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l We...Escape?
这是一次我不在现场的现场。
期待了17个月的演出,无奈最后意外错过。2012年4月7日,我在距离酒球会几千公里远的小山村里,守着身体冰凉的亲人,旧屋门前、清朗夜空下,只有手机里传来喧嚣和吵闹,我努力从中分辨出旋律跟着轻声合唱,就好像我正站在舞台前方。
从创刊号就开始想要写写逃跑计划,这支我最为欣赏的乐队。但是因为专辑迟迟没有发行,于是我想干脆等到新砖巡演之后,正好我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好好打算该怎么写。你知道,面对最爱往往难以下笔,大概由于情感容易泛滥理不清头绪,又担心写不到心里所想的极致,配不上这份偏爱。
前年10月,杭州热波音乐节,第一次看到逃跑的现场,也是第一次知道了这个名字。当时好像是以表演曲目开场,在无人声的旋律里我就已经感觉到与这支素未谋面的乐队的高度契合,第一个音符就正中红心,然后我就只顾坐在淅沥的雨滴中靠着旁边的肩膀闭眼静听。
有人问我,你到底为什么喜欢他们?我说,现场功力好啊,英式摇滚味道很正,造型什么的也很合口味嘛……我能想出好多好多原因,但其实这都是后话,在那个时候我已经理智掉了一地,就像是你对谁一见钟情,啪的一声你便知道,就是他了。
说说新专辑。
《世界》,不论名字还是封面都中规中矩,乍看之下甚至有些不讨喜,毕竟期待了那么久,不来点儿惊艳也未免失望。可是等听过专辑再看,好像也没那么丑,耐看。很多人觉得专辑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我本身也是买来作收藏之用,哪知听过了才发现每首老歌都是重新录制的,有些地方在编曲上还做了细微修改,对于我这种老歌听到烂熟的脑残粉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张全新专辑啊!
CD放进电脑,点开唯一没听过的那首《一万次的悲伤》。没有前奏,毛川的声音和空气同时进入音轨,毫无预兆地耳机里响起“Oh honey~我脑海里全都是你~”,一下子头皮都麻掉了。比起以前live版和粗糙录音室版的混沌之感,这个设备和技术都升级之后的版本才算是第一次让我清清楚楚毫无干扰地听到主唱的嗓音,竟有些低沉和沧桑。
之后按着顺序听下去,《Apple》的前奏我一直认为是他们所有作品里最棒的,鼓棒轻敲镲片,渐强渐强渐强再一脚猛踩踏板,跟着是绚丽的三连音键盘主旋律,衬着均匀而强劲有力的鼓点,再加上点状的贝司和大片电吉他渲染,一听就让人不自觉想到Coldplay。
他们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歌大概要算《08年我们结婚》了,这首歌是2008年迷笛音乐节的主题曲,作为成立不久且受众极其有限的独立乐队来说作品能被中国最盛大的摇滚音乐节选中,不能不说是一次提高知名度的绝好机会。除此之外,这首歌不论主题、编曲还是歌词本身就很流行化,况且还有个颇具“山盟海誓”意味的歌名,不难预见其作为背景音乐高频出现在各种求婚现场的光明前景。新专辑中的重录,不可否认音质比老版本好了不止一点,重新编曲的部分听起来也很和谐,但就是少了点什么。我不知道红桃、晓东、刚昂和李剑感觉如何,但我能从毛川的声音中最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拘谨,没了以前的那种放肆,那种似乎在心底里嘶吼的力量,那种即使破音也要把感情倾泻而出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稳定的气息,好像在歌剧院舞台上双手叉腰气运丹田一本正经地演唱。
以前每次有人问我最喜欢逃跑计划哪首歌,就算明知媚俗我也一定会说《08年》。曾经挚爱如今遭遇改动,小吐一槽也在所难免,不过……这才是真爱好吗!不幸的是自从去年《夜空中最亮的星》发行后,关于最爱的答案就被我默默改掉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我可以很脑残很凑表链地把自己的名字跟这首歌挂上钩。
在豆瓣小站上初听这首新歌,其实当时觉得非常不来电,可是奇怪的是好像每多听一遍它就变得更加好听一点,大概因为亮点在歌词而不是旋律的作品都很慢热,直到我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首歌竟然不可救药的好听,以致于连续不断地听了几天,然后脑子里就只剩“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噢越过谎言去拥抱你”这几句循环往复地自动播放。
专辑里的其他歌几乎都是老作品:《哪里是你的拥抱》歌名看起来陌生,其实就是《Tell Me》改成了中文歌词;《Chemical Bus》是乐队拍的第一支MV,小提琴的齐奏很Viva la Vida;《再见再见》我倒是更偏爱instrumental版本,比原版的更惊艳,大有流行钢琴的风范;《Is This Love》万年不变的开场曲,Sivona,请慢一点走远,请慢一点忘记昨天……很多人抱怨逃跑计划每次演出都是这几首歌,不写新歌也不出专辑,没什么看头。不错,逃跑这几年确实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因为乐队成员一直在不断变更,每换一个成员都要互相磨合,据我所知主唱毛川曾受过一次腿伤,个人生活也不尽如人意,总之各种意外阻碍了乐队在音乐方面的进程。说实话,逃跑计划和Gala、旅行团、果味VC等一票多少有些相似的乐队比起来,人气真的不算太高。2012跨年之夜毛川在上海Mao放话说,如果专辑卖不到10000张,乐队就要解散。起初我很不理解此举意义何在,甚至有些失望他们会把唱片销量看得如此重要,但是后来看了很多其他的独立音乐人,也跟一些有过交流,慢慢地也就想通了,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够不顾一切地坚持自己的梦想的问题,而是如果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没人愿意掏钱买唱片或看演出,盗版音乐满天飞,音乐人却在腐朽糜烂的地下室里食不果腹,乐队前进的动力从何而来?
伴随着新专辑的发行,逃跑计划废弃了原来使用的英文名“Perdel”正式更名为“Escape Plan”,这是所有改动中我最不满的一点。英语里是不存在Perdel这个词的,我自己也一直没弄清它的意思,但是我就是觉得好,这就像是一个人名,Tom、John、Mary、Anne,也都没有什么意思。多好啊,逃跑计划给自己弄了个没人看得懂的英文名,以乐队本身给它定义。
我问小红帽为什么要改,她说因为总有人问,也解释不清,就干脆换个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其实我也知道,这意味着退让,意味着妥协,同时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重新认识自己,再整装出发。
前几天跟人聊天,听说唱片销量似乎不错,那我也不必太过担心了。我想这是一个自己给自己下的赌注,赢了,就再不问后果死磕到底。其实10000张唱片对主流歌手来说算什么,他们不过需要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已,哪怕只有少数人喝彩也值得这些年所有的委屈和艰辛。毕竟梦想也会累,绝望的时候就想要逃跑,可是他们说,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无路可逃,所以逃跑的真正意义仅存在于计划。然后我会想起2010年在旅行者听毛川说过的那句他大概已经重复过无数遍的话,但是有些东西你永远逃不掉,比如热爱。
期待了17个月的演出,无奈最后意外错过。2012年4月7日,我在距离酒球会几千公里远的小山村里,守着身体冰凉的亲人,旧屋门前、清朗夜空下,只有手机里传来喧嚣和吵闹,我努力从中分辨出旋律跟着轻声合唱,就好像我正站在舞台前方。
从创刊号就开始想要写写逃跑计划,这支我最为欣赏的乐队。但是因为专辑迟迟没有发行,于是我想干脆等到新砖巡演之后,正好我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好好打算该怎么写。你知道,面对最爱往往难以下笔,大概由于情感容易泛滥理不清头绪,又担心写不到心里所想的极致,配不上这份偏爱。
前年10月,杭州热波音乐节,第一次看到逃跑的现场,也是第一次知道了这个名字。当时好像是以表演曲目开场,在无人声的旋律里我就已经感觉到与这支素未谋面的乐队的高度契合,第一个音符就正中红心,然后我就只顾坐在淅沥的雨滴中靠着旁边的肩膀闭眼静听。
有人问我,你到底为什么喜欢他们?我说,现场功力好啊,英式摇滚味道很正,造型什么的也很合口味嘛……我能想出好多好多原因,但其实这都是后话,在那个时候我已经理智掉了一地,就像是你对谁一见钟情,啪的一声你便知道,就是他了。
说说新专辑。
《世界》,不论名字还是封面都中规中矩,乍看之下甚至有些不讨喜,毕竟期待了那么久,不来点儿惊艳也未免失望。可是等听过专辑再看,好像也没那么丑,耐看。很多人觉得专辑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我本身也是买来作收藏之用,哪知听过了才发现每首老歌都是重新录制的,有些地方在编曲上还做了细微修改,对于我这种老歌听到烂熟的脑残粉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张全新专辑啊!
CD放进电脑,点开唯一没听过的那首《一万次的悲伤》。没有前奏,毛川的声音和空气同时进入音轨,毫无预兆地耳机里响起“Oh honey~我脑海里全都是你~”,一下子头皮都麻掉了。比起以前live版和粗糙录音室版的混沌之感,这个设备和技术都升级之后的版本才算是第一次让我清清楚楚毫无干扰地听到主唱的嗓音,竟有些低沉和沧桑。
之后按着顺序听下去,《Apple》的前奏我一直认为是他们所有作品里最棒的,鼓棒轻敲镲片,渐强渐强渐强再一脚猛踩踏板,跟着是绚丽的三连音键盘主旋律,衬着均匀而强劲有力的鼓点,再加上点状的贝司和大片电吉他渲染,一听就让人不自觉想到Coldplay。
他们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歌大概要算《08年我们结婚》了,这首歌是2008年迷笛音乐节的主题曲,作为成立不久且受众极其有限的独立乐队来说作品能被中国最盛大的摇滚音乐节选中,不能不说是一次提高知名度的绝好机会。除此之外,这首歌不论主题、编曲还是歌词本身就很流行化,况且还有个颇具“山盟海誓”意味的歌名,不难预见其作为背景音乐高频出现在各种求婚现场的光明前景。新专辑中的重录,不可否认音质比老版本好了不止一点,重新编曲的部分听起来也很和谐,但就是少了点什么。我不知道红桃、晓东、刚昂和李剑感觉如何,但我能从毛川的声音中最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拘谨,没了以前的那种放肆,那种似乎在心底里嘶吼的力量,那种即使破音也要把感情倾泻而出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稳定的气息,好像在歌剧院舞台上双手叉腰气运丹田一本正经地演唱。
以前每次有人问我最喜欢逃跑计划哪首歌,就算明知媚俗我也一定会说《08年》。曾经挚爱如今遭遇改动,小吐一槽也在所难免,不过……这才是真爱好吗!不幸的是自从去年《夜空中最亮的星》发行后,关于最爱的答案就被我默默改掉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我可以很脑残很凑表链地把自己的名字跟这首歌挂上钩。
在豆瓣小站上初听这首新歌,其实当时觉得非常不来电,可是奇怪的是好像每多听一遍它就变得更加好听一点,大概因为亮点在歌词而不是旋律的作品都很慢热,直到我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首歌竟然不可救药的好听,以致于连续不断地听了几天,然后脑子里就只剩“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噢越过谎言去拥抱你”这几句循环往复地自动播放。
专辑里的其他歌几乎都是老作品:《哪里是你的拥抱》歌名看起来陌生,其实就是《Tell Me》改成了中文歌词;《Chemical Bus》是乐队拍的第一支MV,小提琴的齐奏很Viva la Vida;《再见再见》我倒是更偏爱instrumental版本,比原版的更惊艳,大有流行钢琴的风范;《Is This Love》万年不变的开场曲,Sivona,请慢一点走远,请慢一点忘记昨天……很多人抱怨逃跑计划每次演出都是这几首歌,不写新歌也不出专辑,没什么看头。不错,逃跑这几年确实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因为乐队成员一直在不断变更,每换一个成员都要互相磨合,据我所知主唱毛川曾受过一次腿伤,个人生活也不尽如人意,总之各种意外阻碍了乐队在音乐方面的进程。说实话,逃跑计划和Gala、旅行团、果味VC等一票多少有些相似的乐队比起来,人气真的不算太高。2012跨年之夜毛川在上海Mao放话说,如果专辑卖不到10000张,乐队就要解散。起初我很不理解此举意义何在,甚至有些失望他们会把唱片销量看得如此重要,但是后来看了很多其他的独立音乐人,也跟一些有过交流,慢慢地也就想通了,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够不顾一切地坚持自己的梦想的问题,而是如果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没人愿意掏钱买唱片或看演出,盗版音乐满天飞,音乐人却在腐朽糜烂的地下室里食不果腹,乐队前进的动力从何而来?
伴随着新专辑的发行,逃跑计划废弃了原来使用的英文名“Perdel”正式更名为“Escape Plan”,这是所有改动中我最不满的一点。英语里是不存在Perdel这个词的,我自己也一直没弄清它的意思,但是我就是觉得好,这就像是一个人名,Tom、John、Mary、Anne,也都没有什么意思。多好啊,逃跑计划给自己弄了个没人看得懂的英文名,以乐队本身给它定义。
我问小红帽为什么要改,她说因为总有人问,也解释不清,就干脆换个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其实我也知道,这意味着退让,意味着妥协,同时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重新认识自己,再整装出发。
前几天跟人聊天,听说唱片销量似乎不错,那我也不必太过担心了。我想这是一个自己给自己下的赌注,赢了,就再不问后果死磕到底。其实10000张唱片对主流歌手来说算什么,他们不过需要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已,哪怕只有少数人喝彩也值得这些年所有的委屈和艰辛。毕竟梦想也会累,绝望的时候就想要逃跑,可是他们说,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无路可逃,所以逃跑的真正意义仅存在于计划。然后我会想起2010年在旅行者听毛川说过的那句他大概已经重复过无数遍的话,但是有些东西你永远逃不掉,比如热爱。