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转型的人。
林依晨在两年前的夏天发行了一张唱片,名为《美好的旅行》。那张专辑,歌者唱功中下,歌曲质素中下,但概念和歌曲名字都制作得十分讨巧,整张专辑看来赏心悦目,虽然不忍听完,最后打分时,也总归是三星起打。这种摒弃了音乐性而买脸的专辑居然能在豆瓣上得到6.7的及格偏上分,全凭唱片公司不令人讨厌的文案,和本身毫无侵略性的音乐。
而两年后的今天,我看见杨丞琳新专辑的曲目表,感觉杨丞琳的转型路终于走向了里程碑,开始能让人对她现在的形象产生愉悦的赞叹心理。
《半熟宣言》之后,杨丞琳以一年一张的速度试图转型,每一张的制作都认为自己已经转型成功,在文案上大方用出小女人的称谓。可是真正听歌的时候却感觉货不对板,只觉得是比前几年更冷静的一个女生,歌词的情绪和歌者的情绪都是一个女生在询问: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这种甜腻的成熟在《雨爱》时期体现得尤其严重,《仰望》的发行使甜腻感有所抵消,却仍然有种小女生穿one-piece的无力。
一直以来杨丞琳总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歌手这一概念,从第一张《暧昧》开始,她就一直是借戏打歌的典型。早期她的专辑,整体概念稀缺,曲目次序混乱,歌曲琅琅上口,听得不累,也不乐。与王心凌的角力战,杨丞琳一直在弱势中,同是大走视觉效果的日本唱片公司,艾回比索尼的艺术诉求总是更强,更纯粹。之后杨丞琳开始转型,变得强硬,尖锐,从任意门到带我走到折叠的爱情到仰望,专辑概念开始微茫出现,曲目也趋于正常,找了徐佳莹吴青峰这样的高规格流行乐写手。摆脱了竞争怪圈,杨丞琳的慢慢自我起来,成长为索尼一姐。
《忘了》的宣传标语是运用了新式空气唱腔,虽然听来只觉得是捏着嗓子唱的,不过不影响这首歌的优质。歌词质朴不乏意境,旋律不落俗套又不至于剑走偏锋。《想幸福的人》虽然怨,却怨得端庄优雅,歌词那句“学着戒掉悲观/负我的都不恨”这一句被杨丞琳唱来,竟没有丝毫维和感。青峰写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旋律柔和,编曲适宜,也是佳曲一首。
主打没有现在商业女歌手惯用的电音舞曲,宣传也没有卖性感,卖转型,消费面容,这种减分的宣传法看似不隆重,不华丽,却恰到好处的渲染了专辑主题。
是不会让人讨厌的。慢歌,柔和,唱歌不至于五音不全。整张专辑曲目不哗众取宠,也不故作清新,光看名字竟觉得像是刘若英的新唱片。我猜想是一张优雅的小品辑,不会有重口味,也不会太伤春悲秋。
夏末秋初时期歌手竞争激烈,蔡依林,梁静茹,萧亚轩,张韶涵,郭采洁...各路女歌手纷纷跃跃欲试。而杨丞琳,竟幸运得各路没有和任何人重合,相信在战场中,一张不讨人厌的专辑,总归能杀出一条血路。
毕竟只是一个流行歌手,一张转型里程碑,质量中上,唱功被渲染得有模有样,歌者还附送你巴黎的阳光,到这里,就已经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