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來如去》。
以下来自专辑内页和文案。
何訓田 如來如去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音樂與時空的優美共舞
世界音樂大師何訓田 再造音樂美學新極致
朱哲琴、薩頂頂、尼泊爾著名saragi演奏家...上百位國際之名歌手樂手鼎立打造
氣勢磅礴的沉遠樂音 空靈優美的天籟女聲
純淨悠揚的童聲合唱 曼妙歡暢的東方舞樂
詩意酣然的民俗器樂 再攀世界音樂新高峰
這是一趟從此岸走到彼岸、從晦暗走到澄明、從荒原走到淨土的旅程。
從最不簡單的第一步,回到最簡單的最後一步。
從人性的混沌,返回靈性的最初。
這是悉達多的覺悟之路,也是每個人的那條路。
如實來,如實去,不見塵埃。
這是一趟從此岸走到彼岸、從晦暗走到澄明、從荒原走到淨土的旅程。
從最不簡單的第一步,回到最簡單的最後一步。
從人性的混沌,返回靈性的最初。
從繁華開落走到繁星靜止。
從流動到靜止,走了五十個以上的世紀。
這是悉達多的覺悟之路,也是每個人的那條路。
這一次,何訓田走的更遠。
當第一響鐘聲落下,厚沉、空遠、連綿並迴響不去時,我們知道,他的音樂來到了不同的路上。
當黑海沿岸的長歌響起,此起彼落的不止是呼吸而已。
當聖歌般的男女合唱躍然耳際,觸動的不止是「心」而已。
這一步,走出了何訓田的音樂裏的寬廣,也走出了悉達多音樂的第一步。
為「無錫靈山梵宮音樂大典」創作的這一篇音樂,在靈山梵宮的演出稱為《覺悟之路》,描述了佛陀悉達多從一國太子走入民間、體驗生老病死、最終悟道成佛的生命故事。
音樂專輯名為《Tathagata 如來如去》,意在揮灑更自由的想像空間。雖然取材自佛教故事,卻更寬闊地融合了各地的音樂語彙,從宏觀進入微觀,從此岸走到彼岸,藉著音樂的感染力,注萬流於一宗,傾吐出人性向上提升時最重要的那一步——對於靈性與神性的無止盡探索。
梵文Tathagata,意為「如來如去」。因為無處不在,所以無處不去;亦因一直都在,所以無所從去。
透過音樂,何訓田展現的不是宗教上的道義,而是人性上的「一」。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所有生命都存在同一個天空下,所有呼吸都顯現了流動與靜止的美麗。
所有的重點與起點都沒有不同。
而悉達多在《覺悟之路》走的那條路,也是所有生命應該走的路,並且無關乎形式與國度,只跟追求靈性的昇華有關。
於是,音樂踩著如此的步伐前進。
序曲「天外天」描述了浩瀚的大千世界,何訓田說「所有的跟都是一樣」。因為一樣,阿拉伯世界的長調、西方世界的聖歌或東方世界的吟誦便沒有不同,三種不同調性的人聲哼唱著同一曲虛詞,長空下的生靈都一樣。
悉達多生長在喬達摩皇宮,也是人們各自由出世的每一個所在。2008年奪得英國BBC廣播電臺「世界音樂大獎亞太區最佳歌手」的薩頂頂,唱出了美麗叢林裏的歌舞騰歡與太平盛世。達塔伽達,如實來如實去;那是人性中最安逸無慮、也是對未來最無知無解的時刻。
眼睛所見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嗎?耳際所聽所聞都是真的嗎?有沒有不同的世界?當內在的探索與外境的繁華劃上平行線,心靈的步履也來到了冥思中的寂靜邊界。
繁星灑落的是個什麼樣的國度?離開家園,來到有生有死有病苦的地方,流不盡的淚水與唱不停的歌形成兩極對比。終於知道,繁星墜落在歡樂的地方,也墜落在哭泣之處,過去的安逸不是真正的安逸,過去的痛苦也不是真正的痛苦。未來有命運之手,也有救贖的天使在唱歌,那是溫暖的虛空之心。
這是一個假西天。凡塵色界的機械式生活,忙亂中的工整、整齊中的不整齊、極大量對慾望與誘惑的想像及參與。何訓田以鋼絲箏奏出人間生活的機械感,奏出了悉達多冥想中反照的超現實時空。
微風清涼。尼連禪河旁,樹葉婆娑的菩提樹下,不平凡的冥想與觀照正進行著。氣溫正好,樹有風。
人類還是苦難的。激烈的打擊樂與狂風驟雨齊鳴,自然崩裂,群魔跳出了四方之舞,任何好任何壞是否否會再來?
「鬱鬱黃花皆般若,青青翠竹盡法身。若得心淨如明月,長空萬里了無塵。」終於抵達彼岸。
昇華了痛苦,昇華了歡愉,昇華了生死。
所有的一切歸於黃花,歸於長空,歸於曾將的最初與最初的曾經。
怎麼來,怎麼去。
不見塵埃。
如來如去的音樂在國際著名歌手朱哲琴的空靈吟唱中,返回了靈性的最初。
1.天外天 The Heaven Outside of Heaven
2.達塔伽達 Tathagata
3.冥想 Meditation
4.虛空之心 The Heart of the Void
5.色界 The Realm of Forms
6.樹有風 The Wind in the Trees
7.四方之舞 The Dance of the Four Dharmadhatus
8.如來如去 Tathagata - Thus Come;Thus Gone
何訓田 如來如去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音樂與時空的優美共舞
世界音樂大師何訓田 再造音樂美學新極致
朱哲琴、薩頂頂、尼泊爾著名saragi演奏家...上百位國際之名歌手樂手鼎立打造
氣勢磅礴的沉遠樂音 空靈優美的天籟女聲
純淨悠揚的童聲合唱 曼妙歡暢的東方舞樂
詩意酣然的民俗器樂 再攀世界音樂新高峰
這是一趟從此岸走到彼岸、從晦暗走到澄明、從荒原走到淨土的旅程。
從最不簡單的第一步,回到最簡單的最後一步。
從人性的混沌,返回靈性的最初。
這是悉達多的覺悟之路,也是每個人的那條路。
如實來,如實去,不見塵埃。
這是一趟從此岸走到彼岸、從晦暗走到澄明、從荒原走到淨土的旅程。
從最不簡單的第一步,回到最簡單的最後一步。
從人性的混沌,返回靈性的最初。
從繁華開落走到繁星靜止。
從流動到靜止,走了五十個以上的世紀。
這是悉達多的覺悟之路,也是每個人的那條路。
這一次,何訓田走的更遠。
當第一響鐘聲落下,厚沉、空遠、連綿並迴響不去時,我們知道,他的音樂來到了不同的路上。
當黑海沿岸的長歌響起,此起彼落的不止是呼吸而已。
當聖歌般的男女合唱躍然耳際,觸動的不止是「心」而已。
這一步,走出了何訓田的音樂裏的寬廣,也走出了悉達多音樂的第一步。
為「無錫靈山梵宮音樂大典」創作的這一篇音樂,在靈山梵宮的演出稱為《覺悟之路》,描述了佛陀悉達多從一國太子走入民間、體驗生老病死、最終悟道成佛的生命故事。
音樂專輯名為《Tathagata 如來如去》,意在揮灑更自由的想像空間。雖然取材自佛教故事,卻更寬闊地融合了各地的音樂語彙,從宏觀進入微觀,從此岸走到彼岸,藉著音樂的感染力,注萬流於一宗,傾吐出人性向上提升時最重要的那一步——對於靈性與神性的無止盡探索。
梵文Tathagata,意為「如來如去」。因為無處不在,所以無處不去;亦因一直都在,所以無所從去。
透過音樂,何訓田展現的不是宗教上的道義,而是人性上的「一」。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所有生命都存在同一個天空下,所有呼吸都顯現了流動與靜止的美麗。
所有的重點與起點都沒有不同。
而悉達多在《覺悟之路》走的那條路,也是所有生命應該走的路,並且無關乎形式與國度,只跟追求靈性的昇華有關。
於是,音樂踩著如此的步伐前進。
序曲「天外天」描述了浩瀚的大千世界,何訓田說「所有的跟都是一樣」。因為一樣,阿拉伯世界的長調、西方世界的聖歌或東方世界的吟誦便沒有不同,三種不同調性的人聲哼唱著同一曲虛詞,長空下的生靈都一樣。
悉達多生長在喬達摩皇宮,也是人們各自由出世的每一個所在。2008年奪得英國BBC廣播電臺「世界音樂大獎亞太區最佳歌手」的薩頂頂,唱出了美麗叢林裏的歌舞騰歡與太平盛世。達塔伽達,如實來如實去;那是人性中最安逸無慮、也是對未來最無知無解的時刻。
眼睛所見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嗎?耳際所聽所聞都是真的嗎?有沒有不同的世界?當內在的探索與外境的繁華劃上平行線,心靈的步履也來到了冥思中的寂靜邊界。
繁星灑落的是個什麼樣的國度?離開家園,來到有生有死有病苦的地方,流不盡的淚水與唱不停的歌形成兩極對比。終於知道,繁星墜落在歡樂的地方,也墜落在哭泣之處,過去的安逸不是真正的安逸,過去的痛苦也不是真正的痛苦。未來有命運之手,也有救贖的天使在唱歌,那是溫暖的虛空之心。
這是一個假西天。凡塵色界的機械式生活,忙亂中的工整、整齊中的不整齊、極大量對慾望與誘惑的想像及參與。何訓田以鋼絲箏奏出人間生活的機械感,奏出了悉達多冥想中反照的超現實時空。
微風清涼。尼連禪河旁,樹葉婆娑的菩提樹下,不平凡的冥想與觀照正進行著。氣溫正好,樹有風。
人類還是苦難的。激烈的打擊樂與狂風驟雨齊鳴,自然崩裂,群魔跳出了四方之舞,任何好任何壞是否否會再來?
「鬱鬱黃花皆般若,青青翠竹盡法身。若得心淨如明月,長空萬里了無塵。」終於抵達彼岸。
昇華了痛苦,昇華了歡愉,昇華了生死。
所有的一切歸於黃花,歸於長空,歸於曾將的最初與最初的曾經。
怎麼來,怎麼去。
不見塵埃。
如來如去的音樂在國際著名歌手朱哲琴的空靈吟唱中,返回了靈性的最初。
1.天外天 The Heaven Outside of Heaven
2.達塔伽達 Tathagata
3.冥想 Meditation
4.虛空之心 The Heart of the Void
5.色界 The Realm of Forms
6.樹有風 The Wind in the Trees
7.四方之舞 The Dance of the Four Dharmadhatus
8.如來如去 Tathagata - Thus Come;Thus G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