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憂鬱、輕喟嘆
你不認為歌需要乘載改變世界的道理,你只希望歌能夠照顧到你的心情,卻又受不了時下流行金曲賣弄人心煎熬,用最悲劇的情節去販售愛情的止痛藥,似乎再也沒有人懂得安慰的技巧了…。2010年,萬芳這張悠來淡去的音樂作品,卻讓一句簡單的話,挾著唯美的氣質,回到它本來的位置,那時我才驚覺,這句話的意義早就被人們遺忘而幾近廉價,當心情墜於谷底之後,也才知道簡單的安慰有多麼可貴。
《我們不要傷心了》,透著淡紫色的清水混凝土前站著一個眼含淚光的長髮女子,翻開這幅稍嫌感傷的畫面,詞本裡浮現出歌者的自述:
「那天她說:我們不要傷心了/是在朋友相繼離世的晚上/同時我也正經歷生命的改變/我們就在馬路上大哭了起來/後來她說了那句話/我知道傷心並不會因此消失/不會因此不再發生/但這是一種心疼一種安慰一種面對」
短短幾句話,令人魂牽夢縈,隨著第一首短短一分鐘的”不見了”,萬芳從低吟乃至拔尖的高音,歇斯底里的情緒連歌者的表情也扭曲,耳機耐不住這陣煎熬,發出渣渣的破音聲,我則像是個做錯姿勢的跳水選手,迎頭撞上了藍色泳池,內心一陣哀嚎,除了臉上的痛覺,耳邊僅剩咕隆的水聲。
撲通跳進池裡,這張重憂鬱、輕喟嘆的專輯裡,池裡多的是慧黠不矯情的詞句,少的是器樂磅礡折騰人的編曲,多半僅用吉他來帶領主旋律。近些年因為接觸大大樹音樂,接觸戲劇,萬芳結識了各幫高手,如日籍吉他好手大竹研、導演王明台,前者為專輯多首歌的錄音演奏,細膩處理了”她往月亮走”的木吉他,讓富有劇場味的詞和凱爾特古老民謠安定地結合,令人印象深刻;後者不僅譜了詞,也帶萬芳結識了自己的御用影視配樂者亂彈阿翔,以致我們有幸在”孤單”裡聽見他瀟灑的切悶刷法,和那百聽不厭的滑弦電吉他。
而萬芳也和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合作,每首歌皆能瞥見樂人各自的音樂氣色:標題曲”我們不要傷心了”,藏著黃韻玲溫潤的旋律和陳信榮書寫小我的歌詞,還有撫慰人心的提琴編制;鄭焙隆的口琴演奏在講19歲的困惑的”我們不是永遠都那麼勇敢”裡,顯得既青春又世故;何欣穗則讓”Don’t Wanna Be”在詞曲編上充滿實驗性,聽者無不隨尾段節奏而自在搖擺;謝杰廷的鋼琴表現好適合主題”急切卻只能等待”,那麼著急,那麼窒息…,。
我是一個九零年代初出生的年輕人,對我而言,”新不了情”是給楊宗緯或蕭敬騰唱的,萬芳這名字只出現在我爸車子副駕駛座前,得以拉開的小櫃子裡平躺的一張精選輯上,那時我國中,一些文藝腔的字句聽不甚懂,撕心裂肺的”割愛”、”猜心”卻可以琅琅上口,然而我從沒想過,五年後的新專輯會成為我傷心時刻的珍藏,回頭翻查,早在2002年《相愛的運氣》裡,已有如今看來令我屏息的製作團隊(陳珊妮、黃小禎、林夕等)。
我想萬芳的音樂能量有這麼大的延伸,與之創作上不甘孤單的性格有關,為求能對話的夥伴,除了自己當製作人,她也找來了從《割愛》就結識的林揮斌,以彌補自己技術上的不足,從”看見快樂對我笑”的編曲,你便可以窺見林的厲害,緩緩地舖層,在木吉他與電吉他的巧妙搭配,第一段且用歌者及和聲的堆疊徒留著淡淡哀愁,第二段加入更多電吉他的旋律性,卻仍舊是輕柔無重力的,直到第二次副歌加入貝斯和節拍,再滑進最終橋段,讓鼓擊和繁複的聲音效果整個爆炸開來,直至不見盡頭的瘋狂突然如雪花散落轉空,整首歌是飄浮著,卻讓聽者一直感受的到美好旋律背後蹲踞著塞住而亟欲噴發的苦悶,憂鬱者面對看到卻碰不到快樂的無力感,拖延,拖延,終至溢滿。
作為一個身處主流環境,如今看來儼然小眾的文藝歌手,萬芳仍想繼續往心裡面走去,就像她在”她往月亮走”裡頭唱的:
「不需要濃烈熾熱/暖暖綿延 足夠了/嚐過了不自由/捨不得靈魂 被 拘禁了」「越走看得越透/她唱歌 往 月亮走」
自己作為製作人,為歌曲尋找適合的編者,藉著與不同人合作,去玩出更多面的音樂風景,甚至開始創作,製作也許不至精良,可販售的不只是愛情止痛藥,讓她異於同時期出道的女歌手,看的見成長足跡,九零年代的深情嗓音,伴隨當代多樣獨立音樂元素,又不時召喚民歌時代的優美吉他旋律,這就是我一直喜歡的,帶點獨立況味的流行音樂,不宜輕易劃分為兩者,悅耳不過是工具,乘載著誠實地生命經驗,目的是照顧到更多同樣面對困惑的人,讓音樂回到我們熟悉的位置,給我們一點溫暖好活下去,給我們一些陪伴好脫離寂寞,給我們一點安慰,好讓我們不要傷心。
《我們不要傷心了》,透著淡紫色的清水混凝土前站著一個眼含淚光的長髮女子,翻開這幅稍嫌感傷的畫面,詞本裡浮現出歌者的自述:
「那天她說:我們不要傷心了/是在朋友相繼離世的晚上/同時我也正經歷生命的改變/我們就在馬路上大哭了起來/後來她說了那句話/我知道傷心並不會因此消失/不會因此不再發生/但這是一種心疼一種安慰一種面對」
短短幾句話,令人魂牽夢縈,隨著第一首短短一分鐘的”不見了”,萬芳從低吟乃至拔尖的高音,歇斯底里的情緒連歌者的表情也扭曲,耳機耐不住這陣煎熬,發出渣渣的破音聲,我則像是個做錯姿勢的跳水選手,迎頭撞上了藍色泳池,內心一陣哀嚎,除了臉上的痛覺,耳邊僅剩咕隆的水聲。
撲通跳進池裡,這張重憂鬱、輕喟嘆的專輯裡,池裡多的是慧黠不矯情的詞句,少的是器樂磅礡折騰人的編曲,多半僅用吉他來帶領主旋律。近些年因為接觸大大樹音樂,接觸戲劇,萬芳結識了各幫高手,如日籍吉他好手大竹研、導演王明台,前者為專輯多首歌的錄音演奏,細膩處理了”她往月亮走”的木吉他,讓富有劇場味的詞和凱爾特古老民謠安定地結合,令人印象深刻;後者不僅譜了詞,也帶萬芳結識了自己的御用影視配樂者亂彈阿翔,以致我們有幸在”孤單”裡聽見他瀟灑的切悶刷法,和那百聽不厭的滑弦電吉他。
而萬芳也和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合作,每首歌皆能瞥見樂人各自的音樂氣色:標題曲”我們不要傷心了”,藏著黃韻玲溫潤的旋律和陳信榮書寫小我的歌詞,還有撫慰人心的提琴編制;鄭焙隆的口琴演奏在講19歲的困惑的”我們不是永遠都那麼勇敢”裡,顯得既青春又世故;何欣穗則讓”Don’t Wanna Be”在詞曲編上充滿實驗性,聽者無不隨尾段節奏而自在搖擺;謝杰廷的鋼琴表現好適合主題”急切卻只能等待”,那麼著急,那麼窒息…,。
我是一個九零年代初出生的年輕人,對我而言,”新不了情”是給楊宗緯或蕭敬騰唱的,萬芳這名字只出現在我爸車子副駕駛座前,得以拉開的小櫃子裡平躺的一張精選輯上,那時我國中,一些文藝腔的字句聽不甚懂,撕心裂肺的”割愛”、”猜心”卻可以琅琅上口,然而我從沒想過,五年後的新專輯會成為我傷心時刻的珍藏,回頭翻查,早在2002年《相愛的運氣》裡,已有如今看來令我屏息的製作團隊(陳珊妮、黃小禎、林夕等)。
我想萬芳的音樂能量有這麼大的延伸,與之創作上不甘孤單的性格有關,為求能對話的夥伴,除了自己當製作人,她也找來了從《割愛》就結識的林揮斌,以彌補自己技術上的不足,從”看見快樂對我笑”的編曲,你便可以窺見林的厲害,緩緩地舖層,在木吉他與電吉他的巧妙搭配,第一段且用歌者及和聲的堆疊徒留著淡淡哀愁,第二段加入更多電吉他的旋律性,卻仍舊是輕柔無重力的,直到第二次副歌加入貝斯和節拍,再滑進最終橋段,讓鼓擊和繁複的聲音效果整個爆炸開來,直至不見盡頭的瘋狂突然如雪花散落轉空,整首歌是飄浮著,卻讓聽者一直感受的到美好旋律背後蹲踞著塞住而亟欲噴發的苦悶,憂鬱者面對看到卻碰不到快樂的無力感,拖延,拖延,終至溢滿。
作為一個身處主流環境,如今看來儼然小眾的文藝歌手,萬芳仍想繼續往心裡面走去,就像她在”她往月亮走”裡頭唱的:
「不需要濃烈熾熱/暖暖綿延 足夠了/嚐過了不自由/捨不得靈魂 被 拘禁了」「越走看得越透/她唱歌 往 月亮走」
自己作為製作人,為歌曲尋找適合的編者,藉著與不同人合作,去玩出更多面的音樂風景,甚至開始創作,製作也許不至精良,可販售的不只是愛情止痛藥,讓她異於同時期出道的女歌手,看的見成長足跡,九零年代的深情嗓音,伴隨當代多樣獨立音樂元素,又不時召喚民歌時代的優美吉他旋律,這就是我一直喜歡的,帶點獨立況味的流行音樂,不宜輕易劃分為兩者,悅耳不過是工具,乘載著誠實地生命經驗,目的是照顧到更多同樣面對困惑的人,讓音樂回到我們熟悉的位置,給我們一點溫暖好活下去,給我們一些陪伴好脫離寂寞,給我們一點安慰,好讓我們不要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