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up of tea》:谁是适合你的那杯茶?

写于2007年8月
文/公元1874
尽管我不愿意承认,却无法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今的香港乐坛,在男歌手中虽然新人辈出,也有方大同、Eric Kwok、蓝奕邦、刘浩龙等实力唱将涌现,但专辑具有100%整体质量保证的,也只剩下克勤、古巨基、陈奕迅三个人。也许我的评语太过主观,但无论从唱功还是词曲、编曲、歌曲质量和内容等等各个方面来看,他们的作品都是相当优秀的。几个月前左拖右拖的《认了吧》推出之时,我曾经很无奈的说,陈奕迅交了一份粤语歌手极其勉强的国语试卷。而今次克勤的《My cup of tea》,终于令我欣慰:终于找到了属于我的这杯茶。
从来未曾想到,《爱不释手》之后,克勤会走这样一条路。包下整个演奏厅,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在一班乐手的演奏下缓缓演唱,这种CD的做法,有没有搞头?克勤搞了一次,又搞了一次。500万制作费,大部分花在同期录音上,在香港这个电脑软件调音、后期合成泛滥的地方,克勤这么做,值得不值得?
所幸的是,市场最终承认了他。IFPI最高销量,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马虎。我感到十分幸运,能在这个充斥着情爱纠纷的乐坛,看到还有一个歌手,以交响乐团为辅助,探索流行音乐的发展之路。
《演奏厅I》更像是结婚前克勤的一种剖白。《婚前事》《婚后的女人》等等,犹如克勤自己的心声;而《未成年同盟会》《阿李爸爸》,则是一种其他歌手很少触及的关心与批判。在《演奏厅II》中,这种批判发扬得更加光大,林夕所写的《天水"围城》掷地有声,震耳欲聋,让听者惊觉,这种以前出现在摇滚乐中的现实批判,竟也可以在竖琴和交响乐的衬托的流行乐下,迸发出别样的光芒。
于是让人没法不期待《My cup of tea》。半年多的等待,克勤继《爱不释手》的爆发,《演奏厅I+II》的壮阔之后,用小提琴、风笛、双簧管和钢琴,打造了别样的“下午茶时间”。细细一听,10首歌内,前五首,有些无奈;而后五首,则是一种“微笑”。
第一章: 无奈
1 纸婚 词/黄伟文 曲/Jean Chien
派台的时候没有听出感觉,CD中,果然有着不同的感受。
克勤加入环球唱片,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嗓音和适用于配合古典乐器,而环球唱片全球旗下拥有诸多古典乐手,正好与他的嗓音相得益彰。例如德国的神童David Garrett。在年初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中,一头金色长发的David Garrett持小提琴为陈奕迅缓缓伴奏《夕阳无限好》,惊鸿一瞥的他让许多人四下打听此人何许人也。而加入环球唱片后发行了处女专辑《Free》,这次掌控整首《纸婚》的旋律,相当完美。
歌曲本身既用了小提琴作为主旋律,钢琴辅助,基调也显得非常忧伤。黄伟文收起了古里古怪,认真的写了首有“一年之痒”的人,如何面对这个貌合神离的家。
跟《情非首尔》《公主太子》所不同,《纸婚》显得理性和现实一些。前两首,是绝望;而《纸婚》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克勤略带低沉的嗓音完美的演绎了这首歌曲。
点睛之句:
去年还承诺过贫穷和病塌 都奉陪陪著我上路离场 但那些其实纸一张
以爱情来填满的 用年华维系的 纵是银或金或张白纸 依然完全没保障
2 父子 词/林若宁 曲/Eric Kwok
作为林夕的爱徒,林若宁果然将林夕学得神形皆似。只是近几年,林夕的佛法愈来愈修得高深,《电光幻影》之间映出《水月镜花》,满篇喃喃自语中,极少填出一些小人物的小感情。即便是《她成功了他没有》这样的平凡恋人之间的故事,也被他写得有些脱离观众。而林若宁尚未得道,所以还是很市井的,这首《父子》就很有意思。
可以打包票,林若宁一定看过谭家明的电影《父子》。这首歌的故事虽然和电影《父子》相去甚远,但内里都有一股淡淡的无奈。林夕之前写过《大个女》,教导自己的女儿“时光会迫你这副万金之躯/竞逐世上各样乜乜之最/你若决定要做最尾一名绝对允许”;而这首《父子》依然也是如此的思想,“当歌手/当司机/当警察不要紧/只需要你似个铁人病痛少/得不到金靴奖/根本我不需要/我最想你似我面上怀着笑”。但整体来看,《大个女》像一个功成名就的父亲对孩子的淳淳教导;而《父子》更多则像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叫自己的孩子,无论现实如何与理想相去甚远,也不要放弃希望。
这次担当主旋律之责的,是风笛。本应悠扬无比的乐器,却因为吉他拨弦和小提琴的陪伴,显得有些落寞,也正映衬了歌曲的主题。克勤演唱时情绪明显也很应景,声线并不高,“忧伤”,果然是唱出来的。
点睛之句:
大个仔/请见谅/其实我不是巨人/无能力给你们做人宝训
若有天/当你未能做个伟大医生/也要信这世界美好吸引
3 单身继续 词/陈少琪 曲/吴品辉 Mauhew Chai
这首歌有些克勤早期的风格,也有些《我有我爱你》的影子。木吉他全程配合,其他乐器的参与被减弱到最低,是整只碟最纯粹的歌曲。而和声的加入,弥补了单一乐器所可能造成的曲子本身的苍白,加上克勤较轻的声线,整体效果显得很清澈。
陈少琪填此类词是驾轻就熟的,单身男人的心思点到即止,表面看起来,好像对身边朋友的女伴走马观花似的更换故作无所谓,自己心里却是有些嫉妒和无奈。每个人,只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性格决定命运。
点睛之句:
浓还是淡/两种都有趣/但你只应有一种味蕾
4 分岔口 词/克勤 曲/陈小霞
印象中,这是陈小霞老师第一次给克勤写歌。一如她作品的风格,钢琴担正,弦乐打底。
这首歌像是第二版的《纸婚》,依然也是一对恋人因为工作等原因的疏离。克勤在自己的词里,发挥得很随意,寒暑表、旧春装等等物事信手捏来,写出那些未被人触及的情感。
好像克勤在结婚后常唱出这样的歌曲,是不是担心自己的感情也会如此疏离?呵呵,八卦仅仅只是八卦。在歌里,两个人都感觉到这种变化,而两个人都害怕问题会更严重。可谁也不想第一个开口,“不吵架,没喧哗”,这种冷战情形,比吵来吵去的小夫妻更要来得可怕。而歌里没有给出解决办法,依然无奈二字收场。
点睛之句:
当爱渐无说话/不吵架/没喧哗/我怕没法躲避分岔/你同样怕
5 花落谁家 词/林若宁 曲/Eric Kwok
Eric Kwok的快歌听得多,慢歌倒是比较罕见,而这次和克勤合作,一来就来两次。
《花落谁家》作为第一打榜歌曲,首度面市时的确让我吃了一惊。因为用这样的歌来主打,的确需要一定勇气。初听并不会悦耳,整首歌都没有什么高潮和副歌可言。当然这一点等到《My cup of tea》出了之后,你会更吃惊:整张专辑居然连一首歌都没有鼓点,全慢歌!克勤在访谈中他希望做的就是这样一张首首都是非主打的专辑,而这样做究竟好还是不好呢?这首主打歌《花落谁家》就很具有代表性。
专辑中Bouns Track收录了《花落谁家》的混音版,其中加入了架子鼓,整体也显得更饱满。但编曲虽然丰富了,却没有显现出歌词中的内涵。《花落谁家》讲环保,比较难得,其中字字珠玑,皆是诘问,颇有《天水"围城》的风格。
樱花迫于迁往悄静月球/天高海阔珍惜不够/雏菊都给安葬以后/换到繁荣谁来内疚?副歌的这四句歌词堪称经典,同时也点出相当大的担忧与无奈:缤纷烟花闪照过后/望见层层浮云渐厚。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钢琴、双簧管、小提琴为首的管弦乐营造的编曲非常淡雅,简致而不简单,仿佛前四首歌的乐器集合交流。而在克勤的声线上略带有回音,空旷、清澈。
混音版的《花落谁家》加入架子鼓以及电吉他,虽然频波也被大大减弱,但控诉的意味显得更重。但明显,这首歌很不合整张专辑的风格,所以也无法作为主打。其实个人以为,这首歌的架子鼓用得稍显喧宾夺主,让人沉迷于编曲营造的旋律中,而忽略林若宁的一把好词所带来的现实批判。但作为一首派台作品,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
俩个版本的《花落谁家》,足可以让歌迷感受到克勤对于歌曲处理的各有异同。也许这有可能是克勤历年专辑中最弱的一首主打歌(尤其是与《爱不释手》比较的情况下),但一定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一首。
第二章:微笑
《My cup of tea》上五首歌,克勤在一种淡淡的无奈中徘徊。《纸婚》的一年之痒,《父子》触摸不及的理想,《单身继续》的孤独,《分岔口》的对立,以及《花落谁家》的担忧,克勤用五种角度阐述了五种不同的无奈。而下半段则要轻松得多。
6 Twins 词/林若宁 曲/C.Y. Kong
这首歌的歌名有一个善意的小误会,词本身是十分励志的。讲两个孪生兄弟的奋斗,感觉上林若宁很少写这类的歌词。
全碟的转折点也在于此。《花落谁家》之后跟随的《Twins》,将听者从无奈与失望中拯救。
克勤唱起这样的快板慢歌,是最有味道的。音不高不低,不紧不慢,但韵味十足。“Tea”的含义,不言而喻。
点睛之句:
大无畏孖生兄弟/大时代几多舞弊
宁愿吃亏/彼此不计大细
7 巴西女子队 词/林若宁 曲/Denis Smith/Garcia & Adrian Shenquerman
《巴西女子队》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品,这样的作品克勤已随着年龄的沉淀演绎得越来越少。而这次的演绎,让人回想起《护花使者》时候的克勤。不过细细以对照,克勤仍然是调皮得严肃的,跟二十年前的他毕竟是不一样了。
林若宁的作词缺陷大概也在这首歌体现得比较典型。作为林夕的家传弟子,他的词很有林夕的味道,但某些时候只学到神似而学不到魂似。《巴西女子队》所拿来营造气氛的“美女、泳装、人肉沙滩”总是体现得太普通,远不及林夕来得自然。甚至,黄伟文的《人车志》的级数都高过林若宁这首词不少。
所幸的是依然有克勤的靓声救场。四平八稳的歌词,仍被克勤唱得有声有色。谁说歌手不能拯救歌曲本身的?
点睛之句:
无
8 生命四重奏 词/陈少琪 曲/Edmond Tsang
Edmond Tsang的曲总是某些乐迷追逐的焦点。《我不会唱歌》被克勤的乐迷津津乐道,《天水·围城》的惊天辟地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这次为了配合整体专辑的淡雅风格,Edmond Tsang张狂的作曲风格被编曲压得收敛不少,再配合陈少琪极其温馨的歌词,Edmond Tsang的火被浇了个透心凉。
歌词属于成年男人对自身生活和感情的回顾,对于陈少琪和克勤来说都是比较拿手的题材。编曲方面过分依赖小提琴,造成了一定的失衡。仍然依靠克勤的声线救场,把这些缺陷都弥补得完美。
点睛之句:
如洋服遇上钮扣/如南极里企鹅相依过渡气候
跟你互暖手/听生命里几重奏
9 小宝宝 词/克勤 曲/冯翰铭
《小宝宝》一曲的含义不言自明,婚后的克勤,需要这样的歌给即将出生的宝宝。
不可避免拿来对比的是陈奕迅,同样为人父的他也唱过《大个女》,写过《大得太快》。这三首歌都是含义非常明了,叙事非常简单的歌,父母对襁褓中下一代的关爱跃然歌中。
编曲方面,靠近催眠曲,迎合主题。而克勤唱得也很可爱,仿佛年轻了若干岁。
点睛之句:
爸爸乐意天天抱/爸爸爱你比天高
10 晚安 词/林夕 曲/伍仲衡
今年来,克勤专辑压轴的歌曲都是比较低声的。《晚安》很像之前演奏厅II里的《一场兄弟》,低声细吟,仿佛为专辑做一个完美的谢幕。
作为林夕在这张专辑唯一的一首作品,与黄伟文做主打的《纸婚》相比低调得多,但词上却不逊色。从回忆中带出世情,是林夕的拿手好戏。也很容易在专辑就可以对比出,林若宁输于林夕的地方。同样的手法,林夕却要比林若宁高明许多。
这张《My cup of tea》,更像是克勤回馈乐迷的一张细碟。10首歌风格统一到让人惊奇的地步,有EP的感觉。而透露的讯息,则是克勤婚后的平淡生活。《天水·围城》的壮阔激烈在这支碟中是没有的,而如果你期待克勤再发爆发,则要等到年底的另一张专辑。
无论如何,对克勤这样一丝不苟做专辑的态度,是要肯定的。不是人人穿着礼服站在演奏厅前,也能把流行乐唱得如此高雅;克勤优质歌手的仰止,实在令许多歌手汗颜。
谁是你的那杯茶?听完这支《My cup of tea》,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文/公元1874
尽管我不愿意承认,却无法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今的香港乐坛,在男歌手中虽然新人辈出,也有方大同、Eric Kwok、蓝奕邦、刘浩龙等实力唱将涌现,但专辑具有100%整体质量保证的,也只剩下克勤、古巨基、陈奕迅三个人。也许我的评语太过主观,但无论从唱功还是词曲、编曲、歌曲质量和内容等等各个方面来看,他们的作品都是相当优秀的。几个月前左拖右拖的《认了吧》推出之时,我曾经很无奈的说,陈奕迅交了一份粤语歌手极其勉强的国语试卷。而今次克勤的《My cup of tea》,终于令我欣慰:终于找到了属于我的这杯茶。
从来未曾想到,《爱不释手》之后,克勤会走这样一条路。包下整个演奏厅,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在一班乐手的演奏下缓缓演唱,这种CD的做法,有没有搞头?克勤搞了一次,又搞了一次。500万制作费,大部分花在同期录音上,在香港这个电脑软件调音、后期合成泛滥的地方,克勤这么做,值得不值得?
所幸的是,市场最终承认了他。IFPI最高销量,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马虎。我感到十分幸运,能在这个充斥着情爱纠纷的乐坛,看到还有一个歌手,以交响乐团为辅助,探索流行音乐的发展之路。
《演奏厅I》更像是结婚前克勤的一种剖白。《婚前事》《婚后的女人》等等,犹如克勤自己的心声;而《未成年同盟会》《阿李爸爸》,则是一种其他歌手很少触及的关心与批判。在《演奏厅II》中,这种批判发扬得更加光大,林夕所写的《天水"围城》掷地有声,震耳欲聋,让听者惊觉,这种以前出现在摇滚乐中的现实批判,竟也可以在竖琴和交响乐的衬托的流行乐下,迸发出别样的光芒。
于是让人没法不期待《My cup of tea》。半年多的等待,克勤继《爱不释手》的爆发,《演奏厅I+II》的壮阔之后,用小提琴、风笛、双簧管和钢琴,打造了别样的“下午茶时间”。细细一听,10首歌内,前五首,有些无奈;而后五首,则是一种“微笑”。
第一章: 无奈
1 纸婚 词/黄伟文 曲/Jean Chien
派台的时候没有听出感觉,CD中,果然有着不同的感受。
克勤加入环球唱片,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嗓音和适用于配合古典乐器,而环球唱片全球旗下拥有诸多古典乐手,正好与他的嗓音相得益彰。例如德国的神童David Garrett。在年初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中,一头金色长发的David Garrett持小提琴为陈奕迅缓缓伴奏《夕阳无限好》,惊鸿一瞥的他让许多人四下打听此人何许人也。而加入环球唱片后发行了处女专辑《Free》,这次掌控整首《纸婚》的旋律,相当完美。
歌曲本身既用了小提琴作为主旋律,钢琴辅助,基调也显得非常忧伤。黄伟文收起了古里古怪,认真的写了首有“一年之痒”的人,如何面对这个貌合神离的家。
跟《情非首尔》《公主太子》所不同,《纸婚》显得理性和现实一些。前两首,是绝望;而《纸婚》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克勤略带低沉的嗓音完美的演绎了这首歌曲。
点睛之句:
去年还承诺过贫穷和病塌 都奉陪陪著我上路离场 但那些其实纸一张
以爱情来填满的 用年华维系的 纵是银或金或张白纸 依然完全没保障
2 父子 词/林若宁 曲/Eric Kwok
作为林夕的爱徒,林若宁果然将林夕学得神形皆似。只是近几年,林夕的佛法愈来愈修得高深,《电光幻影》之间映出《水月镜花》,满篇喃喃自语中,极少填出一些小人物的小感情。即便是《她成功了他没有》这样的平凡恋人之间的故事,也被他写得有些脱离观众。而林若宁尚未得道,所以还是很市井的,这首《父子》就很有意思。
可以打包票,林若宁一定看过谭家明的电影《父子》。这首歌的故事虽然和电影《父子》相去甚远,但内里都有一股淡淡的无奈。林夕之前写过《大个女》,教导自己的女儿“时光会迫你这副万金之躯/竞逐世上各样乜乜之最/你若决定要做最尾一名绝对允许”;而这首《父子》依然也是如此的思想,“当歌手/当司机/当警察不要紧/只需要你似个铁人病痛少/得不到金靴奖/根本我不需要/我最想你似我面上怀着笑”。但整体来看,《大个女》像一个功成名就的父亲对孩子的淳淳教导;而《父子》更多则像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叫自己的孩子,无论现实如何与理想相去甚远,也不要放弃希望。
这次担当主旋律之责的,是风笛。本应悠扬无比的乐器,却因为吉他拨弦和小提琴的陪伴,显得有些落寞,也正映衬了歌曲的主题。克勤演唱时情绪明显也很应景,声线并不高,“忧伤”,果然是唱出来的。
点睛之句:
大个仔/请见谅/其实我不是巨人/无能力给你们做人宝训
若有天/当你未能做个伟大医生/也要信这世界美好吸引
3 单身继续 词/陈少琪 曲/吴品辉 Mauhew Chai
这首歌有些克勤早期的风格,也有些《我有我爱你》的影子。木吉他全程配合,其他乐器的参与被减弱到最低,是整只碟最纯粹的歌曲。而和声的加入,弥补了单一乐器所可能造成的曲子本身的苍白,加上克勤较轻的声线,整体效果显得很清澈。
陈少琪填此类词是驾轻就熟的,单身男人的心思点到即止,表面看起来,好像对身边朋友的女伴走马观花似的更换故作无所谓,自己心里却是有些嫉妒和无奈。每个人,只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性格决定命运。
点睛之句:
浓还是淡/两种都有趣/但你只应有一种味蕾
4 分岔口 词/克勤 曲/陈小霞
印象中,这是陈小霞老师第一次给克勤写歌。一如她作品的风格,钢琴担正,弦乐打底。
这首歌像是第二版的《纸婚》,依然也是一对恋人因为工作等原因的疏离。克勤在自己的词里,发挥得很随意,寒暑表、旧春装等等物事信手捏来,写出那些未被人触及的情感。
好像克勤在结婚后常唱出这样的歌曲,是不是担心自己的感情也会如此疏离?呵呵,八卦仅仅只是八卦。在歌里,两个人都感觉到这种变化,而两个人都害怕问题会更严重。可谁也不想第一个开口,“不吵架,没喧哗”,这种冷战情形,比吵来吵去的小夫妻更要来得可怕。而歌里没有给出解决办法,依然无奈二字收场。
点睛之句:
当爱渐无说话/不吵架/没喧哗/我怕没法躲避分岔/你同样怕
5 花落谁家 词/林若宁 曲/Eric Kwok
Eric Kwok的快歌听得多,慢歌倒是比较罕见,而这次和克勤合作,一来就来两次。
《花落谁家》作为第一打榜歌曲,首度面市时的确让我吃了一惊。因为用这样的歌来主打,的确需要一定勇气。初听并不会悦耳,整首歌都没有什么高潮和副歌可言。当然这一点等到《My cup of tea》出了之后,你会更吃惊:整张专辑居然连一首歌都没有鼓点,全慢歌!克勤在访谈中他希望做的就是这样一张首首都是非主打的专辑,而这样做究竟好还是不好呢?这首主打歌《花落谁家》就很具有代表性。
专辑中Bouns Track收录了《花落谁家》的混音版,其中加入了架子鼓,整体也显得更饱满。但编曲虽然丰富了,却没有显现出歌词中的内涵。《花落谁家》讲环保,比较难得,其中字字珠玑,皆是诘问,颇有《天水"围城》的风格。
樱花迫于迁往悄静月球/天高海阔珍惜不够/雏菊都给安葬以后/换到繁荣谁来内疚?副歌的这四句歌词堪称经典,同时也点出相当大的担忧与无奈:缤纷烟花闪照过后/望见层层浮云渐厚。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钢琴、双簧管、小提琴为首的管弦乐营造的编曲非常淡雅,简致而不简单,仿佛前四首歌的乐器集合交流。而在克勤的声线上略带有回音,空旷、清澈。
混音版的《花落谁家》加入架子鼓以及电吉他,虽然频波也被大大减弱,但控诉的意味显得更重。但明显,这首歌很不合整张专辑的风格,所以也无法作为主打。其实个人以为,这首歌的架子鼓用得稍显喧宾夺主,让人沉迷于编曲营造的旋律中,而忽略林若宁的一把好词所带来的现实批判。但作为一首派台作品,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
俩个版本的《花落谁家》,足可以让歌迷感受到克勤对于歌曲处理的各有异同。也许这有可能是克勤历年专辑中最弱的一首主打歌(尤其是与《爱不释手》比较的情况下),但一定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一首。
第二章:微笑
《My cup of tea》上五首歌,克勤在一种淡淡的无奈中徘徊。《纸婚》的一年之痒,《父子》触摸不及的理想,《单身继续》的孤独,《分岔口》的对立,以及《花落谁家》的担忧,克勤用五种角度阐述了五种不同的无奈。而下半段则要轻松得多。
6 Twins 词/林若宁 曲/C.Y. Kong
这首歌的歌名有一个善意的小误会,词本身是十分励志的。讲两个孪生兄弟的奋斗,感觉上林若宁很少写这类的歌词。
全碟的转折点也在于此。《花落谁家》之后跟随的《Twins》,将听者从无奈与失望中拯救。
克勤唱起这样的快板慢歌,是最有味道的。音不高不低,不紧不慢,但韵味十足。“Tea”的含义,不言而喻。
点睛之句:
大无畏孖生兄弟/大时代几多舞弊
宁愿吃亏/彼此不计大细
7 巴西女子队 词/林若宁 曲/Denis Smith/Garcia & Adrian Shenquerman
《巴西女子队》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品,这样的作品克勤已随着年龄的沉淀演绎得越来越少。而这次的演绎,让人回想起《护花使者》时候的克勤。不过细细以对照,克勤仍然是调皮得严肃的,跟二十年前的他毕竟是不一样了。
林若宁的作词缺陷大概也在这首歌体现得比较典型。作为林夕的家传弟子,他的词很有林夕的味道,但某些时候只学到神似而学不到魂似。《巴西女子队》所拿来营造气氛的“美女、泳装、人肉沙滩”总是体现得太普通,远不及林夕来得自然。甚至,黄伟文的《人车志》的级数都高过林若宁这首词不少。
所幸的是依然有克勤的靓声救场。四平八稳的歌词,仍被克勤唱得有声有色。谁说歌手不能拯救歌曲本身的?
点睛之句:
无
8 生命四重奏 词/陈少琪 曲/Edmond Tsang
Edmond Tsang的曲总是某些乐迷追逐的焦点。《我不会唱歌》被克勤的乐迷津津乐道,《天水·围城》的惊天辟地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这次为了配合整体专辑的淡雅风格,Edmond Tsang张狂的作曲风格被编曲压得收敛不少,再配合陈少琪极其温馨的歌词,Edmond Tsang的火被浇了个透心凉。
歌词属于成年男人对自身生活和感情的回顾,对于陈少琪和克勤来说都是比较拿手的题材。编曲方面过分依赖小提琴,造成了一定的失衡。仍然依靠克勤的声线救场,把这些缺陷都弥补得完美。
点睛之句:
如洋服遇上钮扣/如南极里企鹅相依过渡气候
跟你互暖手/听生命里几重奏
9 小宝宝 词/克勤 曲/冯翰铭
《小宝宝》一曲的含义不言自明,婚后的克勤,需要这样的歌给即将出生的宝宝。
不可避免拿来对比的是陈奕迅,同样为人父的他也唱过《大个女》,写过《大得太快》。这三首歌都是含义非常明了,叙事非常简单的歌,父母对襁褓中下一代的关爱跃然歌中。
编曲方面,靠近催眠曲,迎合主题。而克勤唱得也很可爱,仿佛年轻了若干岁。
点睛之句:
爸爸乐意天天抱/爸爸爱你比天高
10 晚安 词/林夕 曲/伍仲衡
今年来,克勤专辑压轴的歌曲都是比较低声的。《晚安》很像之前演奏厅II里的《一场兄弟》,低声细吟,仿佛为专辑做一个完美的谢幕。
作为林夕在这张专辑唯一的一首作品,与黄伟文做主打的《纸婚》相比低调得多,但词上却不逊色。从回忆中带出世情,是林夕的拿手好戏。也很容易在专辑就可以对比出,林若宁输于林夕的地方。同样的手法,林夕却要比林若宁高明许多。
这张《My cup of tea》,更像是克勤回馈乐迷的一张细碟。10首歌风格统一到让人惊奇的地步,有EP的感觉。而透露的讯息,则是克勤婚后的平淡生活。《天水·围城》的壮阔激烈在这支碟中是没有的,而如果你期待克勤再发爆发,则要等到年底的另一张专辑。
无论如何,对克勤这样一丝不苟做专辑的态度,是要肯定的。不是人人穿着礼服站在演奏厅前,也能把流行乐唱得如此高雅;克勤优质歌手的仰止,实在令许多歌手汗颜。
谁是你的那杯茶?听完这支《My cup of tea》,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