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德德玛老师出的几张唱片
这几个月一直在听草原歌曲,竟然听不腻。这些歌曲诉说着蒙古族的历史和他们的故事。非常迷人。我真想了解一下。
这些歌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德德玛老师出的那些专辑。我目前收齐了她的五张专辑,从这些制作精良的唱片中,我感受到了德德玛老师声音和音乐风格的那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所凝聚的故事和人生态度。
她是1997年病倒的。97年之前,只出过一张专辑。据她自己说,95年她才学会唱歌,虽然她已经唱了几十年了。德德玛老师的歌全部是关乎草原的,故乡情,颂母亲,赞草原。主要是她是草原的孩子,出生在草原深处的额济纳(德德玛老师唱了好几首赞颂额济纳的歌曲),而且13岁就跟着乌兰牧骑演出了将近5年,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又回到内蒙古工作了十多年,草原滋养了她,使她的歌声浑然天成,没有任何做作虚假的成分。
病之前出的那张唱片叫《天上的风》。但是现在买不到了。已经重版了,ABC公司发行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这张专辑里,她的歌声真是华美至极,高亢而明亮,既浑厚又有灵动的一面,像极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单簧管。听过KV581,我一直 觉得世间最美的声音就是单簧管发出的。而德德玛老师在这张专辑中的声音,恰似那丝滑润柔的单簧管,润物细无声。特点:华美至极。
然后97年演出的时候,就病倒了。
01年德德玛老师重生了。出了一张《牧人》,柏菲唱片发行,录音师陈珞监制。这张唱片意义可谓是十分重大,首先是一个极富天赋的歌唱家她重新回来了,其次是这张唱片里的每首歌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比如《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就是德德玛,席慕容和作曲家三人齐心合力创造出来的杰作。而且录音环节也很感人,德德玛老师每天站肿双脚的代价换来的,首发仪式也是感人泪下。这张唱片德德玛老师的声音低沉了,不似原来那样高亢明亮,整体的风格是质朴而深情,着重表现牧民生活的坚信和坚韧的品格,以及草原的壮美。
之后好像是03年,还是柏菲和陈珞,出了《红雨伞》。这一张音效特别好。我觉得有些地方有点过了,不太喜欢修饰太多的录音。整体的特点是华丽。
之后就是07年,德德玛老师自己监制了一张《我的根在草原》,我当时决定买这张唱片的原因就是那首《风吹草原》,是那种直击心灵的歌曲,听的人热泪盈眶,其实我想说的是,德德玛老师的每首歌都有这样的效果,只是说有时候这种感觉来的晚一些罢了。这张唱片的首页上面还有德德玛老师对歌迷说的话,那是说的情真意切啊。这张唱片的伴奏是一大特点。
然后就是09年柏菲的《望草原》。这张唱片和前两张的风格上有很大的转变。一是声音上更加低沉,二是歌词上倾向于使用短句,叠句,三是选取上非常贴近于生活,非常的质朴却深沉。《牧人》也质朴,但是倾向于歌颂草原的壮丽,而望草原的质朴则是完完全全生活化的,比如阿妈的香炉,我在画中走,红艳艳的萨日朗,都是非常小的视角,但是小视角大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我觉得这张唱片非常有韵味。
大概就是这么多吧。认真听过德德玛老师的这些唱片,才知道什么叫制作精良,一张唱片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是有多么重大的意义,饱含了多少艰辛和执着。
还是那句话,如果真的喜欢德德玛老师的歌声,请购买正版,这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这些歌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德德玛老师出的那些专辑。我目前收齐了她的五张专辑,从这些制作精良的唱片中,我感受到了德德玛老师声音和音乐风格的那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所凝聚的故事和人生态度。
她是1997年病倒的。97年之前,只出过一张专辑。据她自己说,95年她才学会唱歌,虽然她已经唱了几十年了。德德玛老师的歌全部是关乎草原的,故乡情,颂母亲,赞草原。主要是她是草原的孩子,出生在草原深处的额济纳(德德玛老师唱了好几首赞颂额济纳的歌曲),而且13岁就跟着乌兰牧骑演出了将近5年,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又回到内蒙古工作了十多年,草原滋养了她,使她的歌声浑然天成,没有任何做作虚假的成分。
病之前出的那张唱片叫《天上的风》。但是现在买不到了。已经重版了,ABC公司发行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这张专辑里,她的歌声真是华美至极,高亢而明亮,既浑厚又有灵动的一面,像极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单簧管。听过KV581,我一直 觉得世间最美的声音就是单簧管发出的。而德德玛老师在这张专辑中的声音,恰似那丝滑润柔的单簧管,润物细无声。特点:华美至极。
然后97年演出的时候,就病倒了。
01年德德玛老师重生了。出了一张《牧人》,柏菲唱片发行,录音师陈珞监制。这张唱片意义可谓是十分重大,首先是一个极富天赋的歌唱家她重新回来了,其次是这张唱片里的每首歌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比如《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就是德德玛,席慕容和作曲家三人齐心合力创造出来的杰作。而且录音环节也很感人,德德玛老师每天站肿双脚的代价换来的,首发仪式也是感人泪下。这张唱片德德玛老师的声音低沉了,不似原来那样高亢明亮,整体的风格是质朴而深情,着重表现牧民生活的坚信和坚韧的品格,以及草原的壮美。
之后好像是03年,还是柏菲和陈珞,出了《红雨伞》。这一张音效特别好。我觉得有些地方有点过了,不太喜欢修饰太多的录音。整体的特点是华丽。
之后就是07年,德德玛老师自己监制了一张《我的根在草原》,我当时决定买这张唱片的原因就是那首《风吹草原》,是那种直击心灵的歌曲,听的人热泪盈眶,其实我想说的是,德德玛老师的每首歌都有这样的效果,只是说有时候这种感觉来的晚一些罢了。这张唱片的首页上面还有德德玛老师对歌迷说的话,那是说的情真意切啊。这张唱片的伴奏是一大特点。
然后就是09年柏菲的《望草原》。这张唱片和前两张的风格上有很大的转变。一是声音上更加低沉,二是歌词上倾向于使用短句,叠句,三是选取上非常贴近于生活,非常的质朴却深沉。《牧人》也质朴,但是倾向于歌颂草原的壮丽,而望草原的质朴则是完完全全生活化的,比如阿妈的香炉,我在画中走,红艳艳的萨日朗,都是非常小的视角,但是小视角大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我觉得这张唱片非常有韵味。
大概就是这么多吧。认真听过德德玛老师的这些唱片,才知道什么叫制作精良,一张唱片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是有多么重大的意义,饱含了多少艰辛和执着。
还是那句话,如果真的喜欢德德玛老师的歌声,请购买正版,这是非常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