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风日好

闰四月的连绵阴雨总叫人烦躁。这一个星期以来,成都似乎没有晴过一天,心里也因为一系列难以放下的事而觉得焦虑不安。这时候如果再继续听疯狂的马勒,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不仅是马勒,晚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似乎都热爱近乎歇斯底里式的创作:绵密的织体、厚重的声响、庞大的配器、冗长的时间以及一舒胸臆以尽吐心中块垒为快的情绪宣泄……初听之下往往为之心折,但一段时间内集中听上几张,就会感觉到这样狂风骤雨般的音乐让听者情绪疲倦,正如不知节制的欢乐和悲哀都无助于人的健康一样。我还是投入巴赫爸爸的怀抱中慢慢发呆吧。昨天听索科洛夫的Goldberg Variation和朱晓玫的Well-tempered Clavier上册,今天听阿巴多指挥的Brandenburg Concerto。
《勃兰登堡协奏曲》写于巴赫的科腾时期,原题为《为6种不同乐器所作的协奏曲》。传说这部作品在被奉献给勃兰登堡大公之后,由于当时的宫廷乐队规模不足以演奏,被束之高阁13年,后来甚至被以一部协奏曲48个分尼的价格卖掉。所幸买主正好是巴赫的弟子,手稿才能流传到现在。
六首勃兰登堡,起、承、转、合,变化圆融。没有b小调弥撒对神的倾心虔诚,没有无伴奏大提琴的内省理趣,也没有哥德堡变奏历经沧桑后回归原点的禅意,它以热闹忙碌的气氛开始,带一点无伤大雅的田园风味;中间乐章之后,社交音乐的繁芜在无限深情面前退去。独奏乐器竞相展示,乐曲在旋律的交织和和声的结构中飞升。
任由思绪在古老管弦乐器奇妙的和谐中越飞越远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明亮的高音小提琴如翻飞的燕子掠过天际,双簧管的音色悠长凄婉,直笛单薄的声音缠绵悱恻,羽管键琴华丽纤细地演奏着段段华彩,巴赫小号温暖得仿佛午后的阳光……
穿过俏皮的音符和严谨的对位,似乎依稀还能看到巴洛克宫廷中的衣香鬓影,觥筹交错间,人们踏着欢乐轻快的乐曲声翩翩起舞。阳光从窗外投影进来,细细的尘埃间杂其间。的此时此刻的巴赫,并不是大家印象中板着面孔的将身心奉献给上帝的路德派信徒,而是富有亲和力的宫廷乐师,抛却了那些堪不破的生死思辨,看着满场随着节拍漫起的裙摆会心微笑。
曾有人问英国歌手斯汀(Sting),他的汽车里面放的是什么音乐,斯汀的回答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斯汀说他试图在音乐中追寻爱,诠释爱,爱,大概也是一种信仰吧。
六曲终了,摘回来的栀子花在手边沁着恬静的香味。心中的事情虽然还在,但再不能让我百般纠结。下雨又怎样,“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d0dc5701014uwd.html
不仅是马勒,晚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似乎都热爱近乎歇斯底里式的创作:绵密的织体、厚重的声响、庞大的配器、冗长的时间以及一舒胸臆以尽吐心中块垒为快的情绪宣泄……初听之下往往为之心折,但一段时间内集中听上几张,就会感觉到这样狂风骤雨般的音乐让听者情绪疲倦,正如不知节制的欢乐和悲哀都无助于人的健康一样。我还是投入巴赫爸爸的怀抱中慢慢发呆吧。昨天听索科洛夫的Goldberg Variation和朱晓玫的Well-tempered Clavier上册,今天听阿巴多指挥的Brandenburg Concerto。
《勃兰登堡协奏曲》写于巴赫的科腾时期,原题为《为6种不同乐器所作的协奏曲》。传说这部作品在被奉献给勃兰登堡大公之后,由于当时的宫廷乐队规模不足以演奏,被束之高阁13年,后来甚至被以一部协奏曲48个分尼的价格卖掉。所幸买主正好是巴赫的弟子,手稿才能流传到现在。
六首勃兰登堡,起、承、转、合,变化圆融。没有b小调弥撒对神的倾心虔诚,没有无伴奏大提琴的内省理趣,也没有哥德堡变奏历经沧桑后回归原点的禅意,它以热闹忙碌的气氛开始,带一点无伤大雅的田园风味;中间乐章之后,社交音乐的繁芜在无限深情面前退去。独奏乐器竞相展示,乐曲在旋律的交织和和声的结构中飞升。
任由思绪在古老管弦乐器奇妙的和谐中越飞越远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明亮的高音小提琴如翻飞的燕子掠过天际,双簧管的音色悠长凄婉,直笛单薄的声音缠绵悱恻,羽管键琴华丽纤细地演奏着段段华彩,巴赫小号温暖得仿佛午后的阳光……
穿过俏皮的音符和严谨的对位,似乎依稀还能看到巴洛克宫廷中的衣香鬓影,觥筹交错间,人们踏着欢乐轻快的乐曲声翩翩起舞。阳光从窗外投影进来,细细的尘埃间杂其间。的此时此刻的巴赫,并不是大家印象中板着面孔的将身心奉献给上帝的路德派信徒,而是富有亲和力的宫廷乐师,抛却了那些堪不破的生死思辨,看着满场随着节拍漫起的裙摆会心微笑。
曾有人问英国歌手斯汀(Sting),他的汽车里面放的是什么音乐,斯汀的回答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斯汀说他试图在音乐中追寻爱,诠释爱,爱,大概也是一种信仰吧。
六曲终了,摘回来的栀子花在手边沁着恬静的香味。心中的事情虽然还在,但再不能让我百般纠结。下雨又怎样,“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d0dc5701014u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