等待里,放在期待里,放在迫不及待里。
所以当我插上耳机的时候,手都在抖。
听到前面几首歌,我都还只是沉浸在还能够听到她们声音的喜悦与感动中,根本没有很认真地去琢磨那些歌曲。可偏偏是听到这首偏轻快的歌曲,眼泪居然瞬间就不自觉地掉了下来。
这首歌的气氛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好到我每次听的时候都会陷入一种从心底散发出来的温暖中,连周围的月光都变暖了,更别说明天即将见到的太阳了。
当你失落的时候,当你痛苦的时候,当你彷徨的时候,当你委屈的时候,当你迷茫的时候,当你失去方向,当你困在原地,当你沮丧想放弃,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走出,去听听这首《明天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首歌太有太有安慰作用了。
每每听到,我都会想象到一幅画面。
想象她们三个人坐在可旋转的高脚椅上,后面打来的光让我们看不清她们的五官,但没有关系,因为她们正拿着麦克风轻轻哼唱着这首歌。偶尔喝口水,偶尔看向我们,偶尔相视边唱边笑,偶尔牵牵彼此的手,偶尔闭眼陶醉。
她们的口气,就是在给我们讲故事。你三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在给你讲一个人生的故事。她们告诉你,不要怕,往前走就好;不要怕,相信自己就好;不要怕,明天的自己,会越来越好。
这画面太美了。美到眼泪就这么随着她们的声音落下。
其实,在我们这个繁复的杂乱年代,真的只需要这样一首简单温暖的歌,有关生命的歌,就够了。
《那时候的树》
第八首歌。
专辑循环到这儿,快进入尾声了。
真的听到了青峰的词曲,很青峰的歌。
开头充斥到整个耳朵的提琴声,会让你一下子想到,对,没错,这就是青峰要烘托出的感觉。
主题很绿色,很环保,她们的声音也很环保。
正如青峰本人所说,他编的和声通常都会很难唱。所以在这首歌里,S.H.E三个人也被物尽其用,每个人被分配到要演绎的声音角色真的都很饱满,很充足,没有一丁点浪费。
先是独句,然后穿插,进入副歌后开始一人一句交叠,尾段开始了紧凑得仿佛问答似的交流,末尾的和音又玩去了不少的花样,单一句“走得更远”就已经来来去去百转千回。
嗯,这么复杂的唱法,的确在S.H.E以前的歌中没有那么常被运用到,但在这张专辑里,除去这首,还有太多类似的地方有着类似的特点。
所以,其实对于她们来说,成熟了的标志,就是变得更为游刃有余了吧。不仅仅对于声音,还有生命。
其实怎样的S.H.E都是S.H.E,简单的复杂的,单纯的成熟的,直接的迂回的,都是她们。正如这首歌里说的一样:
我们不能砍掉回忆,再说重来。
《像女孩的女人》
倒数第二首歌。
听到歌名的时候,以为又是一首《如果你是女孩》,所以默默在心里祈祷,妈妈咪呀,千万不要。
听完以后,心突然就安定了。果然,华研也很明白,再让S.H.E去扮嫩,去高唱《可爱万岁》,其实真没有太多的意义了。保持年轻是好事,但自然一点,脱掉刻意雕刻的外套,给人的观感会更流畅,甚至会不知不觉。
前面提到了太多次气氛,在这里也还是一样。对,就是气氛。
这首歌的气氛比我预想得好很多,从头到尾被充分运用了的提琴衬托出的是一种莫名的气质,很舒服,不突兀。
这首歌的合唱部分做得最优秀,三个人没有被拆开,所以副歌部分力道很足,有种吃饱了好上路的感觉。
难得的是Hebe居然先唱了全曲的第一句,这种分配其实并不多见。“在云端”那三个字被她唱得又像Selina又像Ella,让我愣了一下,却多了一些跟看她们照片时相似的感觉。
原来,你们不只像女孩,也更像彼此啊。
《后来后来》
最后一首。
这首歌很适合被拿来做Ending。
钢琴声很干净,开头和结尾用到完全一样的和弦,不需要别的点缀,三个人的声线诠释这种情感丰富的歌曲显得绰绰有余。
歌曲存在的主线,就又仿佛是三个人友情般的叙述,彼此护航,逆风破浪,泛红眼眶。
连歌词都越来越煽情,但却是对以前和未来很好的承上启下。
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跟《老婆》一样,每当唱到这种描述三人感情的歌曲时,曲调和字言都已经不再重要,只用听的,好感情早就显露无疑。
起承转合得很舒服,很顺耳。其实,让一首歌听起来很顺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保持的是无暇的默契。
而默契其实是演唱时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合作的歌手。十一年的合作,成就出的默契早已无人匹敌。能说的只是,找不到第二组艺人,比S.H.E更适合演唱这首歌。
这首关于以前,关于未来,关于曾经,关于过后,关于S.H.E自己的歌。
你们要永远,有后来后来。
[结语]
新专辑说完了,现在是凌晨3点24分。
有好有坏,有满意有批判,有欣赏有吐槽。
其实这才是对的状态,不只是对音乐,还有对我们自己的人生。
S.H.E改变了很多,S.H.E也在保留着很多。
但最难能可贵的,并不是她们留下了什么,而是她们选择了去放弃什么。那些曾经的痛苦过去后,她们的选择,是勇敢面对,是再踏上征途。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一张等待太久的作品终于再次出现。虽然不算完美,但绝对上乘,上乘。
这只证明了一点,只要她们选择继续出现,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期待。
也许,这张专辑过后要再听到她们的作品要等得更久更久;也许,以后再也没有S.H.E的新歌可以听;也许,她们真的已经进入人生下一个旅程;也许,他们还会再唱下去。但无论以后怎么改变,S.H.E带给所有人的,都是一颗可以种下温暖的种子。
留在你的心里,开花结果。
就像这张专辑预购的赠品,她们送给歌迷的,是一包向日葵的种子。
比起送照片,送衣服,送各种周边,向日葵种子真是一个太不明智的选择。
它对销量,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丁点的帮助。但它对希望,帮助可大了。
照片上的人会老去,衣服也绝对有被穿烂穿旧最后被丢掉的那天,但当你种下那颗向日葵种子,呵护着它慢慢成长,呵护着它茁壮向阳,等到一切完整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被完整的,其实是自己。
而在这个无助的世界,其实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份简单的希望。
谢谢她们愿意回来,谢谢她们给予了我们种子和希望,谢谢她们没有食言,谢谢她们唱着不说再见和一辈子都要有后来后来。
S.H.E,965天等待后,欢迎回来。
观看指导:
当您准备开始看这篇所谓的乐评时,请在耳机里自动无限循环《花又开好了》专辑,并跟随顺序指导调整您的听歌速度,乐评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实事求是地说,我是S.H.E的歌迷。更准确地说,我是S.H.E的粉丝。
如果有人觉得,粉丝的乐评有什么好看的?除了夸张崇拜肯定就是溢美之词,表扬起来一定没实质没内容没节操。
行,那您就别看了,点叉出去吧。
废话这么几句就够了,现在来说说专辑。
先交代几个基本的背景。
专辑名称是《花又开好了》,与主打歌同名,用的是《SHERO》那张的套路,连歌词都同是阿信写的。10月31号预购,11月16号正式发行。专辑分为也只有预购和正式两个版本。
对S.H.E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好在她们离开了965天,回来的时候发现,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在等着她们;对S.H.E来说,这又是一个坏的时代,坏在她们离开了965天,回来的时候人们不但对她们充满期待,同样充满批判,甚至更为严苛。
客观地说,这待遇不低了。
会被评头论足,其实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你还有讨论的价值。而这价值的多寡,往往视噱头而定。
在这张专辑里,噱头还真不少。
Selina的逐渐复出与回归,三人的再次聚首,Hebe发完那么文艺的两张专辑后怎么再次融回适合组合的声音里,Ella越来越女人会不会导致她们失去特色,S.H.E又要重回女生宿舍,三人再次住在一起……就连专辑的封面都大费周折地跑到米兰去拍。报纸版面不少,观众也眼花缭乱。
这么多双眼睛在看,在看这三个女人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于是,她们交出了一张这样的作品,一张录音期比以往都长,期待度比以往都高,等待时间比以往都久的作品。
我们来看看。
《迫不及待》
第一首歌。
从歌曲顺序编排上来看,这首歌的确很适合放在第一首。从打歌顺序上来看,这首歌也确实比《花又开好了》更适合作为主打。起码在我看来。
整整50秒的前奏,像极了古装电影的片头曲。
编曲很有心机地把副歌的第一句放在开头,就是为了冲击我们这些听到她们声音后会如饥似渴企图再度循环的人。当三人的声音一起涌出来时,心脏的震撼其实远大于耳朵的直观感受。
Ella依旧沉稳的低音保证了这首歌最根本的基调。虽然快速,虽然节奏很重,但跟女生的声音拼在一起,却绝不突兀。现今时下一般的女子团体,几乎都只拥有可以唱舞曲的声线。但当舞曲的节奏被加重,声音被强调,旋律被突出时,她们的声音往往薄得一戳就破。而S.H.E在这十一年时间里被打磨出来的唱功,完全保障了这首歌可以被成功地演绎。
唯一遗憾的是,噱头更高的《花又开好了》成为了主打。也许,这是整张专辑听下来后,对我个人最大的缺憾了吧。
由于本身品味的关系,的确对电音有那么一些排斥,甚至反感。因为它违背了音乐最自然的本质,它太投机取巧了。一把电吉他和一台电脑就可以做出所有你想表达的东西,懒惰至极。
但在这首歌里,三个人在主歌部分每句末尾处的那一点点被电过的声音出奇地入耳,饱满的编曲也保证了这首歌不会变成简单的动次打次。其实电音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基本好听的旋律打底,如果旋律薄弱,过多的电音往往还会起到反效果。
她们声音改变好多,在这首歌里听起来尤为明显。副歌合唱的时候,不仔细听甚至会一下弄混谁是谁。就连听到和音时,以前非常明显的三人特点都得要好好寻找,才能发现不同。
第一首歌,很合口味。很冲击,很震撼,但绝对不腻。
《花又开好了》
第二首歌。
这首是主打。
华研对这张唱片的确有够用心。先是录音的完全保密,连工作人员都不能随便进录音室听到她们录音的实况。再接着是专辑发行前放出的36秒试听版本,干净的声音让youtube上十万人听到感动甚至落泪。最后是完整版的电子花车舞曲。
呃,这个落差,稍微有点大吧。
好在MV拍得挺有创意,减缓了不少人对电音的抱怨和吐槽。
单听这首歌的旋律,其实是可以安全给出高分的。因为以她们三个人纯粹和音的功力,还有之前那36秒的清唱试听版本煽动到那么多人的力量,如果这首歌被单纯做成接近unplugged的感觉,也许会更能触动人心。
但主打嘛,要的就是大动和大打。
所以编曲和节奏都变得都有点过分刻意了。动次打次,刻意要电音;动次打次,刻意要气氛;动次打次,刻意要拼贴;动次打次,刻意要阿信。
最后的成品变得诡异和四不像。
说电音不够彻底,说感动哭不出来,说丰富过于杂乱,说改变有点过头,说经典你去听听《Super Star》。
不是拼贴就一定好,《不想长大》贴名作能够贴得人人传唱,也是因为它够上口。如果不能流畅,硬凑其实没什么意义。要真想拼贴《献给爱丽斯》又没有违和感,我觉得同是华研出产的刘力扬的那首《拍写》还更为成功一点。
不过奇异的事情就在于,在这首歌的MV里,三个人慢慢跳着互相把身体融在一起的现代舞蹈,画面的确很丰富。边看边听的时候能减缓一点跟着电子花车的感觉。耳朵也能活得轻松一些。
阿信的词有用心,但遗憾的是三个人的好声音在这首歌里被完全埋没掉了。重点跑偏,不太能拉得回来。
其实,要一首不突兀又能传唱的主打并不困难,比如《迫不及待》。
《不说再见》
第三首歌,S.H.E三个人一起的创作。
光看见“一起”这两字,就够让所有歌迷兴奋了吧。
Selina和Ella一起写过《老婆》,Hebe和Ella一起写过《爱到疯癫》,一起写过Pop Radio的台呼,却从来没有三个人一起写过同一首歌。
直到第十三张专辑,嗯,终于圆梦了。
Hebe直白的词,根本就是在向Selina表白。
的确,我们怎么可能真切体会唱这首歌的她们想要表达的所有情感,那太复杂,太纠结,参杂着太多泪水与欢笑了。
但好在,他们用最最最最简单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没有人比S.H.E更了解S.H.E。这种很她们口气的抒情歌,从头至尾都很适合三个人的声线。就是那种不需要钢琴,不需要吉他,不需要鼓点,只要有声音就够了的音乐。简约而不简单。
主歌到副歌的音高跨度有点大,如果一个人在KTV唱的话,应该会憋死吧。好像自从Ella的声音慢慢变稳变高后,她的各种创作也开始走高音路线。《蔷蔷》和《厚脸皮》的音高就真的相差不少。
歌曲后半段的鼓点很有感觉,并没有很重,但情绪却会随之渐渐变强,再带入即将结尾的部分,慢慢收掉。似乎是最直接最符合现在市场的处理方式,可这一类的歌放到S.H.E的嘴里,都会被提升到一个高度。
对啊,你看,她们不说再见诶。
同学会上面手拉手唱这首歌的三个人,怎么能让你不想到2002年8月台南那场演唱会上手挽手唱起《魔力》的S.H.E?那个哭了的S.H.E?那个俗气地说要唱到80岁的S.H.E?
其实,只要她们的声音还在,S.H.E就真的不会跟我们说再见。
《心还是热的》
第四首歌,第二波主打。
这首歌第一次出现,是在7-11的广告里。
那个广告拍得如此温情,甚至开始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偷偷暗恋她们。不然,怎么会有一个导演如此了解S.H.E歌迷的心境。
歌词很姚若龙,走的是感动风,写的就像是她们自己的故事,夜晚静静听会流泪的歌。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歌里面的干净纯粹的和声。先用Selina的声音切入,Hebe和Ella再依次合进来,天衣无缝。甚至出片前现场的清唱,她们的选择都是这首歌。
这首歌里Hebe的声音很突出,该稳的部分很稳,高的部分是有技巧的高。不像以前的高音,在飙的时候会偶尔让你有一种替她后怕的感觉。但这次,完全不会。也许经过两张个人专辑的洗礼,Hebe的声音越发成熟,越发自信。这对一个歌者来说是件绝对的好事。更了解自己,更懂得自己,更愿意发挥自己,音乐才会更有生命力。
就像这首歌里被演绎得最值得称赞的那一句一样:攀上成熟。
还有就是不得不再次提一下的和声。虽然这首歌里的和音没有编写得很华丽,她们也没有试图去展现当年唱《好人有好抱》时,那种已经近乎完美的相融的声音。但不难听得出来,她们的功力又强大了好几分。Selina的声音圆润了许多,Hebe比以前更有韧劲,Ella稳定了太多太多。
S.H.E依旧很厉害,她们的和声永远都是现场说来就来,一个负责起key,主音定了后,另外两人会自己动合上去。不拖沓,很干脆。(PS.排除Hebe忘词和Selina想故意整Ella的时候)
其实这是组合的本质。写《SHERO》乐评的时候我就说过,一个组合要是没有好的和声,干嘛还要组合在一起?分开唱不是更有特色?你一句,我一句,合着唱一句。都这么简单,能唱KTV的人不就都能出唱片了?
所以这点,其实还蛮值得她们骄傲的。
这首歌的和声,经过她们三个人的处理,从很直白变得非常丰富。
嗯,一定要继续保持。
《亲爱的树洞》
第五首歌。
我记得之前在某个地方看到一个歌迷说,这首歌的歌词有点不知所云。
是吗?我倒觉得挺易懂的啊。
不明吧的话,去关注微博上的“说给树洞”吧
其实这首歌的确不太像是S.H.E的风格。不管是歌名,歌词,旋律,甚至是一字一句轻轻往上跳的唱法,都似乎更适合田馥甄的个人专辑,而非S.H.E的路线。
但毕竟S.H.E已经不是10年前跳唱着《美丽新世界》的少女了。她们长大了,她们成熟了,即使依然疯疯癫癫,依然爱笑爱闹爱搞怪,却真的不再是小女孩般的胡闹了。
她们的声音也应该要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编曲很干净,最开始只有吉他的声音,这是我最喜欢的感觉。
其实没有太多组合能撑得住这么直接的音乐编排,组合的力量在于人多,所以花招也多,甚至往往花招还会大过实质。舞蹈,服装,造型,某个人的绯闻,画面好不好看,腿够不够长,脸够不够帅,这都是组合一起出现时大家会叽叽喳喳的话题。
至于音乐嘛,排在很后面很后面了。
S.H.E的幸运,在于她们的音乐从来都没有被人忽视。就算口水,就算芭乐,人们都是听过的,并且还有不少被传唱。
这就已经比一般组合成功太多了。
这首歌听起来,不太像是能被传唱的歌,但却一定是我能记住很久很久的歌。
因为她们在没有舞蹈没有造型没有绯闻没有袒胸露乳的情况下,能hold住一首口气需要不重不轻,节奏需要不紧不慢,感情需要不浓不淡的歌曲,实属不易。
亲爱的树洞,你听到了吗?S.H.E在唱歌给你听呢。
《还我》
第六首歌。
帮我下载歌曲的同学告诉我,这首歌是她目前的最爱。
它被用来做为电影《花漾》的片尾曲,乍一听并不属于朗朗上口的路线,但却是这张专辑中为数不多的描写爱情的歌曲。
而且,是失去的某种凄美爱情。
间奏的气氛很够,情绪渲染得很到位,人会被瞬间拉到底谷,瞬间情绪下降。的确可以被用来修饰一部浓墨重彩的电影。
在组合里,一般唱进入副歌第一句的那个人,是要负责定调的。她的声音一定要够稳,够有力。这首歌的副歌第一句交给了Selina,用的不是她以前擅长的甜腻腻的高音,而是越发稳健的中音部分。
用Ella一向沉稳的声音收尾,其实会有一种当年听FM S.H.E时听到熬夜DJ的感觉。温暖,又能得到安慰;可要是伤心,却也很彻底。Ella的声音是女生里独有的,虽然她的妆变浓了,头发变长了,开始穿裙子了,但声音却永远不会从陈嘉桦变成美奇解接。
而在这首歌里,要的就是陈嘉桦。最后的那一句,完全Ella声音的演绎让我有种九年前听到《远方》时的感动:风沙星辰,永远相伴。
只不过,九年前的爱情是充满希望的,而现在的这个,你只希望对方把自己还给我。
很单纯地希望上映后的电影能够让我觉得这首歌不被浪费。
《明天的自己》
第七首歌。
坦白说,这是我第一遍全曲循环下来后,最喜欢的歌,没有之一。
这张专辑大家都想了太久太久,太多的情绪被放在等待里,放在期待里,放在迫不及待里。
所以当我插上耳机的时候,手都在抖。
听到前面几首歌,我都还只是沉浸在还能够听到她们声音的喜悦与感动中,根本没有很认真地去琢磨那些歌曲。可偏偏是听到这首偏轻快的歌曲,眼泪居然瞬间就不自觉地掉了下来。
这首歌的气氛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好到我每次听的时候都会陷入一种从心底散发出来的温暖中,连周围的月光都变暖了,更别说明天即将见到的太阳了。
当你失落的时候,当你痛苦的时候,当你彷徨的时候,当你委屈的时候,当你迷茫的时候,当你失去方向,当你困在原地,当你沮丧想放弃,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走出,去听听这首《明天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首歌太有太有安慰作用了。
每每听到,我都会想象到一幅画面。
想象她们三个人坐在可旋转的高脚椅上,后面打来的光让我们看不清她们的五官,但没有关系,因为她们正拿着麦克风轻轻哼唱着这首歌。偶尔喝口水,偶尔看向我们,偶尔相视边唱边笑,偶尔牵牵彼此的手,偶尔闭眼陶醉。
她们的口气,就是在给我们讲故事。你三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在给你讲一个人生的故事。她们告诉你,不要怕,往前走就好;不要怕,相信自己就好;不要怕,明天的自己,会越来越好。
这画面太美了。美到眼泪就这么随着她们的声音落下。
其实,在我们这个繁复的杂乱年代,真的只需要这样一首简单温暖的歌,有关生命的歌,就够了。
《那时候的树》
第八首歌。
专辑循环到这儿,快进入尾声了。
真的听到了青峰的词曲,很青峰的歌。
开头充斥到整个耳朵的提琴声,会让你一下子想到,对,没错,这就是青峰要烘托出的感觉。
主题很绿色,很环保,她们的声音也很环保。
正如青峰本人所说,他编的和声通常都会很难唱。所以在这首歌里,S.H.E三个人也被物尽其用,每个人被分配到要演绎的声音角色真的都很饱满,很充足,没有一丁点浪费。
先是独句,然后穿插,进入副歌后开始一人一句交叠,尾段开始了紧凑得仿佛问答似的交流,末尾的和音又玩去了不少的花样,单一句“走得更远”就已经来来去去百转千回。
嗯,这么复杂的唱法,的确在S.H.E以前的歌中没有那么常被运用到,但在这张专辑里,除去这首,还有太多类似的地方有着类似的特点。
所以,其实对于她们来说,成熟了的标志,就是变得更为游刃有余了吧。不仅仅对于声音,还有生命。
其实怎样的S.H.E都是S.H.E,简单的复杂的,单纯的成熟的,直接的迂回的,都是她们。正如这首歌里说的一样:
我们不能砍掉回忆,再说重来。
《像女孩的女人》
倒数第二首歌。
听到歌名的时候,以为又是一首《如果你是女孩》,所以默默在心里祈祷,妈妈咪呀,千万不要。
听完以后,心突然就安定了。果然,华研也很明白,再让S.H.E去扮嫩,去高唱《可爱万岁》,其实真没有太多的意义了。保持年轻是好事,但自然一点,脱掉刻意雕刻的外套,给人的观感会更流畅,甚至会不知不觉。
前面提到了太多次气氛,在这里也还是一样。对,就是气氛。
这首歌的气氛比我预想得好很多,从头到尾被充分运用了的提琴衬托出的是一种莫名的气质,很舒服,不突兀。
这首歌的合唱部分做得最优秀,三个人没有被拆开,所以副歌部分力道很足,有种吃饱了好上路的感觉。
难得的是Hebe居然先唱了全曲的第一句,这种分配其实并不多见。“在云端”那三个字被她唱得又像Selina又像Ella,让我愣了一下,却多了一些跟看她们照片时相似的感觉。
原来,你们不只像女孩,也更像彼此啊。
《后来后来》
最后一首。
这首歌很适合被拿来做Ending。
钢琴声很干净,开头和结尾用到完全一样的和弦,不需要别的点缀,三个人的声线诠释这种情感丰富的歌曲显得绰绰有余。
歌曲存在的主线,就又仿佛是三个人友情般的叙述,彼此护航,逆风破浪,泛红眼眶。
连歌词都越来越煽情,但却是对以前和未来很好的承上启下。
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跟《老婆》一样,每当唱到这种描述三人感情的歌曲时,曲调和字言都已经不再重要,只用听的,好感情早就显露无疑。
起承转合得很舒服,很顺耳。其实,让一首歌听起来很顺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保持的是无暇的默契。
而默契其实是演唱时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合作的歌手。十一年的合作,成就出的默契早已无人匹敌。能说的只是,找不到第二组艺人,比S.H.E更适合演唱这首歌。
这首关于以前,关于未来,关于曾经,关于过后,关于S.H.E自己的歌。
你们要永远,有后来后来。
[结语]
新专辑说完了,现在是凌晨3点24分。
有好有坏,有满意有批判,有欣赏有吐槽。
其实这才是对的状态,不只是对音乐,还有对我们自己的人生。
S.H.E改变了很多,S.H.E也在保留着很多。
但最难能可贵的,并不是她们留下了什么,而是她们选择了去放弃什么。那些曾经的痛苦过去后,她们的选择,是勇敢面对,是再踏上征途。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一张等待太久的作品终于再次出现。虽然不算完美,但绝对上乘,上乘。
这只证明了一点,只要她们选择继续出现,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期待。
也许,这张专辑过后要再听到她们的作品要等得更久更久;也许,以后再也没有S.H.E的新歌可以听;也许,她们真的已经进入人生下一个旅程;也许,他们还会再唱下去。但无论以后怎么改变,S.H.E带给所有人的,都是一颗可以种下温暖的种子。
留在你的心里,开花结果。
就像这张专辑预购的赠品,她们送给歌迷的,是一包向日葵的种子。
比起送照片,送衣服,送各种周边,向日葵种子真是一个太不明智的选择。
它对销量,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丁点的帮助。但它对希望,帮助可大了。
照片上的人会老去,衣服也绝对有被穿烂穿旧最后被丢掉的那天,但当你种下那颗向日葵种子,呵护着它慢慢成长,呵护着它茁壮向阳,等到一切完整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被完整的,其实是自己。
而在这个无助的世界,其实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份简单的希望。
谢谢她们愿意回来,谢谢她们给予了我们种子和希望,谢谢她们没有食言,谢谢她们唱着不说再见和一辈子都要有后来后来。
S.H.E,965天等待后,欢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