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夏末,悲伤的后摇微电影
关注时过夏末很偶然,豆瓣友邻推荐了他们当时还未发行的新专辑,先吸引我的是乐队名字和专辑名字,听着有点文艺又有点不明所以。不得不说专辑名字起的真的是太抓人眼球了,仿佛只看名字你已经预见到里面有丰满的故事等待向你展现。
由于知道的晚了点没赶上预售,但bandcamp网站已经放出这张新唱片的全部试听,于是第一时间先听为快。新专辑延续了之前EP中浓浓的古典+悲伤基调,并加入了古装剧中常会听到的笛声。在后摇中加入中国风的元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花澪》和《雪穗》中的笛音却能把中国风的古典伤感氛围演绎到极致,配合同样画风又饱含深意的封面,实在太容易让人入戏。听的时候脑海之中一直没停下来由封面跟随旋律幻想开来的剧情。一段不到10分钟的音乐里,从平静的开场,到凛冽的高潮,最后重归于平静,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悲伤的情绪中蔓延。
从09年开始,听过的后摇也有几百张了,时过夏末不是给我震撼最大的乐队,但是却有循序渐进的杀伤力。听他们的专辑就像是看一场结局注定悲剧的电影,巨大的温柔和悲伤缓缓地入侵,袭击,湮没,听的心跳好像都放慢了,有无法言说的难过,却连抗议都无力表达。故事没有我的参演,却好像经历了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最后一个音符停止时,也耗尽了全部的力气。
时过夏末的优秀就在于,能把那么多的情感倾注在一段几分钟的旋律里传达给听的人,就像声音的微电影,剧情任由听的人凭想象填满,每个人都是编剧,而他们是狡猾的不动声色的导演,在幕后操纵这一切,静望听众的喜怒哀乐。
封面的插画同样戳中我的点,插画师的解读是:我以丑陋的模样示世人,唯独为你展现绝美的容颜。我喜欢美的封面,可这张封面跟专辑一样,除了美,还有更衬托美却无法忽略的悲伤。
听歌是一种很私人也很情绪化的行为,你不可能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别人,甚至大多时候连自己都无法完全表达出来。因此,很多时候听到喜欢的声音,心被填充的满满的却不知道怎么写出来,这个时候连语言显得太过寡淡。可是任何美好的东西都值得被大肆宣扬,所以我会跟所有人推荐这个国内年轻但却优秀的后摇乐队,他们有一个拗口却文艺的名字,叫时过夏末。他们的第一张全长新专辑,《最后我们会了个面,然后就离开了》,已经排在了我的年度最佳后摇专辑列表中。
由于知道的晚了点没赶上预售,但bandcamp网站已经放出这张新唱片的全部试听,于是第一时间先听为快。新专辑延续了之前EP中浓浓的古典+悲伤基调,并加入了古装剧中常会听到的笛声。在后摇中加入中国风的元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花澪》和《雪穗》中的笛音却能把中国风的古典伤感氛围演绎到极致,配合同样画风又饱含深意的封面,实在太容易让人入戏。听的时候脑海之中一直没停下来由封面跟随旋律幻想开来的剧情。一段不到10分钟的音乐里,从平静的开场,到凛冽的高潮,最后重归于平静,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悲伤的情绪中蔓延。
从09年开始,听过的后摇也有几百张了,时过夏末不是给我震撼最大的乐队,但是却有循序渐进的杀伤力。听他们的专辑就像是看一场结局注定悲剧的电影,巨大的温柔和悲伤缓缓地入侵,袭击,湮没,听的心跳好像都放慢了,有无法言说的难过,却连抗议都无力表达。故事没有我的参演,却好像经历了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最后一个音符停止时,也耗尽了全部的力气。
时过夏末的优秀就在于,能把那么多的情感倾注在一段几分钟的旋律里传达给听的人,就像声音的微电影,剧情任由听的人凭想象填满,每个人都是编剧,而他们是狡猾的不动声色的导演,在幕后操纵这一切,静望听众的喜怒哀乐。
封面的插画同样戳中我的点,插画师的解读是:我以丑陋的模样示世人,唯独为你展现绝美的容颜。我喜欢美的封面,可这张封面跟专辑一样,除了美,还有更衬托美却无法忽略的悲伤。
听歌是一种很私人也很情绪化的行为,你不可能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别人,甚至大多时候连自己都无法完全表达出来。因此,很多时候听到喜欢的声音,心被填充的满满的却不知道怎么写出来,这个时候连语言显得太过寡淡。可是任何美好的东西都值得被大肆宣扬,所以我会跟所有人推荐这个国内年轻但却优秀的后摇乐队,他们有一个拗口却文艺的名字,叫时过夏末。他们的第一张全长新专辑,《最后我们会了个面,然后就离开了》,已经排在了我的年度最佳后摇专辑列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