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乐评

只是几个关键词的解析。
关键词一:听众
EH的听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kpop idol粉丝。
此类听众普遍年纪偏小,由于对偶吧欧尼澎湃汹涌的爱燃烧了他们大部分听歌时间,所以他们所听的音乐类型较为局限,得知EH的渠道也较为单一:一般都是从偶吧欧尼的推特/访问中得知。因此【EH】在他们耳中被过滤成了【EH的主打歌们】,而他们对EH的评价,也大致可以归结为他们的偶吧欧尼们对EH的评价。
2. kpop 听众
2.1 心态平和的kpop听众。
此类听众对kpop持【好听的就好听,不好听的就不好听】的平和态度,除了kpop他们可能还听cpop,jpop,us pop,uk pop,阿三pop,肯尼亚pop,乌兹别克斯坦 pop,等等等等。他们听美国乡村主流代表泰勒,也听中国乡村非主流代表臣刚,而他们之所以知道EH,是因为他们基本上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EH】在他们耳中还是可能只是【EH的主打歌们】,因为他们听歌可选范围太广,有无数歌手的主打歌们在电脑里候着,没有很大必要抱着一张20+首歌的专辑从头听到尾细细品味,
2.2 装逼的kpop听众。
此类听众跟2.1的听众的共同点是他们什么都听,但此类听众会刻意挑专辑非主打来听,然后对最小众的那些进行惨无人道的表扬。假如此歌手下张专辑转变了风格,往更小众的方向走,那就继续表扬,往更主流的方向走,那就一脚踩死。于是他们对EH的评价,取决于EH是否愤怒,是否绝望,是否编曲怪过萨顶顶,歌词深过大悲咒。
3. High skooler (HS)
EH的粉丝们。此类听众之所以会成为EH的粉丝们,一开始自然是因为他们喜欢EH的音乐,但是爱这种东西是比较奇妙的,一旦爱的深沉了,就会有两条路等着你。
3.1 爱之深,责之切。
一部分HS们由于对EH的每张专辑都反复研究来研究去,所以对EH的惯用套路掌握的十分透彻,而一旦EH尝试改变以往套路却没有维持住以往的水准,他们就会觉得大失所望,那种失望甚至会彻底蒙蔽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新套路中某些可取的闪光点。
3.2 爱之深,脑残了。
而另一部分HS们会变得跟kpop idol粉丝差不多,无论听到什么奇怪的东西都只有翻来覆去的一句【好听!】,语气神态参照陈鲁豫。
----------------------------------------
关键词二:YG
很多不喜欢99的同学们把他们恨这张专辑的理由归结于YG,在他们看来,大概主打【Don't hate me】的意思是【Don't hate me, hate YG】。这种想法有些道理,但也过于偏激。
YG的支持者们会反驳说【卧槽你们看看词曲名单好吗,词曲都是EH自己弄的好吗,你们觉得不好听关YG什么事啦!】。实际上词曲名单的信息量是很大的,除了词曲之外,还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叫做编曲。至于编曲有多关键,可以想象一下原版的江南style对比acoustic版的江南style,或者原版的那XX对比宝莱坞版的那XX。小清新还是大重口,都在编曲人一念之间。回到词曲名单,我们会发现,这张专辑所有歌的编曲,都没有EH掌舵人Tablo的参与,也看不到EH听众们所熟悉的那些编曲人的名字,除了【可惜】之外,其余的编曲任务都落在了崔必强,DEE.P和choice 37的身上。那么,Who the hell are these dudes? YG的新一代顶梁柱制作人们是也。所以说这张99,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盖上了YG音乐风格的印章,它的成败,并非像某些YGer所说的与YG毫无关联。
但是话说回来,编曲虽关键,却不是全部。全部重点都放在编曲上的同学们就只用听每张专辑里的interlude或者tablo以前跟人合作的那张伪电影配乐就好啦。一首流行歌曲的成败,在于歌词、旋律、编曲和制作是否融合地顺理成章,是否能分别为彼此锦上添花,是否无论怎么变还能保持住属于音乐人的独特气息。就像穿衣服,牛仔裤配板鞋很搭,如果板鞋还是限量版的就更有亮点,然后无论你平时是穿one piece还是no piece,大家看到你穿牛仔裤板鞋的时候还是会称赞道【咦,你穿这个也蛮好看的嘛,还是你的风格】,那就再好不过了。换算到EH这里,也就是说无论他们之前的编曲人是用xxx,yyy还是zzz ,听众在听到他们跟从没用过的yg crew合作的成果之后,如果反应是【咦,歌曲这样做也满好听的嘛,而且还是可以感受到EH的风格】,那么就证明搭配的很顺畅,如果反应是【咦,好怪,而且感觉不像EH了耶】的话,那么不仅编曲要负责,EH自身的词曲和制作也要负责。
99这张专里,比起choice和dee.p,似乎崔必强与EH的合作更自然一点,证据就在先行曲【冷】,如果不是后来看到崔必强这个名字出现在编曲人栏里,我几乎就要以为这首是tablo自己搞定的了,毕竟那种不功不过的EH固定编曲模式在love scream里随处可见。
--------------------------------------------------------
关键词三:李星(先? 猩? 性?)雄
没有人会否认EH的绝对主导非小李莫属。某个访问里主持人问他对EH音乐的看法他一口一个【my music】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所以实际上听众怎么看待小李,在某一程度上就决定了听众怎么看待EH的专辑。
无论早期再怎么在综艺上走谐星路线,小李骨子里一直是一个清高又矛盾的文艺青年,骂mainstream骂的最凶的就是他,带着EH走mainstream的也是他,一边在主打歌里mainstream着一边又在非主打里不甘心地骂骂咧咧的还是他。学历事件对小李来说可以说是近乎灭顶的变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事件倒是给了小李一个不再矛盾的契机。从成立map the soul到加入yg,从以前在wanna be 里隐晦diss GD到如今在light it up里跟GD同仇敌忾,小李与其说是在向现实低头,倒不如说是在看清了一些事情一些人之后,做了一次坚定的个人选择。所以在【红疹】里把所有的个人负面情绪一古脑理清之后,小李选择在EH暌违三年的新专里注入好久不见的新鲜活力。也许在他看来,EH不仅近三年毫无动作,甚至在三年前发表的一系列专辑就在他个人的主导下沉静了太久,应该是时候让这个品牌make some young & fresh noise了。
-----------------------------------------------------
尾声
我在初听到这张专辑时,是属于听众3.1类型的,可是在经历了一晚上的回味之后,我转到了2.1类型。在我看来,值得庆幸的一点是,tablo没有染上YG文不对题的恶习,专辑出来之前他说关键词是80/90的beat,出来之后,成不成功另当别论,确实可以听出关键词所提示的氛围,不像YG的大部分专辑,出来之前介绍的天花乱坠既涵盖这个风格又尝试那个风格,结果出来之后听的一头雾水。
但撇开tablo经历的变故和他对这张专辑的所有考量,我依旧对这样的EH感冒不起来。音乐口味就跟性向一样是很难改变的事,我喜欢的是那个沉静忧郁的EH,而在我改变口味之前,这次的99将不会存在于我的itunes中。
但有人hate it 就有人love it,或许EH会因此招揽到全新的听众群,又或许他们下次专辑又会尝试完全不一样的风格。音乐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永远有无限可能性,特别是对像EH这群有才华的哥们儿来说。只希望下张专辑不要叫100。 99这个专辑名字的解释,after all,对EH来说实在是lame过了头。
END
-------------------------------------------------------------
咦,看到微博上关注的人提到这篇了耶。。。。。。
其实LZ是一个对所听音乐所知甚少却有很多莫名感想想要抒发的纯吊丝听众,是正文中未提及的2.3类型,俗称装逼不成遭雷劈型听众。什么李星雄之类的名字都是我好几年前百度百科给百出来的囧,专业的饭们围观过笑笑就好啦,不要骂太狠啦~
关键词一:听众
EH的听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kpop idol粉丝。
此类听众普遍年纪偏小,由于对偶吧欧尼澎湃汹涌的爱燃烧了他们大部分听歌时间,所以他们所听的音乐类型较为局限,得知EH的渠道也较为单一:一般都是从偶吧欧尼的推特/访问中得知。因此【EH】在他们耳中被过滤成了【EH的主打歌们】,而他们对EH的评价,也大致可以归结为他们的偶吧欧尼们对EH的评价。
2. kpop 听众
2.1 心态平和的kpop听众。
此类听众对kpop持【好听的就好听,不好听的就不好听】的平和态度,除了kpop他们可能还听cpop,jpop,us pop,uk pop,阿三pop,肯尼亚pop,乌兹别克斯坦 pop,等等等等。他们听美国乡村主流代表泰勒,也听中国乡村非主流代表臣刚,而他们之所以知道EH,是因为他们基本上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EH】在他们耳中还是可能只是【EH的主打歌们】,因为他们听歌可选范围太广,有无数歌手的主打歌们在电脑里候着,没有很大必要抱着一张20+首歌的专辑从头听到尾细细品味,
2.2 装逼的kpop听众。
此类听众跟2.1的听众的共同点是他们什么都听,但此类听众会刻意挑专辑非主打来听,然后对最小众的那些进行惨无人道的表扬。假如此歌手下张专辑转变了风格,往更小众的方向走,那就继续表扬,往更主流的方向走,那就一脚踩死。于是他们对EH的评价,取决于EH是否愤怒,是否绝望,是否编曲怪过萨顶顶,歌词深过大悲咒。
3. High skooler (HS)
EH的粉丝们。此类听众之所以会成为EH的粉丝们,一开始自然是因为他们喜欢EH的音乐,但是爱这种东西是比较奇妙的,一旦爱的深沉了,就会有两条路等着你。
3.1 爱之深,责之切。
一部分HS们由于对EH的每张专辑都反复研究来研究去,所以对EH的惯用套路掌握的十分透彻,而一旦EH尝试改变以往套路却没有维持住以往的水准,他们就会觉得大失所望,那种失望甚至会彻底蒙蔽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新套路中某些可取的闪光点。
3.2 爱之深,脑残了。
而另一部分HS们会变得跟kpop idol粉丝差不多,无论听到什么奇怪的东西都只有翻来覆去的一句【好听!】,语气神态参照陈鲁豫。
----------------------------------------
关键词二:YG
很多不喜欢99的同学们把他们恨这张专辑的理由归结于YG,在他们看来,大概主打【Don't hate me】的意思是【Don't hate me, hate YG】。这种想法有些道理,但也过于偏激。
YG的支持者们会反驳说【卧槽你们看看词曲名单好吗,词曲都是EH自己弄的好吗,你们觉得不好听关YG什么事啦!】。实际上词曲名单的信息量是很大的,除了词曲之外,还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叫做编曲。至于编曲有多关键,可以想象一下原版的江南style对比acoustic版的江南style,或者原版的那XX对比宝莱坞版的那XX。小清新还是大重口,都在编曲人一念之间。回到词曲名单,我们会发现,这张专辑所有歌的编曲,都没有EH掌舵人Tablo的参与,也看不到EH听众们所熟悉的那些编曲人的名字,除了【可惜】之外,其余的编曲任务都落在了崔必强,DEE.P和choice 37的身上。那么,Who the hell are these dudes? YG的新一代顶梁柱制作人们是也。所以说这张99,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盖上了YG音乐风格的印章,它的成败,并非像某些YGer所说的与YG毫无关联。
但是话说回来,编曲虽关键,却不是全部。全部重点都放在编曲上的同学们就只用听每张专辑里的interlude或者tablo以前跟人合作的那张伪电影配乐就好啦。一首流行歌曲的成败,在于歌词、旋律、编曲和制作是否融合地顺理成章,是否能分别为彼此锦上添花,是否无论怎么变还能保持住属于音乐人的独特气息。就像穿衣服,牛仔裤配板鞋很搭,如果板鞋还是限量版的就更有亮点,然后无论你平时是穿one piece还是no piece,大家看到你穿牛仔裤板鞋的时候还是会称赞道【咦,你穿这个也蛮好看的嘛,还是你的风格】,那就再好不过了。换算到EH这里,也就是说无论他们之前的编曲人是用xxx,yyy还是zzz ,听众在听到他们跟从没用过的yg crew合作的成果之后,如果反应是【咦,歌曲这样做也满好听的嘛,而且还是可以感受到EH的风格】,那么就证明搭配的很顺畅,如果反应是【咦,好怪,而且感觉不像EH了耶】的话,那么不仅编曲要负责,EH自身的词曲和制作也要负责。
99这张专里,比起choice和dee.p,似乎崔必强与EH的合作更自然一点,证据就在先行曲【冷】,如果不是后来看到崔必强这个名字出现在编曲人栏里,我几乎就要以为这首是tablo自己搞定的了,毕竟那种不功不过的EH固定编曲模式在love scream里随处可见。
--------------------------------------------------------
关键词三:李星(先? 猩? 性?)雄
没有人会否认EH的绝对主导非小李莫属。某个访问里主持人问他对EH音乐的看法他一口一个【my music】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所以实际上听众怎么看待小李,在某一程度上就决定了听众怎么看待EH的专辑。
无论早期再怎么在综艺上走谐星路线,小李骨子里一直是一个清高又矛盾的文艺青年,骂mainstream骂的最凶的就是他,带着EH走mainstream的也是他,一边在主打歌里mainstream着一边又在非主打里不甘心地骂骂咧咧的还是他。学历事件对小李来说可以说是近乎灭顶的变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事件倒是给了小李一个不再矛盾的契机。从成立map the soul到加入yg,从以前在wanna be 里隐晦diss GD到如今在light it up里跟GD同仇敌忾,小李与其说是在向现实低头,倒不如说是在看清了一些事情一些人之后,做了一次坚定的个人选择。所以在【红疹】里把所有的个人负面情绪一古脑理清之后,小李选择在EH暌违三年的新专里注入好久不见的新鲜活力。也许在他看来,EH不仅近三年毫无动作,甚至在三年前发表的一系列专辑就在他个人的主导下沉静了太久,应该是时候让这个品牌make some young & fresh noise了。
-----------------------------------------------------
尾声
我在初听到这张专辑时,是属于听众3.1类型的,可是在经历了一晚上的回味之后,我转到了2.1类型。在我看来,值得庆幸的一点是,tablo没有染上YG文不对题的恶习,专辑出来之前他说关键词是80/90的beat,出来之后,成不成功另当别论,确实可以听出关键词所提示的氛围,不像YG的大部分专辑,出来之前介绍的天花乱坠既涵盖这个风格又尝试那个风格,结果出来之后听的一头雾水。
但撇开tablo经历的变故和他对这张专辑的所有考量,我依旧对这样的EH感冒不起来。音乐口味就跟性向一样是很难改变的事,我喜欢的是那个沉静忧郁的EH,而在我改变口味之前,这次的99将不会存在于我的itunes中。
但有人hate it 就有人love it,或许EH会因此招揽到全新的听众群,又或许他们下次专辑又会尝试完全不一样的风格。音乐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永远有无限可能性,特别是对像EH这群有才华的哥们儿来说。只希望下张专辑不要叫100。 99这个专辑名字的解释,after all,对EH来说实在是lame过了头。
END
-------------------------------------------------------------
咦,看到微博上关注的人提到这篇了耶。。。。。。
其实LZ是一个对所听音乐所知甚少却有很多莫名感想想要抒发的纯吊丝听众,是正文中未提及的2.3类型,俗称装逼不成遭雷劈型听众。什么李星雄之类的名字都是我好几年前百度百科给百出来的囧,专业的饭们围观过笑笑就好啦,不要骂太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