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我说 人生的苦 未来更多 我不在乎
清明已过,谷雨将至。忽而冬去春来,但见柳绿桃红。宜与少年游,共赴江湖行。尽管蛰伏帝都日久,但我仍努力于影像文字中拜访春天,感受着一程山水一程歌。上个月某位朋友进行了次宝岛环游,微博页面里悉数为彰化垦丁南寮绿岛的蓝天碧水。听了二十多年的台湾歌,我心底也便有了无穷无尽的关于台湾的深刻印象。从淡水河边的烟火,到九份的咖啡店。漂泊的心停泊在基隆港,花莲的云也常飘在他心上。这些名词,始终让我怦然心动。我也盼望着终有一日将他们串接在一起,搭乘着纵贯线上的那辆列车,南下与北上。
旅程、站台、列车,这三个名词几乎永远会同时浮现于脑海。作为一个资深老歌迷,每当在音乐作品中听到汽笛声响或者看到月台景象,某种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比如李宗盛写出的“爱情有什么道理”,又如陈升创作的“我曾爱过一个男孩”。李姚与蒋三省在“驿”中营造出“人生是一张泛黄的相片,而我站在车站静止的画面”,吴念真和李寿全同样在“八又二分之一”中描述着“异乡的旅店,失眠的清晨,远方悠悠响起火车的汽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台湾岛内“南下”与“北上”的列车之于大陆,其含义又迥然有异。除了蓝绿分野之外,北上更多为融入大都市的美好时代,而南下却也被赋予回归宁静田间之意。尽管台北不是我的家,但始终有无数细汉仔高唱着向前走步入喧嚣。南下北上,周而往复。在如此多的音乐作品之中,多年以来我没忘记刘铮那首叫做“南下列车”的歌。自我知道这个歌者的名字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周年,用一篇短文来回忆一个人并描述一段心情正当其时。
二十年前的春天,有一种盗版磁带在班级中流传甚广,那便是港台流行曲的杂烩串烧。AB面各有至少二十五首歌,每首歌只选择最耳熟能详的主歌或副歌的一部分,中间加以莫名其妙的掌声。于是在重复了无数次“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以后,刘铮这个名字确实再也不会忘记。九二年我在天津小白楼和八里台,分别见过他的正版与盗版磁带。《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摇滚太保》、《南下列车》,区区不到三十首歌,这就是全部来自刘铮的音乐。此三张专辑CD存世量极少,均早已成为台湾流行音乐铁杆收藏者所热衷之物。对于听者而言,难以忘怀的是那张戴着眼镜的苦情知识分子面孔,以及在嘶吼声中感同身受的音符与歌词。“老兵卖冰”、“朝九晚五”、“我的老爸”,一个平凡的歌手,没有人知道他是否看到彩虹。刘铮就在三张专辑后踪迹不见,或许随着列车南下,总之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二零一二年春,《南下列车》的CD终于出现在我的手上。它发行的时间距离《摇滚太保》不过两年,但黑白色的唱片内页中那空旷的车厢,却昭示着一切早已沧海桑田。从林杰音乐易帜为滚石唱片,从塑料盒CD晋升为牛皮纸封套,而那位唱歌的眼镜青年更已经演化为长发大叔。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岁月里,这张专辑尘封许久。对我而言,它远不如此前的专辑让人印象那么那么深刻。看看网络上的评语,也是毁誉参半。将专辑从头听到尾,似乎再也不见标志性的被赋予愤怒与抗议标签的嘶哑声线,更多是淡定后那份更加明显的质朴。可以想象,尝过了职业歌手的风光与暗淡,也体会着成家生子的幸福与责任,这样的改变是理所当然。多少年以前我们都曾执迷于外在而忽略了内心,直到被时光磨砺后才真正开始懂得那些我们所不能了解的事。对于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歌者而言,有些事情刘铮从未改变。比如在“变色龙”中的“追逐之后还是追逐,卸下面具还是面具”,再如在“我这样的男人”中的那段“有一天你不会再年轻,会有自己的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忍受别人给你的压力”。刘铮自己弹奏的六弦吉他,在这样的歌词下如泣如诉。如果你正航过这岁月,相信你会明白他唱的是什么歌。
在刘铮仅有的这三张专辑中,“南下列车”这首歌应该是唯一一首英文翻唱作品。看到曲作者Dennis De Young的名字,我总觉得似曾相识。他的声音应该出现在我从六年级到初三的那段日子里,成为所谓“欧美流行音乐经典”的盗版磁带中的一分子进入我的耳际。经查实确认,此曲为Dennis De Young于1984年发行的专辑《Desert Moon》的同名主打歌。聆听原曲,确属于八十年代的旧日风情。难得的是,原曲的英文歌词与刘铮的中文歌词竟有异曲同工之妙。“Those summer nights when we were young,We bragged of things we had never done。We were dreamers, only dreamers”,“多少个日子我在,摸索错误中成长,才明了人生就是这样。”同样是追梦人的故事。曾经的意气风发或许已经云淡风轻,但那属于莽撞少年的理想却伴随着成长永远刻骨铭心。
我很喜欢写在内页的那段文字。或许那不过是为了唱片企宣而拼凑的话,但却让我感同身受——
你是不是曾经在某个不知名的夜里,跟过去的自己相逢?在街道、公园,或者车站、月台,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几个熟悉的人影,尚未完成的故事。
仿佛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在漂泊中寻找原点,在岁月的过往中想念从前。也总是这样,在有限的可能里,求一些希望。在根本不可能的情境里,天真地编织梦想。
南下列车,无声地进站了。是不是也驶向你要去的远方。
找到自己的站,再下车。
这样一个歌手,出了三张专辑,唱出了他的愤怒与迷惘,也唱出了他的执着与希望。在“南下列车”之后从此退隐江湖,何乐而不为?也许他耐得住寂寞终老于南方,也许他依然渴望发展而投入全新的生活。但我相信对他而言,贫穷的永远不是音乐,收获的则更加不只是金钱。那一颗心,永远不会麻木。
旅程、站台、列车,这三个名词几乎永远会同时浮现于脑海。作为一个资深老歌迷,每当在音乐作品中听到汽笛声响或者看到月台景象,某种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比如李宗盛写出的“爱情有什么道理”,又如陈升创作的“我曾爱过一个男孩”。李姚与蒋三省在“驿”中营造出“人生是一张泛黄的相片,而我站在车站静止的画面”,吴念真和李寿全同样在“八又二分之一”中描述着“异乡的旅店,失眠的清晨,远方悠悠响起火车的汽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台湾岛内“南下”与“北上”的列车之于大陆,其含义又迥然有异。除了蓝绿分野之外,北上更多为融入大都市的美好时代,而南下却也被赋予回归宁静田间之意。尽管台北不是我的家,但始终有无数细汉仔高唱着向前走步入喧嚣。南下北上,周而往复。在如此多的音乐作品之中,多年以来我没忘记刘铮那首叫做“南下列车”的歌。自我知道这个歌者的名字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周年,用一篇短文来回忆一个人并描述一段心情正当其时。
二十年前的春天,有一种盗版磁带在班级中流传甚广,那便是港台流行曲的杂烩串烧。AB面各有至少二十五首歌,每首歌只选择最耳熟能详的主歌或副歌的一部分,中间加以莫名其妙的掌声。于是在重复了无数次“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以后,刘铮这个名字确实再也不会忘记。九二年我在天津小白楼和八里台,分别见过他的正版与盗版磁带。《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摇滚太保》、《南下列车》,区区不到三十首歌,这就是全部来自刘铮的音乐。此三张专辑CD存世量极少,均早已成为台湾流行音乐铁杆收藏者所热衷之物。对于听者而言,难以忘怀的是那张戴着眼镜的苦情知识分子面孔,以及在嘶吼声中感同身受的音符与歌词。“老兵卖冰”、“朝九晚五”、“我的老爸”,一个平凡的歌手,没有人知道他是否看到彩虹。刘铮就在三张专辑后踪迹不见,或许随着列车南下,总之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二零一二年春,《南下列车》的CD终于出现在我的手上。它发行的时间距离《摇滚太保》不过两年,但黑白色的唱片内页中那空旷的车厢,却昭示着一切早已沧海桑田。从林杰音乐易帜为滚石唱片,从塑料盒CD晋升为牛皮纸封套,而那位唱歌的眼镜青年更已经演化为长发大叔。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岁月里,这张专辑尘封许久。对我而言,它远不如此前的专辑让人印象那么那么深刻。看看网络上的评语,也是毁誉参半。将专辑从头听到尾,似乎再也不见标志性的被赋予愤怒与抗议标签的嘶哑声线,更多是淡定后那份更加明显的质朴。可以想象,尝过了职业歌手的风光与暗淡,也体会着成家生子的幸福与责任,这样的改变是理所当然。多少年以前我们都曾执迷于外在而忽略了内心,直到被时光磨砺后才真正开始懂得那些我们所不能了解的事。对于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歌者而言,有些事情刘铮从未改变。比如在“变色龙”中的“追逐之后还是追逐,卸下面具还是面具”,再如在“我这样的男人”中的那段“有一天你不会再年轻,会有自己的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忍受别人给你的压力”。刘铮自己弹奏的六弦吉他,在这样的歌词下如泣如诉。如果你正航过这岁月,相信你会明白他唱的是什么歌。
在刘铮仅有的这三张专辑中,“南下列车”这首歌应该是唯一一首英文翻唱作品。看到曲作者Dennis De Young的名字,我总觉得似曾相识。他的声音应该出现在我从六年级到初三的那段日子里,成为所谓“欧美流行音乐经典”的盗版磁带中的一分子进入我的耳际。经查实确认,此曲为Dennis De Young于1984年发行的专辑《Desert Moon》的同名主打歌。聆听原曲,确属于八十年代的旧日风情。难得的是,原曲的英文歌词与刘铮的中文歌词竟有异曲同工之妙。“Those summer nights when we were young,We bragged of things we had never done。We were dreamers, only dreamers”,“多少个日子我在,摸索错误中成长,才明了人生就是这样。”同样是追梦人的故事。曾经的意气风发或许已经云淡风轻,但那属于莽撞少年的理想却伴随着成长永远刻骨铭心。
我很喜欢写在内页的那段文字。或许那不过是为了唱片企宣而拼凑的话,但却让我感同身受——
你是不是曾经在某个不知名的夜里,跟过去的自己相逢?在街道、公园,或者车站、月台,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几个熟悉的人影,尚未完成的故事。
仿佛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在漂泊中寻找原点,在岁月的过往中想念从前。也总是这样,在有限的可能里,求一些希望。在根本不可能的情境里,天真地编织梦想。
南下列车,无声地进站了。是不是也驶向你要去的远方。
找到自己的站,再下车。
这样一个歌手,出了三张专辑,唱出了他的愤怒与迷惘,也唱出了他的执着与希望。在“南下列车”之后从此退隐江湖,何乐而不为?也许他耐得住寂寞终老于南方,也许他依然渴望发展而投入全新的生活。但我相信对他而言,贫穷的永远不是音乐,收获的则更加不只是金钱。那一颗心,永远不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