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我的謎
一度跟社團學姊聊到我媽,重複敘述這講過給無數人聽的「開朗婦女成功記」後,學姊眼睛發亮地說我媽異國戀情的經歷,跟作家三毛好像。
而我當下最原始的反應,就是把這張專輯推薦給我學姊,說它有多厲害,為專輯編曲的組合又有多威猛,「傳記音樂」的概念又有多麼新潮,等等拉哩拉紮的。
心裡想的卻是,好好把這張專輯用文字用功地記錄下來,順便也作老媽的「嫁妝」,但不怎麼值錢就是了,親家大概也聽不懂,反正不佔空間,人家常說「心意最重要」。
《回聲》由三毛本人親自為十二首歌寫詞,描述自己的半生,從失學、初戀、失戀、旅行、豔遇到喪夫,最後反省沉澱,所有的悲歡離合在最後化成了一首「夢田」。三毛在幾首歌前會唸口白,作為生命切片的楔子,往往寫自傳的人都會迴避人生的黑暗與失敗,三毛則沒有,你聽見的就是身為人最根本的徬徨與失落,她極其赤裸裸真實,因而把齊豫和潘越雲變成自己的化身,既是抽離於主角之外的美聲,亦是主題故事內的當事者。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專輯,好美好美。
《回聲》的第二首「謎」是一首探討母女關係的歌,我特別喜歡三毛在這段所寫的文字:
「常常,我偷看母親,尤其當她專心看電視劇的時候。我總是在猜,猜我的苦與愁,母親總也不以為那是真的。
人類生生死死了幾仟年,愛是一回事,瞭解又是一回事。寫到這兒,又看了一眼母親,我突然感到辛酸。她的苦和愁,我又明白了多少呢?」
我和我媽的關係也往往是這樣的,相視時,總充滿虧欠和責備,隔開兩邊祝福的,不是距離,而是一層我們都指著卻喊不出名的薄膜,讓彼此的身影模糊尷尬,試著溝通突破只會更加無力。
是的,母親不懂我們的愁,但對於她的苦,我們做孩子的,又瞭解了多少呢?每次聽這短短兩分鐘的歌,反芻它,如酸甜苦辣妙藥,讓我安心很多很多。
而我當下最原始的反應,就是把這張專輯推薦給我學姊,說它有多厲害,為專輯編曲的組合又有多威猛,「傳記音樂」的概念又有多麼新潮,等等拉哩拉紮的。
心裡想的卻是,好好把這張專輯用文字用功地記錄下來,順便也作老媽的「嫁妝」,但不怎麼值錢就是了,親家大概也聽不懂,反正不佔空間,人家常說「心意最重要」。
《回聲》由三毛本人親自為十二首歌寫詞,描述自己的半生,從失學、初戀、失戀、旅行、豔遇到喪夫,最後反省沉澱,所有的悲歡離合在最後化成了一首「夢田」。三毛在幾首歌前會唸口白,作為生命切片的楔子,往往寫自傳的人都會迴避人生的黑暗與失敗,三毛則沒有,你聽見的就是身為人最根本的徬徨與失落,她極其赤裸裸真實,因而把齊豫和潘越雲變成自己的化身,既是抽離於主角之外的美聲,亦是主題故事內的當事者。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專輯,好美好美。
《回聲》的第二首「謎」是一首探討母女關係的歌,我特別喜歡三毛在這段所寫的文字:
「常常,我偷看母親,尤其當她專心看電視劇的時候。我總是在猜,猜我的苦與愁,母親總也不以為那是真的。
人類生生死死了幾仟年,愛是一回事,瞭解又是一回事。寫到這兒,又看了一眼母親,我突然感到辛酸。她的苦和愁,我又明白了多少呢?」
我和我媽的關係也往往是這樣的,相視時,總充滿虧欠和責備,隔開兩邊祝福的,不是距離,而是一層我們都指著卻喊不出名的薄膜,讓彼此的身影模糊尷尬,試著溝通突破只會更加無力。
是的,母親不懂我們的愁,但對於她的苦,我們做孩子的,又瞭解了多少呢?每次聽這短短兩分鐘的歌,反芻它,如酸甜苦辣妙藥,讓我安心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