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如毒药,释如解药
优秀的唱片制作人犹如电影导演,往往是一张专辑、一位歌手重生的关键。
如果说林忆莲曾经的质感与音乐形态已经达到了经典的层次和境界,那么《盖亚》带来的新音乐风貌,则是在业已成熟的安全范围内一次较为危险的尝试。但艺术上的危险总是带有两面性,也许迈步失误或毁灭,但另一面则可能是新的璀璨。与对未来事业方向仍需小心翼翼的新人不同,依照林忆莲的身份与地位,她自然有资格以零压力的心态去创新,去理所当然地征服新的音乐风格,所以这样的作品也就具备了艺术行为的标准,自然有值得期许的点。再依仗多年的音乐历练和艺术敏感,制作人独特甚至另类的引导与重塑,就造就了这脱胎换骨的《盖亚》。
敢于冒险这件事情,在制作一张唱片的角度来说依然带有实际问题需要考虑,而非一句抽象的意念。但林忆莲提到“我不想再安全,不想再制造安全的无味。”这样的表白,或因她也看透当今华语乐坛的紧迫状态,不必说外域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刺激,单说本土模式派音乐的腐化,走传统路线的华语唱片真的已不能再带来什么进步的标点符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些实验音乐,以宗教、哲学、人文为题,讲述“生命起源”、“摆脱束缚”等概念,对编曲进行另类而偏激的扭曲甚至破坏,在提高表里境界的同时,又不脱离流行音乐的根源本质。如此借助香港音乐浓郁的艺术性、制作人独到而犀锐的见解,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自身敢于放手尝试、敢于突破已经存在的“林忆莲”温婉、深情、坚强、宽容的固有而安全的传统形象,这样三方碰撞的作用,《盖亚》必然带来预料范围的震撼。不但富有属于流行音乐的前卫质感,实验性探索的触角亦可伸到更多的音乐范畴。总而言之,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一个经典而完美的林忆莲,那么不妨再试试这种别样风情、猛如毒药的新林忆莲。
常石磊负责了整张唱片的编曲——这也使得《盖亚》个人作品化,得以全面窥见属于常石磊音乐风貌的一种。《无言歌》质感典型,电子编配基础模式将宗教色彩融汇其中,整体氛围迷幻却富有几何规则。编曲区块化、跳跃性强,实体节奏不张扬突出,无形律动蕴藏在合成器扭曲的声音背后。为配合林忆莲创作关于“拯救”主题的深刻歌词,整首歌曲都在用极端的外在形式来表达破坏与救赎的正反抽象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还有《柿子》。但是,《柿子》的激进与挣扎除了在物理编曲有所表达外,在声音部分更有用心。两段相同的主歌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演唱,从钢琴低调辅助的默然婉转,经过一段清亮的吟唱过渡却转为弦乐澎湃激昂的伶派腔调。每句尾音都做了精细的处理,整首歌曲都在随着情绪而做出相应变动,层层递进不留空隙,不易察觉的副歌部分在一句使力高拔的嘶吼中结束,将对“污染”、“荼毒”等负面概念的愤然尽兴宣泄。这两首在专辑中尤为精彩,同样的表现形式,却从物理编曲和人声化学两个层面精确诠释,令人叹为观止。
唱片上半部分几首作品的质感统一而连续,沉重的情绪轰炸直到《红眼眶》的结束部分才稍作了一些喘息。《红眼眶》最后一分钟的纯配乐段落仿佛暂时停止的战火喧嚣,延伸出了《也许》这首唯一带有温柔色彩的歌曲。在这首歌中可以找到些许从前林忆莲的影子,唱得模糊轻逸,在最后一段副歌中忽然清晰,宛如情绪上忽而获得的豁达。从这首歌之后李焯雄作词的《灰》、吴青峰词曲的《寂寞拥挤》以及唱片同名歌曲《盖亚》,虽都有或轻或重摇滚氛围渗透内外,却均不失现代乐感,比前半张被宗教色彩浓密包裹的外在形态清淡不少,也算是专辑张弛有度的体现。但到了《柿子》、《假释》等又重新回到凝重的主氛围,最后由一首Acoustic将人声合音化为主配的《Stay》做了完美的收尾,为《盖亚》的概念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纵观整张唱片,情绪恰如封面般灰暗诡秘,却又有振奋与激励的力道。正如破坏产生的双面功效,唱片中提及的“循环”、“扭转”、“抵抗”、“控诉”都绝非在宣扬消极,而是在威严的震慑中达到促使社会心理整体前进的功效。这样评价《盖亚》作为一张唱片的意义,似乎有些夸张,但在这个紧绷高密的人类世界中,除了音乐还能指望什么力量能从内心改变腐化的根结呢?若摒弃那些沉重和繁杂亦可,只作为一张全新的流行唱片,一个全新风貌的林忆莲,也依然能使你得到关于进步与蜕变的睿智思维:如敢于破坏从前固守安全的自己,也就获得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珍贵机遇。
http://ent.163.com/special/sandygaia/
如果说林忆莲曾经的质感与音乐形态已经达到了经典的层次和境界,那么《盖亚》带来的新音乐风貌,则是在业已成熟的安全范围内一次较为危险的尝试。但艺术上的危险总是带有两面性,也许迈步失误或毁灭,但另一面则可能是新的璀璨。与对未来事业方向仍需小心翼翼的新人不同,依照林忆莲的身份与地位,她自然有资格以零压力的心态去创新,去理所当然地征服新的音乐风格,所以这样的作品也就具备了艺术行为的标准,自然有值得期许的点。再依仗多年的音乐历练和艺术敏感,制作人独特甚至另类的引导与重塑,就造就了这脱胎换骨的《盖亚》。
敢于冒险这件事情,在制作一张唱片的角度来说依然带有实际问题需要考虑,而非一句抽象的意念。但林忆莲提到“我不想再安全,不想再制造安全的无味。”这样的表白,或因她也看透当今华语乐坛的紧迫状态,不必说外域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刺激,单说本土模式派音乐的腐化,走传统路线的华语唱片真的已不能再带来什么进步的标点符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些实验音乐,以宗教、哲学、人文为题,讲述“生命起源”、“摆脱束缚”等概念,对编曲进行另类而偏激的扭曲甚至破坏,在提高表里境界的同时,又不脱离流行音乐的根源本质。如此借助香港音乐浓郁的艺术性、制作人独到而犀锐的见解,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自身敢于放手尝试、敢于突破已经存在的“林忆莲”温婉、深情、坚强、宽容的固有而安全的传统形象,这样三方碰撞的作用,《盖亚》必然带来预料范围的震撼。不但富有属于流行音乐的前卫质感,实验性探索的触角亦可伸到更多的音乐范畴。总而言之,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一个经典而完美的林忆莲,那么不妨再试试这种别样风情、猛如毒药的新林忆莲。
常石磊负责了整张唱片的编曲——这也使得《盖亚》个人作品化,得以全面窥见属于常石磊音乐风貌的一种。《无言歌》质感典型,电子编配基础模式将宗教色彩融汇其中,整体氛围迷幻却富有几何规则。编曲区块化、跳跃性强,实体节奏不张扬突出,无形律动蕴藏在合成器扭曲的声音背后。为配合林忆莲创作关于“拯救”主题的深刻歌词,整首歌曲都在用极端的外在形式来表达破坏与救赎的正反抽象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还有《柿子》。但是,《柿子》的激进与挣扎除了在物理编曲有所表达外,在声音部分更有用心。两段相同的主歌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演唱,从钢琴低调辅助的默然婉转,经过一段清亮的吟唱过渡却转为弦乐澎湃激昂的伶派腔调。每句尾音都做了精细的处理,整首歌曲都在随着情绪而做出相应变动,层层递进不留空隙,不易察觉的副歌部分在一句使力高拔的嘶吼中结束,将对“污染”、“荼毒”等负面概念的愤然尽兴宣泄。这两首在专辑中尤为精彩,同样的表现形式,却从物理编曲和人声化学两个层面精确诠释,令人叹为观止。
唱片上半部分几首作品的质感统一而连续,沉重的情绪轰炸直到《红眼眶》的结束部分才稍作了一些喘息。《红眼眶》最后一分钟的纯配乐段落仿佛暂时停止的战火喧嚣,延伸出了《也许》这首唯一带有温柔色彩的歌曲。在这首歌中可以找到些许从前林忆莲的影子,唱得模糊轻逸,在最后一段副歌中忽然清晰,宛如情绪上忽而获得的豁达。从这首歌之后李焯雄作词的《灰》、吴青峰词曲的《寂寞拥挤》以及唱片同名歌曲《盖亚》,虽都有或轻或重摇滚氛围渗透内外,却均不失现代乐感,比前半张被宗教色彩浓密包裹的外在形态清淡不少,也算是专辑张弛有度的体现。但到了《柿子》、《假释》等又重新回到凝重的主氛围,最后由一首Acoustic将人声合音化为主配的《Stay》做了完美的收尾,为《盖亚》的概念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纵观整张唱片,情绪恰如封面般灰暗诡秘,却又有振奋与激励的力道。正如破坏产生的双面功效,唱片中提及的“循环”、“扭转”、“抵抗”、“控诉”都绝非在宣扬消极,而是在威严的震慑中达到促使社会心理整体前进的功效。这样评价《盖亚》作为一张唱片的意义,似乎有些夸张,但在这个紧绷高密的人类世界中,除了音乐还能指望什么力量能从内心改变腐化的根结呢?若摒弃那些沉重和繁杂亦可,只作为一张全新的流行唱片,一个全新风貌的林忆莲,也依然能使你得到关于进步与蜕变的睿智思维:如敢于破坏从前固守安全的自己,也就获得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珍贵机遇。
http://ent.163.com/special/sandyga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