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岁的孤独
月球向来是文人最钟爱的孤独喻体。寂静而荒芜,神秘而冷冽,充满缄默、平衡、暧昧又狡黠的中立情绪。借月球立场成功诉诸的哀伤和孤单,很容易就能达到深铭刻骨、感同身受的效用——如韦礼安此处开篇的《月球》一般,为整张唱片打开一扇通向彼端的任意门扉。空间扭曲的音效引入,吉他淡淡辅佐小心翼翼的咬字,直到鼓点忽而充沛、随着弦乐铺满整个听觉范围。阻挡不住漆黑世界的画面感,慢慢复杂的配乐宛如浩瀚宇宙,没有拖沓的嗓音圆滑延伸,仿佛顺着星球轨道环绕不止。“月球底下是我破碎的心脏/月球表面是我淌血的地方”用词使力、下手稳狠,孤独、遗憾,似是而非的痛苦,若有似无的释然,将歌曲的中心固化。副歌部分的几次“转动”出色的唱句成为升华亮点,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这也使得唱片在一开始就过分带动了情绪,《月球》也就成为了专辑结构中开门即来的巨大波峰。完整的唱片不比单曲,急于抬高内部门槛的危险做法不利于听众对十余首歌曲的消化吸收,很容易产生提前疲劳的时间困扰。当然反过来说,这也带有十足的正面实验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唱片只要能保持接下来的歌曲情绪不冷场(曲风元素并非首要),抓稳从始至终的一致度,也就能获得独树一帜的口碑了。想使流行唱片在泛泛产品中概念屹然突起,这点儿冒险精神,确实需要。
所以《有人在等》在这一重点所做的功夫尚算到位,是一张“精神内容足够强大”的音乐作品。就整体结构来看,爵士蓝调调味的摇滚作品《轰炸》、《印象派》与唱腔特别、立意新颖的《这不是爱情》是作为唱片的几个重要落点存在,其余的抒情摇滚或民谣部分是两两相接的厚实线段。它们之间没有音乐成分上的主次轻重,都是组成专辑综合性的全面因素。但是,以《累》、《心醉心碎》、《还是爱着你》为一组系统、《One More Try》、《有人在等我》、《We’ll Never Know》为另一组系统的结构,仍有很清晰的层次分界——前者展示了在感情中不得不面对的孤独与遗憾,无能为力的爱情立场,词句中有真实提炼的份量,细腻而十足的张力无所不在。音乐也较为偏向本土化,《心醉心碎》唱腔有创新亮点,而《还是爱着你》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支主流抒情类作品。而后者着力在情绪的延伸方向,精神内容较为立体、宽泛,是以前半部适度哀伤为基础、向前拓展的坡段感情分支,颇有升华进步的抽象思维。有《有人在等我》负面能量转化的释然心态,也有对不可调和矛盾深度解剖的《We’ll Never Know》。这部分意境更为多层,所示音乐性也较为西化。这样的区分,也说明了作为“落点”的《轰炸》与《印象派》两首凸起梁柱,曲风相似却又有难以言喻的质感差异,或许就是为统领这两部分不同成色的音乐区块而各自存在。在如此的架构下,专辑的精彩度已经足够,开篇出色的《月球》也就没有成为唯一而单独的主题深化,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序曲,没有头重脚轻,没有虚张声势。
其实韦礼安的唱片之所以有成,是因其展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没有名不副实的突兀、没有生描硬画的做作,即便曲风没有十足的多样和丰富,却让人能一遍一遍心甘情愿地重复聆听下去,这就是内容强大、情感厚实的好处。《有人在等》描写的种种孤独与延伸思想,是流行唱片脱离“曲风表象”的笃实进步。
但是,这也使得唱片在一开始就过分带动了情绪,《月球》也就成为了专辑结构中开门即来的巨大波峰。完整的唱片不比单曲,急于抬高内部门槛的危险做法不利于听众对十余首歌曲的消化吸收,很容易产生提前疲劳的时间困扰。当然反过来说,这也带有十足的正面实验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唱片只要能保持接下来的歌曲情绪不冷场(曲风元素并非首要),抓稳从始至终的一致度,也就能获得独树一帜的口碑了。想使流行唱片在泛泛产品中概念屹然突起,这点儿冒险精神,确实需要。
所以《有人在等》在这一重点所做的功夫尚算到位,是一张“精神内容足够强大”的音乐作品。就整体结构来看,爵士蓝调调味的摇滚作品《轰炸》、《印象派》与唱腔特别、立意新颖的《这不是爱情》是作为唱片的几个重要落点存在,其余的抒情摇滚或民谣部分是两两相接的厚实线段。它们之间没有音乐成分上的主次轻重,都是组成专辑综合性的全面因素。但是,以《累》、《心醉心碎》、《还是爱着你》为一组系统、《One More Try》、《有人在等我》、《We’ll Never Know》为另一组系统的结构,仍有很清晰的层次分界——前者展示了在感情中不得不面对的孤独与遗憾,无能为力的爱情立场,词句中有真实提炼的份量,细腻而十足的张力无所不在。音乐也较为偏向本土化,《心醉心碎》唱腔有创新亮点,而《还是爱着你》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支主流抒情类作品。而后者着力在情绪的延伸方向,精神内容较为立体、宽泛,是以前半部适度哀伤为基础、向前拓展的坡段感情分支,颇有升华进步的抽象思维。有《有人在等我》负面能量转化的释然心态,也有对不可调和矛盾深度解剖的《We’ll Never Know》。这部分意境更为多层,所示音乐性也较为西化。这样的区分,也说明了作为“落点”的《轰炸》与《印象派》两首凸起梁柱,曲风相似却又有难以言喻的质感差异,或许就是为统领这两部分不同成色的音乐区块而各自存在。在如此的架构下,专辑的精彩度已经足够,开篇出色的《月球》也就没有成为唯一而单独的主题深化,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序曲,没有头重脚轻,没有虚张声势。
其实韦礼安的唱片之所以有成,是因其展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没有名不副实的突兀、没有生描硬画的做作,即便曲风没有十足的多样和丰富,却让人能一遍一遍心甘情愿地重复聆听下去,这就是内容强大、情感厚实的好处。《有人在等》描写的种种孤独与延伸思想,是流行唱片脱离“曲风表象”的笃实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