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se:总算学会飞

年初,精致得像一场阴谋的《Born To Die》成功把Lana Del Rey以一种近乎病态的完美姿态推向大众。在经历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后,当争议与流言都慢慢沉淀下来,改版EP《Paradise》则巧妙地选取了这个节骨眼,趁大众对其的好奇还未降温时,进一步展示了Del Rey更多的可塑性与可能性。
在抛弃了《Born To Die》中过于执拗于在流行与独立之间找到中和点,以致专辑的整体氛围过于趋同的弊病后,《Paradise》中更明显地突出了Del Rey对其作品更大的自主性与良好的控制力。贯彻专辑的还是浓烈的Baroque和Sadcore元素,Del Rey并没有放弃对复古氛围的营造,力在进一步将其私人化与特质化。而对弦乐与戏剧风格点到为止的运用,则巧妙地避免专辑过于矫造刻意。尤其是翻唱Bobby Vinton名作的《Blue Velvet》,编曲上对细节处理的把握甚是出色,使作品流露出一股很自然的复古触感。《Body Electric》等曲目则承接了《Diet Mountain Dew》类型作品的衣钵,采用了Hip-Hop和Hard Beat为主的架构,在更为风格化的处理下,少了向流行乐靠拢的刻意,使专辑跳脱出过于沉闷的怪圈。Del Rey的Vocal表现亦有所进步,演唱上减少了令人不适的刻意,《Cola》中一段惊艳的海豚音更是可圈可点。
当然,《Paradise》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向大众展示Del Rey的音乐才华,因为在旋律与歌词都出色得近乎完美的《Video Game》后,应该很少人会质疑Del Rey的实力。《Paradise》直指的是将Del Rey前期过于华丽浮躁的形象,以更为务实的手段变得有血有肉,打下更为良好的大众基础。《Born To Die》中无论这个白富美如何宣扬至死不渝的爱情,她传达给大众更多的还是悲观绝望的爱情观。不管她多想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优雅摸样,她的女神形象都会在她爱的男人面前化成“Don't make me cry/Don't make me sad”的卑微。《Paradise》中Del Rey变得更为独立与自信,诸如“My pussy tastes like Pepsi Cola”这样的句子更是增强了其形象的攻击性与自主性。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Born To Die》中那个一厢情愿把自己禁锢起来的装逼富家女,总算学会飞起来,摆正了她美国梦女神的臆想航道。
曾在评论《Born To Die》时说过“对Lana Del Rey认真你就输了”,现在回想不禁要对自己对她的轻视而嗤笑。她一认真,恐怕赢的还是她。
在抛弃了《Born To Die》中过于执拗于在流行与独立之间找到中和点,以致专辑的整体氛围过于趋同的弊病后,《Paradise》中更明显地突出了Del Rey对其作品更大的自主性与良好的控制力。贯彻专辑的还是浓烈的Baroque和Sadcore元素,Del Rey并没有放弃对复古氛围的营造,力在进一步将其私人化与特质化。而对弦乐与戏剧风格点到为止的运用,则巧妙地避免专辑过于矫造刻意。尤其是翻唱Bobby Vinton名作的《Blue Velvet》,编曲上对细节处理的把握甚是出色,使作品流露出一股很自然的复古触感。《Body Electric》等曲目则承接了《Diet Mountain Dew》类型作品的衣钵,采用了Hip-Hop和Hard Beat为主的架构,在更为风格化的处理下,少了向流行乐靠拢的刻意,使专辑跳脱出过于沉闷的怪圈。Del Rey的Vocal表现亦有所进步,演唱上减少了令人不适的刻意,《Cola》中一段惊艳的海豚音更是可圈可点。
当然,《Paradise》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向大众展示Del Rey的音乐才华,因为在旋律与歌词都出色得近乎完美的《Video Game》后,应该很少人会质疑Del Rey的实力。《Paradise》直指的是将Del Rey前期过于华丽浮躁的形象,以更为务实的手段变得有血有肉,打下更为良好的大众基础。《Born To Die》中无论这个白富美如何宣扬至死不渝的爱情,她传达给大众更多的还是悲观绝望的爱情观。不管她多想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优雅摸样,她的女神形象都会在她爱的男人面前化成“Don't make me cry/Don't make me sad”的卑微。《Paradise》中Del Rey变得更为独立与自信,诸如“My pussy tastes like Pepsi Cola”这样的句子更是增强了其形象的攻击性与自主性。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Born To Die》中那个一厢情愿把自己禁锢起来的装逼富家女,总算学会飞起来,摆正了她美国梦女神的臆想航道。
曾在评论《Born To Die》时说过“对Lana Del Rey认真你就输了”,现在回想不禁要对自己对她的轻视而嗤笑。她一认真,恐怕赢的还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