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同在九十年代
有时在想起音乐的起源时,我会浮现出“音乐起源于劳动”这个马哲给出的传统说法。遥想在那被烈日灼烤的古老河岸上,汗流浃背的纤夫们喉咙发出那呦嘿呦嘿的简单和声。那简单的生命呐喊似乎是属于每个人的,这构成了我对原始韵律的最初想象。
当简单的旋律发展成了能周而复始的结构时,就上升到了我们称之为作品的高度。可是听众与作品的连接往往却是通过各自的想像与体会达成的。作品仿佛就是披着面纱的真实,通过作者与受众之间产生的体验差别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接。
这种自身具备的内在张力才使得作品脱离了作者获得了独立的生命,而我们也获得如同借助于他物倾诉的快感。但这快感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内心对听众的开放程度,但有时候我们会有被作者抗拒在外的感觉,甚至会沦成作品的局外人。但我们哪会这么轻易就被打败的,那强烈的占有欲会让我们像个哥萨克骑兵一样前去屠杀这个神秘的空间。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辑中的这首《90年代》吧
我们坐在漆黑的河边抽烟
车灯滑过照亮指间的烟雾
跟一个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就要把一个故事听上几遍几十遍
别说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
别说再也不想遇到像他这样的人
生活好像总是送给你
送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
我从背后抱着你
在咪咪的鼾声里跳舞
我的左手摸着你的右乳房
我的右手摸着你的左乳房
我从前面搂着你
在黄昏年轻人的眼里跳舞
你的左脚偶尔会踩到我的右脚
你的右脚偶尔会碰到我的左脚
我要让你每天用牛奶洗澡
换上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
只有我可以这样地侮辱你
你只有一点害羞和一点点的委屈
你把乳头送进孩子嘴里
以为他永远永远永远都属于你
可知道他也没有选择的权利
你只有一点担心和一点点的委屈
别说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
别说再也不想遇到像他这样的人
生活好像总是送给你
送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
你想踏更远更大的草地
因为那里没有一个人他认识你
可知道这城市里蓬头垢面的野草
它们也这样思念着你的脚
小河一开始描述了马路边一条漆黑的河,有两个人,有人抽烟。也可能是两个都抽,但使用了“我们”这就大大提升听者的共感,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漆黑的河边谈过恋爱。是一男一女,我们会想这可能是小河在拍婆子的回忆。在私密的空间里女人向男人诉说自己以往的感情遭遇,这个男人可以自动脑补是小河当然也可以是“我们”啦。随着情绪的发酵,这对恋人开始升温,开始把彼此当成生活的礼物。
于是他们就起来跳舞了,但跳的很狼狈。在这次身体接触中,男人偶尔不老实抚摸了女人的胸部,可是男人告诉她:“只有我可以这样的侮辱你。”为了实现完全的占有,男人是小河当然也可以是“我们”就可以掀开她的衣服吸允她的乳头。
当女人开始害羞与担心时,“我们”就已经成功俘获了一个女人的爱情。此时“我们”可以继续排斥小河,继续保持对这个怀中女人的占有。或者“我们”随时扬长而去,退出故事化成另一个生活的“礼物”,继续保持对这个女人的觊觎。谁说“我们”不是这个慌忙的城市里想念着女人的“野草”呢?
宇文所安在《追忆》中借用过舍利来比喻那思维的空间。它标志着无论是创造者还是“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生命,都能使人们想起自己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其实这在这个欢乐的世界里,可以无限的放大“我们”的权利。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属于受众,创作者,作品三分天下的永恒国度,这是你我同在的九十年代。
好吧,扯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嫉妒张晓舟那篇文章而已,大家还是好好的听歌吧。我闭上眼,为大家祈祷。
当简单的旋律发展成了能周而复始的结构时,就上升到了我们称之为作品的高度。可是听众与作品的连接往往却是通过各自的想像与体会达成的。作品仿佛就是披着面纱的真实,通过作者与受众之间产生的体验差别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接。
这种自身具备的内在张力才使得作品脱离了作者获得了独立的生命,而我们也获得如同借助于他物倾诉的快感。但这快感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内心对听众的开放程度,但有时候我们会有被作者抗拒在外的感觉,甚至会沦成作品的局外人。但我们哪会这么轻易就被打败的,那强烈的占有欲会让我们像个哥萨克骑兵一样前去屠杀这个神秘的空间。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辑中的这首《90年代》吧
我们坐在漆黑的河边抽烟
车灯滑过照亮指间的烟雾
跟一个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就要把一个故事听上几遍几十遍
别说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
别说再也不想遇到像他这样的人
生活好像总是送给你
送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
我从背后抱着你
在咪咪的鼾声里跳舞
我的左手摸着你的右乳房
我的右手摸着你的左乳房
我从前面搂着你
在黄昏年轻人的眼里跳舞
你的左脚偶尔会踩到我的右脚
你的右脚偶尔会碰到我的左脚
我要让你每天用牛奶洗澡
换上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
只有我可以这样地侮辱你
你只有一点害羞和一点点的委屈
你把乳头送进孩子嘴里
以为他永远永远永远都属于你
可知道他也没有选择的权利
你只有一点担心和一点点的委屈
别说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
别说再也不想遇到像他这样的人
生活好像总是送给你
送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
你想踏更远更大的草地
因为那里没有一个人他认识你
可知道这城市里蓬头垢面的野草
它们也这样思念着你的脚
小河一开始描述了马路边一条漆黑的河,有两个人,有人抽烟。也可能是两个都抽,但使用了“我们”这就大大提升听者的共感,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漆黑的河边谈过恋爱。是一男一女,我们会想这可能是小河在拍婆子的回忆。在私密的空间里女人向男人诉说自己以往的感情遭遇,这个男人可以自动脑补是小河当然也可以是“我们”啦。随着情绪的发酵,这对恋人开始升温,开始把彼此当成生活的礼物。
于是他们就起来跳舞了,但跳的很狼狈。在这次身体接触中,男人偶尔不老实抚摸了女人的胸部,可是男人告诉她:“只有我可以这样的侮辱你。”为了实现完全的占有,男人是小河当然也可以是“我们”就可以掀开她的衣服吸允她的乳头。
当女人开始害羞与担心时,“我们”就已经成功俘获了一个女人的爱情。此时“我们”可以继续排斥小河,继续保持对这个怀中女人的占有。或者“我们”随时扬长而去,退出故事化成另一个生活的“礼物”,继续保持对这个女人的觊觎。谁说“我们”不是这个慌忙的城市里想念着女人的“野草”呢?
宇文所安在《追忆》中借用过舍利来比喻那思维的空间。它标志着无论是创造者还是“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生命,都能使人们想起自己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其实这在这个欢乐的世界里,可以无限的放大“我们”的权利。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属于受众,创作者,作品三分天下的永恒国度,这是你我同在的九十年代。
好吧,扯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嫉妒张晓舟那篇文章而已,大家还是好好的听歌吧。我闭上眼,为大家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